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科技計劃與項目管理辦法
長春市科技計劃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建立和完善科技計劃管理和運行機制,規范管理程序,明確管理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暫行規定》、《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規定》和《吉林省科技廳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有關法規規章,結合長春市的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長春市科技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是依據國家科技發展目標,根據長春市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市科技經費為引導和支持,由市科技局制定并組織實施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等相關的科技進步活動。
計劃是解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涉及的重大科技問題,實現科技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長春市科技計劃和項目的實施,要緊密結合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通過對政府資金的有效配置,為產業技術升級和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增強我市經濟的總體實力。
第三條
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指在長春市科技計劃中實施安排,由法人或自然人承擔,并規定在一定時期內進行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及相關的活動。
第四條
計劃項目管理實行依法管理,規范權限、明確責任、程序公開、精簡高效的原則。
第五條
本辦法適用于列入長春市科技計劃的項目。
第二章計劃設立
第六條
長春市科技局根據國家、省、市科技發展戰略和科技發展規劃,結合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不同時期對科技的現實需求,適時向市政府提出需由市本級財政經費支持設立的計劃。
第七條
計劃由五年科技發展規劃和年度科技計劃組成。五年科技規劃主要根據全市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計劃期內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并將其目標、任務逐步分解到年度科技計劃實施。年度計劃由科技攻關計劃、科技產業化計劃和科技創新條件與環境建設計劃等相關計劃組成。
第八條
計劃在周期內應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根據計劃運行情況和全市科技發展的重點,市科技局及時對計劃的宗旨、目標、任務,進行調整、增加、撤消或更名。
第三章組織管理
第九條
計劃的管理采取市科技局、項目歸口管理部門、項目承擔單位分級管理的方式。市科技局是科技計劃的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編制全市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及長春市科技計劃重點支持產業目錄;
(二)組織編制長春市科技發展年度計劃,向社會公開發布全市年度科技計劃的重點任務,并采取有效方式廣泛征集計劃項目;
(三)組織審定申報項目,建立科技項目數據庫;
(四)組織項目的論證評估與招標投標;
(五)確定計劃項目和項目承擔單位;
(六)會同市財政局確定年度科技計劃投入經費的部門預算,簽訂科技計劃《項目合同書》,劃撥科技經費;
(七)監督檢查項目合同的執行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執行過程中的有關問題,保障項目按進度正常進行;
(八)組織項目驗收、科技成果登記,按有關規定管理項目成果的知識產權。
第十條
計劃項目在申報、立項、實施和驗收等過程中,市直機關相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行業及縣(市)區、開發區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作為項目歸口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協調項目的實施,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進度完成《項目合同書》規定的任務;
(二)協助市科技局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三)監督項目經費使用和匹配資金到位情況;
(四)定期組織項目承擔單位上報《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報告》及相關證明材料;
(五)根據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提出項目的調整、中止及撤消意見;
(六)項目完成時,負責組織項目承擔單位準備項目驗收所需要的有關材料,并提出項目驗收或延期申請;
(七)負責組織項目承擔單位,對項目執行中產生的科技成果及時采取保護措施,依法取得相關知識產權,并進行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第十一條
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的主要職責:
(一)按照《項目合同書》規定,足額匹配自籌的項目經費;
(二)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按項目的進度要求,完成《項目合同書》規定的任務;
(三)每年按要求定期向市科技局、項目歸口管理部門提交《長春市科技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報告》及相關證明材料,隨時報告項目有關的重大事項;
(四)負責組織提供項目驗收所需要的有關材料;
(五)對項目執行中產生的科技成果及時采取保護措施,依法取得相關知識產權,并進行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第十二條
計劃與項目實行專家咨詢制度。要充分發揮技術、經濟、管理、法律、知識產權等方面專家的作用,聘請專家參與中長期科技規劃、年度計劃、計劃項目指南、計劃管理、招標投標等有關咨詢工作。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市科技局可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招標代理機構進行招標工作。
第四章項目立項
第十三條
計劃項目立項一般包括五個基本程序:公開征集、組織申報與初審、項目論證評估、項目立項和簽訂項目合同書。
第十四條
市科技局采取公開征集的方式,向社會發布年度計劃項目指南,明確重點支持領域、項目申報的具體方式和有關要求等;符合招投標條件的,依據科技部《科技項目招標投標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采取招標投標的方式。
第十五條
項目申請者(項目負責人和承擔單位)應當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項目負責人在相關技術領域和專業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或技術優勢,項目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并具有完成項目所需要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
(二)項目負責人和承擔單位具有完成項目的良好信譽度;
(三)承擔單位具有項目實施的工作基礎和條件,有健全的科研管理、財務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制度;
(四)項目課題組成員原則上不擔任兩個以上執行期內在研的市級計劃項目負責人或課題組成員;
(五)同一項目在同一年度內,不能同時申報市級其他類型的科技計劃項目;
(六)已經得到長春市科技計劃支持,尚未結題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原則上不能繼續申報市科技計劃項目。
第十六條
項目申報材料包括:《項目申報書》(附件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附件二),并提供證實以上材料的附件材料。
第十七條
在長春市域內的項目申請單位,申請渠道可按行政隸屬關系逐級申報、審核、推薦,或由申請者經有關行業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推薦后直接報送市科技局。無主管部門或其他類型的項目申請單位可以直接申報。
第十八條
項目的申報與初審。市科技局在規定的時間內對申報的項目實行統一受理。同時,按照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確定的支持重點和申報的具體要求進行初審。
第十九條
項目的論證評估。市科技局委托有資質的科技中介機構,按照科技部《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和《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估規范》,進行立項論證評估,并對論證評估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條
項目立項。市科技局根據受委托的科技中介機構對計劃項目的立項論證評估結論、年度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有關要求和年度計劃的總體安排,研究確定立項項目、項目經費和項目承擔單位。同時,在長春科技信息網上發布列入年度科技計劃項目公告。公告期一周。
第二十一條
公告無異議后,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會簽文件,下達年度科技計劃。
第五章簽訂合同
第二十二條
市科技局依據項目實施計劃及確定的任務指標,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合同書》(以下簡稱《項目合同書》,附件三)。簽訂合同項目起始時間、研究內容、考核指標、年度計劃進度安排、經費預算等內容應與提交論證評估的《項目申報書》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相關內容一致。
第二十三條
簽訂項目合同。項目合同由市科技局與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簽訂,市科技局為甲方,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為乙方,項目歸口管理部門為丙方(無歸口管理單位的由甲方和乙方簽訂合同)。
(一)甲方的責任是:
1、甲方根據科技計劃向乙方提供部分科技經費,并對項目的實施進行跟蹤管理;
2、甲方有權對乙方合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項目完成后,甲方依據項目合同所確定的經濟、技術指標,負責組織對項目進行驗收;
4、乙方如不能按項目合同所規定的內容完成項目,甲方有權調整計劃及經費,終止計劃合同。
(二)乙方的責任是:
1、乙方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并保證按項目合同要求完成技術、經濟指標;
2、乙方按甲方、丙方要求報告項目進展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重大問題及時報告;
3、乙方負責保證甲方以外項目經費的到位情況,在不影響項目正常進展的前提下,經甲方同意,可以適當調整其它經費籌集和使用方案;
4、乙方負責保證項目經費專款專用;
5、乙方在項目完成后三個月內,必須向甲方申請驗收,并提供有關資料及經費決算。
(三)丙方的責任是:
1、丙方負責協調項目的實施,有責任幫助乙方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監督檢查項目進展情況;
2、丙方負責督促乙方按照項目合同要求執行,定期報告項目執行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協助甲方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抽查;
3、丙方負責督促乙方申報知識產權,并幫助乙方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4、丙方負責協助甲方組織項目的驗收。
第二十四條
項目執行期間,合同內容原則上不作變更,如果確實需要變更合同內容的,經甲、乙、丙三方協商一致后方可變更;由于不可抗拒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執行的項目,由甲方做出終止或撤項的決定。
項目承擔單位按合同規定確保項目實施保障條件的落實。項目負責人在合同范圍內享有充分的自主權。
第二十五條
市科技局根據年度計劃文件和《項目合同書》,核撥項目的經費。
第六章實施管理
第二十六條
項目實施周期1-2年,最多不超過3年。
第二十七條
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實行年度執行情況報告制度。項目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項目承擔單位在每年1月末前,向市科技局提交上一年度的《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報告》(附件四)及其他相關的證明材料。
第二十八條
項目執行期間,如取得重大進展或突破、項目負責人調整或關鍵技術方案變更、遭遇不可抗拒因素等對項目執行產生重大影響的情況,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及時向市科技局提交書面報告。
第二十九條
項目需要調整、終止或撤消時,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及時提出項目調整、終止或撤消的書面意見,報送市科技局;市科技局視情況及時做出項目調整、終止或撤消意見,并書面通知項目承擔單位。
對于終止或撤消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對已做的工作、經費使用、已購置的設備儀器、階段性成果等情況向市科技局提交書面報告。市科技局負責對終止或撤消的項目經費進行清算,并按有關規定處置剩余資產和剩余經費。
第三十條
科技計劃鼓勵企學研結合,優先支持企業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聯合承擔的項目。
第三十一條
計劃項目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公示制度。擬評估、立項項目在長春市科技信息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期間有重大異議的項目,經調查情況屬實的,報局長辦公會審定。
第三十二條
計劃與項目管理實行回避制度。在計劃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咨詢專家、科技中介機構與項目或項目負責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相關人員或機構應當回避。
第三十三條
計劃與項目管理實行數據庫管理。建立計劃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市科技局對公開征集的項目,進行初審后,列入科技項目數據庫,未列入科技項目數據庫的項目,原則上不予支持。
第三十四條
根據計劃管理的工作需要,市科技局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科技中介機構承擔相應的事務性工作。委托方和受委托方必須簽訂合同、協議,明確相應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五條
項目管理實行追蹤問效、建立信譽檔案制度。對項目負責人、項目歸口管理部門、科技中介機構、評估專家在項目管理中的有關情況實行數據庫管理,建立信譽檔案。
第七章經費管理
第三十六條
計劃項目經費由市財政專項撥款、項目承擔單位配套經費構成。同時,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科技計劃。
第三十七條
計劃項目資助方式分為:定額補助和股權投資兩種方式。
定額補助方式是指對受資助的項目提供固定數額科技經費的資助方式;
股權投資方式是指對受資助的項目單位以股權形式進行科技經費投入的方式。
第三十八條
項目經費采取分期撥付和一次撥付兩種方式。
第三十九條
項目經費主要用于項目實施期間的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項目承擔單位應按《項目合同書》中的經費預算,專款專用。
第四十條
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直接或委托有關中介機構對項目經費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一條
市科技經費管理依據國家財政部、科技部20**年1月頒發的《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章項目驗收
第四十二條
項目實行結題驗收制度,在項目規定執行期結束后三個月內組織驗收。
第四十三條
項目驗收應以合同文本規定的內容、完成時間和確定考核指標為基本依據。各類不同計劃可根據計劃自身的特點,制定詳細的驗收實施細則。驗收的主要內容有:
(一)項目合同文本規定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
(二)知識產權情況;
(三)經費使用的合理性、規范性;
(四)項目實施的組織管理經驗和教訓。
第四十四條
項目驗收程序如下:
(一)項目在實施期限到達后或提前完成計劃合同任務后,由項目承擔單位提出驗收申請,市科技局批復后組織驗收。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驗收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須事先向市科技局書面報告理由,經市科技局同意后可以延期驗收,延期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
(二)市科技局根據《項目合同書》和不同計劃驗收實施細則,組織專家或委托科技中介機構對項目進行驗收。
(三)項目承擔單位申請驗收時,應提交《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驗收報告》(附件五),其中包括:
1、項目驗收申請表;
2、項目合同書;
3、項目實施工作報告;
4、項目實施技術報告;
5、項目經費總決算表;
6、查新檢索報告(科技攻關、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必須提供);
7、涉及技術、經濟指標的有關證明材料;
8、項目各年度執行情況報告;
9、其他材料。
第四十五條
項目驗收結論分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基本合格作為通過驗收。驗收結論在項目數據庫中記錄在案,作為以后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立項審查的重要依據之一。
驗收項目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不能通過驗收:
(一)合同規定的主要任務沒有完成;
(二)提供的驗收文件、資料、數據不真實;
(三)擅自修改《項目合同書》中的考核指標內容;
(四)超過《項目合同書》規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務,事先未作延期申請;
(五)經費(含匹配資金)使用中存在嚴重問題的。
(六)預定成果未能實現或成果已無科學或實用價值;
第四十六條
項目驗收的結論意見由市科技局通知項目承擔單位。需要復議和未通過驗收的項目,應分別在接到通知的6個月內,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改進后,再次提出驗收申請。若再未通過驗收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主要負責人三年內不得申報和承擔市科技計劃項目。
第九章知識產權管理
第四十七條
項目所產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識產權,除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以外,項目承擔單位在本市域內可以依法自主決定實施、許可他人實施、轉讓、作價入股等,并取得相應的收益。對以市科技經費資助為主的項目所產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識產權,市科技局保留無償使用、開發、推廣應用的權利。知識產權按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
項目產生的科技成果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記辦法》進行登記;發生技術轉移時,按照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共同頒發的《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和長春市的有關規定,辦理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手續。
第四十九條
項目中涉及國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科學技術保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章考核與獎懲
第五十條
建立計劃項目全過程管理信譽檔案。項目承擔單位、項目歸口管理部門、專家及中介機構、科技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要嚴格執行項目初審、評估、立項、驗收的各項規則、程序和辦法,正確履行對項目的管理、實施、指導和監督等職能,對計劃項目每個過程管理的責任主體建立信譽檔案,追蹤問效。
第五十一條
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實施中正確履行職責、項目執行情況良好、驗收合格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其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并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對在項目實施中違反有關規定,合同期滿不能按時驗收,不能正確履行職責的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主要負責人,除予以公開通報批評外,三年內取消申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和推薦申報上級科技計劃項目資格。
第五十二條
市科技局對項目歸口管理部門推薦的項目、組織管理情況以及合同規定的其他責任記入信譽檔案,并與下年度的推薦申報項目數量相聯系。
第五十三條
專家和中介機構對項目的論證評估結果與項目實施結果掛鉤。在項目論證評估過程中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取消參與項目論證評估資格。論證評估結論與實施結果差異較大的減少其參與論證評估的項目數量,直至取消論證評估資格。
第十一章附則
第五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本辦法施行前頒布的有關規定與辦法,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第五十五條
本辦法由長春市科學技術局負責解釋。
篇2: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工作方案
為了做好20**年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評審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評審對象和組織方式
評審對象:
本次省科技計劃項目的評審對象為各企事業單位按照我省20**年度科技計劃申報指南申報的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重大專項項目的組織和評審依照重大專項辦公室的工作計劃盡快組織完成。
組織方式:
(1)對重大專項、重點專項兩個層次的申報項目以及部分定向組織的重點項目,擬采取專家逐項論證評審(或在網上統一評審的基礎上,專家逐項論證評審)的方法。
(2)其他重點項目和引導項目,采取網上統一評審的方法。其中省直有關部門和單位申報的項目,以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成果推廣計劃項目由廳統一組織評審,其他地市企事業單位申報的項目委托各地市科技局組織評審。
二、組織分工
廳發展計劃處:負責本次評審工作的組織和協調。
各業務處室:負責相關領域項目的評審組織工作,包括項目的評審分組、確定評審專家入選條件、評審指標和權重確定,以及評審監督指導等工作。
監察室:負責按專家入選要求確定評審專家庫,隨機抽取專家,評審工作的紀律監督,受理有關紀律投訴。
廣東省科技評估中心:協助計劃處組織本次評審工作,承擔具體的評審事務工作。具體大農業、工業高新技術、社會發展、產學研合作、成果推廣、國際合作項目以及軟科學研究項目組織評審的具體事務工作。
1、按照各業務處室要求建立網上評審專家候選子庫、協助監察室隨機抽取專家并通知專家。
2、協助專業處室確定各領域項目評審指標體系和權重。
3、監督落實項目評審進度,對專家進行指導。
廣東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承擔科技基礎條件建設項目網上評審的具體事務工作。
1、按業務處室要求建立評審專家候選子庫協助監察室隨機抽取專家并通知專家。
2、協助專業處室確定各領域項目評審指標體系。
3、監督落實項目評審進度,對專家進行指導。
各地市科技局:按照科技廳的委托,對本市企事業單位申報的重點項目和引導項目組織評審。
省科技信息中心:業務綜合管理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對各參與人員提供網絡技術指導。
二、工作進度安排
本次評審工作將在4月份全部完成。
1、4月2日召開各業務處室協調會,介紹20**年度項目評審工作方案并征求各單位意見。會后各單位抓緊有關準備工作。
2、4月3日各處室將對本工作方案的修改意見反饋計劃處;各處室完成評審項目的分組類別和各組評審專家的入選條件,提交評估中心和生產力促進中心。
3、4月7日,評審中介機構完成評審專家侯選庫建立工作,并提交廳監察室。
4、4月8日各業務處室在網上完成具體項目評審分組;提交《20**年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意見表》和各指標權重;完成對每個評審組評審專家的評審指導意見。
監察室完成評審專家的抽取排序。科技評估中心和生產力促進中心按抽取結果通知有關專家。
5、4月10日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評估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做好網上評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6、4月11日開始網上評審,4月25日前完成。
7、專家逐項論證的組織性項目評審工作在5月15日前完成。
8、省部產學研項目參照本方案有關規定,與相關單位確定具體時間和操作要求,6月30日前完成組織評審工作。
9、各地市科技局組織的項目評審在4月30日前完成,科技評估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提供相關業務指導。
三、其他有關事項說明
1、評審框架及指標體系
(1)評審框架
工業、農業和社會發展三大領域的評審框架,如下圖:
成果推廣、國際合作和軟科學研究項目的評審框架參考以上內容并結合項目的特點確定。
(2)指標體系和權重
各領域具體評價指標和權重由各業務處室自行確定,參考指標體系及權重見附件。
3、評審專家的遴選和通知
(1)專家的遴選采用從專家庫隨機選取和專業處室調整相結合的方式,具體采用以下程序:
評估中心按照專業處室提出的項目分組和專家入選要求,在廳監察室的監督下,從專家庫中為每個評審組初選25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專家候選子庫并征求專業處室意。
各專業處室根據實際情況對候選專家候選子庫進行調整,并可為每個評審小組指定1名專家入選。
評估機構將評審專家候選子庫提供給廳監察室進行隨機排序。
評估中心按照排序為優先順序邀請5名專家參加評審工作(各業務處室指定專家不經排序即可入選)。
4、項目分組
建議每個評審小組評審項目最多不超過40項。一個專家評審組中可以包含多個相近專題。
5、相關聯絡人:
發展計劃處:陳楚祥83163838
條件財務處:余亮83163891
政策法規處:陳曉83163915
高新技術處:陳輝83163877
農村科技處:斯恒83163909
社發基礎處:張瑋83163885
科技成果處:陳麗英83163928
對外合作處:董茗83163865
省部產學研合作辦公室:葉超賢83163382
重大專項辦公室:袁海濤83163625
評估中心聯絡人:王亞萍83557388
生產力促進中心聯絡人:陳振權83163895
科技信息中心聯系人:蔡桂蘭83163338
篇3:長春市科技計劃與項目管理辦法
長春市科技計劃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建立和完善科技計劃管理和運行機制,規范管理程序,明確管理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暫行規定》、《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制管理的規定》和《吉林省科技廳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有關法規規章,結合長春市的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長春市科技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是依據國家科技發展目標,根據長春市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市科技經費為引導和支持,由市科技局制定并組織實施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等相關的科技進步活動。
計劃是解決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涉及的重大科技問題,實現科技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長春市科技計劃和項目的實施,要緊密結合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通過對政府資金的有效配置,為產業技術升級和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增強我市經濟的總體實力。
第三條
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指在長春市科技計劃中實施安排,由法人或自然人承擔,并規定在一定時期內進行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及相關的活動。
第四條
計劃項目管理實行依法管理,規范權限、明確責任、程序公開、精簡高效的原則。
第五條
本辦法適用于列入長春市科技計劃的項目。
第二章計劃設立
第六條
長春市科技局根據國家、省、市科技發展戰略和科技發展規劃,結合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不同時期對科技的現實需求,適時向市政府提出需由市本級財政經費支持設立的計劃。
第七條
計劃由五年科技發展規劃和年度科技計劃組成。五年科技規劃主要根據全市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計劃期內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并將其目標、任務逐步分解到年度科技計劃實施。年度計劃由科技攻關計劃、科技產業化計劃和科技創新條件與環境建設計劃等相關計劃組成。
第八條
計劃在周期內應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根據計劃運行情況和全市科技發展的重點,市科技局及時對計劃的宗旨、目標、任務,進行調整、增加、撤消或更名。
第三章組織管理
第九條
計劃的管理采取市科技局、項目歸口管理部門、項目承擔單位分級管理的方式。市科技局是科技計劃的主管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編制全市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規劃及長春市科技計劃重點支持產業目錄;
(二)組織編制長春市科技發展年度計劃,向社會公開發布全市年度科技計劃的重點任務,并采取有效方式廣泛征集計劃項目;
(三)組織審定申報項目,建立科技項目數據庫;
(四)組織項目的論證評估與招標投標;
(五)確定計劃項目和項目承擔單位;
(六)會同市財政局確定年度科技計劃投入經費的部門預算,簽訂科技計劃《項目合同書》,劃撥科技經費;
(七)監督檢查項目合同的執行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執行過程中的有關問題,保障項目按進度正常進行;
(八)組織項目驗收、科技成果登記,按有關規定管理項目成果的知識產權。
第十條
計劃項目在申報、立項、實施和驗收等過程中,市直機關相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行業及縣(市)區、開發區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作為項目歸口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一)協調項目的實施,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進度完成《項目合同書》規定的任務;
(二)協助市科技局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三)監督項目經費使用和匹配資金到位情況;
(四)定期組織項目承擔單位上報《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報告》及相關證明材料;
(五)根據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提出項目的調整、中止及撤消意見;
(六)項目完成時,負責組織項目承擔單位準備項目驗收所需要的有關材料,并提出項目驗收或延期申請;
(七)負責組織項目承擔單位,對項目執行中產生的科技成果及時采取保護措施,依法取得相關知識產權,并進行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第十一條
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的主要職責:
(一)按照《項目合同書》規定,足額匹配自籌的項目經費;
(二)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按項目的進度要求,完成《項目合同書》規定的任務;
(三)每年按要求定期向市科技局、項目歸口管理部門提交《長春市科技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報告》及相關證明材料,隨時報告項目有關的重大事項;
(四)負責組織提供項目驗收所需要的有關材料;
(五)對項目執行中產生的科技成果及時采取保護措施,依法取得相關知識產權,并進行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第十二條
計劃與項目實行專家咨詢制度。要充分發揮技術、經濟、管理、法律、知識產權等方面專家的作用,聘請專家參與中長期科技規劃、年度計劃、計劃項目指南、計劃管理、招標投標等有關咨詢工作。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市科技局可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招標代理機構進行招標工作。
第四章項目立項
第十三條
計劃項目立項一般包括五個基本程序:公開征集、組織申報與初審、項目論證評估、項目立項和簽訂項目合同書。
第十四條
市科技局采取公開征集的方式,向社會發布年度計劃項目指南,明確重點支持領域、項目申報的具體方式和有關要求等;符合招投標條件的,依據科技部《科技項目招標投標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采取招標投標的方式。
第十五條
項目申請者(項目負責人和承擔單位)應當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一)項目負責人在相關技術領域和專業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或技術優勢,項目課題組成員結構合理,并具有完成項目所需要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
(二)項目負責人和承擔單位具有完成項目的良好信譽度;
(三)承擔單位具有項目實施的工作基礎和條件,有健全的科研管理、財務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制度;
(四)項目課題組成員原則上不擔任兩個以上執行期內在研的市級計劃項目負責人或課題組成員;
(五)同一項目在同一年度內,不能同時申報市級其他類型的科技計劃項目;
(六)已經得到長春市科技計劃支持,尚未結題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原則上不能繼續申報市科技計劃項目。
第十六條
項目申報材料包括:《項目申報書》(附件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附件二),并提供證實以上材料的附件材料。
第十七條
在長春市域內的項目申請單位,申請渠道可按行政隸屬關系逐級申報、審核、推薦,或由申請者經有關行業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推薦后直接報送市科技局。無主管部門或其他類型的項目申請單位可以直接申報。
第十八條
項目的申報與初審。市科技局在規定的時間內對申報的項目實行統一受理。同時,按照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確定的支持重點和申報的具體要求進行初審。
第十九條
項目的論證評估。市科技局委托有資質的科技中介機構,按照科技部《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和《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評估規范》,進行立項論證評估,并對論證評估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條
項目立項。市科技局根據受委托的科技中介機構對計劃項目的立項論證評估結論、年度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有關要求和年度計劃的總體安排,研究確定立項項目、項目經費和項目承擔單位。同時,在長春科技信息網上發布列入年度科技計劃項目公告。公告期一周。
第二十一條
公告無異議后,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會簽文件,下達年度科技計劃。
第五章簽訂合同
第二十二條
市科技局依據項目實施計劃及確定的任務指標,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合同書》(以下簡稱《項目合同書》,附件三)。簽訂合同項目起始時間、研究內容、考核指標、年度計劃進度安排、經費預算等內容應與提交論證評估的《項目申報書》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相關內容一致。
第二十三條
簽訂項目合同。項目合同由市科技局與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簽訂,市科技局為甲方,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為乙方,項目歸口管理部門為丙方(無歸口管理單位的由甲方和乙方簽訂合同)。
(一)甲方的責任是:
1、甲方根據科技計劃向乙方提供部分科技經費,并對項目的實施進行跟蹤管理;
2、甲方有權對乙方合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項目完成后,甲方依據項目合同所確定的經濟、技術指標,負責組織對項目進行驗收;
4、乙方如不能按項目合同所規定的內容完成項目,甲方有權調整計劃及經費,終止計劃合同。
(二)乙方的責任是:
1、乙方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并保證按項目合同要求完成技術、經濟指標;
2、乙方按甲方、丙方要求報告項目進展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重大問題及時報告;
3、乙方負責保證甲方以外項目經費的到位情況,在不影響項目正常進展的前提下,經甲方同意,可以適當調整其它經費籌集和使用方案;
4、乙方負責保證項目經費專款專用;
5、乙方在項目完成后三個月內,必須向甲方申請驗收,并提供有關資料及經費決算。
(三)丙方的責任是:
1、丙方負責協調項目的實施,有責任幫助乙方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監督檢查項目進展情況;
2、丙方負責督促乙方按照項目合同要求執行,定期報告項目執行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協助甲方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抽查;
3、丙方負責督促乙方申報知識產權,并幫助乙方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4、丙方負責協助甲方組織項目的驗收。
第二十四條
項目執行期間,合同內容原則上不作變更,如果確實需要變更合同內容的,經甲、乙、丙三方協商一致后方可變更;由于不可抗拒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照合同約定執行的項目,由甲方做出終止或撤項的決定。
項目承擔單位按合同規定確保項目實施保障條件的落實。項目負責人在合同范圍內享有充分的自主權。
第二十五條
市科技局根據年度計劃文件和《項目合同書》,核撥項目的經費。
第六章實施管理
第二十六條
項目實施周期1-2年,最多不超過3年。
第二十七條
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實行年度執行情況報告制度。項目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項目承擔單位在每年1月末前,向市科技局提交上一年度的《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年度執行情況報告》(附件四)及其他相關的證明材料。
第二十八條
項目執行期間,如取得重大進展或突破、項目負責人調整或關鍵技術方案變更、遭遇不可抗拒因素等對項目執行產生重大影響的情況,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及時向市科技局提交書面報告。
第二十九條
項目需要調整、終止或撤消時,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及時提出項目調整、終止或撤消的書面意見,報送市科技局;市科技局視情況及時做出項目調整、終止或撤消意見,并書面通知項目承擔單位。
對于終止或撤消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對已做的工作、經費使用、已購置的設備儀器、階段性成果等情況向市科技局提交書面報告。市科技局負責對終止或撤消的項目經費進行清算,并按有關規定處置剩余資產和剩余經費。
第三十條
科技計劃鼓勵企學研結合,優先支持企業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聯合承擔的項目。
第三十一條
計劃項目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公示制度。擬評估、立項項目在長春市科技信息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期間有重大異議的項目,經調查情況屬實的,報局長辦公會審定。
第三十二條
計劃與項目管理實行回避制度。在計劃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咨詢專家、科技中介機構與項目或項目負責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相關人員或機構應當回避。
第三十三條
計劃與項目管理實行數據庫管理。建立計劃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市科技局對公開征集的項目,進行初審后,列入科技項目數據庫,未列入科技項目數據庫的項目,原則上不予支持。
第三十四條
根據計劃管理的工作需要,市科技局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科技中介機構承擔相應的事務性工作。委托方和受委托方必須簽訂合同、協議,明確相應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五條
項目管理實行追蹤問效、建立信譽檔案制度。對項目負責人、項目歸口管理部門、科技中介機構、評估專家在項目管理中的有關情況實行數據庫管理,建立信譽檔案。
第七章經費管理
第三十六條
計劃項目經費由市財政專項撥款、項目承擔單位配套經費構成。同時,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科技計劃。
第三十七條
計劃項目資助方式分為:定額補助和股權投資兩種方式。
定額補助方式是指對受資助的項目提供固定數額科技經費的資助方式;
股權投資方式是指對受資助的項目單位以股權形式進行科技經費投入的方式。
第三十八條
項目經費采取分期撥付和一次撥付兩種方式。
第三十九條
項目經費主要用于項目實施期間的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項目承擔單位應按《項目合同書》中的經費預算,專款專用。
第四十條
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直接或委托有關中介機構對項目經費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一條
市科技經費管理依據國家財政部、科技部20**年1月頒發的《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有關規定執行。
第八章項目驗收
第四十二條
項目實行結題驗收制度,在項目規定執行期結束后三個月內組織驗收。
第四十三條
項目驗收應以合同文本規定的內容、完成時間和確定考核指標為基本依據。各類不同計劃可根據計劃自身的特點,制定詳細的驗收實施細則。驗收的主要內容有:
(一)項目合同文本規定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
(二)知識產權情況;
(三)經費使用的合理性、規范性;
(四)項目實施的組織管理經驗和教訓。
第四十四條
項目驗收程序如下:
(一)項目在實施期限到達后或提前完成計劃合同任務后,由項目承擔單位提出驗收申請,市科技局批復后組織驗收。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驗收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須事先向市科技局書面報告理由,經市科技局同意后可以延期驗收,延期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
(二)市科技局根據《項目合同書》和不同計劃驗收實施細則,組織專家或委托科技中介機構對項目進行驗收。
(三)項目承擔單位申請驗收時,應提交《長春市科技計劃項目驗收報告》(附件五),其中包括:
1、項目驗收申請表;
2、項目合同書;
3、項目實施工作報告;
4、項目實施技術報告;
5、項目經費總決算表;
6、查新檢索報告(科技攻關、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必須提供);
7、涉及技術、經濟指標的有關證明材料;
8、項目各年度執行情況報告;
9、其他材料。
第四十五條
項目驗收結論分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基本合格作為通過驗收。驗收結論在項目數據庫中記錄在案,作為以后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立項審查的重要依據之一。
驗收項目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不能通過驗收:
(一)合同規定的主要任務沒有完成;
(二)提供的驗收文件、資料、數據不真實;
(三)擅自修改《項目合同書》中的考核指標內容;
(四)超過《項目合同書》規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務,事先未作延期申請;
(五)經費(含匹配資金)使用中存在嚴重問題的。
(六)預定成果未能實現或成果已無科學或實用價值;
第四十六條
項目驗收的結論意見由市科技局通知項目承擔單位。需要復議和未通過驗收的項目,應分別在接到通知的6個月內,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相應改進后,再次提出驗收申請。若再未通過驗收的項目,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主要負責人三年內不得申報和承擔市科技計劃項目。
第九章知識產權管理
第四十七條
項目所產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識產權,除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以外,項目承擔單位在本市域內可以依法自主決定實施、許可他人實施、轉讓、作價入股等,并取得相應的收益。對以市科技經費資助為主的項目所產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識產權,市科技局保留無償使用、開發、推廣應用的權利。知識產權按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四十八條
項目產生的科技成果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記辦法》進行登記;發生技術轉移時,按照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共同頒發的《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和長春市的有關規定,辦理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手續。
第四十九條
項目中涉及國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科學技術保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章考核與獎懲
第五十條
建立計劃項目全過程管理信譽檔案。項目承擔單位、項目歸口管理部門、專家及中介機構、科技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要嚴格執行項目初審、評估、立項、驗收的各項規則、程序和辦法,正確履行對項目的管理、實施、指導和監督等職能,對計劃項目每個過程管理的責任主體建立信譽檔案,追蹤問效。
第五十一條
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實施中正確履行職責、項目執行情況良好、驗收合格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其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并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對在項目實施中違反有關規定,合同期滿不能按時驗收,不能正確履行職責的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主要負責人,除予以公開通報批評外,三年內取消申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和推薦申報上級科技計劃項目資格。
第五十二條
市科技局對項目歸口管理部門推薦的項目、組織管理情況以及合同規定的其他責任記入信譽檔案,并與下年度的推薦申報項目數量相聯系。
第五十三條
專家和中介機構對項目的論證評估結果與項目實施結果掛鉤。在項目論證評估過程中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取消參與項目論證評估資格。論證評估結論與實施結果差異較大的減少其參與論證評估的項目數量,直至取消論證評估資格。
第十一章附則
第五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本辦法施行前頒布的有關規定與辦法,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第五十五條
本辦法由長春市科學技術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