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討論方案
案例:
姓名:小唐
性別:男
年齡:16歲
民族:瑤族
某鄉鎮初中二年級學生,迷戀于網絡游戲,剛開學時甚至拿著爸媽給的生活費泡在網吧整整三天三夜,還一度想輟學。
一、信息分析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分析的方法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網癮問題。
首先明確:“網癮”是指上網者由于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絡時空當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
當今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它提高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效率,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資源。但網絡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向我們打開了危險而又充滿誘惑的窗口,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據統計,我國未成年網民約有1650萬,而這些未成年人中的14.8%不僅愛上網,而且著迷上癮,難以自拔,小唐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如何引導小唐走上正規的人生道路,加強小唐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小唐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調適小唐的心理,完善小唐的人格,這就需要在分析小唐生長生活環境等要素及網癮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有效對策。
(一)系統分析法
小唐沒有明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天天得過且過,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覺得學業枯燥無聊故尋找刺激的游戲,且由于一直受到母親的管制,叛逆心理特別強,興趣單一,最終沒能抵制游戲的誘惑。其中,最大的環體是他處于一個村里同齡伙伴普遍外出打工,彌漫讀書無用論的言論充斥中,導致其亦無心向學。
(二)因果分析法
1.內因:
(1)對新奇事物的好奇與有效的行為自控能力的缺乏。
由心理學知識可知:16歲的小唐處于初二階段,青春期的他對新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時期,他的生理迅速發育和心理的相對滯后的矛盾比較突出,表現在對現狀不滿,喜歡尋求刺激,喜歡干冒險的事情,希望擺脫家長的束縛和管教,討厭家長和老師空洞無味的說教。但是,這一時期的小唐是缺乏有效的行為自控能力的,一旦迷戀上網絡,便難以自拔,日久成癮。
(2)尋求心理的滿足。
小唐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因此在家庭以及學校都受到了很多的指責,他需要一個出口,而小唐選擇的這個出口是一個虛擬的網絡,他想在其中傾吐內心的情感。因為在網絡中,沒有人指責他,也沒有人對他做出評判,所以對他來說,網絡是一種心理需求。為什么他會喜歡玩游戲呢?為什么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大多也會像小唐這般沉迷于游戲中不能自拔呢,因為從這個游戲當中他可以獲得成就感。游戲一旦參與,他就會得到某種獎賞。即使失敗,游戲者也可以不斷的看到反饋然后矯正,這次失敗了,但是它會給你另外一種可能,你下次可能會成功。它會不斷給你希望,給你反饋。所以,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小唐的一種心理需求,因為在學習中他看不到希望。
2.外因:
(1)家庭環境:缺乏有效溝通
家庭教育是導致青少年網癮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小唐的爸爸外出務工,沒上過學的媽媽在家務農看孩子,很多時候都沒有時間也不懂怎么去引導他,缺乏與小唐必要的交流和溝通,這導致小唐滋生了上網的欲望;另外對于已經染上網癮的小唐,小唐媽媽也只能以施罵方式簡單粗暴的對待,缺乏相應教育措施,而這種教育方式會使處在青春期的小唐叛逆心理和行為更加嚴重。在娛樂方面,家庭給予小唐的替代選擇太少,除了電視,幾乎沒有其他方便有效的娛樂方式能與網絡競爭。小唐都以放松娛樂為名上網,而小唐媽媽只懂得限制小唐上網,卻不懂得如何轉移小唐對上網的注意力,培養子小唐的愛好,造成了小唐上網成癮。
(2)學校環境:班主任的放任與放棄
在學校班主任方面,對于成績不好的小唐則采取放任、放棄的措施,以至于小唐覺得自己一直不被關注。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當他有了心理有矛盾、苦惱,自己卻無法排解時,他便會去上網發泄,從而造成長期的沉迷和依賴網絡。班主任不愿去分析小唐網癮形成的原因,最終錯過了戒除網癮的最佳時機。
(3)社會環境的影響
網吧在鄉鎮出現,網絡游戲慢慢流行、同學之間也攀比從眾,相互模仿,以及已輟學的同伴泡吧等都影響到了小唐。小唐意志力薄弱,在這些群體活動中,他失去了抵制力。
沒有國界、沒有傳統隔閡、沒有師長管束、崇尚自我、可以標新立異,思想可以自由地翱翔,這種情況使網絡在某種程度上脫離現實而成為“神話的世界”。在網絡的世界里,小唐不僅可以自由瀏覽并獲取大量的信息,下載和利用網絡資源,而且言論自由,可以隨心所欲的體驗生活中各種不能完成的任務,這些都增強了虛擬網絡的誘惑。
二、解決方法:
主要運用思想在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解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
1.疏導教育法
對于小唐的網癮,忽視、放棄和強制壓服是解決不了的,只有采取疏導的方法,讓小唐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然后再加以引導說服,并運用相應制度規范其行為。
如可以家校聯合、多管齊下,構筑祛除網癮的立體網絡。學??梢詫⒆由暇W時間做出一定的限制,要求家長掌握相應的電腦知識,熟悉孩子經常去的網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積極的與公安、工商等部門進行密切聯系與配合,呼吁他們積極查處不良網吧,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性網吧,一有發現,及時舉報。小唐由于失去了上網場所,漸漸的也就會收心了。這樣就起到了規范小唐行為的作用。然后班主任再以一種民主的姿態啟發小唐去分析自己為什么喜歡上網,之后正面說服,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使小唐明辨網絡的利弊以便抵制。
2.比較教育法
讓小唐和同伴群體中適度利用網絡的人進行比較,讓他自己發現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幫助小唐通過比較鑒別法來辨別是非,提高對網癮的認識;通過回憶對比法,讓他回想父輩艱苦的生活、回憶父親為了他而外出打工的艱辛,讓他明白現在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只有努力讓自己走出大山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3.典型教育法
先進典型的先進思想和模范行動,是崇高精神的具體體現,具有直接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榜樣的先進事跡或英雄行為,以其具體形象的形式,易于接受和仿效,具有很強的感召力,能夠產生正面激勵作用。所以說樹立正面典型對于矯正小唐的行為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善于發現和推廣身邊的典型,運用典型,激勵小唐戒除網癮,自覺的去對照和效仿。
4.自我教育法
毫無疑問,人們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通過家庭、社會、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教育的效果必須通過自己的思想矛盾運動來實現。所以教師必須在制定相應規則后引導小唐加強自我修養,讓其在反省與反思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改造、自我管理和自我調控,加強自制與自律。
5.激勵、感染教育法
通過激發小唐的主觀動機和思想感情來調動其積極性。小唐之所以迷戀網絡,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失去了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小唐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他,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他。他在網絡世界里,無法確定自己的角色,更難以確定自己的位置,早已逐漸迷失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角色。所以教師對其施以激勵和感染的方法十分必要。用目標去激勵他,用群體去感染他,讓其潛移默化的接受正確的思想觀點和行為規范。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依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網絡疏導方式、網絡輔導方式分析解決小唐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原因和問題。重點應用網絡成癮的矯正方法,對小唐進行系統的綜合矯正,對其進行網絡認知行為矯正,以改變小唐對網絡成癮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習慣為目的,用時間控制、認知重組和集體幫助的方式對其進行認知行為矯正;運用網絡注意力轉移法把小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它事件中去;運用網絡替代延遲滿足法,用新的網絡活動來替代小唐原來的迷戀網絡游戲活動,從而刺激和滿足小唐對新網絡活動的興趣和需要;運用網絡團體輔導的方法,運用團體的力量對小唐進行指導,并組織同類型的網癮者進行共同商討,進行團體輔導,使每一位團體成員學會自助等來幫助解決小唐的網絡成癮問題。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
除此之外,還可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如心理疏導與心理危機干預方法、思想轉化法等對小唐進行心理疏導,多和他談心以解決他的困惑,使之正確對待自身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使之主動約束自身行為,盡早走出網癮。
網癮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問題,它涉及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小唐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問題必須通過家庭、學校的通力合作再加上個人堅強的毅力才能抵擋住網絡的誘惑。讓小唐遠離網絡是錯誤的,也是不現實的。引導小唐正確上網,讓網絡為其所用,是家長更是學校老師們所要所考慮的事情。我們必須趨利避害,加強引導與教育。
篇2:網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討論方案
案例:
姓名:小唐
性別:男
年齡:16歲
民族:瑤族
某鄉鎮初中二年級學生,迷戀于網絡游戲,剛開學時甚至拿著爸媽給的生活費泡在網吧整整三天三夜,還一度想輟學。
一、信息分析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分析的方法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網癮問題。
首先明確:“網癮”是指上網者由于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絡時空當中,對互聯網產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態和心理狀態。
當今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它提高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效率,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資源。但網絡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向我們打開了危險而又充滿誘惑的窗口,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據統計,我國未成年網民約有1650萬,而這些未成年人中的14.8%不僅愛上網,而且著迷上癮,難以自拔,小唐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如何引導小唐走上正規的人生道路,加強小唐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小唐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調適小唐的心理,完善小唐的人格,這就需要在分析小唐生長生活環境等要素及網癮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有效對策。
(一)系統分析法
小唐沒有明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天天得過且過,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覺得學業枯燥無聊故尋找刺激的游戲,且由于一直受到母親的管制,叛逆心理特別強,興趣單一,最終沒能抵制游戲的誘惑。其中,最大的環體是他處于一個村里同齡伙伴普遍外出打工,彌漫讀書無用論的言論充斥中,導致其亦無心向學。
(二)因果分析法
1.內因:
(1)對新奇事物的好奇與有效的行為自控能力的缺乏。
由心理學知識可知:16歲的小唐處于初二階段,青春期的他對新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一時期,他的生理迅速發育和心理的相對滯后的矛盾比較突出,表現在對現狀不滿,喜歡尋求刺激,喜歡干冒險的事情,希望擺脫家長的束縛和管教,討厭家長和老師空洞無味的說教。但是,這一時期的小唐是缺乏有效的行為自控能力的,一旦迷戀上網絡,便難以自拔,日久成癮。
(2)尋求心理的滿足。
小唐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因此在家庭以及學校都受到了很多的指責,他需要一個出口,而小唐選擇的這個出口是一個虛擬的網絡,他想在其中傾吐內心的情感。因為在網絡中,沒有人指責他,也沒有人對他做出評判,所以對他來說,網絡是一種心理需求。為什么他會喜歡玩游戲呢?為什么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大多也會像小唐這般沉迷于游戲中不能自拔呢,因為從這個游戲當中他可以獲得成就感。游戲一旦參與,他就會得到某種獎賞。即使失敗,游戲者也可以不斷的看到反饋然后矯正,這次失敗了,但是它會給你另外一種可能,你下次可能會成功。它會不斷給你希望,給你反饋。所以,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小唐的一種心理需求,因為在學習中他看不到希望。
2.外因:
(1)家庭環境:缺乏有效溝通
家庭教育是導致青少年網癮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小唐的爸爸外出務工,沒上過學的媽媽在家務農看孩子,很多時候都沒有時間也不懂怎么去引導他,缺乏與小唐必要的交流和溝通,這導致小唐滋生了上網的欲望;另外對于已經染上網癮的小唐,小唐媽媽也只能以施罵方式簡單粗暴的對待,缺乏相應教育措施,而這種教育方式會使處在青春期的小唐叛逆心理和行為更加嚴重。在娛樂方面,家庭給予小唐的替代選擇太少,除了電視,幾乎沒有其他方便有效的娛樂方式能與網絡競爭。小唐都以放松娛樂為名上網,而小唐媽媽只懂得限制小唐上網,卻不懂得如何轉移小唐對上網的注意力,培養子小唐的愛好,造成了小唐上網成癮。
(2)學校環境:班主任的放任與放棄
在學校班主任方面,對于成績不好的小唐則采取放任、放棄的措施,以至于小唐覺得自己一直不被關注。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當他有了心理有矛盾、苦惱,自己卻無法排解時,他便會去上網發泄,從而造成長期的沉迷和依賴網絡。班主任不愿去分析小唐網癮形成的原因,最終錯過了戒除網癮的最佳時機。
(3)社會環境的影響
網吧在鄉鎮出現,網絡游戲慢慢流行、同學之間也攀比從眾,相互模仿,以及已輟學的同伴泡吧等都影響到了小唐。小唐意志力薄弱,在這些群體活動中,他失去了抵制力。
沒有國界、沒有傳統隔閡、沒有師長管束、崇尚自我、可以標新立異,思想可以自由地翱翔,這種情況使網絡在某種程度上脫離現實而成為“神話的世界”。在網絡的世界里,小唐不僅可以自由瀏覽并獲取大量的信息,下載和利用網絡資源,而且言論自由,可以隨心所欲的體驗生活中各種不能完成的任務,這些都增強了虛擬網絡的誘惑。
二、解決方法:
主要運用思想在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解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
1.疏導教育法
對于小唐的網癮,忽視、放棄和強制壓服是解決不了的,只有采取疏導的方法,讓小唐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然后再加以引導說服,并運用相應制度規范其行為。
如可以家校聯合、多管齊下,構筑祛除網癮的立體網絡。學??梢詫⒆由暇W時間做出一定的限制,要求家長掌握相應的電腦知識,熟悉孩子經常去的網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積極的與公安、工商等部門進行密切聯系與配合,呼吁他們積極查處不良網吧,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性網吧,一有發現,及時舉報。小唐由于失去了上網場所,漸漸的也就會收心了。這樣就起到了規范小唐行為的作用。然后班主任再以一種民主的姿態啟發小唐去分析自己為什么喜歡上網,之后正面說服,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辦法使小唐明辨網絡的利弊以便抵制。
2.比較教育法
讓小唐和同伴群體中適度利用網絡的人進行比較,讓他自己發現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幫助小唐通過比較鑒別法來辨別是非,提高對網癮的認識;通過回憶對比法,讓他回想父輩艱苦的生活、回憶父親為了他而外出打工的艱辛,讓他明白現在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只有努力讓自己走出大山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3.典型教育法
先進典型的先進思想和模范行動,是崇高精神的具體體現,具有直接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榜樣的先進事跡或英雄行為,以其具體形象的形式,易于接受和仿效,具有很強的感召力,能夠產生正面激勵作用。所以說樹立正面典型對于矯正小唐的行為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善于發現和推廣身邊的典型,運用典型,激勵小唐戒除網癮,自覺的去對照和效仿。
4.自我教育法
毫無疑問,人們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通過家庭、社會、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教育的效果必須通過自己的思想矛盾運動來實現。所以教師必須在制定相應規則后引導小唐加強自我修養,讓其在反省與反思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改造、自我管理和自我調控,加強自制與自律。
5.激勵、感染教育法
通過激發小唐的主觀動機和思想感情來調動其積極性。小唐之所以迷戀網絡,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失去了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小唐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他,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他。他在網絡世界里,無法確定自己的角色,更難以確定自己的位置,早已逐漸迷失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角色。所以教師對其施以激勵和感染的方法十分必要。用目標去激勵他,用群體去感染他,讓其潛移默化的接受正確的思想觀點和行為規范。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依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網絡疏導方式、網絡輔導方式分析解決小唐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原因和問題。重點應用網絡成癮的矯正方法,對小唐進行系統的綜合矯正,對其進行網絡認知行為矯正,以改變小唐對網絡成癮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習慣為目的,用時間控制、認知重組和集體幫助的方式對其進行認知行為矯正;運用網絡注意力轉移法把小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它事件中去;運用網絡替代延遲滿足法,用新的網絡活動來替代小唐原來的迷戀網絡游戲活動,從而刺激和滿足小唐對新網絡活動的興趣和需要;運用網絡團體輔導的方法,運用團體的力量對小唐進行指導,并組織同類型的網癮者進行共同商討,進行團體輔導,使每一位團體成員學會自助等來幫助解決小唐的網絡成癮問題。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
除此之外,還可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如心理疏導與心理危機干預方法、思想轉化法等對小唐進行心理疏導,多和他談心以解決他的困惑,使之正確對待自身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使之主動約束自身行為,盡早走出網癮。
網癮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問題,它涉及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小唐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問題必須通過家庭、學校的通力合作再加上個人堅強的毅力才能抵擋住網絡的誘惑。讓小唐遠離網絡是錯誤的,也是不現實的。引導小唐正確上網,讓網絡為其所用,是家長更是學校老師們所要所考慮的事情。我們必須趨利避害,加強引導與教育。
篇3:愛跳舞希希幼兒園教育方法探討
愛“跳舞”的希希幼兒園教育方法探討
觀察片段:
片段一:課后時間,班里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的在喝水、有的在看書、有的和同伴一起玩著有趣的小游戲,而平常捉摸不定的希希卻在教室中間獨自“舞蹈”起來,一會兒轉個圈、一會兒近乎瘋狂的搖頭、一會兒手腳一致的搖擺著跳躍起來……我悄悄的走到他身邊給予他手勢示意,他尷尬的收回自己還在空中“舞動”的雙手,可當我一轉身,他立刻又“舞”起來。
片段二:午餐結束后,進餐速度較快的幼兒已經早早的坐在中間閱讀繪本故事書了。沒過幾分鐘,平時進餐速度較慢的希希也輕輕地搬著小椅子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定后,他不時地東張西望,嘴巴里還不停的說著:“哈哈哈,今天你們都太慢了,我太開心了,我要跳舞了?!闭f著坐在椅子上手舞足蹈起來,還不停地將椅子獨特的聲音加入他的“舞蹈”中。
分析評析:
性格因素:希希給人的感覺就是捉摸不定,安靜時的他靜得讓人不忍打擾他,“活潑”時的他讓人幾乎無法理解、控制他的行為。在園大部分時間基本一直處于興奮的精神狀態。由于父母離異,父母親基本上不在他身邊照顧、關心他,在一定程度上對他的心理、性格等方面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家庭因素:據走訪了解到,希希的父母離異,平常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家都是一個人獨處,很少出去和同齡的孩子交往。而爺爺奶奶在教育方面對他的都是處于“放羊式”的管理,只關注希希的生活起居,吃飽穿暖,從未真正走入他的內心世界,聽聽他的思考和想法,安撫他的情緒波動。他的情緒都是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中產生波動,在園出現“手舞足蹈”的現象、行為,其實是他發泄、宣泄自己情緒的一種特別的方式。
觀察反思:
類似不自覺的“手舞足蹈”行為,情感容易沖動等是幼兒的多動行為,通過老師及家長耐心、正確的教育、引導和影響,隨著幼兒的不斷成長,會逐漸改掉多動行為的毛病,慢慢養成注意力集中和做事認真的好品質、好習慣。
一、端正態度面、多觀察鼓勵
首先,要改變希希家長的思想觀念及態度,關鍵是爺爺奶奶的教育觀念。因為希希的父母離異后,基本把教育、撫養的責任推脫到爺爺奶奶身上,而年邁的爺爺奶奶在教育方面始終有心而力不足。要改變希希的“多動”行為,首先要讓其爺爺奶奶改變教育方式,平常在家要多觀察、多引導、多鼓勵。當發現希希有類似“亂舞”的行為現象時,要及時的阻止,以正面、鼓勵的語言引導他知道這些行為是不好的,多與他交心的溝通。
二、發現閃光點、增強自信心
在園生活、學習中,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此類幼兒的閃光點,巧于放大閃光點。采用多鼓勵、多正面引導的方式,增強其自信心,給予其更多無私的愛,同時鼓勵他多與同伴交流、交往,擴大自己的交友圈,豐富自己的生活圈。
三、正面的引導、正確的表達
在平常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要特別關注此類孩子的心理、行為等,可以通過一些故事、視頻、圖片等教會孩子辨別是非,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情感,以及引導他們用正確地表達、疏導和控制情感沖動的方法。如上述片段中的希希,經常出現“亂舞”的多動行為時,教師首先應讓其停止,第二步與其進行心理對話,了解他在當下環境下的心理狀態;第三步與其進行心理疏導,運用正面的事例引導其正確判斷形勢,采用正確的情感情緒宣泄方式,如通過對話、談心的方式與同伴、老師、家人交流自己的情感,通過畫畫畫出自己內心所想、情緒所需,合理使用自我控制力。
安鎮中心幼兒園馮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