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3篇)

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3篇)

2024-08-02 閱讀 8439

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范文1

1.建設任務目標

1.1項目范圍

項目區位于定遠縣東部,距縣城約16km,地理位置為東經117°50′46〃~117°53′07〃,北緯32°32′05〃~32°34′12〃,項目區東接池河至練鋪碎石路,南鄰青春河,西為在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北為劉鋪至青崗碎石路。涉及高劉村、劉鋪村、青崗村三個行政村23個村民組,土地總面積1024.3780公頃。

1.2項目建設規模和投資規模

根據安徽省國土資源廳、財政廳皖國土資〔20*〕1358號文件《關于下達20*年省級投資土地整理開發項目計劃的通知》,項目區土地總面積1024.3780公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歸并零星田塊,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溝渠、田間道路和防護林帶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完善基本農田建設,建設成高產農田區。

項目總投資3553.35萬元,平均每公頃投資3.4688萬元。項目實施后新增耕地面積31.9231公頃,新增耕地率3.12%。

1.3項目工期

根據項目區氣候和農時等條件,項目計劃總工期16個月,跨2個年度,初步安排20*年9開工,20*年12月全面完成。

1.4項目主要工程建設內容

1.4.1土地平整建設工程

從總體上講,土地平整應盡量滿足項目區內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從細部來看,以規劃田塊為單位對項目區內的坑塘、廢棄河道等零星地塊統一平整,重新規劃田、溝、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平整擬采用機械整平,按照劃分的田塊,就近推填土方,盡可能減少土方的運輸距離。土地平整土方分兩部分,一是表土剝離回填土方,為了使平整后的耕地土質適合種植作物,對平整深度較大的田塊需采取表層熟土剝離,臨時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在充分聽取當地土地部門和農戶的意見后,擬對于挖深超過0.6m的田塊采取表土剝離,根據項目區現有土壤質地分布情況和耕作要求,表土剝離回填高度取0.2m;二是機械就地平整土方,根據各規劃田塊的設計高程計算。

經計算,土地平整總土方量為257.36萬m3,其中表土剝離回填土方19.36萬m3,機械就地平整土方238萬m3,挖填基本保持平衡。根據運籌學原理,本著運量(運輸土方量×運輸距離)最小原則進行田塊間的土方調配。

1.4.2農田水利建設工程

項目區灌溉主要從青春水庫東干渠、青崗排水大溝和項目區內塘壩引水,采用明渠地面灌溉方式,灌溉渠系分為斗、農渠2級,規劃斗渠7條,總長度9311m,采用砼U型渠,設計流量為0.09~0.42m3/s,農渠53條,總長度24539m,亦采用砼U型渠,設計流量均小于0.04m3/s。項目區排水工程采用明渠地面排水方式,分為斗、農溝2級,規劃斗溝6條,總長度3325m,設計排水流量0.31~1.55m3/s,農溝51條,總長度18793m,設計排水流量均小于0.2m3/s。

青崗排水大溝和青春水庫東干渠多年沒有清淤,溝渠內雜草叢生,多處坡岸塌方,溝渠斷面減小,大大減少了過水流量,規劃對青崗排水大溝清淤2406m,。青春水庫東干渠清淤1644m。

1.4.3道路建設工程

田間道為項目區內的主要交通道路,設計分為水泥路面和泥結碎石路面2種類型。路面高出整平后的農田田面高程0.5m,與田面連接邊坡為1:1.0,橫向排水坡度為2%,縱坡不大于8%。設計水泥路面總寬4.0m,兩側路肩各寬0.5m。路面總厚度為0.35m,自上而下結構層分別為:0.20m砼面層、0.15m厚碎石基層,路基素土夯實。共修建10條水泥路面田間道總長15653m。

設計泥結碎石路面總寬3.5m,兩側路肩各寬0.5m。路面總厚度為0.3m,自上而下結構層分別為:0.15m厚泥結碎石面層、0.15m厚碎石基層,路基素土夯實。共修建13條泥結碎石田間道總長16262m。

生產路為人工田間作業和收獲農產品的運輸服務,設計為土路面。路面高出整平后的農田田面高程0.3m,與田面連接邊坡為1:1.0,橫向排水坡度為3%,縱坡不大于8%。路面總寬2.0m,一側路肩寬0.5m,用于生產路單側植樹。路面總厚度為0.3m,素土夯實。本設計共修建57條生產路總長26953m。

1.5項目任務目標

1.5.1增加耕地面積。通過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積31.9231hm2,新增耕地率達到3.12%。

1.5.2合理配置灌排系統,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灌溉、排澇標準,增強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以穩定農業生產。灌溉保證率達到80%,排澇標準達到20*年一遇;結合農民精耕細作的傳統、合理的用地方式,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耕地產出率。

1.5.3通過田塊重劃、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間道路工程等,方便田間作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項目區農業機械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創造條件。

1.5.4實現村莊用地的調整,推進村莊規劃。

1.5.5合理布局農田防護工程,加強林網建設,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農田小氣候,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2.組織實施機構

2.1領導機構

2.2項目管理機構及職責

領導小組工作職責:項目領導小組是項目最高決策機構,主要負責制定項目實施的各項制度;項目區土地權屬的確認和調整方案、補償方案、項目規劃設計變更等涉及項目實施的重大事項,須經領導小組討論決定后方可實施。并根據項目批準下達的年度計劃和投資預算,組織項目工程實施和資金運用,對項目建設的工程質量、進度等進行監督檢查;調解項目工程施工中出現的土地權屬爭議和施工爭議等;組織對項目工程建設質量、進度的檢查工作,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查。

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范文2

為加強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災區災毀土地整理復墾項目實施管理,提高工作質量,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深入、全面開展,充分發揮損毀耕地整理復墾在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載體作用,特制定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災區災毀土地整理復墾項目實施工作方案。

一、落實部門、鄉(鎮)和村、社責任制

1、部門職責

(1)市國土資源局。負責項目的實施管理、工程招標、資金管理、竣工驗收和成果管理。

(2)市推進辦。負責制定農民集中方案,對項目實施提出工作建議,竣工后對項目整體效益進行綜合評估。

(3)市規劃局。負責制定項目區新農村發展規劃,負責指導和監督規劃設計方案的實施。

(4)市建設局。負責基礎設施配套、農戶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

(5)市農發局。負責項目區土地平整規劃和技術指導,負責土壤養分檢測、耕地質量和基本農田保護建設;負責制定農村產業發展規劃、農業結構調整方案和新增耕地流轉方案,負責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整和發證工作。

(6)市水務局。負責項目區農田水利建設的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

(7)市交通局。負責項目區農村村道和客運點的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8)市發展和改革局。負責工程招投標方案的審定和監督工作。

(9)市林業局。負責項目區生態建設和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作。

(10)市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使用的監管工作。

(11)市審計局。負責項目區工程資金使用和工程量完成情況的審計工作。

(12)市環保局。負責項目區生態環境保護、制定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實施環境保護監察。

(13)市政法委。負責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穩定。

2、鄉鎮工作職責

(1)負責組織召開各種會議,做好宣傳動員工作。

(2)會同市有關部門,組織本鄉鎮損毀耕地整理復墾項目實施工作。

(3)及時處理損毀耕地整理復墾工作當中涉及到村、社的各種矛盾糾紛,保證工程順利實施。

(4)制定和組織實施土地調整方案,會同村、社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

(5)負責損毀土地整理復墾涉及的青苗附作物的清點、補償、清除工作。

(6)負責項目驗收合格后排灌和道路等設施的管理工作。

3、村社工作職責

(1)村工作職責

A、做好所在村范圍內的宣傳動員工作。

B、負責本村涉及工程建設占地的土地調整,土地承包落實和協調化解相關矛盾。

C、確定本村損毀土地整理復墾后的土地利用及產業發展方向;制定集體經濟發展方案,交由群眾討論同意后進行實施。

(2)社工作職責

A、認真貫徹上級損毀土地整理復墾方針政策,負責做到家喻戶曉。

B、做好各項工程建設到各村民的協調工作,積極配合損毀耕地整理復墾工作的開展,保證施工隊正常施工。

C、做好該社的損毀土地整理復墾工程建設占地的土地調整工作,落實好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戶不愿耕種土地的轉包工作,發展現代農村經濟。

二、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1、項目法人制度。國土資源局作為項目實施的法人單位,履行實施、竣工驗收、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管理職能,向市國土資源局負責。

2、公告制度。凡是與項目區群眾利益有關的事項,必須定期公告,包括項目建設范圍、內容、規劃設計,各項補償等均應在當地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以上,群眾無異才予以實施,全面接受群眾監督,進一步得到群眾的支持和參與。

3、招投標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四川省國家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條例》,省國土資源廳、省監察廳《關于“金土地工程”項目招標投標及比選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做好招標比選等工作,依法、公開、公正確定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勘測、施工單位。

4、施工監理制度。在項目實施中,由項目法人單位委托監理單位對工程建設中的進出場材料、工程質量、施工變更等方面進行全程監控,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規劃設計要求、確保項目投資控制在預算之內。

5、合同制度。施工建設項目必須由施工單位與項目法人單位簽訂承包合同,以合同內容來體現甲、乙雙方的職責、權利與義務,確保各項工程順利實施。

6、審批制度。一是市級各部門、鄉鎮、村社和施工單位必須按已批準的規劃設計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和調整,若需調整,須逐級上報,經省市國土部門批準后才能按調整方案實施,擅自調整和修改規劃設計的,甲方和監理部門不予支付工程費用,所產生的費用開支由更改和調整的單位負責。二是招標清單以外增加的附屬工程,必須經監理部門確認,報經項目法人單位批準后才予以實施。三是嚴格資金審批,每月工程完成情況經現場代表和有關部門、監理單位現場確認和驗收合格,報項目法人單位批準后,才能申請資金的撥付。

三、建立項目實施監督機構

1、建立項目實施現場指揮部。由市有關部門派駐人員、鄉鎮人民政府抽調人員、村委會組成項目實施現場指揮部。指揮部設指揮長一人,副指揮長兩人。指揮部下設辦公室、青苗及附著物清查組、補償資金兌付組、工程質量監管組、矛盾協調組。

2、成立村民代表監督小組。在項目區內由三分之二村民代表選舉產生監督小組人員7~9人,組成村民監督小組。其主要職責和任務是:負責收集和反映村民對項目實施的各種意見的建議;負責代表村民監督工程實施質量;負責宣傳和貫徹損毀耕地整理復墾的方針政策;負責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

四、項目實施補償政策和標準

施工過程中損壞糧食作物一次性補償300元/畝。

五、加強項目資金管理

(一)、管理原則

1、專款專用的原則。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擠占。

2、集中統一管理的原則。由市財政建立專戶,由市國土資源局建立專帳,單獨核算,集中管理,統一支付。

3、民主公開的原則。資金使用須經集體研究、民主決策、嚴格審計管理,確保公開透明。

(二)、經費開支范圍

項目資金的使用范圍為組織、實施、管理項目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工程施工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與不可預見費等。

1、前期工作經費。是指項目在工程施工前所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項目立項審查及報批,項目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和預算編制、審查、土地清查勘測費、項目招標費、工程監理費等。前期工作經費按施工費5%核定。

2、工程施工費。是指在整理區內實施的土地平整等各項工程發生的支出,包括:直接人工費、材料費及其它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和各種稅金。

3、竣工驗收費。是指工程完工后,因項目竣工驗收、決算等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項目工程驗收費、項目決算的編制及決算的審計費,整理后土地的評估與登記費、基本農田重劃及標志設定費等該項費用按工程施工費預算的3%核定。

4、業主管理費。是指項目承擔單位為項目的組織、管理所發生的各項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項目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福利補助以及公務費、工程監理費和其它費用。該項費用按前期工作費、工程施工費、竣工驗收費三項預算費用之和的2%核定。

5、不可預見費。是指項目施工過程中因自然災害、設計變更等增加的費用。不可預見費按前期工作費、工程施工費、竣工驗收費三項預算費用之和的3%核定。

(三)資金的撥付

1、青苗及附作物補償費。青苗及附作物補償費分階段撥付給項目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兌付和監督管理,具體操作程序是:現場測量、清點(經辦人簽字)━━公示(7天)━━核定(核定人員簽字)━━指揮部領導審核簽字━━兌現到農戶(農戶領款簽字)━━返回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審批。撥下一階段資金、必須將上階段已支付的帳目交清,發現有截留、挪用的現象,立即停止支付下階段經費,并報請有關部門追究政府主要領導及經辦人員的行政責任。

根據兌現到農戶的實際金額進行結算,未用完資金必須全額退回市國土資源局,禁止留作他用。

2、工程施工費。由市國土資源局按每月施工進度和完成的工程量審批支付。具體操作程序是:施工單位申報月進度表━━現場代表(含市有關部門)、監理現場測量、核定━━市國土資源局有關科室審核━━局領導審批━━財務科撥款、做帳。

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范文3

一、項目慨況

1、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區位于崇仁縣西北部、河上鎮政府東南部,距崇仁縣城8公里,距河上鎮政府駐地5公里,涉及河上鎮元家村和甘坊村。項目東至崇仁――東來公路、西至石牛甘坊村、南靠左港水(河流)、北至井坑村,經緯度坐標為東經116°02′03′-116°05′21′,北緯29°49′34′-27°52′09′。項目區總面積248.96公頃,其中元家村192.17公頃,甘坊村56.79公頃(5063.25畝)。項目總投資307萬元。

2、項目效益

2-1功能和經濟效益

(1)項目區248.96公頃土地通過綜合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積29.22公頃,預計每年可增加產值39.45萬元。

(2)原有耕地通過土地整理后,使沒公頃農田糧食生產成本減少200元左右,生產投工減少10歌工左右,每公頃農田糧食生產總成本減少500元左右,原有耕地可降低生產成本約9.32萬元。

(3)項目區通過土地整理后,原有耕地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很好改善,一季稻可改雙季稻,還可種植冬作,預計原有耕地每公頃可增產值0。225萬元,每年可增產值41.93萬元。

2-2社會效益

(1)可以強化土地用途管制,使土地權利人獲得長期的社會效益。

(2)通過土地整理,充分利用了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率由原來的91.40%提高到96.92%。

(3)通過整理耕地面積由原來的186.35公頃增加至215.57公頃,新增耕地面積29.22公頃,占項目土地總面積的11.37%.

(4)通過整理,水利工程網絡覆蓋186.35公頃,從而改善了灌溉條件,提高了耕地質量,使原有耕地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2-3生態效益

(1)整理前零亂破碎無序的地塊改變為整形合一的標準化田塊,提高了機械化作業和土地集約化利用的水平

(2)建立農田防護林網,改變以前少林或五無防護林的狀況,提高了林木覆蓋率,有效地增強防風固沙和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3)改變了零亂的坑塘和無序的灌溉溝渠,建成了排灌分開、統一有序的農田排灌系統,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排洪能力。

(4)改變了高低不平、彎彎曲曲的農村道路狀況,建成了便利機械化耕作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網絡,提高了道路的網絡水平。

3、資金來源

全部資金307.2萬元由國家撥款

4、項目的目的、意義

4-1充分發揮土地資源潛力,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的原則,保護生態環境,使農田基本達到同一層面平整,建立高標準、高效率農田。

4-2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完善道路與溝渠體系,使原來形狀、大小不一的田塊變為標準化田塊,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和土地集約規模利用效應,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3改良土壤水、肥條件,提高農田質量,調整農業和農作物結構,實施集約規模經營和管理,提高耕地的產出率。

4-4通過路邊、溝邊等農田防護林帶的種植,提高區內林木覆蓋率,增強防風固沙作用,改善區內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項目建設總體目標

1、通過對溝、田、水、林、路的綜合整理,實施248.96公頃土地整理的施工,使原來形狀、大小不一的田塊成為“田成方、溪成網、樹成行、路相通”的標準化生態農業園區。

2、改善項目區內的道路網絡,完成干道1950米、田間道5610米、支道2580米、生產道14970米、機耕橋12座、人工橋6座的工程施工任務,達到機械化作業標準,提高農用物資和農產品的運輸能力,方便農用機械化生產;

3、新建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修建溝渠總長35760米、過水涵1070座、控制閘1座,確保農田旱澇保收;

4、完成11750株農田防護林的栽種工作,按3米1株的標準栽種,達到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5、積極做好土地權屬調整和分配使用的工作,達到整理一片利用一片的目的。

三、項目的實施步驟、資金分配、時間安排

1、項目的實施步驟、時間安排

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結合當地的氣候、資金情況,先著手投資少,見效快的工程,并盡量避開雨委,充分利用閑期,減少農作物的損害。

(1)測繪項目區地形圖:年月日―年月日;

(2)編制項目詳細規劃設計施工圖件和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3)核實項目區土地權屬現狀并制定調整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4)項目工程招投標:年月日-年月日;

(5)完成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年月日-年月日;

(6)項目開工施工放樣:年月日-年月日;

(7)填土造田、土地平整:年月日-年月日;,完成格田、梯田的土方量,符合耕作要求。

(8)農田水利、田間道路、其他工程:年月日-年月日;,修筑各類道路及橋涵、灌溉渠道和排水溝、建生態防護林、配套電力工程、蓄水與提灌站工程。

(9)竣工驗收:20*年4月

2、資金分配

(1)該項目國家總投資萬元,其中:

(2)工程施工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3)設備購置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4)前期工作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5)竣工驗收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6)業主管理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7)不可預見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3、項目建設所采取的措施

3-1、管理制度實施措施

3-1-1、公告制度實施措施

(1)項目基本情況公告。在項目實施前14―28天將土地整理項目名稱、總規模與項目范圍、新增耕地面積、建設工期、土地權屬情況、項目承擔單位、項目施工單位、項目工程監理單位、項目設計單位等內容向社會公告。

(2)項目招投標公告。為了提高項目招投標工作的透明度,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由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對工程內容逐一分解,在新聞媒體上進行招標公告,然后根據《招標投標法》分標段向社會公開招投標,公開、公正、公平選用全省范圍內三級以上資質(含三級)的施工企業進行招標。競投方按照工程質量和施工要求,擬定工期、報價和質量標準等方案,最終由縣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領導小組根據以下程序擇優選定中標單位:公告―報名―初步資格審查―工圖答題―施工單位投標―公開投標―標文評議―確定中標施工單位。

項目招投標公告的內容主要包括招標人的名稱和地址、招標項目的性質、數量實施地點和時間以及獲得招標文件的辦法和招投標方式、招投標結果等。

(3)權屬管理公告。在實施前將項目區內土地權屬基本情況、土地權屬調整方案在項目區內鄉(鎮)、村進行為期15天的公告。

3-1-2、項目法人責任制實施措施

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作為法人單位,對項目周期的各個過程實施全程管理和全面負責。

(1)實施準備階段:負責組織工程施工、招投標,擇優選用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簽訂合同,編制實施方案和項目進度計劃,制定工程質量標準和有關制度。

(2)項目建設階段:公布公告接受當地群眾監督,履行法人義務,監督檢查項目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履行合同情況,協調其他問題,抓好組織、信息、統計、檔案管理。

(3)項目建設任務完成后,對項目工程驗收。

3-1-3、合同管理實施措施

按照《合同法》等有關規定,組建有關組織,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作為項目實施單位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簽訂工程施工、工程監理合同,明確三方的權責利。合同管理由專人負責,專設項目合同管理專用章。其他招投標合同、設備購置合同必須由法人蓋章簽發。合同糾紛調處按《合同法》規定程序處理。

3-1-4、招投標制度實施方案

(1)招標的組織實施:由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會同縣建設工程招投中心提出具體的招投標方案,交縣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領導小組審定后實施。縣紀委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自始至終參加招標、施工、驗收的全過程監督工作。

(2)招標方式:公開招標,由招標單位通過電子幕墻、電視臺、報紙等宣傳媒體發布招標公告、公開招請有資質的施工企業參加投標競爭,凡符合規定條件的施工企業都可自愿參加投標。

(3)土地整理項目施工招投標的基本程序為:招標機構編制招標文件或資格預審文件,發布招標公告,發放招標文件,然后投標、開標、評標確定中標人,簽訂合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項目施工招投標活動。

篇2: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3篇)

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范文1

1.建設任務目標

1.1項目范圍

項目區位于定遠縣東部,距縣城約16km,地理位置為東經117°50′46〃~117°53′07〃,北緯32°32′05〃~32°34′12〃,項目區東接池河至練鋪碎石路,南鄰青春河,西為在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北為劉鋪至青崗碎石路。涉及高劉村、劉鋪村、青崗村三個行政村23個村民組,土地總面積1024.3780公頃。

1.2項目建設規模和投資規模

根據安徽省國土資源廳、財政廳皖國土資〔20*〕1358號文件《關于下達20*年省級投資土地整理開發項目計劃的通知》,項目區土地總面積1024.3780公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歸并零星田塊,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溝渠、田間道路和防護林帶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完善基本農田建設,建設成高產農田區。

項目總投資3553.35萬元,平均每公頃投資3.4688萬元。項目實施后新增耕地面積31.9231公頃,新增耕地率3.12%。

1.3項目工期

根據項目區氣候和農時等條件,項目計劃總工期16個月,跨2個年度,初步安排20*年9開工,20*年12月全面完成。

1.4項目主要工程建設內容

1.4.1土地平整建設工程

從總體上講,土地平整應盡量滿足項目區內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從細部來看,以規劃田塊為單位對項目區內的坑塘、廢棄河道等零星地塊統一平整,重新規劃田、溝、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平整擬采用機械整平,按照劃分的田塊,就近推填土方,盡可能減少土方的運輸距離。土地平整土方分兩部分,一是表土剝離回填土方,為了使平整后的耕地土質適合種植作物,對平整深度較大的田塊需采取表層熟土剝離,臨時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在充分聽取當地土地部門和農戶的意見后,擬對于挖深超過0.6m的田塊采取表土剝離,根據項目區現有土壤質地分布情況和耕作要求,表土剝離回填高度取0.2m;二是機械就地平整土方,根據各規劃田塊的設計高程計算。

經計算,土地平整總土方量為257.36萬m3,其中表土剝離回填土方19.36萬m3,機械就地平整土方238萬m3,挖填基本保持平衡。根據運籌學原理,本著運量(運輸土方量×運輸距離)最小原則進行田塊間的土方調配。

1.4.2農田水利建設工程

項目區灌溉主要從青春水庫東干渠、青崗排水大溝和項目區內塘壩引水,采用明渠地面灌溉方式,灌溉渠系分為斗、農渠2級,規劃斗渠7條,總長度9311m,采用砼U型渠,設計流量為0.09~0.42m3/s,農渠53條,總長度24539m,亦采用砼U型渠,設計流量均小于0.04m3/s。項目區排水工程采用明渠地面排水方式,分為斗、農溝2級,規劃斗溝6條,總長度3325m,設計排水流量0.31~1.55m3/s,農溝51條,總長度18793m,設計排水流量均小于0.2m3/s。

青崗排水大溝和青春水庫東干渠多年沒有清淤,溝渠內雜草叢生,多處坡岸塌方,溝渠斷面減小,大大減少了過水流量,規劃對青崗排水大溝清淤2406m,。青春水庫東干渠清淤1644m。

1.4.3道路建設工程

田間道為項目區內的主要交通道路,設計分為水泥路面和泥結碎石路面2種類型。路面高出整平后的農田田面高程0.5m,與田面連接邊坡為1:1.0,橫向排水坡度為2%,縱坡不大于8%。設計水泥路面總寬4.0m,兩側路肩各寬0.5m。路面總厚度為0.35m,自上而下結構層分別為:0.20m砼面層、0.15m厚碎石基層,路基素土夯實。共修建10條水泥路面田間道總長15653m。

設計泥結碎石路面總寬3.5m,兩側路肩各寬0.5m。路面總厚度為0.3m,自上而下結構層分別為:0.15m厚泥結碎石面層、0.15m厚碎石基層,路基素土夯實。共修建13條泥結碎石田間道總長16262m。

生產路為人工田間作業和收獲農產品的運輸服務,設計為土路面。路面高出整平后的農田田面高程0.3m,與田面連接邊坡為1:1.0,橫向排水坡度為3%,縱坡不大于8%。路面總寬2.0m,一側路肩寬0.5m,用于生產路單側植樹。路面總厚度為0.3m,素土夯實。本設計共修建57條生產路總長26953m。

1.5項目任務目標

1.5.1增加耕地面積。通過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積31.9231hm2,新增耕地率達到3.12%。

1.5.2合理配置灌排系統,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灌溉、排澇標準,增強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以穩定農業生產。灌溉保證率達到80%,排澇標準達到20*年一遇;結合農民精耕細作的傳統、合理的用地方式,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耕地產出率。

1.5.3通過田塊重劃、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間道路工程等,方便田間作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項目區農業機械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創造條件。

1.5.4實現村莊用地的調整,推進村莊規劃。

1.5.5合理布局農田防護工程,加強林網建設,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農田小氣候,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2.組織實施機構

2.1領導機構

2.2項目管理機構及職責

領導小組工作職責:項目領導小組是項目最高決策機構,主要負責制定項目實施的各項制度;項目區土地權屬的確認和調整方案、補償方案、項目規劃設計變更等涉及項目實施的重大事項,須經領導小組討論決定后方可實施。并根據項目批準下達的年度計劃和投資預算,組織項目工程實施和資金運用,對項目建設的工程質量、進度等進行監督檢查;調解項目工程施工中出現的土地權屬爭議和施工爭議等;組織對項目工程建設質量、進度的檢查工作,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查。

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范文2

為加強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災區災毀土地整理復墾項目實施管理,提高工作質量,進一步推動該項工作深入、全面開展,充分發揮損毀耕地整理復墾在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載體作用,特制定彭州市5.12汶川地震受災區災毀土地整理復墾項目實施工作方案。

一、落實部門、鄉(鎮)和村、社責任制

1、部門職責

(1)市國土資源局。負責項目的實施管理、工程招標、資金管理、竣工驗收和成果管理。

(2)市推進辦。負責制定農民集中方案,對項目實施提出工作建議,竣工后對項目整體效益進行綜合評估。

(3)市規劃局。負責制定項目區新農村發展規劃,負責指導和監督規劃設計方案的實施。

(4)市建設局。負責基礎設施配套、農戶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

(5)市農發局。負責項目區土地平整規劃和技術指導,負責土壤養分檢測、耕地質量和基本農田保護建設;負責制定農村產業發展規劃、農業結構調整方案和新增耕地流轉方案,負責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整和發證工作。

(6)市水務局。負責項目區農田水利建設的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督。

(7)市交通局。負責項目區農村村道和客運點的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8)市發展和改革局。負責工程招投標方案的審定和監督工作。

(9)市林業局。負責項目區生態建設和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工作。

(10)市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使用的監管工作。

(11)市審計局。負責項目區工程資金使用和工程量完成情況的審計工作。

(12)市環保局。負責項目區生態環境保護、制定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實施環境保護監察。

(13)市政法委。負責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穩定。

2、鄉鎮工作職責

(1)負責組織召開各種會議,做好宣傳動員工作。

(2)會同市有關部門,組織本鄉鎮損毀耕地整理復墾項目實施工作。

(3)及時處理損毀耕地整理復墾工作當中涉及到村、社的各種矛盾糾紛,保證工程順利實施。

(4)制定和組織實施土地調整方案,會同村、社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

(5)負責損毀土地整理復墾涉及的青苗附作物的清點、補償、清除工作。

(6)負責項目驗收合格后排灌和道路等設施的管理工作。

3、村社工作職責

(1)村工作職責

A、做好所在村范圍內的宣傳動員工作。

B、負責本村涉及工程建設占地的土地調整,土地承包落實和協調化解相關矛盾。

C、確定本村損毀土地整理復墾后的土地利用及產業發展方向;制定集體經濟發展方案,交由群眾討論同意后進行實施。

(2)社工作職責

A、認真貫徹上級損毀土地整理復墾方針政策,負責做到家喻戶曉。

B、做好各項工程建設到各村民的協調工作,積極配合損毀耕地整理復墾工作的開展,保證施工隊正常施工。

C、做好該社的損毀土地整理復墾工程建設占地的土地調整工作,落實好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戶不愿耕種土地的轉包工作,發展現代農村經濟。

二、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1、項目法人制度。國土資源局作為項目實施的法人單位,履行實施、竣工驗收、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管理職能,向市國土資源局負責。

2、公告制度。凡是與項目區群眾利益有關的事項,必須定期公告,包括項目建設范圍、內容、規劃設計,各項補償等均應在當地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以上,群眾無異才予以實施,全面接受群眾監督,進一步得到群眾的支持和參與。

3、招投標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四川省國家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條例》,省國土資源廳、省監察廳《關于“金土地工程”項目招標投標及比選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做好招標比選等工作,依法、公開、公正確定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勘測、施工單位。

4、施工監理制度。在項目實施中,由項目法人單位委托監理單位對工程建設中的進出場材料、工程質量、施工變更等方面進行全程監控,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規劃設計要求、確保項目投資控制在預算之內。

5、合同制度。施工建設項目必須由施工單位與項目法人單位簽訂承包合同,以合同內容來體現甲、乙雙方的職責、權利與義務,確保各項工程順利實施。

6、審批制度。一是市級各部門、鄉鎮、村社和施工單位必須按已批準的規劃設計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和調整,若需調整,須逐級上報,經省市國土部門批準后才能按調整方案實施,擅自調整和修改規劃設計的,甲方和監理部門不予支付工程費用,所產生的費用開支由更改和調整的單位負責。二是招標清單以外增加的附屬工程,必須經監理部門確認,報經項目法人單位批準后才予以實施。三是嚴格資金審批,每月工程完成情況經現場代表和有關部門、監理單位現場確認和驗收合格,報項目法人單位批準后,才能申請資金的撥付。

三、建立項目實施監督機構

1、建立項目實施現場指揮部。由市有關部門派駐人員、鄉鎮人民政府抽調人員、村委會組成項目實施現場指揮部。指揮部設指揮長一人,副指揮長兩人。指揮部下設辦公室、青苗及附著物清查組、補償資金兌付組、工程質量監管組、矛盾協調組。

2、成立村民代表監督小組。在項目區內由三分之二村民代表選舉產生監督小組人員7~9人,組成村民監督小組。其主要職責和任務是:負責收集和反映村民對項目實施的各種意見的建議;負責代表村民監督工程實施質量;負責宣傳和貫徹損毀耕地整理復墾的方針政策;負責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

四、項目實施補償政策和標準

施工過程中損壞糧食作物一次性補償300元/畝。

五、加強項目資金管理

(一)、管理原則

1、專款專用的原則。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擠占。

2、集中統一管理的原則。由市財政建立專戶,由市國土資源局建立專帳,單獨核算,集中管理,統一支付。

3、民主公開的原則。資金使用須經集體研究、民主決策、嚴格審計管理,確保公開透明。

(二)、經費開支范圍

項目資金的使用范圍為組織、實施、管理項目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工程施工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與不可預見費等。

1、前期工作經費。是指項目在工程施工前所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項目立項審查及報批,項目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和預算編制、審查、土地清查勘測費、項目招標費、工程監理費等。前期工作經費按施工費5%核定。

2、工程施工費。是指在整理區內實施的土地平整等各項工程發生的支出,包括:直接人工費、材料費及其它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和各種稅金。

3、竣工驗收費。是指工程完工后,因項目竣工驗收、決算等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項目工程驗收費、項目決算的編制及決算的審計費,整理后土地的評估與登記費、基本農田重劃及標志設定費等該項費用按工程施工費預算的3%核定。

4、業主管理費。是指項目承擔單位為項目的組織、管理所發生的各項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項目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福利補助以及公務費、工程監理費和其它費用。該項費用按前期工作費、工程施工費、竣工驗收費三項預算費用之和的2%核定。

5、不可預見費。是指項目施工過程中因自然災害、設計變更等增加的費用。不可預見費按前期工作費、工程施工費、竣工驗收費三項預算費用之和的3%核定。

(三)資金的撥付

1、青苗及附作物補償費。青苗及附作物補償費分階段撥付給項目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兌付和監督管理,具體操作程序是:現場測量、清點(經辦人簽字)━━公示(7天)━━核定(核定人員簽字)━━指揮部領導審核簽字━━兌現到農戶(農戶領款簽字)━━返回市國土資源局審核、審批。撥下一階段資金、必須將上階段已支付的帳目交清,發現有截留、挪用的現象,立即停止支付下階段經費,并報請有關部門追究政府主要領導及經辦人員的行政責任。

根據兌現到農戶的實際金額進行結算,未用完資金必須全額退回市國土資源局,禁止留作他用。

2、工程施工費。由市國土資源局按每月施工進度和完成的工程量審批支付。具體操作程序是:施工單位申報月進度表━━現場代表(含市有關部門)、監理現場測量、核定━━市國土資源局有關科室審核━━局領導審批━━財務科撥款、做帳。

鄉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實施方案范文3

一、項目慨況

1、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區位于崇仁縣西北部、河上鎮政府東南部,距崇仁縣城8公里,距河上鎮政府駐地5公里,涉及河上鎮元家村和甘坊村。項目東至崇仁――東來公路、西至石牛甘坊村、南靠左港水(河流)、北至井坑村,經緯度坐標為東經116°02′03′-116°05′21′,北緯29°49′34′-27°52′09′。項目區總面積248.96公頃,其中元家村192.17公頃,甘坊村56.79公頃(5063.25畝)。項目總投資307萬元。

2、項目效益

2-1功能和經濟效益

(1)項目區248.96公頃土地通過綜合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積29.22公頃,預計每年可增加產值39.45萬元。

(2)原有耕地通過土地整理后,使沒公頃農田糧食生產成本減少200元左右,生產投工減少10歌工左右,每公頃農田糧食生產總成本減少500元左右,原有耕地可降低生產成本約9.32萬元。

(3)項目區通過土地整理后,原有耕地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很好改善,一季稻可改雙季稻,還可種植冬作,預計原有耕地每公頃可增產值0。225萬元,每年可增產值41.93萬元。

2-2社會效益

(1)可以強化土地用途管制,使土地權利人獲得長期的社會效益。

(2)通過土地整理,充分利用了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率由原來的91.40%提高到96.92%。

(3)通過整理耕地面積由原來的186.35公頃增加至215.57公頃,新增耕地面積29.22公頃,占項目土地總面積的11.37%.

(4)通過整理,水利工程網絡覆蓋186.35公頃,從而改善了灌溉條件,提高了耕地質量,使原有耕地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2-3生態效益

(1)整理前零亂破碎無序的地塊改變為整形合一的標準化田塊,提高了機械化作業和土地集約化利用的水平

(2)建立農田防護林網,改變以前少林或五無防護林的狀況,提高了林木覆蓋率,有效地增強防風固沙和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3)改變了零亂的坑塘和無序的灌溉溝渠,建成了排灌分開、統一有序的農田排灌系統,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灌溉、排洪能力。

(4)改變了高低不平、彎彎曲曲的農村道路狀況,建成了便利機械化耕作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網絡,提高了道路的網絡水平。

3、資金來源

全部資金307.2萬元由國家撥款

4、項目的目的、意義

4-1充分發揮土地資源潛力,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的原則,保護生態環境,使農田基本達到同一層面平整,建立高標準、高效率農田。

4-2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完善道路與溝渠體系,使原來形狀、大小不一的田塊變為標準化田塊,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和土地集約規模利用效應,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3改良土壤水、肥條件,提高農田質量,調整農業和農作物結構,實施集約規模經營和管理,提高耕地的產出率。

4-4通過路邊、溝邊等農田防護林帶的種植,提高區內林木覆蓋率,增強防風固沙作用,改善區內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項目建設總體目標

1、通過對溝、田、水、林、路的綜合整理,實施248.96公頃土地整理的施工,使原來形狀、大小不一的田塊成為“田成方、溪成網、樹成行、路相通”的標準化生態農業園區。

2、改善項目區內的道路網絡,完成干道1950米、田間道5610米、支道2580米、生產道14970米、機耕橋12座、人工橋6座的工程施工任務,達到機械化作業標準,提高農用物資和農產品的運輸能力,方便農用機械化生產;

3、新建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修建溝渠總長35760米、過水涵1070座、控制閘1座,確保農田旱澇保收;

4、完成11750株農田防護林的栽種工作,按3米1株的標準栽種,達到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5、積極做好土地權屬調整和分配使用的工作,達到整理一片利用一片的目的。

三、項目的實施步驟、資金分配、時間安排

1、項目的實施步驟、時間安排

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結合當地的氣候、資金情況,先著手投資少,見效快的工程,并盡量避開雨委,充分利用閑期,減少農作物的損害。

(1)測繪項目區地形圖:年月日―年月日;

(2)編制項目詳細規劃設計施工圖件和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3)核實項目區土地權屬現狀并制定調整方案:年月日-年月日;

(4)項目工程招投標:年月日-年月日;

(5)完成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年月日-年月日;

(6)項目開工施工放樣:年月日-年月日;

(7)填土造田、土地平整:年月日-年月日;,完成格田、梯田的土方量,符合耕作要求。

(8)農田水利、田間道路、其他工程:年月日-年月日;,修筑各類道路及橋涵、灌溉渠道和排水溝、建生態防護林、配套電力工程、蓄水與提灌站工程。

(9)竣工驗收:20*年4月

2、資金分配

(1)該項目國家總投資萬元,其中:

(2)工程施工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3)設備購置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4)前期工作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5)竣工驗收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6)業主管理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7)不可預見費:萬元占總投資比例%

3、項目建設所采取的措施

3-1、管理制度實施措施

3-1-1、公告制度實施措施

(1)項目基本情況公告。在項目實施前14―28天將土地整理項目名稱、總規模與項目范圍、新增耕地面積、建設工期、土地權屬情況、項目承擔單位、項目施工單位、項目工程監理單位、項目設計單位等內容向社會公告。

(2)項目招投標公告。為了提高項目招投標工作的透明度,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由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對工程內容逐一分解,在新聞媒體上進行招標公告,然后根據《招標投標法》分標段向社會公開招投標,公開、公正、公平選用全省范圍內三級以上資質(含三級)的施工企業進行招標。競投方按照工程質量和施工要求,擬定工期、報價和質量標準等方案,最終由縣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領導小組根據以下程序擇優選定中標單位:公告―報名―初步資格審查―工圖答題―施工單位投標―公開投標―標文評議―確定中標施工單位。

項目招投標公告的內容主要包括招標人的名稱和地址、招標項目的性質、數量實施地點和時間以及獲得招標文件的辦法和招投標方式、招投標結果等。

(3)權屬管理公告。在實施前將項目區內土地權屬基本情況、土地權屬調整方案在項目區內鄉(鎮)、村進行為期15天的公告。

3-1-2、項目法人責任制實施措施

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作為法人單位,對項目周期的各個過程實施全程管理和全面負責。

(1)實施準備階段:負責組織工程施工、招投標,擇優選用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簽訂合同,編制實施方案和項目進度計劃,制定工程質量標準和有關制度。

(2)項目建設階段:公布公告接受當地群眾監督,履行法人義務,監督檢查項目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履行合同情況,協調其他問題,抓好組織、信息、統計、檔案管理。

(3)項目建設任務完成后,對項目工程驗收。

3-1-3、合同管理實施措施

按照《合同法》等有關規定,組建有關組織,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作為項目實施單位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簽訂工程施工、工程監理合同,明確三方的權責利。合同管理由專人負責,專設項目合同管理專用章。其他招投標合同、設備購置合同必須由法人蓋章簽發。合同糾紛調處按《合同法》規定程序處理。

3-1-4、招投標制度實施方案

(1)招標的組織實施:由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會同縣建設工程招投中心提出具體的招投標方案,交縣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領導小組審定后實施。縣紀委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自始至終參加招標、施工、驗收的全過程監督工作。

(2)招標方式:公開招標,由招標單位通過電子幕墻、電視臺、報紙等宣傳媒體發布招標公告、公開招請有資質的施工企業參加投標競爭,凡符合規定條件的施工企業都可自愿參加投標。

(3)土地整理項目施工招投標的基本程序為:招標機構編制招標文件或資格預審文件,發布招標公告,發放招標文件,然后投標、開標、評標確定中標人,簽訂合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項目施工招投標活動。

篇3:鎮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

為保障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順利實施,加強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全面完成舒城縣百神廟鎮土地整理項目工作任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實施管理暫行辦法》(國土資發[*]122號),安徽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關于下達*年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計劃的通知》皖國土資[*]131號和安徽省資源廳《關于做好*年國家和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皖國土資[*]145號的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任務目標

1、項目范圍

項目區位于舒城縣百神廟鎮的西北部,距六舒三公路僅2,距縣城約15km。地理坐標為東經117°01′20′~117°05′31′,北緯31°25′43′~31°28′12′。

2、項目建設規模和投資規模

本工程項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農田水利建設、田間道路工程及其它工程四個部分。項目區面積1717.42公頃,凈增耕地71.35公頃。

本項目預算總投資32917800元,其中:工程施工費26783809.59元,占總投資額的81.37%(其中土地平整占總投資額的28.65%,農田水利占總投資額的34.93%,田間道路占總投資額的17.01%,其它工程占總投資額的0.77%);設備購置費1195657.11元,占總投資的3.63%;其它費用總計4291574.03元,占總投資額的13.04%[其中前期工作費(土地清查費、項目可研費、項目勘測費、項目設計與預算編制費、工程招標費)1124920.00元,占總投資額的3.42%,工程監理費267838.10元,占總投資額的0.81%,竣工驗收費803514.29元,占總投資額的2.44%,業主管理費579601.64元,占總投資額的1.76%,拆遷補償費1515700.00元,占總投資的4.60%];不可預見費645420.81元,占總投資額的1.96%。項目區土地總面積1717.42公頃,其中農用地1519.55公頃占項目區總面積的88.02%;建設用地183.48公頃,占10.68%;未利用土地14.39公頃,占0.84%。

3、項目工期

計劃工期為18個月:

xx年8月至xx年2月。

項目前期工作:

xx年8月至xx年11月。

計劃施工工期:

xx年11月至xx年1月。

項目竣工驗收:

xx年2月。

4、項目目標任務

通過對項目區的整理,可新增耕地71.35公頃,新增耕地率為4.15%,使項目區耕地面積達到1297.60公頃。通過整理,提高農田灌溉水平,實現旱能灌、澇能排,使灌溉保證率達到85%以上;提高防洪排澇標準,使防洪、排澇標準達到十年一遇,平整田塊,適應農業機械化作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項目完成后,項目建設區變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農業生態園區。

二、組織實施機構

1、領導機構

2、項目管理機構

3、技術指導機構

三、管理制度實施方案

1、公告制度實施方案

(1)在新聞媒體發布公告,在項目區設立永久性標牌,公告項目批準機關、項目名稱、建設位置、建設總規模、新增耕地面積、項目總投資、建設工期、項目承擔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等內容;

(2)在項目所在鄉(鎮)、村公告項目區整理復墾前后土地權屬及權屬調整方案;

(3)發布項目工程招投標公告。

(4)項目竣工后,通過媒體公布驗收結果。

每次公告期為15天,15天內發生異議進行調解處理。

2、合同管理制度實施方案

(1)舒城縣土地整理中心與項目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以及雙方的違約責任和仲裁等有關事項;

(2)本項目所簽定的合同必須符合《合同法》的規定,并經項目實施管理辦公室審定后簽署;

(3)所有合同嚴格按《檔案法》的規定存檔保管。

3、項目法人責任制實施方案

4、招投標制度實施方案

5、工程監理制度實施方案

6、工作制度實施方案

四、質量管理

1、質量標準

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土地開發整理標準》(td/t1011-1013-xx)以及項目規劃設計書所確立的建設標準執行,建設項目必須按審批的規劃設計書進行實施,單項工程必須按照交通、水利、農業、環保、電力等行業標準進行建設,組成分部工程的分項工程,實施應按照有關施工規定及技術規定進行施工。

2、質量監督控制方案

(1)縣土地整理中心質量控制方案

(a)舒城縣土地整理中心是本項目工程的法人,負責組織項目工程的招標,簽訂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監理合同,組織項目工程的初步驗收,負責本項目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b)檢查參建各方的資質,上崗人員崗位證書,發現不符合規定的,責令其退出或改正。

(c)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提供有關工程質量文件和資料。

(d)對進入施工現場的材料、設備進行巡視檢查和抽樣檢查。

(e)發現有影響工程質量的問題時,責令改正。

(f)組織單位工程和項目工程初步驗收。

(2)項目工程監理單位質量控制方案

(a)工程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對施工質量實施監理,并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

(b)工程監理單位應當選派具備相應資質的總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工程師進駐現場。按照監理規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視和平行檢驗等形式,對建設工程實施監理。

(c)未經監理工程師簽字,建筑材料、建筑物配件和設備不得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裝,施工單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未經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建設單位不撥付工程款,不進行工程驗收。

(3)施工單位質量控制方案

(a)施工單位對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施工單位應當建立質量責任制,確定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和施工管理負責人。

(b)施工單位必須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不得偷工減料;施工過程中發現設計文件和圖紙有差錯的,應及時提出。

(c)施工單位必須按照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準和合同約定,對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進行檢驗,并有書面記錄和專人簽字,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d)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健全施工質量檢驗制度,嚴格工序管理,作好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和記錄。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施工單位應當通知監理單位和項目法人。

(e)施工單位對涉及結構安全的試塊、試件以及有關材料,應當在監理單位監督下現場取樣,并送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質量檢測單位進行檢測。

(f)施工單位對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的工程或者竣工驗收時不合格的工程,應當負責返修。

五、進度計劃

1、前期準備工作:xx年11月15日前,完成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并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工程施工、監理單位。

2、土地平整:從xx年11月―xx年12月結束,工程通過招標方式進行,由中標者與舒城縣土地整理中心簽訂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并組織完成項目區土地平整施工任務。

3、植樹、房屋拆遷工程:從xx年5月―xx年8月結束,工程通過協議方式承包,由舒城縣土地整理中心與百神廟鎮政府簽訂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并交由百神廟鎮政府組織項目區農民完成工程任務。

4、農田水利工程:從xx年1月-xx年12月結束,工程通過招標方式進行,由中標者與舒城縣土地整理中心簽訂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并組織完成項目區農田水利工程施工任務。

5、田間道路工程:從xx年11月-xx年8月結束,工程通過招標方式進行,由中標者與舒城縣土地整理中心簽訂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并組織完成項目區田間道路工程施工任務。

6、項目竣工驗收:從xx年12月-xx年2月結束。

施工進度計劃安排表

項目

名稱

xx年

xx年

xx年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土地平整

農田水利工程

田間道路工程

其他工程

竣工驗收

完成投資

1440.35萬元

1851.43萬元

六、資金管理

1、項目資金請撥付管理

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由省級財政部門將資金直接下達至我縣財政部門,項目法人根據工程進度和工程情況提出資金需求,向財政部門申請資金撥付。財政部門根據申請應及時撥付。

2、項目資金風險防范方案

項目工程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單獨核算,專人管理,資金封閉運行。任何人不得截留、挪用或擠占。撥付工程款時必須依據完成的工程量,并要取得工程管理負責人和監理單位出具的質量合格報告。工程竣工驗收前須預留20%的工程承包費用作為工程質量保證金,如發現工程建設存在質量問題的由施工單位無償負責修復,否則質量保證金不予支付。待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一次性支付質量保證金(財建[xx]177號)。自覺接受財政、審計、經檢監察等部門的監督檢查,確保資金的正確使用。

3、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項目建設資金實行按項目單獨建帳、專人管理、獨立核算、封閉運行、一支筆審批撥款、統一管理的報帳制。制定廉政高效的審批撥付工程款程序,即根據工程進度和質量由工程管理負責人、監理人員簽字,經項目法人審核,項目實施管理辦公室主任批準后方可撥付工程資金。嚴格財務會計管理,保證資金專款專用;財務監督檢查由縣審計局進行,接受上級主管部門及縣土地整理項目領導組監督檢查。

4、資金管理機構建設方案

資金管理機構設在縣土地整理中心,按照國家財務管理制度的有關要求,建立土地整理項目資金專戶。

5、資金管理方式

(1)項目實施過程中,資金撥付應根據施工合同嚴格按工程預算和施工進度,由施工單位提出用款申請,工程管理負責人、工程監理人員根據工程質量、進度情況簽署具體意見,經項目法人審核,項目實施管理辦公室主任批準后方可撥付工程資金。

(2)嚴格執行請、撥款制度,實行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專戶管理,專帳核算制度。

(3)項目工程完工后要進行工程財務決算。對于符合工程質量標準、經驗收合格的工程,縣土地整理中心應及時根據原始憑證和檢查驗收結論編制工程決算。在與施工單位進行財務結算時,要按照工程施工合同,留足工程質量保證金(20%的工程承包費)。

(4)縣土地整理中心要密切配合財政和審計等有關部門,定期對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進行監督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及時糾正,并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5)縣土地整理中心要定期編制財務報告,并附財務情況說明書,連同會計報表,上報省土地整理中心。

6、投資資金安排計劃

第一期安排預算資金

1440.35萬元

工程施工費:1024.44萬元

前期工作費:112.58萬元

設備購置費:119.57萬元

工程監理費:10.19萬元

拆遷補償費:151.42萬元

業主管理費:22.15萬元

第二期安排預算資金

1851.43萬元

工程施工費:1654.32萬元

工程監理費:16.47萬元

竣工驗收費:80.32萬元

業主管理費:35.78萬元

不可預見費:64.54萬元

七、權屬管理

1、土地權屬現狀

①項目區土地權屬性質:均為各村集體所有土地。

②土地確權定界情況:項目區內土地已確權定界。

③土地權屬糾紛及調處情況:項目區各村土地權屬清晰、界線分明、無爭議。

④土地登記情況:百神廟鎮已完成項目區內全部土地登記。

2、土地權屬調整原則

公平、公正、自愿原則;堅持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原則;有利于耕種和規模經營原則;等量等質交換原則。

3、時間要求

百神廟鎮成立土地權屬調整工作小組,先調查分析現狀、充分聽取意見(應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土地權力人的同意),于xx年9月30日前完成土地權屬調整方案,報縣人民政府批準。

4、工作方法、程序

八、文件資料管理方案

文件資料管理采取專人管理的制度,配備檔案柜和工具。從建立項目申報立項開始至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以及土地權屬調整等所有的文件資料、合同、附件、協議、會議紀要、工程日記、監理報告、質量檢查報告、原材料試測報告、工程聯系單、工程月報、進度報告、技術鑒定書、工作總結、財務決算資料、審計報告等均由專人收集整理歸檔,分門別類保管。項目竣工驗收后2個月內,縣土地整理中心將項目檔案整理編目、形成文件,移交縣國土資源局保管。

九、項目工程后期管理

項目區建成后,對項目區的小型水利設施和建筑物,按照產權主體與誰受益、誰負擔相一致的原則,由受益者進行管護維修。縣土地整理中心委托項目所在地的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項目農田水利設施、道路、林網等進行后期管護,雙方簽訂項目管護合同。項目后期管護者(村委會)應認真負責,從增加耕地收益中解決管護資金,嚴格按照項目承擔單位的管護要求對項目進行管護。

十、檢查驗收工作方案

根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td/t1013-xx)要求,參照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竣工驗收規程,確定檢查驗收工作方案,確定驗收范圍、驗收條件、依據與內容、程序和方法。

1、參與驗收人員:縣國土、農業、水利、林業、環保、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的相關專業人員;

2、驗收范圍:土地平整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綠化工程、工程管護情況等;

3、驗收條件:工程已按照經批準的項目規劃設計要求全面完工。

4、驗收依據:經批準的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水利工程驗收規程》、《機耕路驗收規程》等。

5、驗收內容:項目區田、水、路、林綜合治理情況,整理土地的面積、質量、土地權屬調整、項目資金管理情況及項目竣工后的管護措施等。

6、驗收程序:施工單位自驗――實施單位填寫驗收申請報告――縣土地整理項目領導組初驗――市級復驗――省級最終驗收。

7、驗收方法:現場踏勘、抽樣檢測、專家評估、會議驗收。

縣國土局審查意見

負責人簽名:

單位(公章):

時間:年月日

縣土地整理項目實施領導組審定意見

組長簽名:

時間:

年月日

市國土資源局審查意見

負責人簽名:

單位(公章):

時間:年月日

省國土資源廳審查意見

負責人簽名:

單位(公章):

時間: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