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

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6544

局各科室、直屬二級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踐行*****,根據省委、市委和區委的統一部署要求,經研究,決定在全局開展以“優化政治生態環境,推進快速和諧發展”為主題的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

一、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大和***記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以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為核心,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以政(行)風、效能建設和廉政建設為抓手,大力加強政治生態建設,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團結向上的發展環境,以良好的黨風政風促行風帶民風,為推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二)目標要求: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著力在以下六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在解決“凝聚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每一位領導干部充分認識到一個單位具有團結向上、健康純正氛圍的極端重要性,大力倡導講黨性、講原則、講大局、講真理、講感情、講友誼的團結風氣;在*****的指引下,建立共同的理想,確定科學的工作目標,把精力用在想大局、謀大計、成大事上,保持同事間的正常關系和工作上的良好秩序。“一把手”要做到堅持中心、維護大局,以大局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

二是在解決“創新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干部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敢于沖破阻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敢于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不因閑言碎語而分神,在強烈的危機感中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滿腔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身于*區奮力崛起的實踐中。

三是在解決“執行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干部職工善于用寬廣眼界觀察、認識世界,善于從戰略高度思考、解決全局性問題,善于立足全局去運籌帷幄、謀篇布局,善于吃透上情、搞清下情,找準上級決策精神與工作實際、群眾愿望的最佳結合點,把對上級負責與對下級負責有機結合起來,把長遠目標與短期安排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把上級指示變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措施,做到謀劃中有新思維。努力做到“看不準不動手、看準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

四是在解決“向心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干部職工真正在思想上視人民群眾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眾當“親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把黨的事業扛在肩上,把人民的利益裝在心里,把個人的私利拋在身外,把為人民服務的責任落實到行動上,真正贏得群眾的贊同、滿意和支持。

五是在解決“影響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干部職工正確用好手中權力,規范從政行為,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做到心正、眼正、身正,保持公正用權、勤政為民的真誠和良知,努力運用手中的權力造福人民,回報社會。

六是在解決“生命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領導干部珍視擁有的寶貴時間、難得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臺,使出渾身解數,為黨為人民建功立業。做到正確對待工作和事業,正確對待權力和責任,正確對待組織和他人,奮發有為,廉潔從政,永葆革命本色,始終保持旺盛的政治生命力。

二、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的總體安排和方法步驟

(一)活動范圍:局機關科室及直屬單位干部職工,重點是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

(二)活動步驟和時間安排:主題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貫穿于全年工作。

第一階段:學習動員。(4月-6月)采取集中學習(班子成員學習,支部學習,全體干部學習,各科室學習)和自學相結合,認真組織學習領會黨的**大精神和*****的精神實質,以及中央和省、市領導關于政治生態建設的重要講話和論述,提高黨員干部對加強政治生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推進政治生態建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班子領導要善于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善于把上級精神與我局實際結合起來,通過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斷增強駕馭全局和科學發展的能力。

第二階段:討論查擺。(5月-6月)要堅持突出主題、重在務實的原則,集中時間和精力抓好三個環節。一是開展一次“解放思想優化發展環境”大討論活動。按照*****的要求,結合實際,認真查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切實轉變工作思路、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思考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措施方法。二是召開一次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圍繞“建設良好政治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主題,班子成員要結合自身分管工作,主動檢查“我為*區發展做了些什么、貢獻了什么?”,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進行深刻的反思,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討論查擺,激發自身的工作熱情和激情。三是開展“強化執行力,促工作落實推進月”活動。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在6月份深入開展“強化執行力,促工作落實推進月”活動。不斷強化落實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的堅定性,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著力推進局年初制定的國土管理各項指示(機構人員落實,土地收儲出讓,建設用地置換及復墾,土地利用指標,土地違法案件查處等)、招商引資、民生工程等各項任務的落實。

第三階段:整改落實。(7月-11月)通過對干部職工開展談心活動、征求意見會等形式廣泛征求在政治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結合“百家企業評機關”、三位一體評議等活動反饋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梳理查擺,制定加強政治生態建設的整改方案,強化具體的工作措施,明確工作目標任務,認真組織實施。在年底前全面總結一年來加強政治生態環境建設的成功做法、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提出進一步加強政治生態環境建設的有效措施。

三、加強對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的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周密組織實施。為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局成立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承擔具體日常工作。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及時向區活動領導小組匯報階段工作開展情況,活動結束后向區委報送總結報告,通過組織考核驗收。

(二)堅持統籌兼顧,確保取得實效。把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與我局實際緊密結合,扎實推進,確保取得實效。第一,與學習貫徹黨的**大精神和*****相結合。大力倡導理論聯系的學風,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成。第二,與各項中心工作相結合。堅持把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與全年各項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切實做到以活動來推動環境優化、促進發展,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來體現活動的成果。第三,與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相結合。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領導干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著力打造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建設干事創業的干部隊伍、營造凝心聚力的發展氛圍,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為我區政治、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附件:1、*區國土局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2、*區國土局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學習討論階段工作安排表

篇2:生態環境建設的指導思想原則和戰略目標

(一)生態環境建設的指導思想

高舉*理論偉大旗幟,以黨的*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八屆六次全會為指導,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中心,以北京市生態環境規劃為依據,以科技為先導,以法律法規為保障,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堅持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治理與防護相結合,緊緊圍繞水土流失、風沙危害、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等重點問題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分區推進,促進我區生態、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為構筑首都第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做出貢獻。

(二)生態環境建設遵循的原則

1、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注重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節約和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

2、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處理好全局與局部、長遠與當前、北京與房山以及不同建設部門間的關系,優先安排生態環境脆弱區的水資源保護、天然林保護和防風固沙等重點生態環境建設工程。

3、堅持生態環境建設的系統原則。在系統論的指導下,從永定河流域生態環境整治的大局出發,以生態環境建設區劃為基礎,以重點工程為骨干,通過實施重點整治工程,建立山區水源涵養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與生態農業和城市綠化美化相協調的生態環境體系,實現全區生態環境的整體優化。

4、突出科技創新的原則。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則出發,瞄準國內外生態環境建設的先進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優勢,加強房山區的國內國際交流,借鑒國內外生態環境整治的先進經驗,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建設生態環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觀生態多樣性原則。針對房山區自然環境優美、旅游景點眾多的特點,生態環境建設應遵循景觀生態多樣性的原則,不僅要體現生態功能,而且要構建合理的景觀空間格局。

6、治理、建設、保護并重的原則。以保護水資源、森林資源和農田環境為目標,以造林綠化、建設綠色屏障為核心,生物、工程、農業措施相結合,治理、建設、保護并重,在重點治理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的基礎上,全面整治房山區的生態環境,從而實現全區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

7、堅持生態環境整治與加速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房山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必須堅持生態環境建設與產業開發、農民增收、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力求將房山區建成環境優美、城鎮居民、農民富足和社會穩定的新郊區。

(三)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目標

房山區生態環境建設的總目標是:按照國家和北京市的統籌安排,圍繞建設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環境建設的總任務,積極組織全區人民,運用政策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經過三十年的努力,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旅游觀光風景林、農田防護林的森林防護體系;加強生態環境管理,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網絡系統,使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得到有效執行。全面治理水土流失和水質污染,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脆弱區的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得到控制,有效遏制風沙、山洪、泥石流的發生,使各類良好自然生態系統及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科學利用,實現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城鎮地區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煙塵排放及固體廢棄物的治理達到國家標準,主要城鎮地區實現園林化。確保房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到2030年,房山區的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三個階段。

1、近期目標(*―~)

到~年,基本控制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水源保護區水質得到改善和提高。主要奮斗目標是: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飛播造林,增加林地面積14967.68公頃,其中人工造林增加林地面積8301.08公頃,封山育林增加林地面積5333.3公頃,飛播造林增加林地面積1333.3公頃,更新、新植改造林帶280公里,基本農田區全部實現林網化,林網完好率達到95%以上。治理沙荒地1333.3公頃,部分森林得到有效的撫育;自然保護區增加666.7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50%以上。干鮮果品產量達到7500萬公斤,森林病蟲害發生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率達到95%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病蟲檢測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城鎮綠地面積由883公頃增加到1033公頃,綠化覆蓋率由40.1%增加到42%,人均公共綠地由9.0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綠地率為36.7%,新增城市隔離片林133公頃,拆房建綠增加綠地9公頃。集中力量治理22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示范小流域,治理標準達到全國“十、百、千”示范工程的驗收標準,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使房山區山區的土壤侵蝕模數由規劃治理前的950噸/平方公里.年減少到250噸/平方公里.年。

通過修建各種工程措施,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區(小流域)的緩洪攔沙效果達到70%以上,主要建筑物防洪標準達到可抵御20年一遇4小時暴雨,一般設施防洪標準達到可抵御*年一遇24小時暴雨,80%以上的治理面積達到部頒標準,泥石流得到基本控制。

發展平原節水灌溉面積3333.3公頃,挖排水溝20公里;發展山區6666.7公頃山區散生果樹和山地農田果園配套節水灌溉設備;年處理豬雞糞便理能力達到50%,加工有機肥能力達到30%。

針對房山區山區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力爭用五年時間,逐步實現集中供水,重點解決貧困地區人生活用水問題。首先在南窖鄉、大安山鄉、十渡鎮、長溝鎮搞試點,然后在山區其它鄉鎮推行,達到山區全部實現集中供水的目標。

2、中期目標(~―*)

新增林地8333.3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55%以上。新植、更新林帶400公里,建成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農田防護林網體系。風沙危害

得到徹底治理;自然保護區增加林地666.7公頃;水源涵養林體系基本建成;干鮮果總產量達到1億公斤。林業總產值達到3.6億元。鞏固和完善近期治理成果,繼續治理14個小流域,使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39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徹底治理,區內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山區、丘陵區的生產建設項目做到水土保持方案率和審批率達100%。山洪泥石流得到綜合防治,地表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或二級水體標準;發展山區集雨工程,推廣山區節水灌溉技術,積極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示范工程。充分利用房山區優美生態環境發展無公害農、林業,實現城市建設、社會經濟與水土資源保護的協調發展。新增園林綠地面積343.8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5平方米,綠地率為42%。

農業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大力推廣生物及物理防治并蟲、草害的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糧菜果有機肥施用率達到50~70%。在平原農業區,無公害綠色糧菜果面積達到13333.3公頃。在處理好豬雞糞便的同時增加牛羊等糞便的處理,達到100%,加工有機肥能力達到80%。再配套6666.7公頃節水灌溉設備;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333.3公頃,挖排水溝10公里。

搞好生態型城鎮建設。為把房山建設成生態優美的區域,爭取在規劃的七年時間里,把自然環境較優越的十渡、張坊、蒲洼、霞云嶺四個鄉鎮建成生態型城鎮,并搞好20個生態型試點村的建設。

3、遠期目標(*―2030)

實現林種、樹種結構布局合理、林分穩定的生態系統。林木覆蓋率達70%以上;城鎮綠化實現樹種、種群結構布局合理,人均公共綠地達到4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70%以上;在抓好街道、居住區、公共場所、城鎮片林綠化的同時,通過拆房建綠、破墻透綠、見縫插綠、屋頂花園、垂直綠化等措施,不斷提高綠化覆蓋率,使北京西南部生態屏障向多層次、高質量、體系化方向發展。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措施保證率達90%以上。

建設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生態型農業生產發展體系。生態區域內無公害綠色糧菜面積率達到70~100%,農作物全部實行平衡施肥和施用有機肥,確保全區土壤和水源無污染并達到國際標準。農作物以生物、物理技術綜合防治為主,減少農藥使用量50~60%;糞便處理和加工有機肥100%。推廣旱作農業6666.7公頃,建示范田13333.3公頃;水利排灌標準化、農作技術規范化、免耕覆蓋、兩茬秸桿還田率達到100%。

建成完善的生態環境預測和保護管理信息系統,對全區的生態環境有效、快速的監測與管理。

篇3:生態環境專項資金使用試行方案

第一條為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專項資金(以下簡稱“生態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推進生態市建設,全面加強環境綜合整治,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省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生態專項資金是指由市財政安排的專項用于獎勵本市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恢復、農村區域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等建設項目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生態專項資金由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700萬元,按照“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和“鼓勵先進、強化示范”的原則,根據輕重緩急,每年安排一次。

第四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獎勵范圍

1、生態鎮村建設:包括國家級生態鄉鎮建設,省級生態鄉鎮建設、紹興市級生態鄉鎮(街道)建設,各級生態村建設等;

2、重要生態功能區域保護與建設:包括市級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區建設等;

3、農村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鄉鎮污水集中處理廠建設、集鎮污水濕地生態化處理設施建設、生活污水輸向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管網收集系統建設等;

4、“綠色”單位創建:包括“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飯店和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等;

5、工業企業的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等;

6、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建設;

7、生態環境管理系統建設;

8、其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重點項目。

第五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申請條件

申請生態專項資金的項目,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單位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實行獨立核算的項目投資主體,市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不納入獎勵范圍;

2、申報項目必須符合生態市建設規劃;

3、申報項目必須為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認實施的項目;

4、項目已落實建設資金;

5、申請單位在近兩年內沒有發生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和財經違法違紀行為;

6、項目已建成并通過驗收。建設周期超過一年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程建設進度必須超過60%。

第六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申請程序

1、符合生態專項資金獎勵范圍和申請條件的項目,由投資者提出申請。

2、申請生態專項資金,須同時報送經規定程序批準的批文、項目設計和實施方案(計劃)、項目經費預(決)算、建設資金落實情況、經濟和社會生態效益(績效)分析、項目已建成或通過驗收的批文等有關文件、資料。

3、申請生態專項資金截止時間一般為次年的二月底,逾期不予受理。

第七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獎勵審批

根據本辦法規定的生態專項資金獎勵范圍和原則,結合年度生態市建設工作重點及實際情況,由市生態辦牽頭,會同市財政局、市環保局等部門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查、考核、驗收,在此基礎上確定獎勵的具體項目和金額,報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定。

第八條生態專項資金的獎勵標準

1、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鄉鎮的,獎勵30萬元;創建為國家級生態村的,獎勵15萬元。

2、創建為省級生態鄉鎮的,獎勵20萬元;創建為省級生態村的,獎勵10萬元。

3、創建為紹興市級生態鄉鎮(街道)的,獎勵10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生態村的,獎勵5萬元。

4、創建為上虞市級生態村的,獎勵1萬元。

5、創建為國家級“綠色”社區的,獎勵5萬元;省級“綠色”社區的,獎勵2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綠色”社區的,獎勵1萬元。

6、創建為省級“綠色”醫院的,獎勵3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綠色”醫院的,獎勵1萬元。

7、創建為國家級“綠色”學校的,獎勵5萬元;省級“綠色”學校的,獎勵2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綠色”學校的,獎勵1萬元。

8、創建為省級“綠色”飯店的,獎勵2萬元;創建為紹興市級“綠色”飯店的,獎勵1萬元。

9、創建為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獎勵2萬元。

10、創建為市級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每個獎勵15萬元(對創建合格水源保護區投資較大的,按照投資總額的50%予以獎勵)。已完成創建的市級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按《合格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基本標準》進行年度考核,符合規定要求的,每個獎勵5萬元。

11、創建為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的,獎勵8萬元;

12、工業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首次認證的,獎勵2萬元;工業企業通過環境標志產品首次認證的,獎勵2萬元。

13、鄉鎮(街道)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廠建設每家獎勵50萬元,集鎮生活污水濕地生態化處理設施建設每個獎勵20萬元。

14、其他項目獎勵的具體額度根據投資規模、生態社會效益等確定。

第九條生態專項資金的撥付

市生態辦、市財政局根據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的意見,聯合發文公布年度獎勵項目和額度。獎勵資金由市財政局直接撥付。當年生態專項資金有節余的,結轉下年度使用。

第十條生態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

1、生態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擠占或挪作他用。

2、項目投資主體應按照有關財務制度規定使用專項資金,并加強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嚴格控制開支范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使用生態專項資金的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定期向市生態辦、市財政局匯報項目實施進展情況。

4、生態專項資金的使用,應自覺接受市生態辦、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審計局的監督和檢查。違反生態專項資金使用規定的,有關部門應督促其限期整改,對情節嚴重的,應收回生態專項獎勵資金,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十一條本辦法由市生態辦、市財政局、市環保局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本辦法自發文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