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固體廢棄物管理制度

固體廢棄物管理制度

2024-08-03 閱讀 8336

廢棄物管理辦法

1.目的

為確保公司制定的環境方針有效貫徹實施,控制施工、辦公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污染環境,特制定本辦法。

2.范圍

適用于公司內所有廢棄物品的管理。

3.職責

3.1安全生產部負責本程序的編制、修改和組織實施。負責公司有關廢棄物管理、處置。負責工程項目施工中廢棄物的管理、處置的監督、檢查。

3.2辦公室負責辦公區域廢棄物的管理、處置的監督、檢查。

3.3項目經理部負責本單位范圍廢棄物的管理、處置。

3.4各部門配合安全生產部、綜合辦公室實施對廢棄物的管理、處置。

4.工作程序

4.1廢棄物的分類

4.1.1根據公司實際活動情況,廢棄物分為:

a)固體類廢棄物;

b)液體類廢棄物;

c)氣體類廢棄物。

4.1.2廢棄物按影響程度分為三類

a)危險廢棄物按國家《危險廢棄物名錄》確認;

b)可回收廢棄物,如紙張、舊書刊、舊報紙等;

c)一般性廢棄物,包括不可回收的和生活垃圾。

4.2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4.2.1廢氣排放

4.2.1.1項目部使用的柴油發電機使用O#柴油,由采購員采購符合國家標準的柴油產品。

4.2.1.2公司,項目部自備車輛每年定期對尾氣排放進行監測,使用無鉛汽油,確保汽車尾氣排放符合《汽油車怠速污染物排放標準》。

4.2.2廢水排放

4.2.2.1項目部應嚴格控制化學品的使用,禁止直接傾倒化學品和成分不明的液體。

4.2.2.2項目部施工生產中的廢水匯入附近污水管網。

4.2.2.3汽車用電瓶的廢液、廢機油等禁止直接傾倒。施工廢水排放執行《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4.3廢棄物的處置

4.3.1公司辦公區和項目部應根據廢棄物的類別設置垃圾箱(桶),放置于各辦公和生產區域,或指定堆放場所,各部門按廢棄物處理清單處置要求執行。

4.3.2放置廢棄物的容器或堆放場地要有明顯標識:

a.)對可能產生二次污染的物品要對放置的容器加蓋,防止因雨、風、熱等原因而引起的再次污染;

b)放置危險廢污物的容器(如廢膠水罐、油漆桶等),要有特別的標識,以防止該廢棄物的泄露、蒸發和防止與其他廢棄物混淆。

4.3.3各部門、項目部應將廢棄物按類投入指定容器內,禁止亂投亂放。放置非危險品的容器,嚴禁投放危險廢棄物。

4.3.4一般廢棄物指定專人外運處置。

4.3.5危險廢棄物由相關部門設置專門場地保管,定期交予有資質的部門處置。處置危險廢棄物的承包方必須出示政府主管部門核發的處置廢棄物許可證或營業執照,相關部門應與承包方簽訂協議或合同,并在協議或合同中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以保證承包方按規定處置廢棄物。

4.3.6施工項目中廢棄物以及建筑垃圾的處置,應在施工協議或合同中明確處置的方式和責任方。安全生產部定期進行檢查。

4.3.7安全生產部要定期對處置廢棄物的承包方進行資格確認,確認其合法性。

5.相關文件

5.1《管理手冊》BHJG/SCD―20**

5.2《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運行控制程序》BHJJG/CXD13―20**

5.2《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BHJG/GCD24―20**

6.1《體系運行檢查表》(采用《管理體系自查管理辦法》表格)

固廢分類、收集、處理及日常管理制度

1目的

通過制定本制度規范公司固體廢棄物安全、環保管理,確保公司固體廢棄物得到及時有效、

環保、安全、無害化處理。

2適用范圍

公司內所有生產車間和相關職能部門。

3職責與分工

3.1安全環保部負責監督檢查各車間、部門生產過程中廢棄物的管理;確定各車間、部門固體廢棄物存放地點、分類種類,并對其進行標識和日常分類、存放設施維護、員工培訓、記錄填寫等情況進行監督;負責危險廢棄物的最終處理。

3.2各車間、部門負責對本單位廢棄物的分類、收集,并按規定進行登記和定點存放。

4內容與要求

4.1固體廢棄物的來源

4.1.1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廢包裝物、含危廢的廢包裝物、廢棉紗、廢手套、過期的廢化學品、水處理污泥、天然纖維制品、木制品、設備檢修時的廢零件、廢鐵、廢罐、廢機油、含油廢棉紗、廢手套。

4.1.2辦公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有:廢紙、廢硒鼓、廢燈管、廢電池。

4.1.3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剩飯菜。

4.2本公司廢棄物的分類與處置見下表:

4.3生產生活中應提倡節能、減污、增效,應盡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加強各類物資的循環使用。

4.4廢棄物的暫存、收集

4.4.1各車間、部門需在本單位內明顯位置設置相應的固廢分類暫存裝置,并將產生的廢棄物分類存放于標識的容器內或存放區。一般固廢由行政辦公室、生技科分別對所管轄的一般固廢類別設置一般固廢存放處,并設置專人管理。危險廢棄物存放,由環保站設專人管理。

4.4.2各部門若有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則應填寫《危險廢棄物暫存交接記錄》,與環保站管理員辦理交接手續。

4.4.3固廢分類標識為:“生活垃圾”、“油抹布、廢手套”、“廢棄包裝物”、“廢鐵”等。

4.4.4各車間、部門可根據本單位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情況設置相應的分類存放裝置。

4.4.5廢棄物存放處要保持清潔,廢棄物存放應采取防雨、圍欄等措施,盡量提高物資利用率,將廢棄物產生量減至最小。

4.5固體廢棄物的處置

4.5.1各車間、部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般固廢經過類別、可回收、不可回收分類存放后及時的送交行政辦公室或生技科設置的一般固廢暫存處,由行政辦公室、生技科統一處理,并及時做好相關記錄。

4.5.2各車間、部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固廢經過分類存放后需及時的送交環保站暫存,并做好相關記錄。

4.5.3環保站負責接收各車間、部門上交的危險固廢,然后統一由安全環保部聯系有資質的危險固廢處理單位處理,危險固廢在環保站或其它部門的暫存時間不能超過一年。4.6廢棄物的記錄

4.6.1各部門若產生危險廢棄物,則應填寫《危險廢棄物暫存交接記錄》,環保站則需填寫《危險廢棄物轉移記錄》。

4.6.2危險廢棄物的處理處置,由安環部交有資格的單位進行處置,同時辦理五聯單,并在《危險廢棄物轉移計劃申報表》中做出處置記錄。五聯單至少需保存五年,備查。

4.6.3安環部對廢棄物的分類存放、標識、存放、危險廢棄物的記錄與處置每季度檢查一次,并做出記錄。

4.7危險廢棄物的安全管理

4.7.1危險固體廢棄物的存儲設施必須粘貼“危險”、“易燃”、“有毒”等安全警示標志。

4.7.2易燃、易爆的危險廢棄物存儲設施的設置必須遠離明火和易產生火花等有火源的場所。

4.7.3危險廢棄物存儲場所必須設置相應的消防器材。

固體廢棄物管理與處置制度

一、術語

1、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

2、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

3、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4、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

5、貯存,是指將固體廢物臨時置于特定設施或者場所中的活動。

6、處置,是指將固體廢物焚燒和用其他改變固體廢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方法,達到減少已產生的固體廢物數量、縮小固體廢物體積、減少或者消除其危險成份的活動,或者將固體廢物最終置于符合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

7、利用,是指從固體廢物中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動。

二、固體廢棄物的識別

1、固體廢棄物分類見表

2、固體廢物的控制原則:

固體廢物處理要選擇新工藝、新技術,禁止使用國家公布的限期淘汰的會產生嚴重污染的固體廢物的落后工藝、設備,要使用不生產或盡可能少生產固體廢物的工藝、設備。

產生固體廢物的各車間、生產區域要開展清潔生產,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盡可能減少固體廢物的種類和數量。

全礦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實行減少固體廢物的生產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的原則,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

各生產固體廢物的單位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實行污染者依法負責的原則。

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以及建設貯存、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與礦井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該工程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的驗收應當與對主體工程的驗收同時進行。

3、固體廢棄物的收集、貯存

(1)各產生廢棄物的單位應使用專用容器或指定地點,及時收集產生的固體廢棄物。

(2)固體廢物應分類對待:可以回收利用的要進行回收利用,

不能回收利用的要進行無害化處置,危險廢物和非危險一般工業因廢分開,一般工業因廢和生活垃圾分開。

(3)不同類型固體廢物要分類收集、存放。危險廢物使用的收集、貯存容器要有明顯的標記。危險廢物貯存的應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

(4)固體廢棄物產生部門應及時轉移,定期對廢棄物收集運輸,運輸廢棄物的過程中應確保不散落、不混放、不泄漏,運輸中一旦發生散落或泄漏的現象應立即清理。并做好“固體廢棄物轉移記錄”

4、固體廢棄物存放場所的管理

(1)按教場坪煤礦規劃的固體廢棄物貯存場所,根據固體廢棄物分類劃分不同貯存區域,用標識牌做好標識。

(2)臨時堆放場所和專用固定堆放場所均應有明顯的標識牌。同時臨時堆放場所和專用固定堆放場所要有防揚散、流失、滲漏等必要的環保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環境。

(3)存放場所要有專人管理,管理人員必須經過培訓。

5、固體廢棄物的管理

(1)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采取防治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措施。

(2)固體廢物產生車間指定專人負責固體廢物的管理,監督控制固體廢物分類存放。并對產生的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組成及來源、去向進行登記,填寫“固體廢物登記表”,對規定的固體廢物要執行處置申請制度。

(3)環保科負責根據各單位申報的“固體廢物登記表”對全礦固體廢物的產生和處置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將統計結果匯總成“固體廢物處置臺賬”,負責上報集團公司環保處,而后由安全環保處統一上報地方政府環保部門。同時監管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工作。

(4)可回收利用的廢棄物應盡量回收利用。

(5)各單位應盡量減少廢棄物產生量,特別是危險廢棄物的產生量。

(6)對本公司不能處理的危險固體廢棄物要委托承包方處理,執行國家《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如無委托方需在公司內部保存時要密閉妥善保存。對委托承包方的要求:

a)提供營業許可證,當地環保局許可證明:

b)與其簽定危險固體廢棄物處理協議,明確處置要求。處理協議一式三份,公司、委托方、安全環保處各一份,保存期限依照記錄控制程序執行。

(7)對轉移固廢每月進行統計,包括廢棄物的種類、數量、轉移情況并記錄在“固體廢棄物處理統計表”上。

6、固體廢棄物的處置

我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主要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包括大矸石、鍋爐爐渣以及生活垃圾,具體處置參照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制定。

(1)我公司產生的矸石量約15000t/a,在采取安全性措施、防塵措施、防滲措施,防洪措施、防自然措施后統一堆存到擬送選定矸石場。

(2)矸石堆存由環境管理部門進行定期檢查。

(3)矸石堆存相關事宜指定專人負責。

(4)全公司產生爐渣統一登記,部分用于道路修整、居用建筑材料,其余爐渣運至矸石場填埋。

(5)我公司產生脫硫渣20t/a在矸石場單獨填埋。

(6)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620t/a,在廠區和生活區內設置封閉式垃圾箱,并及時運至環衛部門指定地點處置。

7、對以上所有有關固廢的處置過程,安全環保科有監督檢查權力,同時根據檢查結果對有關公司進行考核。

5相關文件

《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5號《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

篇2:某醫院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醫院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1、廢棄物應放置于指定地點,污物箱、痰杯等應帶蓋,并經常消毒。處理人員應注意安全,避免感染。

2、各種廢棄物應經指定路線送出。膿、血污染的敷料等應集中焚化處理。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后經消毒液浸泡后做毀形處理。一般垃圾可倒入帶蓋垃圾箱內,按規定消毒處理。

3、檢驗室的檢驗物的處理,應嚴格遵守隔離消毒制度。

4、入戶出診和家庭病床的患者使用過的廢棄物,一律集中處理。

篇3:市民醫院廢棄物處理制度

人民醫院廢棄物處理制度

1、醫院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一般廢棄物(非感染性廢棄物)置黑色塑料袋,傳染病人的生活垃圾及感染性廢棄物(醫用垃圾)置黃色塑料袋內密閉運送,按規定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

2、銳器(刀片、針頭、穿刺針等)用后應放入防滲漏、耐刺的容器內,無害化處理。

3、醫院污水、污泥未經消毒或無害化處理,不得排放、清掏或作農肥;處理后的污水、污泥應符合國家標準,由總務科派專人處理。

4、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必須毀形和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再次流入市場;病人用過的針頭、輸液器應放入防水、耐刺容器內,按規定交總務部門集中處理。

5、各類型一次性引流袋使用后,每份引流液加2份含有效氯1500mg/L的次氯酸鈉消毒液,攪勻消毒30―60分鐘后,方可傾倒入下水道,引流管、引流袋浸泡消毒、毀形后送集中處理。

6、被血液、體液污染的敷料應裝入黃色塑料袋內,送焚燒或洗消滅菌處理;特殊感染(氣性壞疽、綠膿桿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等)病人使用后的敷料,必須焚燒處理。

7、手術后的手術廢棄臟器、組織及病理標本,應焚燒處理。

8、檢驗科各種廢棄標本,應先消毒后滅菌處理或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