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
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一
是誰,讓你在20**年為之動容?是誰,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寒冬?
――題記
每年,都會有這樣一群人,站上感動中國的舞臺。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舞臺,沒有絢麗的背景,也沒有耀眼的閃光燈。但這個舞臺,卻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如同這舞臺一樣,樸實無華,但他們卻在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的年代選擇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們,感動了中國。
在他們其中,有隱姓埋名三十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年屆九十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段愛平;有三十五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堅持出診的仁醫吳佩蘭;有為子女籌學費,耗時三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有榮譽遲到二十八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還有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他們,都有著同一種精神――奉獻。
在他們當中,有一位老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劉盛蘭。他是一位標準的“五保”老人,七年來堅持拾荒助學,而自己卻幾乎未嘗肉食,未添新衣。老人的衣物以及許多的食物都是撿來的。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連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這七年來所寄出的金額竟多達七萬余元,前后共資助了一百多名貧困學生!七萬元,對于這樣一位“吝嗇”得連饅頭都舍不得買的老人,該是一筆多么巨大的金額!七萬元,或許僅僅是企業家隨手拋出的一張支票。從一方面來說,那些企業家們的確是富有的,但他們的內心,卻是空虛的!劉盛蘭老人的精神財富是他們不能用金錢換來的。
劉盛蘭老人為這些學生們傾其所有他在自己風燭殘年之時,將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到了極致!老人是普通的,或許在茫茫人海之,我們不能尋覓到他的身影;但老人卻又是不平凡的,因為他有著一顆善良博愛的心。或許,他的身體已經變得佝僂;但是,他卻用自己高貴的心靈,在九旬的高齡上俯視生命。
當我們大把地揮霍著父母的金錢時,我們是不是該想想,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一位老人,將一堆堆廢品小心翼翼地放進編織袋里,用這些廢品,攢起一個又一個貧困學子的夢想!
幾多落花擦過額際?幾多枯葉綴上衣襟?幾多流水帶走熟悉的人群?幾多雁陣驅走臉上的笑顏?時間悄然掠過我們的頭頂,萬物以驚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規律變化著。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老人善良博愛的心。是他,讓我在二零一四年為之動容;是他,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寒冬。
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二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民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后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20**年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跡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20**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三
感動是什么?感動就是對生命之美的關注,就是對靈魂之美的悸動,就是對剎那間永恒的希冀。無法預定,無法奢求,但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靈因為生活磨礪而變得堅硬,不再如過往一樣細膩,而漸漸冷漠,習慣了這樣高速運轉的世界,不愿停下腳步去傾聽心靈的聲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動帶給心靈的慰藉。曾經,我似乎也忘記了感動的滋味。
今天我驀然回首,翻閱著自己的繁雜心靈
48歲的陶艷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楊乃彬兒時發燒導致失去了聽說功能。為給孩子治病,走過很多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為了兒子,她學習唇語,然后教兒子說話、識字。陶艷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辭職陪孩子一起上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后來,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12年苦讀,兒子如愿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所有幫助他們的人。
看完這個故事,我早已熱淚盈眶。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如此堅強執著?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淚流滿面熬過黑夜?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一次次地聽醫生說,抱歉?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教兒子說話?
是什么讓這位母親愿意辭職來做兒子的耳朵和向導?
是愛。
有一種愛,無須華麗的表白,你卻始終相信它是真愛。它永遠真誠永遠不變
它無需華麗詞包裝;它像寒冬熊熊烈火
它像炎夏一縷清風,它激活我們生命能量,它體貼相伴永遠。
沒錯,這是母愛。母愛的力量有多偉大?我們無法測量,它往往超越奇跡,鑄就輝煌。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一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開始了,我和我的家人懷著一種說不口的心情觀看了整場節目;節目之前我的眼里全是期待,期待這節目快點開始。節目中淚水打濕了我的雙眼,父母的淚水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們一家人的淚水是為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而流,我們一家人不僅被他們的事跡而感動,我們更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執著、他們的愛、他們的信念而感動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的是從事國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師;有的是為人民治病的白衣天使;有的是普通的基層干部,還有的是教書育人的普通教師,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中有的為祖國航空業的發展貢獻出了全部的青春甚至生命,有的為基層的農民工不惜臥底十幾家企業,只為農民工有更好的工作,而更多的人則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贏得了尊重。
一般的老人都退休在家享受著晚年的天倫之樂,而這位老人,卻把自己最珍貴的時間留給了自己的工作,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依然堅持工作直到最后一刻,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為了給后人更多的知識經驗,他放棄了手術。我心中不禁喊了一聲:“爺爺您走好”您不愧為科研界的一座豐碑,您為我國的科研事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一根布帶,看似平凡,其實未然,這根布袋記錄了兩代人的記憶。小時候,這根布袋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你長大這根布袋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他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的傳承。這是感動中國節目組給陳斌強的頒獎詞。陳斌強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是他用一根布帶把他和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緊緊的系在一起,布帶的這頭是母親的愛,而另一頭是則是你對母親的牽掛和感恩。自從母親患上老年癡呆癥后,你就用這更布帶帶系著母親上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連五年風雨無阻。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事,是他分內的事,甚至自也能做到,但我們中有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常言說“窗前百日無孝子”有的人可能找種種理由而放棄,可陳斌強卻做到了,他用堅持,責任詮釋了愛的真諦,人間的真情。讓我們學會感恩,懂得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躺在被窩里那一件件感人的事跡,那一個個令我敬仰的人,那一個個為信念而執著的奮斗一生的鮮活的的人物永記在我的心中。
其實人的一生不一定做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令人感動,而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也令我們感動,多幫助別人多做好事,多為他人著想,先人后己等等,這些事并不足以堪稱偉大,但卻溫暖人心,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因為平凡中有偉大,偉大中有平凡。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二
20xx年的2月10日,中央電視臺播放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晚會,這不僅是一次愛的聚會,更是一次讓人們備受感動的盛宴。
雖然現場只有十位感動人物,但是足以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水艇創始人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他:誓言無聲;劉盛蘭用撿垃圾賣出去的錢來給貧困的學生捐款,他這種崇仁厚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胡培蘭,是一名醫生,98歲高齡了仍然堅持工作,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所有醫生學習的榜樣;像姚厚芝,知道死神即將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她就用生命的最后一點時間為她的女兒和兒子用線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22米。他用了3年半的時間才繡完了,她在講臺上說:“我要用最后一口氣來表示我愛我的孩子,這是一種多么深情的母愛呀!
感動,感動無處不在,假如你們班有人生病了,你去看望他并且給他輔導功課,他就會被你的行為所感動。
看過《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的心靈一定用圣潔的泉水清洗了一遍,留下了感動和愛。
感動處處在人間,我們的生活也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三
這兩天到處除了奧斯卡就是感動中國。不過估計是我孤陋寡聞不關心時事,評出來那是個人里頭,我就知道季羨林是誰,其他的別說知道他們干了什么,連聽過名字的都不到一半!不知道這些人都感動誰去了。我覺得其實就是,中央說了,得感動中國;新聞聯播說了,我來感動!然后這些人就貌似感動中國了。其實呢,中國這么大,哪兒感動去啊。
感動,應該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吧。你跟我說有一人炸飛了一只胳膊還抗洪救災去了。我可能確實也感動一下,可能。但是這感動一下,可能還不如收到哪個朋友一條天冷加衣服別感冒的短信來的深刻。就算感動中國了,其實對于單個人來說,能有多大意義呢?我可能因為有人提醒我加衣服別感冒,也提醒周圍別的人一下。但是我可能因為感動中國某個人感動了我一下就立志要當新時代的活雷鋒么?鬼才信!
有些事情,感動感動管用,有些事情,不管用。一個人,能有多善良,多無私,多偉大,不是感動出來的。我們小時候,整天喊著什么學雷鋒,學完雷鋒學賴寧,學校里頭到處掛的都是大照片,恨不得與國旗同輝。學了沒有?也學了啊,每年一道三月五號就去大街上勞動去,所過馬路,路口舉過小旗兒,公園擦過欄桿座椅什么的,還給自己家和同學家掃過樓道。可是然后呢?只要學校不要求,甚至即便學校要求了,只要語文老師不讓寫這篇作文,這些事兒就再也沒干過,想都沒想過。而且說句老實話,雷鋒當年干嘛來著我還知道,至于那什么賴寧,模模糊糊而已。這些宣傳,我真沒看出有什么用來。什么無私什么善良,不是所謂的高尚品質,而是一種能力,或者說一種思維和處世的方式。感動,越是感動中國,越是感動不了我,中國太大了,感動了中國的人感動不到我頭上,感動我的,也不需要感動什么中國。要感動,也用不著感動中國,要是你夠細心,每天都會有感動的。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四
近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感動中國的動人故事,讓我熱淚盈眶。因為每一個人后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溫暖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也在內心深處感觸著人間最美好的大愛。他們當中的有些事情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他們有什么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的心、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高官,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跡,這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樂于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優良傳統,也正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謝曉君他們夫婦都是城里的老師,本可以在城市里享福的他們,卻放棄了城里的安逸生活,而是帶上年幼的女兒,毅然來到偏遠的山區,當起了志愿者,義務為那里的孤兒們傳授知識,一干就是十幾年。由于那里海拔高,空氣稀薄,謝曉君經常有高原反應。那里物資匱乏,條件艱苦每個月只有300的生活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一直堅守在大山上,沒有放棄。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胡忠謝曉君所代表的一類人,為什么能放棄那么好的環境,而到偏遠的山區支教?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態度。為了讓自己掌握知識,懂得道理,他們甘當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系,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成才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
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得是他們一干十幾年無怨無悔,從來沒有想到會有誰來回報。榮譽,對他而言只是虛名浮云,毫無疑義。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們每個員工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準則。而這一刻,使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愛來愛這個世界。
我知道,在這一刻,感動了的不僅僅是我,也有你、你們……那么請我們一起關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社會隨處都有愛的影蹤。
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五
央視1臺今晚播出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儀式,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同在場的觀眾一樣,一次又一次被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和一件又一件偉大的事所感動。
不懈的奮斗,航天的壯舉,最溫暖的兄妹親情,無聲世界的金孔雀,改變屈辱歷史的發明,……,黃伯云、李春燕、洪戰輝、王順友、叢飛、邰麗華……,感動了中國,感動了我。
李春燕,一個封閉山村里走來的赤腳醫生,上臺領獎時的話語如此樸實,然而她的笑容卻如此美麗,那一刻我才真真正正體會到“美”的含義,她的美是多少做美容的女性一輩子也做不出來的,她的美才是最珍貴的。
洪戰輝,一個瘦小身軀勇于拼搏的男子漢,早早擔起家里生活的重擔,不服輸不畏窮,帶著妹妹上大學,雖非血緣親過血緣,對他來說,“苦難不是博得大家同情的資本,奮斗才是最重要的”。
……
《感動中國》敲開了無數人包裹著的虛偽外殼,什么金錢,什么地位,什么體面,什么豪言壯舉,那一刻,這些真是顯得微不足道,俗不可耐。它喚醒的是人性中最最溫柔,最最自豪,最最真善美的一面,那一刻,這些使每一個人顯得真實而且真誠。
《感動中國》,感動了我!
篇2: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事跡學習心得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著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筑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著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著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跡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群眾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江西就通過“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范。在這些來自于身邊的典型引導下,民眾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群體的出現。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跡,讓我們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篇3: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峰心得體會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峰心得體會篇1
**年5月18日凌晨1點20分左右,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三層居民樓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噬了整幢樓房。租住在一樓的方城男子王鋒最早發現險情,將妻兒送至安全地帶后,王鋒轉身迅速沖進火海,立即救出了住在一樓東間的兩名托教學生和一名托教老師。“這時候,王鋒還沒有被燒傷。如果不再進去了,他就不會被燒傷了。”妻子潘品哭著說,那時候,已是火光沖天,樓內不時響起噼噼啪啪的爆炸聲,王鋒轉身又沖進了小樓。他先后三次沖入火海救出了多名鄰居,由于他的提醒和救人全樓十幾口沒有傷亡。而他自己卻被燒成了“炭人”,受傷面積達到驚人的98%,屬于重度燒傷。
王峰奮不顧身救人的事跡在媒體播出之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全國各地的愛心商家及愛心人士爭相伸出援手踴躍捐款。目前家屬已收到200多萬愛心款,足夠手術。家人十分感恩,呼吁無需再捐款。目前,王峰在南陽南石醫院經歷了第一次植皮手術,但是整體病情仍處于高度危險期。
看過這份報道,我們的內心充滿驚訝、感慨和敬意。如果說一個人突然發現附近出現殃及同類的火情,便起身前去撲救,大概屬于本能的同情和自覺。當他再次冒著滾滾濃煙闖進火場在黑暗中艱難尋找下一個需要救助的人則完全是憑借責任感的思考和奮不顧身的勇氣。而在自己身上衣服被烈火引燃、肉體被炙烤燒灼、劇痛難以忍受的情況下,卻依然毫不畏懼闖進濃火光沖天、烈焰翻騰的一片火海中去援救他人,體現出的則是舍生忘死、一往無前的勇氣。親眼目睹王峰出生入死的潘品含著熱淚述說道:“再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他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就是這樣,他還在外面跑著喊著快救人啊!焦急地向四周鄰居緊急呼救示警。居民樓住處到張衡路口大約是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斑斑駁駁留下了王峰往來奔走的帶血的腳印。看到這里,眼前猛然浮現出邱少云、黃繼光、羅盛教、歐陽海、蔡永祥等許許多多熟悉高大的身影。他們年輕開朗血氣方剛,渾身充滿活力,和藹可親的笑容仿佛家里的晚輩后生。正是他們在危難之際毫不猶豫、奮不顧身地沖上前去,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構建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才使國家財產和所有人的安全與幸福得到了切實的保障。
38歲的王鋒是一位勤勞樸實的勞動者,去年七月,他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租住在西華村一棟三層民宅中。由于住處鄰近南陽市21小學校,夫妻倆就辦了托教所,每天忙忙碌碌招呼二三十名小學生餐飲,勉強賺到些辛苦錢。不過,平淡忙碌的生活絲毫沒有消磨掉骨子里蘊含的英雄本色。日常生活里他是辛勤的好公民好鄰居、對家庭是樂觀親切的好丈夫好父親;而在火災發生的危難時候,他軀體里所有英勇無畏的基因剎那間被激活,他義不容辭地選擇了挺身救助、赴湯蹈火。
有人說:“崇高是來自個人內在品質的光輝。不管是生活在什么階層的人,當他具有對同類樸素而深切的愛意、對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奮不顧身的勇氣。他在某個瞬間做出令人驚詫的壯舉堪比雷霆霹靂,能使天地為之震撼;其閃射迸發的光焰足以照亮千萬顆處于徘徊懵懂中的靈魂。”近些年來,英雄這個詞匯已經很少被人們提及和使用了。不知道是時代的急速變化使人們覺得那兩個漢字太過老套,還是因為屬于英雄本身的那種義無反顧、奮不顧身的做法多少顯得缺少人性的自我關懷或者是沒有從經濟學角度去估量價值計算的等量對比。甚至是跟不上時尚發展快捷的腳步,多少有些不合時宜地落伍了呢?生活在當下衣食無憂、溫飽有余的社會環境中,王峰舍己救人的壯舉不僅讓所有人切實領略到時代英雄的別樣風采,帶來具體的活生生的那種感動與震撼;還立即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深切關愛和感奮激勵,就在火災后的短短十幾天里,來自祖國天南地北的問候與捐款像雪片一般飛向王峰的病床前。很多人前往醫院表達問候,直接扔下錢轉身就走。還有的剛剛得到消息,當即動身驅車幾百公里送出一份愛心。從地方官員到普通百姓,包括演藝明星以及環衛工人等,各界人士紛紛向這位無私無畏的救火英雄致以最真切的敬意和祝福。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古代先賢孟子對英雄氣節的高度概括。千百年來,偉大的中華民族秉承英勇無畏的精氣血脈,從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總是嘗試挑戰自我革故鼎新,敢于藐視一切強權,努力尋求自身的解放與自由,他們熱愛和平、向往文明、富裕、民主、和諧安定的多彩生活。但是,他們的每一個成員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忘記肩負的使命和擔當。不管是面對兇相畢露、武裝到牙齒的外來強敵,還是遭遇足以吞噬任何生靈的滅頂之災,總是會顯示出超乎尋常的堅強決心、百折不撓的鋼鐵意志。作為時代精神的縮影、來自百姓群體里的普通一員,王峰用滿身煙火的身影和血跡浸染的腳印書寫出一首壯美的詩篇。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峰心得體會篇2
生死關頭,是選擇逃生自救還是奮不顧身救人?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河南省南陽市一名普通的托教老師王鋒,面對居民樓里熊熊燃燒的大火,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三闖火海,一心救人。38歲的王鋒,用留在小巷里帶血的腳印,書寫了一名普通青年的英勇與果敢。王鋒被團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見義勇為好青年”榮譽稱號。他是中國新時代的青年英雄--這樣的英雄就生活在我們身邊。
王鋒與雷鋒,名字就差一個字。雷鋒精神倡導的是‘為人民服務’,他用畢生的行動踐行著這5個字;而王鋒在救火時,用自己的大愛和鮮血,同樣為人們活靈活現地呈現出這5個字的偉大。他用自己告訴人們,雷鋒就在我們身邊。熱情、樂觀、忘我的王鋒讓人潸然淚下。他用鮮血詮釋著見義勇為、奉獻他人的人間大義。”
在這個質疑英雄的年代,王鋒的故事就像一部電影,但這卻不是電影,而是用鮮血寫就的事實。他的事跡告訴我們,英雄沒有走遠,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王鋒蹈火的英雄壯舉,是實實在在發生在中原大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人真事。英雄不是一天練成的,英雄的瞬間抉擇,其實是多年來形成的行為自覺,是其價值判斷和行為習慣的慣性使然。
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王峰心得體會篇3
時代需要英雄。方城縣廣陽鎮青年王鋒,用他的俠肝義膽和至善壯舉再次詮釋了“大美南陽好人多”的美譽。
7月的南陽,驕陽似火。然而,被英雄王鋒所感動的媒體人的熱情,比盛夏的溫度更為炙熱。王鋒與雷鋒,名字僅僅相差一個字,二人的精神境界也是不分一二。雷鋒精神倡導的是“為人民服務”,雷鋒也用畢生踐行著這5個字。而王鋒在救火時,用自己的大愛和鮮血同樣為人們活靈活現地彰顯出這5個字的偉大。他用真實的自己告訴人們,雷鋒就在我們身邊。熱情、樂觀、忘我的王鋒讓人潸然淚下。事發當日,王鋒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輕而易舉地逃生,但他都放棄了,直到自己被送往救護車的途中,他嘴里念叨的仍是兩個字‘救人!’他用鮮血詮釋著見義勇為、奉獻他人的人間大愛和大義!”
雖然距離事發已有兩月有余,可王鋒那些救人后踏出的血腳印,卻依然依稀可見。面對采訪,附近居民難以抑制心中的感動與傷悲:“多好的一個人啊!”在他們的動情描述中,那些震撼人心、滌蕩心靈的大愛義舉生動重現。當日凌晨1時20分左右,王鋒租住的居民樓發生了火災險情,濃煙迅速蔓延到整棟樓房的各個角落。從睡夢中驚醒的王鋒接連三次闖入熊熊燃燒的大火中,使妻子兒女,兩名小學生,一名老師,10多名居民全部脫險。自己卻特重度燒傷,燒傷總面積達到98%。“直到把人都救出后,已經全身燒成黑色,像炭人一樣的王鋒還在居民區不停地奔跑著,邊跑邊喊‘著火了!快救人啊!’”說起這些,鄰居們眼中淚光閃爍,人們們亦無不為之動容。
王鋒一入火海,體現的是家庭的責任;二入火海,體現的是心中的大愛;三入火海,則體現出人性的光芒。在王鋒位于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的家中,王鋒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子女一語未出淚先流,許久后,才哽咽道:“我們為他感到自豪,為了救別人,他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雖然我們心疼得很,但是我們覺得他應該這么做。”
“英雄!”這個詞,是新聞媒體、醫護人員、社會各界所有人對王鋒不約而同的稱呼。大家把心中的感動與敬佩深深融入這短短的兩個字中。可至今躺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ICU病房中的王鋒,開口對醫生說的第一句話卻是:“我不是英雄,不管是誰,遇到這樣的事,都會這么做的。”聽到這些,醫護人員心中,對英雄的敬意更為深刻。
王鋒對生命的執著感動著每一個人,解放軍總醫院不會讓英雄流血再流淚,將全力以赴、不惜代價救治王鋒。王鋒是河南人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
王鋒的這種精神特別可貴,特別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看了他救人時跑的路線,聽了鄰居和被救人員的介紹,我覺得他盡到了一個教師的職責,不光用自己的知識來教育學生,而且用行動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教師的榜樣,也是一個普通公民的榜樣,我覺得他這種精神在當前特別值得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