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方法研究實施方案
一、課題的提出
1、我們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都是以語文為基礎的,而要學好語文,首要的是要學好拼音,這才會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2、學好拼音,進而學好語文,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為自己以后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
3、我們的學生在拼音學習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你會不理解他們為何出現這樣那樣你意想不到的錯誤。
二、研究的目的
1、通過宣傳使學生和家長從思想上和認識上明白學好拼音的重要性。
2、讓學生掌握學好拼音的方法。
3、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實施階段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學習拼音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很好的掌握拼音。
四、研究內容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家長、幼教教學不當,學生思維定勢
出于不同原因,有的在孩子未上小學之前“補點課”。由于沒有選對輔導老師或者自己對拼音的掌握也有限,導致很多剛上學的小學生還沒真正上拼音課,已經有了錯誤的認知。在日后的學習中,由于思維定勢,改正實屬不易。
2、課堂枯燥、教學機械
很多教師沒有將枯燥的拼音學習轉變成趣味的“生活化”學習,課堂上自己講的多,學生開口練習的機會少。學生學習形式單一,學生自然感覺無聊。
3、課后記讀、練習時間不夠
學校的生源較廣,一半多的孩子父母多為外來打工者,這部分孩子的父母真正關注并幫助孩子學習的少之又少。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自覺地完成課后的鞏固和復習。缺失了父母的監督和管理,就無法保證新授知識的落實,影響下一天的拼音學習。
4、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在一個幾十人的一年級新班里,就同時存在著好幾種不同層面的學生。有部分學生對拼音一點兒也不會;有部分學生讀的不規范,有錯誤、死板。
5、學生的思維水平差異
現在兒童的入學年齡越來越小,年齡越低,抽象思維能力越差,而拼音本身就是無意的抽象標音符號。
五、研究方法
1、直觀演示,揭示拼讀規律
(1)、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它們的發音規律,研究發音的生理特征,制作口腔的縱剖面的發音動畫。學生在觀察、模仿的基礎上,通過動畫的演示,找準發音的位置與感覺,通過練習、矯正,學生很容易地掌握發音的要領,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
(2)、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老師還可以利用手勢輔助教學。在教學zcszhchshr時,可以把老師的一個手當作口腔另一個手當作舌頭,幫助學生找到發音部位,再讓學生模仿、練習,從而矯正他們的方言音。
2、尋找規律,輕松學習
(1)、先教單韻母,再組合成復韻母(aoeiuü)六個單韻母可以組合成8個復韻母(aieiuiaoouiuieüe)老師點撥引導學生發現組合規律,適時出示拼讀規律的口訣“兩音相連猛一碰,前音長后音短”,教學中以“教――扶――放”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先學會這八個復韻母。
(2)、容易混淆的地方先對口型再拼讀。在漢語拼音中有好幾對雙胞胎,如:ui與iu;ei與ie;學生很容易混淆總是讀錯,可以讓學生觀察,先看到的單韻母是什么,就先把口型對好,再按拼讀規律讀。在教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時,先教n和ng,告訴他們鼻韻母時讀什么音再分別和aoei合在一起,自己找到拼讀規律。
3、家長配合,提高效率
(1)、家長與學生同堂上課,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讓家長看到了孩子的優點也發現了存在的不足。
(2)、開展例如“如何讓孩子打好拼音的基礎”講座,讓家長對課后的輔導有了全面的、正確的認識,為學生學好拼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提高課堂質量,注重教學實效
(1)、借助多媒體,激活拼音教學,提高教學實效。
(2)、在語境中學,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實效。
(3)、借助游戲,玩中輕松學,提高教學實效。
(4)、學以致用,夯實教學成效。
(5)、建立資料袋,幫助學生自信成長。
六、研究對象
我所帶的60個學生
七、研究步驟
1.第一階段:研究準備(*年12月)了解學生學習拼音的情況,宣傳學習拼音的好處及重要性。
2、第二階段:研究實施(*.1----*年5月)針對上一階段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
3、第三階段:課題總結(*年6月)總結研究的成果,形成文字,進行逐步的推廣。
八、預期成果
調查報告、論文、活動總結、個案分析。
篇2: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漢語拼音是幫助小學生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它是比較抽象枯燥的符號,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掌握這一工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針對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新教材的優勢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讓兒童輕松愉快的學習拼音呢?
1、示范法。即教師作示范發音,讓學生觀察、掌握發音要領。如教學單韻母a、o、e、I、u、ü時,把六個單韻母一氣呵成,讓學生把教師的唇形變化看清學準,從而達到學會單韻母發音的目的。教學聲母、韻母、聲調、拼讀音節、直呼音節等,教師一般要在開始教學時作好示范。
2、演示法。即運用手勢、圖片、錄像、模具等,在教學時作必要的演示,以幫助學生掌握發音要領。如在指導學生讀zh、ch、sh、r時,可把手掌放平(掌心向上)表示舌面,手指向上屈起表示舌頭向上翹,提示學生掌握發音時舌的動作。又如教b與p、d與t、i與q等聲母時,可用紙片演示,用一張薄紙片放在嘴前,發音時,紙片明顯動的是送氣音,否則是不送氣音。
3、控制法。即指導學生練習發音時,讓學生設法使發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限制,以使發音準確。如教學鼻音聲母n和邊音聲母l時,可讓學生用手捏住鼻子發這兩個音,結果n發不出音,松手后可發出,說明氣流要通過鼻腔才能發出n的讀音。而捏住鼻子仍能發l音,說明發l時氣流是從口腔兩邊出來的。
4、兒歌法。即把字母的形狀特點,聲母、韻母的發音要領,標調規律,音節拼讀規律等編成兒歌、順口溜等。如教讀聲母時可編成下面的順口溜:張口a,圓嘴o,微開嘴巴讀作e,左口d,右口b,一條棍子讀作l;單門n,雙門m,像把椅子讀作h;傘頭t,鉤鐮f,像挺機槍讀作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