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長記錄袋工作實施方案
“成長記錄袋”是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中小學評價改革運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評價方式。在本次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新頒布的語文、數學、科學、藝術等多個課程標準,都在“評價建議”部分提倡創建和使用成長記錄袋。為搞好學生養成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我校確定推廣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為指導,以和諧教育、成功教育為重點,以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詳細記錄學生成長歷程,使學生從小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新世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成長記錄袋設計原則
成長記錄袋是收集學生作品的樣本,通過展示學習上的進步,讓學生或教師了解學生發展過程,了解學生在每一階段掌握了什么,努力方向又是什么。它對于學生的自主性、反思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
1.評價過程的激勵性和導向性原則。
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因而“成長記錄袋”的設計更關注學生個體的縱向發展,對其進行過程性、動態性評價,使學生在使用“成長記錄袋”的同時,既能學會判斷自己的進步,感受成功的喜悅,又能積極反省自身不足,主動尋求改進的方法和途徑,達到不斷自我完善的目的。
2.評價主題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原則。
“成長記錄袋”的評價主體不再是單一的教師評價,而是突出學生的自我評價,輔以小組互評、教師家長參評等形式,使評價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通過多方互動,了解學生發展的實際水平,尋求最佳的教育途徑。
3.評價內容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原則。
“成長記錄袋”打破評價的時空,不局限于學生校內學習上,而延伸到課外、社會中、家庭里,從道德與習慣、成績與方法、身體與健康、興趣愛好與特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改變以往“一張試卷、一份成績單”的單一評價方式;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發揮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使學生擁有自信,全面和諧發展。
三、成長記錄袋內容及創建細則
成長記錄袋應是教師和學生有意識地將各種有關學生表現的材料收集起來,并進行合理地分析與解釋,以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努力、進步的狀況成就。既要包含搜集的各類學生材料,也要包含對材料的分析評估。
1、個人信息:①個人基本情況登記表;②參與各種社團情況;③榮譽證書復印件、成果證書復印件及圖片等;④其他個人信息。個人信息部分要盡量涵蓋學生各方面信息,特別是獲獎內容和相關照片資料收集。
2、月度發展評估表
①月度計劃:每月初,班主任利用班會課,指導學生各自制定月度計劃,計劃要簡明、務實,有針對性,可執行性強。
②月度反思:每月末,班主任利用班會課,指導學生各自寫出月度反思。反思應針對月度計劃完成情況,歸納出取得的收獲兩個以上,通過努力可以做得更好的問題一個。
③學生小組評估:月末進行,每名學生應被同組三名學生評價;評價學生可指定也可隨即抽,方式要經常變化,不宜固定;評價他人時,要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指出兩個以上優點,一個不足。
④教師評估:月內隨時進行,任課教師一般要評價五分之一到半數的學生為宜,不宜固定學生;評價以鼓勵為主,有針對性。
⑤班主任評估:原則上要對全班學生進行評價;評價以鼓勵為主,月與月要連貫,并且每月有側重。
⑥家長評估:月末進行,家長評價要突出學生在校外的表現;不要偏重學習成績,評價以鼓勵、認可為主
3、年度成長痕跡。以學期為單位,一年兩次。
①體質健康測試表:除國家體質健康標準項目外,附參加的體育活動及專長說明。
②期中、期末檢測成績:除成績外,附任課教師分析評價,評價包含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方面內容。
③作業樣本:學生自選,并自我說明。
④我的作品:附加作品說明、體會。
⑤風采展示照片:可以附加生活感言。
⑥表揚記錄及教師表揚詞
⑦違紀記錄及教師鼓勵語、個人自省:增加學生的責任感。
⑧我的成長故事:記錄一學期中最喜歡的事(人)、最難忘的事(人)、成功或失敗的事等。
4、社會實踐報告單: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教師指導立項,主題要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以一年能完成為宜。社會實踐內容可以是經濟、文化、科技、環保等內容,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5、其他材料:指學生個體發展差異,而生成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教師要給予指導評估。
四、學生成長記錄袋管理措施
1、要注重使用實效。“成長記錄袋”由學校統一制作,班主任管理,應看袋里的內容能否充分體現學生健康成長和不斷進步的過程。
2、要關注學生的行為表現過程。評價關鍵是看學生有沒有實際的行動過程,教師要多與學生接觸,對學生的表現過程的評價要具體,有指導意義。
3、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對“成長記錄袋”里的內容及時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找到閃光點,不斷調整改進教育教學策略,提高記錄袋的使用實效。
4、在時間安排上,應采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形式,每周利用班會課或活動課的時間,對記錄袋的使用情況做交流、評價,平時也要注意積累,將一些有用的資料及時歸類裝袋,定期整理。
篇2:《成長記錄網絡博客》教學設計
《成長記錄網絡博客》教學設計
湖北省安陸市實驗初級中學呂萍
教學目標分析:
本課《成長記錄網絡博客》是繼《網絡快遞電子郵件》《天涯咫尺即時通信》《暢所欲言網絡論壇》之后的一課,是《音視共享網絡播客》的前面一課,起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節綜合課,有前面幾課作鋪墊,這節課既是對前幾課內容的檢閱,又是充分展現學生個性的一課。同時又為《音視共享網絡播客》這一課作了一個鋪墊,這一課非常重要。
中學生正處于如花的年齡,用怎樣絢爛的詞澡來形容他們也不為過分。同時也是他們人生的多事之秋,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的同時,引導他們學會正確的傾訴,讓學生建立自信,為他們的明天鋪一條陽光之路。這一課正是為學生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本課的設置非常有現實意義,對于引導中學生如何利用網絡幫助自己成長,很有益處。
教學重難點分析:
開通博客,管理博客。教會學生真正學會管理自己的博客。引導學生把博客作為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
學生分析:
現在的中學生普遍喜歡玩游戲,甚至有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戲,不能自拔。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有責任和義務用更健康,更利于學生成長的方式和內容代替學生喜愛的游戲。
厭倦了在日記本上抒寫心情的傳統方式,追求時尚、個性鮮明的中學生可以一種新的記錄成長的方式
篇3: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成長記錄《新型玻璃》教學反思
教后記這個月,師傅對我提出教學技能上的要求是:語速加快,提問精練。于是,十月份起,我尤為注意,在備課時,盡量把問題簡單化。
《新型玻璃》這一課是精讀課文,用時2課時。仔細備課,想出色完成該課的教學任務,上課前也和師傅討論改怎么樣上該課。師傅點明該課的重點教學是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掌握,也特別指出:夾絲讀jia第一聲,容易念錯。發現在教學時,大多數學生都念錯了。于是,我在正音之后,讓同桌合作找出文中所有的多音字,有:粘zhan(第一聲)貼、處chu(第三聲)理、盡jin(第三聲)管、調tiao(第二聲)節等等。在字詞解決后,便是自由朗讀課文,接著是簡單說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并且完成作業本上的表格。第一課時也算順利。
可是到了第二課時,便出現了教學錯誤。在開篇回顧課文、讓學生簡談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后,便是玻璃播音員。教學時,特意強調朗讀課文要有感情,能突出玻璃的特點,還讓學生朗讀得有聲有色。和師傅討論時,才知道說明文的朗讀要求自然流利、準確清晰。
接著讓學生做一回小小發明家,把自己想發明的玻璃介紹給大家,待同學們完成作業本上的小作文后,讓他們上臺介紹自己的奇思妙想,這個教學過程中,發現他們反映激烈、表演精彩,可是時間卻不夠。
于是,決定利用午課時間,舉辦一場“中國好玻璃”推銷活動。同學們在活動中參與積極,精湛的表演令我驚嘆。可是,卻有許多同學在介紹時,主要模仿推銷廣告,講價格的實惠,卻忽視了商品介紹的外觀、規格、功能、使用發法等等,這個可能在我教學時未及時加以引導。
但是孩子們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同時看著他們滿是微笑的臉旁,聽著他們開懷爽朗的笑聲,我知道他們是快樂的,而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