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網絡建設實施方案
為了進一步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1號)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落實《定西市教科研網絡建設方案》(定市教研字[*]09號)的要求,增強我校教科研能力,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更好地發揮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科研為教育行政決策服務,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的宗旨,緊密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根據省教科所《省、市、縣三級教研網絡建設方案》(甘教研發[*]18號)精神,加強我校教學科研建設與科學管理,在課程改革中更好地發揮教育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扎扎實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二、總體目標
(一)建立和完善我校教育科研制度,形成民主、開放、協調的教研機制。
(二)建設一支有較高素質的教育科研隊伍。
三、主要工作
(一)健全制度,規范教研管理
1、根據《甘肅省教學研究工作意見(試行)》(甘教委發[1998]012號)精神,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對我校教研工作年初作出計劃,年終作好總結。
2、進一步完善《定西市第一中學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中關于教研成果的評選表彰辦法,加大獎勵力度,激勵全校教職工積極開展教研工作。
3、根據省教科所制訂的省、市、縣標準化教研室建設評估標準,配合市教研室做好我校教研處自身建設。
4、加大宣傳,增強教職工的科研意識,營造科研氛圍,力爭建立一支素質高、業務強、工作熱情充沛的教科研隊伍,形成領導牽頭、全員參與、各教研組貫徹落實、以教研促教學的局面。
(二)立足校情,加強校本研究
1、建立校本課題研究的組織網絡和階段性成果考評獎勵制度,開好校本課題研究進展匯報會和校本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會,為校本課題的研究及順利結題創造條件。
2、加強對教學實踐活動中面臨的具體問題的研究,加強對學困生個案的分析研究,切實實現以教研促教學、教研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3、加強對新課程改革的研究。按照新課程、新標準、新課堂的思路,突出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既具有我校自身特點、又與國家課程相適應的校本課程體系,力爭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益。
4、充分發揮教研組作用,將新教材綜合實踐活力和研究性學習的開設結合起來,深入教育改革,逐步形成自主式研究性學習新體系。
5、加強對考試特別是高考、會考的研究,及時掌握高考動態,為高考備考提供相關信息。
6、辦好《定西市一中校報》校刊《教育研究》,立足一報一刊,及時宣傳教育教學研究新成果。
7、組織教師積極參加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及相關部門組織的教科研活動,開展教科研合作與交流。
8、做好教科研成果的評估、鑒定和推廣工作,做好教研組、備課組及個人教科研實績的考核工作,做好全校性學術交流工作。
9、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教師的交流學習和業務培訓進修工作,組織教師學好教育科學理論。聘請知名專家教授來學校作學術報告,為廣大教師的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理論支持。
10、及時總結學校教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以及教科研網絡建設先進經驗,并上報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篇2:小學教科研制度
小學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總則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實施“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戰略管理,實現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持續發展,更好地發揮教育科學研究對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第二條學校成立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教科室主任等為成員,全面負責學校的教育科研領導及管理工作。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制定學校教育科研工作規劃并督促和指導規劃落實;圍繞實驗研究進行人、財、物、信息等方面的組織和協調;制定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和各項管理制度并督辦落實;主持重大課題申報、審定和鑒定;籌劃科研經費,保證實驗條件,對教育科研和教改實驗成績卓著者報請學校或上級予以獎勵等。
第三條學校教育科學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科研方針,寧要真實的遺憾,不要虛假的完美,追求理論的高度與實踐力度的統一,確立的項目主要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密切相關與當前教育改革密切相關的實踐問題,為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
第四條本管理制度適用于我校所確立的校級及其以上的教育科學研究項目。
課題的內容和申報人
每五條為與區、市、省級項目吻合,校級項目的申請原則上每年9月上旬前組織。
第六條凡向區、市、省級科研室申報的研究課題未被立項的,作為校級課題進行研究。
第七條課題內容應屬于普通基礎教育范疇,著重研究本校教育過程中遇見的實際問題,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本校教育改革有指導作用。
第八條申報人應為課題的主持人或負責人,即該課題的實際指導者,并在課題研究中擔負實質性工作,課題的主持人或負責人必須是本校的教職員工。
第九條凡向區級以上科研室申報的研究課題必須由申報人按規定要求認真填寫申報表,經教科室組織專家領導從選題方向、與主課題研究價值、方案制訂等方面進行論證評審上送。
課題的過程管理制度
第十條學校教科室要加強對教師教科研工作的管理,避免“兩端管理”(即年初寫計劃,年終寫總結)行為,并對各教師教科研過程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導檢查。
第十一條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應將課題研究列入學期工作計劃,嚴格執行《申報表》中制定的計劃,接受督促檢查,應依據階段性實施計劃向教科室匯報進度;教科研室記錄結果,作為教師科研工作評估考核的重要依據。
第十二條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在研究工作進行期間,如因特殊情況,需要變更研究計劃或推遲計劃實施,必須由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提出書面申請并說明理由,報經校或上級教科研室批準,予以備案。
第十三條課題的時限一般為1年,因故未按期完成課題者,允許承擔人申請不超過一年的延緩期,在延緩期滿未完成者,將中止其承擔的課題。
第十四條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研究人員可以享受學習培訓的待遇,由課題主持人或負責人依據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提出申請,經教科室審核,報校長室批準。
課題結題鑒定制度
第十五條教育科研課題的結題鑒定的評價,是學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申報的各級立項課題,必須規范結題。
第十六條課題組在按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后,應及時做好材料的匯總、分析和整理工作,認真撰寫課題研究報告(主件),并認真選編好課題研究相關的科研論文集、教案集、專著以及在研究過程中制作的軟件(附件)。
第十七條課題鑒定一般采用專家領導評議方式,包括現場評議或書面評議。鑒定組專家由課題組與教科室共同確定。
成果處理制度
教科室要特別重視對教育科研成果的處理。
校級教育科研成果評選標準:
先進性。成果反映的教育思想端正,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選題方向和研究內容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研究結論具有突破性;研究水平在地區同類研究中具有相對的先進性。
科學性。能科學、準確地選擇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育統計測量手段;立論符合教育科學原理;研究過程堅持科學態度,尊重客觀事實,研究結論真實可靠。
成果形式符合教育科研基本規范;成果表達論點明確,資料祥實,依據充分,論證嚴密,邏輯清晰。
價值。能揭示主課題某一方面的規律,在學術上有新的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對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實用有效的教改方法和技術措施。
教育科研成果評選程序:
課題組向教科室提出書面申請,并附課題研究成果資料(課題研究報告、結題鑒定書)。
教科室組織專家、領導,在充分評議的基礎上,進行投票表決。
經過鑒定評價,獲將的、證明有推廣價值的科研成果,將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措施在學校內予以大面積交流、推廣和應用,或向市、省級推薦評獎。
課題經費管理制度
第十八條科研經費是為了滿足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基本要求而設置的一種經常性支出的費用。
第十九條學校保證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資料、書刊設備及必要的會議、差旅費等支出。
第二十條學校教科室對校級立項課題的研究經費可根據范圍的大小實行一次性核發或實行實報實銷,并對研究經費的使用負有檢查、監督責任。
檔案資料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條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管理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管理的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又是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重要標志。
第二十二條課題組要明確資料職責,加強教科研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鑒定、統計和利用,發揮科研檔案的作用。
第二十三條教科研檔案主要包括:課題檔案、管理檔案、綜合檔案和成果檔案等四大類。
第二十四條課題檔案:《課題審定書》;課題研究方案及論證材料;課題研究計劃及情報資料;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有關主要原始記錄、實驗過程記錄及數據處理材料等;研究工作總結及研究成果報告。
第二十五條管理檔案:年度計劃和總結;工作職責;有關制度;課題研究成員資料;教科研方法學習、教育理論學習的文件材料;各種記載。
第二十六條成果檔案:成果鑒定評價、驗收及成果獎勵的有關材料;成果推廣階段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實驗課題教案集;科研論文集及獲獎證書。
篇3:教科研隨筆記一次課題結題答辯會
昨天參加了連云港市教育學會十二五教研課題結題答辯現場會,我研究的課題"簡約"將于近期結題。這次欲結題的課題很多,我和兩個同事排在了第5組。下午二點不到我們就到了教師發展中心等候,第5答辯室已經來了不少人。大家神色略顯緊張,相互小聲地交流著。我們幾個也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答辯現場會,搞不清會遇到什么問題,也沒準備什么材料,心中不免忐忑不安。
不一會,負責第5組答辯的董主任帶著聘請的專家師專附小的潘校長進來了。潘校長面帶微笑,態度和藹,一悉話緩解了大家的緊張情緒。董主任簡單宣布了流程及注意事項,答辯會正式開始了。值得點贊的是領導們考慮的很周到,特提出路遠的農村教師可提前進行答辯,對教師的人文關懷讓人感動。
答辯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潘校長不時對答辨者進行提問或提出一些建議。真不愧是專家,所提的問題一針見血,所提的建議切實可行,讓與會者聽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