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系列化德育工作教育實施方案
《中學德育大綱》明確規定了高中階段的德育目標,德育的基礎內容和實施途徑。為了更好地執行《中學德育大綱》,我們對德育的基本內容進行分解,落實到各個學年,形成了這個分層次、系列化教育的實施方案。
根據《中學德育大綱》的要求,高中階段德育的基本內容分8個方面:(1)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2)愛國主義教育;(3)國際主義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勞動教育;(7)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8)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我們根據三個學年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接受能力,將上述8方面內容進行分解,落實到各個學年,有的內容覆蓋整個高中階段,有的則落實到其中一個或兩個學年。具體安排如下:
一、高中一年級
1、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
進行經濟常識教育。按現行高一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進行,由政治課教師實施。
2、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進行愛父母、愛家鄉、愛母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為祖國富強,人民富裕貢獻青春的遠大理想。實現途徑:望兒山德育基地、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班團會等。
3、道德教育
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公民道德綱要》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社會人際關系的教育、現代文明方式和交往禮儀的教育以及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三者相結合的社會主義觀念教育。
此項教育由政教處、團委、學生會統籌,班主任、班委會
團支部組織實施,政治、語文、英語等學科密切配合。實現途徑要把理論學習與行為實踐結合起來,注重訓練,養成習慣。
3、勞動教育
組織學生參加校園草坪、花卉、樹木的栽植、施肥、防治蟲害等勞動實踐,學習吃苦耐勞精神和有關勞動技能。勞動教育由總務處安排,生物老師進行指導,班主任和班委會協助做好組織工作。
4、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
開展青春期衛生課和心理健康指導、心理咨詢活動,保證學生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開設研究性學習課、音樂欣賞課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此項教育由校醫、政治教師、音樂教師組織實施,班主任密切配合。
二、高中二年級
1、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
進行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按現行高二政治思想課教材進行,由政治課教師實施。
2、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進行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優良傳統教育,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影響。
此項教育由歷史教師、政治教師、語文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并通過學校藝術節和校本課程進行,學校政教處、團委、班主任密切配合。
3、道德教育
繼續進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公民道德綱要》教育,在高一基礎上側重進行提倡共產主義精神的教育。組織實施的辦法見高一“道德教育”部分。
4、勞動教育
組織學生參加校農田作物管理,學習并掌握農作物種植管理知識技能。實施辦法見高一“勞動教育”部分。
5、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
組織學生參與公安分局的共建活動,體驗公安干警的生活與工作,請公安干警作治安形勢和法制報告,提高遵法守紀的自覺性,組織學生參加社區的民主選舉、民主管理等活動和學生參與民主管理學校的活動,了解我國的民主制度,增強民主意識。
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由政教處統籌,班主任積極配合。
6、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
繼續開展心理健康指導和心理咨詢活動,開設美術欣賞課和研究性學習課,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得到進一步發展。
實施辦法見高一“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部分。
三高中三年級
1、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
進行政治常識教育。按現行高三思想政治課教材進行,由政治課教師實施。
2、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進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配合畢業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升學與就業觀念。
3、國際主義教育
對學生進行我國獨立和平外交政策及熱愛和平的教育,發展各國人民之間友好合作的教育和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教育。國際主義教育要通過政治課和時事報告會進行,由政治課教師、學生黨團組織和政教處組織實施,班主任搞好配合。
4、理想教育
進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和立志成才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理想教育由政教處、團委組織實施,政治教師和班主任密切配合。
5、道德教育
繼續深入地進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公民道德綱要》的教育,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道德水平,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實施辦法見高一“道德教育”部分。
6、勞動教育
組織學生去省果樹研究所參加果樹管理和改良勞動,增強科技意識,學習科學的果樹管理技術。
實施辦法見高一“勞動教育”部分。
7、民主、法制和紀律教育
在高二的基礎上,通過《政治常識》的學習,使此項教育更加系統化和理論化,培養學生進一步了解民主和法制的意義,進一步增強民主法制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實施辦法在高一“民主、法制和紀律教育”的基礎上,增加政治課教師的參與。
8、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
在高一、高二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保證學生在完成高三繁重的學習任務中,以良好的意志性格克服困難,創造優異的成績。
實施辦法見高一“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部分。
德育工作分層次系列化教育體現教育的系統性和漸進性,在執行上述實施方案的過程中,既要看到各學年的差異,認真實施各自的德育內容,又要看到學年間的連續性和系統性,使三個學年的教育相互滲透,相互配合,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促進學生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得到循序漸進、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篇2:小學德育工作交流活動方案
德育是一個需要智慧、呼喚智慧的領域。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越來越多的新問題、新挑戰,教師們肩上的責任重大,需要勇敢地在挑戰中求發展,在改革中求創新。
我校在“無痕教育”的引領下,實施以學生為重、育人為本,踐行德育生活化,努力建設學生精神家園。本學期,學校組織“德育管理交流、智慧資源共享”
德育工作交流系列活動,加強教師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使全體德育工作者能更理性地認識德育的重要性和工作方式方法的科學性,努力提升德育的服務能力。
一、活動時間:20**年2月25日
二、活動承辦:五年級組
三、活動安排
1.上午第三節課,所有空課教師進五年級組聽課,聽課教師按自己所在的班級序號進入相應班級(例:1班的教師就到五(1)班聽課)。
開課教師:五(1)班伊建宏五(2)班張曉素五(3)班葉麗飛五(4)班謝一春五(5)班翁璐
2.午間,老師們深入到五年級所有班級進行參觀交流。
3.下午第三節課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德育工作論壇。
①各年級組代表發言:錢瑞芳、陳陽、邵小娟、李友清、余志軍。
②五年級組經驗介紹:伊建宏。
篇3:初中學生德育工作方案
20*初中學生德育工作方案范文1
一、領導小組成員:
校長、法治副校長、政教主任、教務主任、總務主任、團支書、班主任組成。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德育為首的宗旨和以人為本的原則,為全校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三、工作目標
(一)、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擁護共產黨領導和社會制度,初步樹立國家觀念、公民意識、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養成勤勞節儉、文明禮貌、關心集體、愛護公物、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自主性強、自我保護、競爭協作、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響的一般能力;初步具有誠實守信、堅定勇敢、積極進取、不怕挫折、不怕困難的心理品質。為成為合格的公民和“四有”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基礎。
(二)、具體目標
以“爭當現代文明人”為學期教育目標,以人為本,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原則,重教重管,廣開渠道,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強以德治校的實效性,保持違法犯罪率為零,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各年級德育工作目標
七年級:勤奮自信
1、規范日常行為,培養良好習慣。
2、喚醒學生向初三挑戰的意識。
八年級:積極進取
1、誠實守信,堅定勇敢,培養自尊心和自豪感。
2、競爭協作,培養競爭意識。
九年級:拼搏沖刺
1、始終做好向中考沖刺的精神激勵。
2、加強學習焦慮的心理輔導和方法指導。
3、布置、落實各階段工作,保持學生興奮點。
四、德育任務:
1、實行校長負責的德育工作領導體制。黨小組要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證作用,支持和協助校長做好德育工作。
2、德育工作小組的任務是:調查分析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狀況;制定貫徹實施年度、學期計劃和工作安排;確定各年級教研項目,團隊及各職能部門為完成工作計劃應承擔的具體任務及分工;組織協調好各德育途徑之間的相互配合;建設好校內外的德育基地,總結交流經驗;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3、團支部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常規制度。每周一次升旗儀式;校會、班、團隊會;重大節日、紀念日教育活動、開學、畢業典禮、表彰三好學生,優秀生;郊游(遠足),參觀德育基地,參加社會服務等,均應形成制度,認真堅持。對各年級學生讀的書籍,必看的影視片,必須學會的歌曲,必須參觀的本地區的德育基地、人文、自然景觀等,也要做出規定,積極創造條件,付諸實施。
4、學校的每個部門都應有德育的功能。每個教職工都應當是德育工作者。學校應對各個職能部門和教師、職工分別提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明確具體要求,并列入考核教師的指標體系,作為評價考核教職工工作成績的重要依據。
5、學校貫徹實施中,既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特別要重視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等學生組織的作用,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學校領導和教職工的管理工作進行評價、提出建議。
五、德育內容:
(一)內容
1、政治教育:(1)愛國主義教育(2)社會主義教育
2、思想教育:(3)集體主義教育(4)理想教育
3、道德教育:(5)道德教育(6)勞動教育
(7)社會主義民主與遵紀守法教育
4、心理教育:(8)良好個性心理品質教育
(二)內容的基本要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貫穿于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禮儀常規》和心理素質教育貫徹到各年級。加強法制教育、勞動教育和艱苦奮斗教育。
(三)各年級的重點:
七年級:進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禮儀常規》教育(以下簡稱“中學三規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質教育,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勞動教育和艱苦樸素教育,做好中小學銜接,進一步奠定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品質基礎。
八年級:繼續進行“中學三規教育”及健康心理品質教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共青團基本知識教育和抵制不良影響能力的培養。
九年級:在鞏固“中學三規教育”的基礎上,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注意事業為目的理想教育,職業指導教育,加強愛科學和分辨是非能力的教育,做好全面發展的初中畢業教育。
六、德育工作途徑:
1、寓德育于學校全部工作之中,做到教書育人、活動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
2、各科教學是德育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各科教學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學特點,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各科教師要教書育人,全體教職工要為人師表。
七、德育管理:
1、學校要建立校長負責德育與黨小組發揮政治核心保證作用相結合的德育領導工作體制。
2、德育隊伍建設。學校要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質和待遇。要加強德育骨干隊伍建設,重視培養青年德育工作者。學校為他們的業務進修和思想提高創造必要的條件。并明確教職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責任。
3、德育制度建設:學生生產勞動和班會、團隊活動要排入課表,納入校歷。
4、德育設施建設:要保證德育活動的必要場地、設施、設備、搞好校園環境建設和管理。特別要加強運用電化教學手段進行德育工作。
5、完善德育管理、強化德育督導、評價;德育的管理首先是教師隊伍的管理。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政治學習,堅持政治學習制度,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鄧論和*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注意理論,學習德育理論、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校在制定德育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每學期要制定德育工作計劃;針對不同年級特點、組織實施;建立并完善《學生思想品德考核》制度。每學年對學生要做出思想品德方面的評價,其評價標準和方法依照《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方案》,其評價結果載入學生檔案。
八、德育工作要點:
1、愛國主義教育:
(1)初步設立起國家觀念和公民意識,關心國家大事,維護祖國利益和尊嚴(2)把愛祖國、愛學校結合起來,(3)知道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維護民族團結。
2、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教育:
(1)了解祖國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好,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知道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增強對黨的熱愛之情。(3)繼承發揚延安作風。
3、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
(1)懂得建設集體與發展個性的相互關系,逐步求的和諧發展。(2)認識內因與外因的辨證關系,激發個人的奮發向上的積極性。(3)認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改革就是發展生產力。
4、集體主義價值觀教育:
(1)增強集體榮譽感,以為集體服務為榮(2)有為班級體的建設貢獻力量的意識和行動。(3)了解為社會奉獻的前提下索取個人合理利益。
5、勞動教育:
(1)懂得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都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需要的。(2)繼承中華民族勤勞節儉傳統美德,珍惜地球資源和社會勞動成果。
6、民主與法制教育:
(1)認識紀律與自由的關系,懂得紀律是學習、工作和集體生活的保證,自覺遵紀守法。(2)明確民主與集中的關系,能按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活動,處理問題。
7、道德規范教育:
A、社會道德:(1)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志、樂于助人、(2)尊重殘疾人,關心老弱幼者。(3)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B、環境道德:(1)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2)保護有益動物,珍惜我國土地、河流、森林等資源。(3)自己不污染環境,也勸阻他人污染環境的不良行為。
8、心理品質教育:
(1)開朗大方,蓬勃上進。(2)堅強勇敢,不怕困難。(3)自尊也尊重他人,自我容納也容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