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野外宿營拉練心得體會

野外宿營拉練心得體會

2024-08-03 閱讀 9282

拉練心得體會

推遲了兩周的拉練終于在周六拉開了帷幕,滿懷著對拉練的期待,對野外宿營的憧憬,我們踏上了征程。這次拉練是選培辦為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開展的活動,讓我們重走長征路,感覺革命先輩紅軍長征的艱難,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周六一大早,我們就起床打背囊,把東西都收拾好,吃個早飯就集合了。在主任的號召下,開始了我們為期兩天一夜的拉練。剛開始的一段路程可以說是比較輕松的,因為體力都比較充沛,而且對拉練也比較興奮,一路上還可以欣賞周邊的景色。但是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感覺到有些累了,特別是肩膀,感覺肩膀特別酸,因為這次拉練背的是背囊,東西比較多,大概有20斤重,而往年拉練都只是背一床被子,所以肩膀的負擔比較重。之后只能硬著頭皮拖著身子往前走,每走一步都是煎熬,此時已經無心欣賞沿途的風景了。終于到了中午午飯時間,我們在路邊的草坪上每個班圍成一圈,開始吃盒飯,午飯吃的還是比較香的,可能是太餓的原因吧,吃完午飯休息片刻之后我們便開始下午的行程。天氣的炎熱使汗水打濕了我的衣衫,肩膀上的重物在一點點的消磨我的意志,我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前走著,最要命的是到了路口就要跑過去,防止阻礙交通,這一跑一走的著實難受。

歷經8個小時的行程,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來到了合肥的陸軍軍官學院。來到我們晚上住的帳篷的時候,內心無比激動,終于到了,而且帳篷看起來還很不錯。稍做休整之后,我們把自己的床位鋪好,恢復基本的內務。之后,我們便去參觀了陸院學員的宿舍,去了之后發現他們的內務非常的好,各種物品擺放的很整潔,特別是被子疊的非常好,基本上很少有褶皺。反觀我們自己疊的被子,簡直不能比,很多物品也擺的比較雜亂,因此我們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最讓我們值得慶幸的是早餐午飯晚餐吃的特別好,可能是去教員食堂的緣故吧,伙食很好,讓我們在這辛苦的征程中得到一點甜頭。

晚上在帳篷里的感覺還是很溫馨的,有燈,有床,有同志的陪伴,聽聽音樂,聊聊天,辛苦勞累了一天的身體也可以放松放松。不過這種天氣睡帳篷里還是有點冷的,晚上風也很大,在帳篷里都能聽見外面呼呼的風聲,而且第二天醒來時,被子和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不管怎么說,這體驗我將銘記在心,想想紅軍長征晚上怎么過的,在寒冷的冬天風餐露宿,食不果腹,我們要懂得珍惜。

第二天醒來時,渾身酸痛,想想下午還要背著背囊走回去,內心是奔潰的。第二天上午,我們參觀了陸院學員的隊列表演和美式障礙的演示,還有坦克無人機等。通過觀看軍校學員的隊列表演和美式障礙的表演,深深體會到了我們國防生和軍校生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在隊列動作方面,指揮員動作規范口令標準,走的隊列十分的整齊,在體能方面,他們在美式障礙展示時我們都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些高難度的動作,而他們卻十分的熟練,也能完整的展示,足以體現他們體能儲備很足,因此我們無論在隊列還是體能方面都需要加強。

午飯之后稍微休息一下,我們開始踏上回程。可以說剛開始還是比較擔心自己堅持不下來的,因為前一天走的很累,而且晚上也沒有休息好,上午也是在奔波,剛開始走就覺得有點累,最主要的是前一天的酸痛都體現出來了,肩膀感覺要脫節了,腳底磨的非常痛。不過想想當初長征的老前輩們,我還有什么資格喊累喊苦?“披荊斬棘,縱橫神州”是我選擇的標語,如果這些小困難都解決不了,怎么成就大事?行百里半九十,拉練途中,每前行一小步,都代表一個新的高度,這是一個自我挑戰的歷程。蜘蛛不會飛翔,但它卻能把網凝結在半空中,這是勤奮、堅韌的結果。對我們來說,放棄是容易的,堅持卻是困難的。頭頂風和雨,腳踏水泥路,與昆蟲為友,以雜草為伴,堅持讓我們執著地前行。路上絕大部分是堅硬的水泥路,比起土路要吃力的多。在此次拉練中擔任攝影任務的趙輝在隊伍中跑前跑后,累得滿頭大汗,背上的汗水把軍裝浸濕了,肩部也被水壺的帶子磨破了皮,每走一步就像刀子在割,十分疼痛。于是乎,我忍著疼痛,堅持到底,最終回到了安大。

此次拉練圓滿結束,我覺得這次拉練還是很不錯的,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沒有選擇放棄,我們選擇堅持堅持再堅持,而且這次拉練還能增強我們連隊的凝聚力,在有同志跟不上隊伍想要放棄時,身邊的同志能夠幫忙扶背囊并加油打氣,鼓勵其繼續堅持。回想起80年前,老紅軍經歷的長征我們算是非常幸運的,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擔心吃不飽穿不暖,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把握住今天,讓明天更加美好。

篇2:野外宿營拉練心得體會

拉練心得體會

推遲了兩周的拉練終于在周六拉開了帷幕,滿懷著對拉練的期待,對野外宿營的憧憬,我們踏上了征程。這次拉練是選培辦為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開展的活動,讓我們重走長征路,感覺革命先輩紅軍長征的艱難,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周六一大早,我們就起床打背囊,把東西都收拾好,吃個早飯就集合了。在主任的號召下,開始了我們為期兩天一夜的拉練。剛開始的一段路程可以說是比較輕松的,因為體力都比較充沛,而且對拉練也比較興奮,一路上還可以欣賞周邊的景色。但是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就感覺到有些累了,特別是肩膀,感覺肩膀特別酸,因為這次拉練背的是背囊,東西比較多,大概有20斤重,而往年拉練都只是背一床被子,所以肩膀的負擔比較重。之后只能硬著頭皮拖著身子往前走,每走一步都是煎熬,此時已經無心欣賞沿途的風景了。終于到了中午午飯時間,我們在路邊的草坪上每個班圍成一圈,開始吃盒飯,午飯吃的還是比較香的,可能是太餓的原因吧,吃完午飯休息片刻之后我們便開始下午的行程。天氣的炎熱使汗水打濕了我的衣衫,肩膀上的重物在一點點的消磨我的意志,我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前走著,最要命的是到了路口就要跑過去,防止阻礙交通,這一跑一走的著實難受。

歷經8個小時的行程,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來到了合肥的陸軍軍官學院。來到我們晚上住的帳篷的時候,內心無比激動,終于到了,而且帳篷看起來還很不錯。稍做休整之后,我們把自己的床位鋪好,恢復基本的內務。之后,我們便去參觀了陸院學員的宿舍,去了之后發現他們的內務非常的好,各種物品擺放的很整潔,特別是被子疊的非常好,基本上很少有褶皺。反觀我們自己疊的被子,簡直不能比,很多物品也擺的比較雜亂,因此我們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最讓我們值得慶幸的是早餐午飯晚餐吃的特別好,可能是去教員食堂的緣故吧,伙食很好,讓我們在這辛苦的征程中得到一點甜頭。

晚上在帳篷里的感覺還是很溫馨的,有燈,有床,有同志的陪伴,聽聽音樂,聊聊天,辛苦勞累了一天的身體也可以放松放松。不過這種天氣睡帳篷里還是有點冷的,晚上風也很大,在帳篷里都能聽見外面呼呼的風聲,而且第二天醒來時,被子和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不管怎么說,這體驗我將銘記在心,想想紅軍長征晚上怎么過的,在寒冷的冬天風餐露宿,食不果腹,我們要懂得珍惜。

第二天醒來時,渾身酸痛,想想下午還要背著背囊走回去,內心是奔潰的。第二天上午,我們參觀了陸院學員的隊列表演和美式障礙的演示,還有坦克無人機等。通過觀看軍校學員的隊列表演和美式障礙的表演,深深體會到了我們國防生和軍校生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在隊列動作方面,指揮員動作規范口令標準,走的隊列十分的整齊,在體能方面,他們在美式障礙展示時我們都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些高難度的動作,而他們卻十分的熟練,也能完整的展示,足以體現他們體能儲備很足,因此我們無論在隊列還是體能方面都需要加強。

午飯之后稍微休息一下,我們開始踏上回程。可以說剛開始還是比較擔心自己堅持不下來的,因為前一天走的很累,而且晚上也沒有休息好,上午也是在奔波,剛開始走就覺得有點累,最主要的是前一天的酸痛都體現出來了,肩膀感覺要脫節了,腳底磨的非常痛。不過想想當初長征的老前輩們,我還有什么資格喊累喊苦?“披荊斬棘,縱橫神州”是我選擇的標語,如果這些小困難都解決不了,怎么成就大事?行百里半九十,拉練途中,每前行一小步,都代表一個新的高度,這是一個自我挑戰的歷程。蜘蛛不會飛翔,但它卻能把網凝結在半空中,這是勤奮、堅韌的結果。對我們來說,放棄是容易的,堅持卻是困難的。頭頂風和雨,腳踏水泥路,與昆蟲為友,以雜草為伴,堅持讓我們執著地前行。路上絕大部分是堅硬的水泥路,比起土路要吃力的多。在此次拉練中擔任攝影任務的趙輝在隊伍中跑前跑后,累得滿頭大汗,背上的汗水把軍裝浸濕了,肩部也被水壺的帶子磨破了皮,每走一步就像刀子在割,十分疼痛。于是乎,我忍著疼痛,堅持到底,最終回到了安大。

此次拉練圓滿結束,我覺得這次拉練還是很不錯的,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沒有選擇放棄,我們選擇堅持堅持再堅持,而且這次拉練還能增強我們連隊的凝聚力,在有同志跟不上隊伍想要放棄時,身邊的同志能夠幫忙扶背囊并加油打氣,鼓勵其繼續堅持。回想起80年前,老紅軍經歷的長征我們算是非常幸運的,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擔心吃不飽穿不暖,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把握住今天,讓明天更加美好。

篇3: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一段時間里,我迷上了《解密華西》,一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從來沒有一本管理方面的書籍如此吸引我,迷戀其中的人物、感嘆其中的精神、震撼其中的力量!然而解密華西并沒有為我解開華西醫院發展的秘密,卻讓我更加癡迷、崇拜和向往!

  2021年5月,非常幸運,在李陽總會計師的帶領下,我被醫院選派參加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為期三天的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醫院績效管理實務、以科室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形勢下醫院運營管理創新實踐、手術室運營管理、醫院人才戰略、醫療不良事件管理、以質量控制為抓手,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等九項內容,九名來自華西的資深老師,三天封閉式培訓,讓我真正意義上走近華西、深入了解關于華西管理的方方面面,破解了華西為何能成為與北上廣醫院PK的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醫院之謎。感慨老師們講的太好但是學習時間太短,意猶未盡的期待下次,如果再有下次學習,我會聽的再仔細一些、記錄的再認真一些。太多感受和心得請讓我細細回憶,“華西人”的“華西精神”且聽我娓娓道來:

  超越當下:華西尚處在發展期

  “如果把醫院發展過程的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穩定期、衰退期,我們華西應該處在哪個期?”臺下的學員們幾乎異口同聲回答“華西一定是穩定期”時,老師說:“不,華西還處在發展期,如果一個醫院的發展到了穩定期,那就離走向衰敗不遠了!”

  華西有今天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就是擁有120年歷史的華西醫院,懷揣夢想、拼搏實干的歷代華西人,身負使命、開拓創新的歷屆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每一位講者,都代表了華西醫院整個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點一個面,他們分享著不一樣的內容,但人人身上充滿一股子沖勁、闖勁、拼勁、韌勁,他們統一把自己稱為“華西人”,有超強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抱怨沒有機會,但我認為機會到處都是,關鍵看你有無準備和能否抓住!”機會總是留給懂得“居安思危”的準備好的奮進人。

  從人入手: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

  作為管理者,既要能頂一攤事,也要學會“把球傳出”,在醫院形成授權文化,因為群眾才是英雄。但授權不等于放養,前者需要決策者奠定必要的基礎——構建起縝密的行事規則,被授權者在既定的框架內點亮智慧、查缺補漏,改進工作方法、流程等。“傳球”第一階段:把球傳給科室主任和部門主管,鼓勵提升能力并委以重任,再凝聚團隊熱火朝天地拼搏。第二階段,把球傳給基層員工,促進他們破舊立新。不斷接到球的中層和基層員工,內心的激情被點燃,上下共謀創新的氛圍就會由口號走進現實。

  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主動放棄“命令式”、“運動式”的傳統管理,把自己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要從原來的“拉車”轉為“推車”,由拉到推,效果迥然不同。過去,常由行政領導拉著大家做,領導想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而且領導在前面拉車,根本不知道身后人的狀況,他們或許坐車,或許推車卻出工不出力。領導推車則不一樣,時刻知道前面人的表現,進而及時給出力者精神鼓勵和更多的物質回報,在這種情況下,懶惰者就會情不自禁地想“為何我沒有得到奶酪”。若領導拉車,每次回頭,員工則會想, “壞了,又要動我的奶酪”。

  管理者“推車”顯然會促使更多員工自我革命——跟著用力推車。

  筑巢引鳳:打造人才正三角

  林子大了,有時也缺鳥。2000年,華西醫院的人才結構呈菱形,即兩頭弱,中間強。怎樣把菱形轉向合理的正三角形,即如何擴增住院醫師和補強資深專家?“內培外引”成為突破口。通過情感打動、藍圖感染、提供卓越的事業平臺幾招,以及華西醫院內可感可見的拼搏氛圍,吸引到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醫療精英共同編織夢想。在引進院外英才期間,培養院內潛苗,一邊培養其業務能力,一邊用引進人才的那套標準武裝其頭腦。

  如何盡可能合理地反映每個人的價值?只有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將全院職工劃分為醫師職系、護理職系、醫技職系、管理職系、支援保障職系、科研職系六大類,在縱向的職系分類基礎上,對每一個職系進一步橫向分為基本層、中間層、骨干層、核心層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在績效評估與分配中,遵循“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原則,完全結合各職系、不同層級人員的業績、貢獻等,通過合理的管理與績效分配制度認定員工勞動與創造的價值,激勵員工從追求獎勵到主動敬業,淘汰“僵尸”員工。目前,華西人力資源已經擁有一套基本完整的管理體系,也形成了正三角型人才梯隊,為醫院發展釋放出強大的埋頭苦干、你追我趕的人才建設力量。

  眾星拱月:以學科建設為引擎拉動醫院全盤發展

  學科建設是立院之本,也是衡量醫院水平和學術地位的標尺。華西醫院學科建設方略清晰:一是定方針——因地制宜打造差異。簡單模仿必定走向紅色海洋,若要走向藍色海洋,必須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二是強根基——遵循新銳管理思想。選走服務型管理、管理者的角色從“拉車”轉為“推車”,筑牢改革根基。如果管理理念滯后,再高明的建設策略也將淪為徒勞,哪怕費心費力搞學科建設,終究難逃曇花一現。三是造聲勢——增強改革認同感。要求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地認可專科領導人,專科領導人又反過來認可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他們在一起認同改革可能帶來的最大化效益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四是拓思維——堅持“三個結合。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與臨床結合;臨床與醫藥企業、社會團體結合;華西醫院與區域內中小醫院結合。做好前面的幾項準備工作,華西醫院的學科建設這才切入主題。

  華西學科的發展,與醫院開展創新性十足的人才隊伍建設、產業改制、提升后勤保障、創新運營模式等等密不可分,始終堅持“一盤棋”思路,一直保持“眾星拱月”的格局。如今,華西醫院的學科已生長出多座奇峰秀水,由此帶動的科研碩果同樣十分耀眼。

  打破壁壘:學科要整合,職能部門更要協同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國內公立醫院掀起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張潮,住院床位猛增拉動臨床、醫技、行政、后勤等細化出琳瑯滿目的部門。當部門和科室的數量劇增,幾乎所有醫院管理者都會碰到一個共性的難題——縱向部門之間的協同越來越弱,彼此單打獨斗嚴重阻礙醫院的整體化管理,從管理學上講,只有從上到下的傳達,沒有自下而上的反饋,缺了半個環,各部門/科室獨來獨往,有些“跨界”的院內事務便無人理睬。若所有部門管理者一味只盯著自己的管轄范圍,久而久之,便無從知曉其他部門的新需求,而診療活動偏偏跟打仗一樣,迫切需要各個兵種相互配合。怎樣才能消除各科室/部門之間的壁壘進而增強橫向協同?2004年,運營管理部落戶華西。2005年5月,27名專科經營助理上崗,成為全國第一批專業化的醫院管理團隊,截至目前,華西醫院運營部工作人員130余人。專科運營助理50人,科運營秘書30人。運營管理部之于醫院運行彰顯出兩大功用:其一,與縱向的職能部門相互協同,通過提供決策依據促進醫院細化管理;其二、形成自下而上的反饋。

  醫院門診運營、住院運營、手術運營、日間手術管理等凡此種種,背后都有專科經營助理的身影,運營管理部與各科室的配合日趨默契,"運營管理部還真不是吃干飯的。”

  多年來,華西管理緊緊圍繞“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學科建設為軸,全盤激活醫、教、研和后勤的發展。三天的培訓學習,聽到的、感受深刻的還有很多:

  關于愛院精神,華西說:“我要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為事業創意、為團隊奉獻、為個人成長!”

  關于醫院高質量發展,華西說:“你重視它,它就重視你,其實你對國家可有可無,可國家的支持是你發展的基石!”

  關于績效考核,華西說:“既要關注個人奉獻,還要關注整體質量和效益,既要注重差異性調動積極性,還要公平保證和諧!”

  關于不良事件,華西說:“安全無小事,事事要重視!”

  關于開源節流,華西自嘲為“家庭主婦風格”,因為“創收一塊錢很難,扣除成本后實效益很低,甚至可能是負數,而節省一塊錢就不一樣,是可支配的一塊錢!”

  關于人才引進,華西說:“我們不做填空題,我們只根據醫院發展做選擇題!”

  面對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國排名第二的成績,華西說:“我們跟第一名有差距,我們一直在尋找差距,追趕超越!”.......

  我們,作為新一代中心人,身上有著更多的責任和希望。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反復催促我們一要團結、二要有夢想、三要創新。因為,袖手旁觀就寸步難行,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她們。我們去華西“補鈣”,學習了華西管理的理念和機制;我們同樣需要在醫者的身份中“補心”,面對百姓疾苦而心有悲憫的情懷、解決問題的智慧;我們更需要在自己的實際崗位中“補鐵”,硬化自己的肩、強化自己的心,踔厲奮發做好當下、超越當下,為市中心醫院的明天,用自己的擔當和所學,奉獻更多的力量、智慧和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