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白色污染環境調查報告

白色污染環境調查報告

2024-08-10 閱讀 7633

白色污染環境調查報告

  以前奶奶上菜市場買菜的時候,我總會緊緊地跟在她那只舊舊的菜籃子后面,回家時,會和菜籃子一樣,滿載著快樂回來。而此刻,一切都像是不同了,奶奶上街會只帶上錢,回家時,我只好幫她拎那一個個塑料袋,一絲改變,也透著一絲無奈。是啊,塑料袋轉眼間就成為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不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器具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但是,在“簡單、方便”的背后,又有多少人明白他們隨手扔下的一個膠袋、一個快餐盒、或是其他的一次性器具所影響的后果白色污染的狀況也不容忽視啊!

  期望我們的這個調查報告,能夠使一些還未懂得“白色污染”的嚴重性的人成為未來的環保標兵!還以地球一片凈土!

一、“白色污染”怎樣構成

  而這些難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則主要用“添埋與焚燒”這兩種方法處理。

  但是,埋入地下的塑料制品,會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失去肥效,寸草不生,而焚燒塑料(尤其是含氯塑料)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到達65℃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

  我們此刻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后,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癥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癥。在我國,我們用的超薄塑料袋幾乎都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個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干,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制成各種塑料袋。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裝飯菜,他們不明白這種行為不僅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時間,通常至少需要2XX年。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潛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超多黑煙,而且會產生二惡英——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三、不就應用紙制品代替塑料制品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此刻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原理是紙制品的組成物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超多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而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超多水,而我國屬于水資源短缺的國家。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超多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四、如何正確防治“白色污染”

  1、我們應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紙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應過度依靠塑料袋。在商店,完全能夠用一兩個塑料袋分類裝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圍之內的,有些顧客卻硬是要求多拿一兩個袋子。大部分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帶回家中當垃圾袋使用,丟棄后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們應拒絕使用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盛裝食物能夠使用自備的不銹鋼或塑膠飯盒,既衛生,又環保,還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2、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能夠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后,經過處理,既能重新成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在德、日、美等國家,由于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國,回收廢塑料的工作已經起步。我們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把廢棄物分類,以便回收工作能順利地進行。

  3、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構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看了以上所述,大家是否對白色污染有了更多的認識那我們中國此刻又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來應對白色污染的產生呢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定“不得免費帶給塑料購物袋”;從XX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超薄塑袋)。記者昨日采訪廣州一些普通市民,大多對為了環保而限制使用塑料袋表示理解,但也有不少市民認為商家更應為“白色污染”付出代價。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昨日說,據測算,目前我國每年隨生活垃圾進入填埋場的廢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至5%,其中大部分是廢塑料購物袋,個性是超薄塑料袋。有專家表示,超薄塑料袋用的原材料更少,而且比厚的塑料袋更容易降解一些。為什么不禁止生產非環保的塑料袋,而禁止超薄塑料袋不少市民也提出質疑,就算一個垃圾袋增加兩三毛錢,很多人還是愿意支付的。這對控制塑料袋的使用效果不會很明顯。有專家指出,要治理“白色污染”關鍵要從源頭抓起,在生產環節禁止生產塑料袋,或提高生產塑料袋的生產成本。要廠商多交稅,逐步使不環保的塑料袋退出市場,同時能夠用征收來的稅款進行污染治理。

  雖然有人會認為收費方式并不能夠很好的控制白色污染的蔓延,但是這卻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從中我們看到了我們中國政府和人民對白色污染這一問題的重視,看到了我們已經在開始采取行動來彌補我們的環境。這點不得不使我們看到了期望,擁有了信心。

  其實,想結束“白色污染”這個炸彈并不困難,它的引線就是我們人類的行動。只有我們從此刻開始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甚至拒絕使用塑料制品,這個炸彈就不會被點燃,而且,還會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地球是大家唯一的生存之鄉,而保護她不受污染,是我們的職責!

篇2:白色污染環境調查報告

白色污染環境調查報告

  以前奶奶上菜市場買菜的時候,我總會緊緊地跟在她那只舊舊的菜籃子后面,回家時,會和菜籃子一樣,滿載著快樂回來。而此刻,一切都像是不同了,奶奶上街會只帶上錢,回家時,我只好幫她拎那一個個塑料袋,一絲改變,也透著一絲無奈。是啊,塑料袋轉眼間就成為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不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器具逐漸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中。但是,在“簡單、方便”的背后,又有多少人明白他們隨手扔下的一個膠袋、一個快餐盒、或是其他的一次性器具所影響的后果白色污染的狀況也不容忽視啊!

  期望我們的這個調查報告,能夠使一些還未懂得“白色污染”的嚴重性的人成為未來的環保標兵!還以地球一片凈土!

一、“白色污染”怎樣構成

  而這些難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則主要用“添埋與焚燒”這兩種方法處理。

  但是,埋入地下的塑料制品,會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失去肥效,寸草不生,而焚燒塑料(尤其是含氯塑料)會對大氣造成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到達65℃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

  我們此刻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后,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癥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癥。在我國,我們用的超薄塑料袋幾乎都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個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干,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制成各種塑料袋。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裝飯菜,他們不明白這種行為不僅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時間,通常至少需要2XX年。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潛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超多黑煙,而且會產生二惡英——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三、不就應用紙制品代替塑料制品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此刻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原理是紙制品的組成物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超多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而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超多水,而我國屬于水資源短缺的國家。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超多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四、如何正確防治“白色污染”

  1、我們應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紙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應過度依靠塑料袋。在商店,完全能夠用一兩個塑料袋分類裝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圍之內的,有些顧客卻硬是要求多拿一兩個袋子。大部分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帶回家中當垃圾袋使用,丟棄后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們應拒絕使用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盛裝食物能夠使用自備的不銹鋼或塑膠飯盒,既衛生,又環保,還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2、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能夠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后,經過處理,既能重新成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在德、日、美等國家,由于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國,回收廢塑料的工作已經起步。我們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把廢棄物分類,以便回收工作能順利地進行。

  3、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構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看了以上所述,大家是否對白色污染有了更多的認識那我們中國此刻又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來應對白色污染的產生呢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定“不得免費帶給塑料購物袋”;從XX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超薄塑袋)。記者昨日采訪廣州一些普通市民,大多對為了環保而限制使用塑料袋表示理解,但也有不少市民認為商家更應為“白色污染”付出代價。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昨日說,據測算,目前我國每年隨生活垃圾進入填埋場的廢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至5%,其中大部分是廢塑料購物袋,個性是超薄塑料袋。有專家表示,超薄塑料袋用的原材料更少,而且比厚的塑料袋更容易降解一些。為什么不禁止生產非環保的塑料袋,而禁止超薄塑料袋不少市民也提出質疑,就算一個垃圾袋增加兩三毛錢,很多人還是愿意支付的。這對控制塑料袋的使用效果不會很明顯。有專家指出,要治理“白色污染”關鍵要從源頭抓起,在生產環節禁止生產塑料袋,或提高生產塑料袋的生產成本。要廠商多交稅,逐步使不環保的塑料袋退出市場,同時能夠用征收來的稅款進行污染治理。

  雖然有人會認為收費方式并不能夠很好的控制白色污染的蔓延,但是這卻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從中我們看到了我們中國政府和人民對白色污染這一問題的重視,看到了我們已經在開始采取行動來彌補我們的環境。這點不得不使我們看到了期望,擁有了信心。

  其實,想結束“白色污染”這個炸彈并不困難,它的引線就是我們人類的行動。只有我們從此刻開始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甚至拒絕使用塑料制品,這個炸彈就不會被點燃,而且,還會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地球是大家唯一的生存之鄉,而保護她不受污染,是我們的職責!

篇3:電子公司工傷事故調查報告制度

電子有限公司工傷事故調查報告制度

1、企業對于職工在生產區域內所發生的和生產有關的傷亡事故,包括急性中毒事故,必須按照本制度進行調查、登記、統計和報告。

2、發生多人事故、重傷事故、急性中毒事故,車間、科室負責人應立即向廠長報告,安全部門派專人負責搶救和保護事故現場,以便調查分析,傷亡事故材料須在24小時內上報主管局、勞動局、總工會。

3、對發生重大傷亡事故,致使死亡一人或重傷三人以上及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重大責任事故,按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上報和處理。

4、事故發生后,所在車間科室應立即組織對事故調查分析,并填寫事故報告單報安全部門。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職工的姓名、性別、年齡、工種、級別、傷害程度、事故簡要經過和發生原因。

5、各級領導應對傷亡事故進行調查、登記、統計和報告的正確、及時負責。如有隱瞞不報、虛報或延遲報告的,除責成補報補,同時視情節輕重給予處分。

6、事故的調查分析,由安全部門、工會、人教部門,車間負責人等組成事故調查小組進行。重大事故,有上級機關派員參加會同調查,調查分析,應明確責任,提出改進措施,并填寫有關報告單,最后經所在車間、科室負責人和廠長簽字后上報。

7、本著“四不放過”的原則,查清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予以落實,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8、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應在調查分析、分清責任的基礎上,事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罰款,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9、及時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盡快恢復生產。

10、事故的全部資料及時存檔,并總結事故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