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體育活動探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地組織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的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學習工作能力。從我校教學情況來看,可以說只重視了課堂體育教學,而忽視了課外體育活動,這就造成很多學生身體素質差,健康水平低的現象。然而課外活動作為體育課教學的繼續與補充,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自我組織、管理體育鍛煉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校中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的認識不明確,對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目的也不強,而且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及每次鍛煉的持續時間都不夠,中學生可利用的課外體育鍛煉的場地設施也不足。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1、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時間短,練習時間少,動作難以成型。如果沒有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去反復練習鞏固,那么體育課學習的運動技能掌握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相反,則會有利于學生運動技能的深層掌握。
2、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多,沒有練習要求,學生在活動時淺嘗輒止,浮光掠影,沒有一定的運動技能深度。達不到較好的運動效果,僅僅是低水平的簡單重復,一段時間后,學生的練習興趣勢必減弱,造成學生活動量難以控制,練習的效果不高。如果課外體育活動適當與體育課的教學相結合,那么這種狀況就會有所改變。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社會學依據:學業緊張、考試、升學壓力大,加之,學校、家長對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支持力度不夠等因素,嚴重影響著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中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在形式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多數學生是以自發性組織和分散性組織為主,對培養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相當不利,很容易形成體育鍛煉的“疲憊癥”。
(二)教育學依據:符合寓教于樂,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教育原則。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消費比重占學生日常消費額偏低,而且,學生獲取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與技能的渠道狹小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通過制定課外活動計劃,探討如何在課外活動管理和活動內容方面來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研究課題。
三、研究目標
(一)學生們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也是主導者,擁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有效的的緩解一部分學生盲目追隨、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等現象,根據更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充分的認識自我,有效的發掘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
(二)鍛煉學生們的大膽開拓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把做家務等作為課外活動的一項活動,使得學生們在身體鍛煉的同時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
(三)把課堂教學內容延續到課外,同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交流與選擇的機會,在監督的同時有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大家對體育課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長參與其中有助于隨時掌控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出相應對策。
四、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本次課題的名稱為: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探究
(二)關鍵詞:課外興趣態度
(三)課題解讀:
1、發揮學生體育活動的主體作用。學生們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者也是主導者,擁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有效的的緩解一部分學生盲目追隨、對體育課缺乏興趣等現象,根據更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們充分的認識自我,有效的發掘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同時學校對學生課外活動沒有固定時間的限制,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使得學生們擁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
2、豐富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課外活動形式多樣沒有限制,學生可以更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有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同時被鼓勵嘗試新的體育活動和參加體育運動隊,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大膽開拓精神和團隊意識。把做家務作為課外活動的一項使得學生們在身體鍛煉的同時能夠體諒父母的辛苦。
3、建立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模式。家長和學生共同記錄,不僅增強了學生自己的責任感也增加了家長對活動的參與,是家長更直接的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在更好的監督了學生課外活動的完成情況同時加強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4、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在本次課程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把課堂教學內容延續到課外,同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交流與選擇的機會,在監督的同時有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大家對體育課程不再反感,也是家長參與其中有助于隨時掌控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出相應對策。
五、研究內容
課外活動是體育課教學的延伸,它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項目。因此,對學生本身來說,能夠在長期的鍛煉中得到樂趣,而娛樂性是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必要條件。這些都是日后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礎。
(一)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們在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二)如何讓課外活動內容多樣。
(三)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家長在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中的參與度。
(四)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六、研究方法:
(一)比較研究法。通過國外與國內、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比較低,研究出激發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效辦法。
(二)教學實驗法。實驗法是指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學實驗法就是利用教學過程,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進行研究和實驗。
(三)個體訪談法。通過選擇個體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訪談,全面了解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形式的選擇和愛好。
(四)問卷調查法。有針對性的擬定書面調研問卷,選擇目標調研人群,進行問卷發放,統計得出目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趨向,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外體育教學活動。
七、實施步驟
根據確立的課題,我把研究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申報階段(*年12月):廣泛研究、結合實際,認真選題,申報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辦法及具體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年1月-4月):制定研究計劃,分類設計調研問卷,進行個案研究,通過個體深度訪談、調查問卷調研、教學實驗比對、多范圍多角度比較研究,總結經驗,提煉研究匯總,著手起草研究成果論文。
(三)評估階段(*年5月):把研究成果逐步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在實踐中評估總結提升。
(四)總結階段(*年6月):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和評估實踐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鑒定。
八、預期成果
本課題研究后,擬取得以下成果:
(一)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三)圍繞課題研究形成的論文
(四)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
(五)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2:懷仁實驗幼兒園第二學期體育活動計劃
懷仁實驗幼兒園20**年第二學期體育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我運動、我鍛煉、我快樂”為宗旨,認真貫徹落實懷仁市教科局倡導的幼兒園深入開展體育活動,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強化各班體育活動領域和管理。組織全園幼兒積極開展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依據各班年齡段開展幼兒喜歡的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活動,培養幼兒與幼兒之間良好的互動、互幫、互助學習與協助精神。挖掘每個孩子的運動特長,讓幼兒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愛運動的好習慣。培養幼兒良好的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幼兒每天不少于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減少疾病,增強體質,有利于幼兒身體各個組織器官全面平衡協調的發展,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使全體教師感受到:擁有健康才能擁有明天,熱愛鍛煉就是熱愛生命。
二、工作重點與措施
(一)加強領導,注重投入
結合幼兒園實際投資完善幼兒園體育器械,如:幼兒體操圈、體操墊、拱形門、蹺蹺板、皮球等等,鼓勵教師積極利用廢舊物品自制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戶外活動器械。開展民間傳統性戶外體育游戲,讓幼兒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
幼兒園體育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及各班
(二)加強體育鍛煉確保幼兒安全
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定期維護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應急預案,避免和防范意外事故發生。體育活動要遵循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全面性原則,寓學于樂,寓練于樂。保證幼兒每天有足夠適宜的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體能發展。
1、充分選用晨間活動、早操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做到動靜交替,運動適宜,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活動場地設置多種多樣體育活動器材,如:呼啦圈,沙包,皮球,跳繩,平衡木,拱形門、高蹺等運動器材,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游戲活動,使幼兒走、跑、跳、鉆、爬等基本動作,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協調發展。
2、教師要合理規范有秩序組織幼兒早操活動。早操音樂要歡快,節奏感強。教師口令要清晰,示范到位,幼兒動作熟練有節奏,精神飽滿。小班、小小班做模仿操,中大班做輕器械操或武術操。教師在早操前要做好場地的布置和運動器械和準備工作,及時排除安全隱患。隨時提醒幼兒有秩序地取放運動器械。
3、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游戲活動。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在不同年齡段班級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傳統民間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如:丟手絹、打沙包,踩高蹺,跳皮筋,鉆山洞,開火車,老鷹捉小雞等傳統民間游戲,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注重發展幼兒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特長,提高幼兒的操作及自控能力。
4、加強幼兒隊列隊形訓練,學習簡單的隊形隊列變化,大班幼兒學習馬步練習,弓步練習。培養幼兒抗干擾能力以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性。
5、開展一次民間傳統性游戲活動,集體觀摩講評。
6、開展遠足活動,促進幼兒體能發展。
篇3:體育課與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處置預案
體育課與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處置預案
(一)傷害事故的發生
未成年學生在校傷害事故中,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方面時有發生,一般發生在球類
活動,體操,田徑活動等項目中,傷害事故表現為挫傷,扭傷,碰撞之傷,跌傷
,外出血,骨折,休克等。
(二)處置措施
1、任課教師馬上穩定全班學生情緒,迅速把受傷學生送到學校醫務室。
2、醫務室教師馬上視學生受傷害程度,上報校長室或思政辦,傷輕者醫務室自己
處理,重者馬上聯系車輛或打120叫救護車直送醫院。
3、同時馬上與班主任及家長聯系,教師與班主任一起護送到醫院,請學生家長馬
上到醫院急診室。
4、在學生治療期間,教師等一定要陪學生治療結束。或待家長到來,向學生家長
說明傷害發生情況,傷害程度,以及醫生囑咐的注意事項。
5、由教師向學生投保單位報告情況,保證落實學生醫療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