護理工作制度
護理工作制度
一、護理部工作制度
(一)在院長的領導下,負責全院護理工作的組織和管理。
(二)負責組織制定護理工作計劃和制度,嚴格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和無菌技術,促進全院護理質量的提高。
(三)做好經常性的醫療差錯和事故的防范工作,保證醫療護理工作的安全,對護理差錯或事故及時調查了解,認真進行討論并提出處理意見。
(四)負責組織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定期進行考核,加強護理技術管理,開展護理工作的科研和技術革新,不斷提高護理技術水平。
(五)督促科室護士長,搞好病房管理,達到環境整潔、安靜、舒適安全、工作有序的要求,對病人進行住院指導和生活管理,搞好基礎護理,合理控制陪護,積極創造條件,使病房設置規范化。
(六)定期對各科常備藥品、器械物品的領取及無菌消毒隔離等情況進行檢查。
二、護理值班制度
(一)值班人員應嚴格遵照醫囑和護士長安排,對病員進行護理工作。
(二)值班者必須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項工作,遇有特殊情況,必須做詳細交待,與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離去。
(三)交班報告應由交班護士填寫,要求字跡清楚,內容簡明扼要,應用醫學術語,有連貫性。
(四)晨間交班時,由夜班護士重點報告危重病員或新病員病情診斷以及護理有關事項。
(五)早晚交班時,日班護士應詳細閱讀交班簿,了解病員動態,然后由護士長或主管護師陪同日夜班重點巡視病員作床前交班。交班者應給下一班做好必須用品的準備。
(六)交班中如發現病情、治療、器械物品交待不清,應立即查明,接班時如發現問題,應由接班者負責,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發生差錯、事故或物品丟失,應由接班者負責。
三、差錯事故登記報告處理制度
(一)各科室均應建立差錯事故登記本,及時登記所發生的差錯事故的經過、原因、后果。護士長經常檢查,定期組織討論,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二)發生嚴重差錯或事故后應立即采取補救措施,盡可能減輕病人痛苦或不良后果,并應立即向科主任、上級醫師或護士長報告,同時應報告護理部、醫務科、院領導,對重大事故、應做好善后工作。
(三)發生事故差錯的有關各種記錄、化驗及造成事故的藥品、器械均應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銷毀,并保留病人的標本,以備鑒定、研究之用。
(四)發生差錯和事故,科內應及時組織討論、分析原因,分清性質,明確責任,及時報告醫務科或護理部,24小時內交書面報告。
(五)對已發生的差錯事故根據情況,應嚴肅處理給予處罰。對發生差錯事故的部門或個人,如不按規定報告,有意隱瞞,事后經領導或其他人發現時,須按情節從重給予處罰。
(六)護理部應定期組織護士長分析事故差錯發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四、護理文件書寫制度
(一)護理文件要嚴格按規定填寫,要用鋼筆書寫、文字簡練、應用醫學術語記錄病情,記錄整潔無涂改,外文或藥名要寫全名或按規定縮寫。
(二)病人住院期間,護理文件要定點存放、病歷各種表格要排列整齊,不得撕毀、拆散、涂改或丟失。
(三)病人出院或死亡,應記錄出院或死亡時間,按規定整理好病歷由病案室保管。
(四)病房交班報告本,須保存一年以上以備查閱。
七、病房管理制度
(一)醫務人員
1、定期向病員宣講衛生知識,做好病員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
2、保持病房整潔、舒適,肅靜、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輕、操作輕、說話輕。
3、病區床單位的陳設,室內物品和床位擺放整齊并固定位置,未經同意不得任意搬動。
4、保持病房清潔衛生、注意通風,每日至少清掃一次,每周大清掃一次。
5、醫務人員必須穿戴工作服、工作帽、著裝整齊,必要時帶口罩,病房內不準吸煙。
6、病員被服、用具、按基數配給病員,出院時清點收回。
7、護士長全面負責,保管病房財產、設備,并分別指派專人管理。建立帳目、定期清點。如有遺失,及時查明原因,按規定處理。管理人員調動時,要辦好交接手續。
8、定期召開病人座談會,征求意見,改進病房工作。
9、病房內不得接待非住院病人,不會客。醫生查房時不接私人電話,病人不得離開病房。
(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應遵守住院規則,聽從醫護人員指導和管理,與醫護人員密切合作,服從檢查、治療和護理,安心休養。
2、住院病人應遵守醫院作息時間,在查房、診療時間內不得擅自離開病房。
3、住院病人飲食要嚴格遵守醫囑,院外送進的食物,須經醫生或護士同意方可交給病人。
4、住院病人及其家屬不得自行邀請院外醫生診治,不得指名要藥或強求不必要的檢查治療,也不得隨意到院外購藥應用。
5、住院病人不得在醫護辦公室逗留、閑談,不得翻閱病歷及其他有關醫療記錄,未經醫護人員許可不得進入診療場所。
6、住院病人不得隨意外出或在院外住宿,否則按自動出院處理。查房和治療時不得離開床位。
7、住院病人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保持病房內外整齊清潔和安靜。
8、住院病人除攜帶少量必須生活用品外,不得帶入其他物品,貴重物品應自行妥善保管。
9、住院病人不得亂串病房或自行換床位。非探視時間,不準會客。
10、住院病人可隨時對醫院工作提出意見,幫助醫院改進工作。
11、病人如不遵守以上規定,院方應予以勸阻教育,必要時通知其家屬或工作單位協助處理。
九、病人轉院轉科制度
(一)醫院因限于技術和設備條件,對診斷或治療有困難的病員,由科內討論或科主任提出,經業務院長同意,醫務科批準,方可轉院。
(二)病員病情較重,如估計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應待病情穩定后再行轉院。較重病人轉院或途中需治療時應派醫護人員護送。
(三)病員轉科須經轉入科室會診同意。轉科前,由經治醫生下達轉科醫囑,并寫好轉科記錄,通知住院處登記,按聯系的時間轉科。
(四)轉出科需派人陪送到轉入科,向值班人員交待有關情況。轉入科寫轉入記錄,并通知住院處備案。
十一、治療室工作制度
(一)治療護士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操作前應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做到一人一針一管。
(二)器械、藥品應分類定位放置,標簽明顯,字跡清楚,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及貴重藥品應加鎖保管,交接班時要認真核對。
(三)室內應分清潔區、污染區,無菌物品與有菌物品應分別放在固定位置,治療完畢用過的物品清洗干凈,放在指定的位置。
(四)定期檢查各種治療包及無菌物品的失效期,超過失效期應重新消毒、滅菌,無菌持物鉗(鑷)及其浸泡液和容器,敷料罐,碘酒和酒精瓶等每周高壓消毒或更換l-2次,器械消毒液應每天更換一次,用酒精作浸泡液時,應保持75%的濃度。
(五)室內保持整潔,每天濕式清掃及通風,物體表面及空氣每天消毒,每月進行空氣細菌培養,報告單留存備查。
十二、換藥室工作制度
(一)換藥室須有專人負責,操作者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換藥前后應洗手。
(二)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換藥時做到一人一碗(盤)、二鉗、一份無菌物品,先換清潔傷口,后換感染傷口,特殊感染傷口不得在換藥室換藥。
(三)每次換藥完畢,敷料分類倒入污物桶,用過的器械和換藥碗分別泡入消毒液中。
(四)室內無菌物品與有菌物品分別放在固定位置,無菌物品應標明失效期,過期或潮濕時應重新消毒。
(五)開包后未用完的換藥碗、盤、鉗、鑷、敷料等每日消毒一次,放持物鉗(鑷)的無菌瓶、敷料罐、剪刀盤以及浸泡液每周消毒滅菌1-2次,啟封的外用無菌溶液(生理鹽水、呋喃西林溶液)僅限當日使用。
(六)室內每天濕式清掃及通風,物體表面及空氣每天消毒,每月進行空氣細菌培養,報告單留存備查。
篇2:分級護理制度
第一篇:7-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一、目的
為了更好地執行護理級別,提高患者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安全,特制定分級護理制度。
二、定義
主管醫師根據住院患者病情決定護理等級并下達護理級別醫囑流程標準,分別為特別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四種。
三、職責
1.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負責制定和修訂分級護理制度。
2.醫療科室醫務人員負責執行分級護理制度。
3.醫療科室主任和護士長負責監督和檢查分級護理制度的執行。
4.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負責監督和檢查全院分級護理制度執行。
5.院長負責監督檢查醫務部主任和副主任分級護理制度的執行。
四.程序
1.依據病情下達護理級別
(1)特別護理患者
對于病情危重、隨時需要搶救和監護的患者;病(好范文站推薦:)情復雜的大手術或新開展的大手術,如臟器移植等;各種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等,主管醫師要下達特別護理醫囑。
(2)一級護理患者
對于重病、病危、各種大手術后及需要絕對臥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各種內出血或外傷、高燒、昏迷、肝腎功能衰竭、休克及極度衰弱者;癱瘓、驚厥、子癇、早產嬰、癌癥治療期等,主管醫師要下達一級護理醫囑。
(3)二級護理患者
對于病重期急性癥狀消失,特殊復雜手術及大手術后病情穩定,行骨牽引、臥石膏床仍需臥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年老體弱或慢性病不宜過多活動者;一般手術后不宜過多活動者等,主管醫師要下達二級護理醫囑。
(4)三級護理患者
對于輕癥、一般慢性病、手術前檢查準備階段、正常產婦;各種疾病術后恢復期或即將出院的患者;生活可以自理,能離床活動者等,主管醫師要下達三級護理醫囑。
2.加放護理等級標識
(1)護理人員按省衛生廳《醫療護理文書規范》要求,根據護理級別醫囑,在患者床頭牌內和患者一覽表加放護理等級的標識。
(2)護理等級標識為特別護理為紫三角、一級護理為紅三角、二級護理藍三角和三級護理無標志。
(3)護理級別標識放置或更改,日班由辦公室班護士負責,夜班由值班護士負責。
3.執行護理級別
(1)特別護理內容
設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備足急救藥品、器材,隨時準備搶救;制定護理計劃,設危重患者記錄單。根據病情隨時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記錄出入量;認真、細致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確?;颊甙踩?
(2)一級護理內容
絕對臥床休息,解決生活的各種需要;注意情緒變化,做好思想工作,給予周密細致地護理;嚴密觀察病情,每15―30分鐘巡視一次,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根據病情制定護理計劃,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做好各項護理工作;加強基礎護理,定時做好口腔、皮膚的護理,防止發生合并癥;加強營養,鼓勵患者進食,保持室內清潔整齊,空氣新鮮,防止交叉感染。
(3)二級護理內容
臥床休息,根據患者情況,可在床上做輕微活動;注意觀察病情變化,進行特殊治療和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每1―2小時巡視一次;做好基礎護理,協助翻身,加強口腔、皮膚護理,防止發生合并癥;給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顧,如洗臉、擦身、送飯、遞送便器等。
(4)三級護理內容
督促遵守院規,保證休息,注意患者飲食,每日巡視兩次;對產婦進行婦幼衛生保健咨詢指導;進行衛生科普宣傳;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和心理狀況。
4.更改護理級別
主管醫生根據患者病情變化,下達醫囑更改護理級別時,護士要及時更改護理級別標識和執行護理級別
五、考核
1.考核方法
(1)查閱病歷,護理級別是否與病情相符。
(2)查閱護理記錄是否符合護理級別要求。
(3)實地考察患者,護士是否按護理級別執行。
(4)患者投訴。
2.考核周期
(1)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每月對本科室考核一次,并填報一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上報醫務部。
(2)醫務部主任、副主任每月對全院考核一次,并填報二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上報院長。
(3)院長每月對醫務部主任、副主任考核一次,并填報三級質控月報表,并進行反饋。
六、罰則
1.對于未按病情下達或及時更改護理級別者,每次罰款20元。
2.對于未執行護理級別的護士,每次罰款20元。
3.對于護理級別記錄不符合護理級別,每次罰款20元。
4.對于未完成分級護理制度一級、二級質控者,每次罰款20--100元。
5.對于未執行分級護理制度,導致醫療醫療不良事件者,按《惠好醫院醫療不良事件接待、處理和賠償制度》處理。
6.對于弄虛作假者,每次罰款100元,三次以上者,做開除處理。
七、附則
1.本制度為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
2.本制度自2014年1月15日下發之日生效。
3.本制度最終解釋權歸醫院醫務部擁有。
4.附件
(1)臨床科室一級、二級質控方案。
(2)臨床科室一級、二級質控報表。
第二篇:分級護理制度2
分級護理制度2
1.一級護理的適應對象?護理要點?
2.分級護理的標識?
3.特級護理的適應對象?
第三篇: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是根據對病人病情和自理能力的評估,給予不同級別的護理,并做出相應的標記,以保證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觀察。
1、特別護理
1)專人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備齊急救藥品、器材,隨時準備搶救。
2)運用整體護理的理念做好計劃護理,并及時記錄相關資料。
3)切實做好各項專科護理、基礎護理,嚴防護理并發癥的發生,確保病人安全。
4)保持室內合適的濕度和溫度,做好空氣消毒。
2、一級護理
1)根據病情變化,及時巡視病人,根據醫囑和病情需要定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并做好各項護理記錄。
2)加強基礎護理,根據醫囑做好口腔護理,加強皮膚護理,預防護理并發癥。
3)加強營養,做好飲食指導。
4)注意思想情緒上的變化,做好心理護理。
5)保持室內清潔整齊、空氣清新,防止交叉感染。
3、二級護理
1)注意病情變化,及時巡視病人,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
2)協助或指導病人做好基礎護理,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預防護理并發癥。
4、三級護理
1)定時監測體溫、脈搏、呼吸,掌握病人的病情與心理狀態。
2)進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
2014年6月
第四篇: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1、分級護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
身體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確定并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分級護理分為四個級別: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
2、確定患者的護理級別,應當以患者病情、身體狀況和生理
自理能力為依據,并根據患者的情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3、臨床護士根據患者的護理級別和醫師制訂的診療計劃,為
患者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護理專業技術服務。
4、護士實施的護理工作包括:
4.1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
4.2正確實施治療、用藥和護理措施,并觀察、了解患者的反
應;
4.3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顧和幫助;
4.4提供康復和健康指導
第五篇: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患者,可以確定為特級護理:
1、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
2、重癥監護的患者;
3、各種復雜或者大手術后的患者;
4、嚴重創傷或者大面積燒傷的患者;
5、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并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者;
6、實施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并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
護理要點:
1、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
2、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3、根據醫囑,準確測量出入量;
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谱o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舒適和功能體位;
6、實施床旁交接班。
具備以下情況之一的患者,可以確定為一級護理:
1、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癥患者;
2、手術后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臥床的患者;
3、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
護理要點:
1、每1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2、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3、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4、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谱o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路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制度大全為你推薦以下相關范文:
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護士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制度新
篇3:醫院護理工作制度
體溫在37.5度以上及危重病員每隔四小時測次。一般病員每天早晨及卜午測體溫、脈搏、呼吸各一次,每天問大小便一次。新入院病員測血土體重一次(七歲以下小兒酌情免測血壓)。其他按常規和醫囑執行。
2、病員入院后,應根據病情決定護理分級,并作出標記。
特別護理:病情危重,需隨時進行搶救的病員。
排專人晝夜守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備齊急救器材、藥品,隨時準備急救;制定護理計劃,并預防并發癥,及時準確地填寫特護記錄。
一級護理:重癥病員、大手術后及需嚴格臥床何處的病員。
臥床休息,生活上給予周密照顧,必須要制定護理計劃和做護理記錄;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天三于分鐘巡視一次;認真做好晨、晚間護理;根據病情更換體位、擦澡、洗頭,預
防井發癥。
二級護理:病情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員,適應地做室內活動,生活上給子必要協助;注意觀察病情變化,每一至兩小時巡視一次。
三級護理:一般病員在醫護指導下生活自理;注意觀察病情,據病情參加些室內、外活動。
附:死亡病員料理事項
1、經醫師檢查證實死亡的病員可以進行尸體料理。
2、醫師填寫死亡通知單,即送往院處,由住處通知死者家屬或單位。
3、需有兩人在場檢查死者有無遺物,如錢、證、衣物等各種物品,交給死者家屬或單位。如家和單位不在,應交由護士長保存。
4、在當班護士要用棉花塞好死者之日、鼻、肛門、陰道等,如有傷口或排泄物,應擦洗干凈包好使兩眼閉合。
5、整理病室,拆走床單、褲褥等物,通風換氣床鋪、床頭柜按常規消毒處理。
6、整理病案,完成護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