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清除處理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
郵編:_________
聯系電話: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
郵編:_________
聯系電話:_________
一、乙方遵依《_________》規定辦理相關廢棄物清理作業。
二、乙方依進廠申請表(含廢棄物基本數據表及其附件,以下簡稱申請表)交付甲方清除處理廢棄物,并依申請表內容所紀錄之廢棄物種類、性質與數量交付。
三、乙方至遲應于清運前提供廢棄物性質左證數據與甲方。前述左證資料應為中文或英文。
四、甲方為乙方清除處理之實際廢棄物數量,以網絡申報數量為準,未網絡申報者,依下列方式之一認定之。
(一)以固定容量之容器盛裝者以下列方式之一認定:(以甲方之磅秤個別量稱)
1.使用甲方所提供之垃圾子車者,經甲方隨車之磅秤量秤后當場打印磅單雙方簽認。如甲方之隨車磅秤因故無法作業時,則以乙方前三次所交付同類廢棄物之量秤紀錄平均值代替之。
2.使用乙方自備容器者,由甲方載回甲方所屬之《_________》(以下簡稱本中心)后以電子秤過磅并打印或開立磅單左證。
(二)以槽車、卡車或環保車整車過磅計量者:以本中心設置之地磅實際量秤之重量為準,并打印量測報表佐證。如本中心磅秤因故無法執行量稱作業時,則以甲方另行指定之磅秤替代之。
(三)使用甲方所售之專用垃圾袋盛裝一般可燃性事業廢棄物(生活垃圾)者,以專用垃圾袋規格及數量計算之。
五、廢棄物清除處理費依甲方公告之《_________》辦理,并追溯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生效。廢棄物清除處理費用計價依據以本契約第四條之認定數量為準。
六、甲、乙方為共同維護本中心設備之妥善率,于交付廢棄物時,乙方愿配合依甲方訂定之《_________》交付廢棄物。
七、甲方為追蹤輔導乙方之廢棄物清除處理作業符合_________園區環境影響說明書內容,得派員攜帶證明文件進入乙方進行各項廢棄物清除處理流向輔導檢核工作,乙方應配合辦理并提供相關數據供參;拒絕或借故拖延者依(廢棄物收受作業要求》記點。
八、甲方辦理廢棄物清除、處理之工具、方法、設備及場所如附件三所示,作為雙方清除處理廢棄物之依循。廢棄物清除作業之頻率、清除時間及地點由雙方協議之。
九、甲方于每年三、六、九、十二月底寄發前三個月廢棄物清除處理費繳款單,乙方應于寄發月份之次月十五日前攜繳款單至_________銀行完成繳費。逾期未繳納者,自繳納期限屆滿之次日起,每逾三日加征應繳費用百分之一違約金。但加征之違約金以至應繳費用之百分之二十為上限。前述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及違約金,經甲方以書面通知限期繳納,屆期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十、如乙方部分廢棄物之清除處理費由其它事業單位繳納時,另檢附承諾書納入本契約書內,恪遵辦理。
十一、其它甲方應配合遵守事項:
(一)甲方應維持本中心各項相關法令規定要求之許可與證照之有效期。
(二)如本中心發生操作困難無法繼續從事清除、處理業務時,甲方應即以書面通知乙方,并安排緊急應變之作為。
(三)清除處理期間突發事件之應變措施:
1.甲方應訂定園區內清運作業之緊急應變手冊及通訊設備,供隨車攜帶。
2.甲方清運人員于事故發生時應立即通報本中心及甲方,告知事故發生地點、位置、狀況及需求,由本中心依狀況需求派員協助,并告知乙方處理情形。
(四)甲方于每次清除處理乙方依進廠申請表內容交付之廢棄物后四十五日內提供已妥善處理之證明文件予乙方。
十二、其它乙方應配合遵守事項:
(一)乙方應詳實告知甲方擬清除處理之廢棄物種類與性質。若因乙方未詳實告知,經甲方清除發現者,該批廢棄物退還乙方。
(二)如乙方為應使用專用垃圾袋盛裝一般可燃事業廢棄物(生活垃圾)者,則不可混合使用其它非專用之塑料袋或非甲方所指定之專用垃圾袋。如有混合使用情形者,甲方得當場拒絕清除使用其它非專用之塑料袋部份之廢棄物。
(三)乙方未依申請表內容交付廢棄物、或未詳實告知廢棄物性質之變異,或未依《_________》分類、包裝與管理,經甲方發現者,除該批廢棄物退還乙方外,如因此損害甲方清除處理設施、致生事故、或致甲方遭相關主管單位處分時,乙方應負賠償甲方因此所受之確切且實際發生之直接損害。
十三、于本中心正常上班期間(每周一至五,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三十分),乙方如需臨時清運大量廢棄物時,應以書面及電話告知方式通知甲方及本中心(傳真電話:_________),甲方應于收到通知后立即協調安排清運事宜。
十四、因可歸責于乙方之事由,致乙方未履行本契約事項,經甲方以書面通知限期改善,乙方屆期仍未改善者,甲方得徑行停止收受乙方之廢棄物。
十五、乙方如終止與本局簽訂之租地契約或標準廠房租賃契約,本契約亦隨之終止。
甲方(蓋章):_________乙方(蓋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2:廢棄物品義捐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主題:
陽光溫暖,愛心傳遞,變廢為寶。書寫著我們對貧困兒童的一份情意
二活動背景:
在當今社會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減少一點廢棄物品的污染,也為環保奉獻一點力量。當我們在神圣的象牙塔快樂學習時,那些貧困兒童帶著求知的欲望在校園里徘徊著。
三活動目的
廢棄物品的義捐讓寢室形象整潔清新,更為我們可愛校園環保作出努力。這增強我們的環保意識,構建河蟹環保校園,也讓貧困兒童感受到學習和美麗校園的快樂。
四主辦單位:江西農業大學職師院分團委職業規劃部、支教隊,實踐部
五活動時間及地點:*年11月25-28日,職師院學生宿舍
六活動對象:職師院全體學生
七前期準備
1.宣傳工作(1)在我院南北區宿舍宣傳欄張貼海。南21、22棟,北1、2、3、8棟各一張。(由辦公室寫)
(2)召集每個班班長書記發放宣傳單,他們在班上宣傳。(內容待定)
(3)展板宣傳:由宣傳部負責策劃。
2.必需物品及數量:稱2把
蛇皮袋20個
倉庫1個
繩子2卷
八活動開展方式及工作安排
1.活動人員分兩個隊,男女生各一隊及一名隊長。每個隊下屬四個組,每組四人,共32人左右
2.8個組每個組負責30個寢室左右,每個組負責特定寢室。男生去男生寢室,女生去女生寢室。
3.到寢室收集時,有一名專門登記,一名負責稱重,另外兩名負責點數、整理、裝袋
4.活動人員由三個部門干事一起擔任
5.收集活動結束后,由職業規劃部負責變賣廢品,登記入賬,然后交給支教隊,有支教隊買文具書、等學習用品代表我院送給貧困地區兒童。
6.具體人員安排:(待定)
九活動預算
打印宣傳單、登記表350張70元
蛇皮袋20個60元
繩子2卷10元
共計:140元
職師院分團委職業規劃部
*/11/15
篇3:XX縣地溝油和餐廚廢棄物專項整治總結
*縣地溝油和餐廚廢棄物專項整治工作總結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02號)文件要求,按照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部署,為有效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問題,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行為,我所及早安排、周密部署,認真開展了徹查地溝油和餐廚廢棄物專項整治工作,切實保護消費者飲食消費安全。現將此次專項檢查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為有效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我所成立了專項檢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組織協調實施此項專項檢查。下發了專項檢查緊急通知,對為有效解決“地溝油”回流餐桌工作進行了專門、迅速和周密的部署,明確具體工作責任,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嚴厲打擊非法使用地溝油行為,不斷規范餐廚廢棄物管理工作。。
二、突出重點、開展檢查
根據文件要求,我所行動迅速,重拳出擊,對所有旅游景區、學校周邊、城鄉結合部的賓館、飯店、小餐飲店等餐飲服務單位采購和使用食用油及餐廚廢棄物處置情況進行了拉網式的檢查。截止目前,共出動監督人員1208人次,出動監督車輛204臺次,檢查餐飲服務單位1855戶次,尚未發現使用“地溝油”的情況。檢查中發現大中型餐飲門店均能做到進貨來源清楚、及時登記原料臺帳,但部分小餐飲店餐廚廢棄物亂倒亂堆的現象依然存在。
在檢查過程中,一是進行現場檢查,追根溯源。重點對餐飲單位采購和使用食用油脂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嚴查餐飲服務單位食用油脂記錄臺帳制度登記,是否有合理來源。對504戶餐飲單位的食用油現場樣品與銷售單位供貨情況進行核對,認真追蹤,做到不放過任何可疑線索。二是高度重視群眾舉報,及時開通24小時專用舉報電話,并公布于眾,認真核對舉報信息,做到有舉報必查處。三是明確去向,規范廢棄油脂管理。在檢查中要求所有餐飲服務單位提供并落實簽訂廢棄油脂及餐廚垃圾的回收合同,對31家廢棄油脂去向不明的餐飲單位督促其健全和落實廢棄油脂管理制度。目前,全縣絕大部分餐飲服務單位的廢棄油脂及廚房垃圾作為飼料,送養殖場或家庭進行生豬喂養。
三、協調溝通、完善餐飲服務監督制度
在此次專項檢查工作中,我所多次主動與工商、質檢部門做到及時聯系溝通、密切協作配合,互通工作情況。建立了有效的工作協調和聯動機制,及時通報全縣餐飲服務環節食用油和一次性筷子使用情況,做到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同時,結合全縣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整頓,責令餐飲服務單位完善原料采購索證索票和臺帳驗收制度,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長期監管機制,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保障廣大消費者餐飲消費食品安全。
通過這次專項檢查,規范了餐飲服務行業食用油脂管理,建立健全了餐飲單位油脂及原料的進貨驗收、索證登記制度,加強了餐廚垃圾管理,進一步落實了餐廚垃圾及廢棄油脂的處理責任,杜絕了地溝油流入我縣餐飲服務環節,確保了餐飲消費環節食品安全。
*縣衛生監督所
二0一0年九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