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成果獎申報材料
申報簡表
成果名稱:
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在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中的實踐
成果完成人:
李慶寧,陳長江,陳彬,熊緒,朱春華
成果完成單位: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等級建議:
二等獎
推薦單位名稱(蓋章):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時間:二0一一年三月三日
成果科類:工學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20**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申請簡表
推薦學校(蓋章):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成果類別:教學改革
申報等次:二等獎
成果名稱:校企業合作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在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中的實踐
完成單位:(1)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2)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主要完成人:李慶寧,陳長江,陳彬,熊緒,朱春華
申請人及簡況
姓名
專業技術職稱
所在單位
近三年年均教學工作量
在該成果中承擔的工作
李慶寧
高級工程師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610學時
主持項目設計引進實施
陳長江
教授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150學時
參與項目設計實施
陳彬
高級工程師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600學時
參與項目實施
熊緒
副教授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80學時
參與項目引進
朱春華
高級工程師
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80學時
參與項目設計實施
一,成果主要創新點
1,爭取企業對高等職業院校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使得專業教學軟硬件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2,探索出了實行產權聯結,按現代企業的制度運作,建立雙向嵌入的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共同進行專業實訓室的建設,共同制定專業核心課程生產性實訓教學大綱,構建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主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3,在船舶類高職院校率先與船舶專業設計公司合建生產設計工作站,并開展實船生產設計,進行生產性實訓教學,使學生有了直接參與船舶生產設計的真實的教學平臺,能真正做到從學校到崗位的零距離.學生生產性實訓的成果用于企業生產,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設計收入設立"上海佳豪武漢船院學生獎勵基金",還可以作為工作站的發展基金,進一步推動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發展.
4,專業教師以工程師身份積極參與工作站的船體生產設計,與企業的工程師進行了聯合設計和技術交流,企業的工程師定期對教師進行了"tribon"軟件和造船新工藝,新技術的培訓,為校內實訓基地訓練了一支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成果主要內容概述
1,與行業企業合作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上海佳豪武漢船院船舶生產設計工作站,工作站既作為佳豪公司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也作為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教學基地.學院提供近600的場地,XX年9月佳豪公司投入50余萬元,購置電腦,安裝船舶設計軟件.20**年6月再投資200余萬元安裝"tribon""sb3ds"軟件.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結合所學專業,提高職業能力,養成職業習慣,提升職業素養,"工學結合"培養應用性人才.
2,學校和企業"雙向兼職,雙崗雙職"建立良性運作機制,構建了共同參與的校內生產性教學基地的管理體系,工作站工作團隊由本院師生和上海佳豪公司派駐人員組成,工作站站長由學校專業老師擔任,企業管理按公司的管理制度進行.工作站承接船舶產品生產設計任務,將實船產品引入生產性實訓教學,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師以工程師身份參與船舶生產設計,與佳豪公司的工程師共同指導學生,與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廣泛的技術交流,掌握本專業的最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了自身實踐教學水平,培養與鍛煉了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
3,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參與船舶產品生產設計,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產品,真實的生產過程,真實的職場氛圍,真實的企業文化中教學做合一,實現了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
4,實現教學與生產雙豐收,學校與企業共受益.XX年佳豪公司從工作站直接招聘技術熟練的學生40名進入佳豪公司工作,現在大部分學生已成為項目主管,為佳豪公司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上海佳豪武漢船院船舶生產設計工作站先后完成了中國遠洋總公司南通中遠船務分公司350人生活駁船,振華港口機械公司1200噸,3000噸淺水鋪管船,南京武家嘴船廠1080teu標準集裝箱船,長航宜昌船廠8000噸多用途船舶等共230個分段,近8000張圖紙的生產設計,設計產值150萬元.圖紙已全部用于企業生產,得到了廠家的高度贊揚.
2,以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帶動船舶動力裝置,船舶內燃機,船舶電氣自動化等專業.20**年,工作站又引進了佳豪公司在船舶動力裝置,船舶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的工程技術專家,計劃對學校船舶動力裝置,船舶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開展實船生產性實訓,以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帶動船舶動力裝置,船舶內燃機等專業,形成以點帶面的專業化,系統化.
通過改革與實踐,專業建立了新的人才培養機制,《船體識圖與制圖》課程被評為11年省級精品課程,編輯出版了《船舶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計實訓指導》,《船體放樣實訓指導》教材,發表了人才培養和實訓教學論文三篇,對船舶類國家示范性建設的人才培養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三,成果應用推廣情況
1,與船舶專業設計公司合建生產設計工作站,并開展實船生產設計,進行生產性實訓教學,在該模式的影響下,全院各部門都積極開展產學合作辦學,全院船舶類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9%以上,畢業生獲得企業的高度贊揚.實現了與船舶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行之有效的生產性實訓教學體系.
2,工作站的實船生產實訓為學生提供了船舶生產設計的真實教學平臺,圖紙用于企業生產也創造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收入的一部分設立上海佳豪武漢船院學生獎勵基金.
3,顯著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4,高教司高職高專處處長范唯,湖北省高教處處長張建軍等領導和許多高職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先后到工作站進行考察,給予很高的評價.《中國船舶報》20**年4月2日發表"設計公司開進校園――武漢船院與佳豪公司聯手打造生產設計工作站"的文章,并發表評論:"讓設計公司開進校園,這無疑給正在苦苦求索解決之道的大專院校提供了一條途徑.設計工作站是學生們對其將來要從事的工作進行預演的一個絕佳場所……".《中國水運報》20**年3月26日也發表文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武漢船院與上海佳豪公司搭建教學新平臺."
――
篇2:教學成果申報材料3篇
教學成果申報材料
*年終評估教學成果申報
新程小學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學校秉承著: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全面提高教學水平的主導思想。自從科研課題開展以來,我們以科研課題的研究促進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以常態課質量的提高,帶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以課題研究為依托,樹立校本教研意識
學校本著“立足現實,注重實際,以生為本,自主創新”的原則,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學校帶領教師,根據教學上出現的問題、矛盾、困惑確立研究項目,使研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十二五”期間,學校承擔市級課題1項,區級課題2項,學校成為教科院張武升院長課題研究的子課題校,承擔了“課堂教學文化創新策略的研究”的子課題研究。通過采用課題培訓、學習研討、交流,以及課題研究課等形式,豐富校本教研活動,使教師在交流研討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效促進了課堂的教學改革。
二、積極探索“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聚焦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打造“自主創新”課堂,各學科圍繞這一特色,完成學科建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大膽實踐,結合學科特點,初步形成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學科:激起興趣――創設情境――雙向互動――求異創新――評價激勵
數學學科:創設情境――質疑問難――合作研學――歸納小結――鞏固拓展
英語學科:聽說導入――情境呈現――玩唱學知――交流運用
科學學科:激趣導入――質疑引思――實驗探究――結論分析
以上的教學模式共同的特點是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重點強調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歷練、自主探究。對教師來說是對課堂教學文化的創新,對學生來說是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學會學習,全面發展。
三、扎實開展校本教研工作
1、加強教研組建設
教研活動是教研組存在的表現形式,也是教研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學設置教研活動內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師積極參與,樂于參與,從中體驗研究的樂趣。發揮教研組的群體作用,集思廣益,做到優勢互補,以學科為單位,教研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定發言,依托課題研究、教材解讀、各類研討課、作業研究等教學活動而進行,在個人發表見解、集體討論的基礎上達成共識。
2、夯實教研內容
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在“實”上下功夫。我校成立了以校長、教學副校長為主管領導,學科主任具體指導,教研組長組織實施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全面落實校本教研工作。
第一,通過開展自主學習、教學反思、課題研究、常態課展示、研討交流、師帶徒、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等活動,把校本研修落到實處。第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促進教師研究教材,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培養一支合作、交流、研究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能力。第三,扎實開展教學技能比武活動,通過每年度常態課、研究課、展示課等活動開展,優化課堂教學,切實減輕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第四,堅持開展教師書法基本功培訓,連續三年聘請書法學校資深教師隔周來我校進行全員培訓,定期硬筆書法、粉筆評比活動。第五,每學期開展校本教研總結會,對常態課、教案、作業等日常工作進行總結表彰。第六,班班配備多媒體,課件使用達到100%,充分發揮硬件設備應有的作用。
四、拓展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推動實現課堂高效
教師隊伍不斷提高,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使老師們在活動中不斷進步,課堂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為了讓老師們拓寬視野,交流教學管理經驗,學校通過請專家講座、課例指導、外出學習交流等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1、借勢培養
以市區教育局、教研室的相關精神,順勢開展工作,借勢而上。學校圍繞暑期會議精神,在教師專業成長上想辦法,如利用名優教師交流,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樹立骨干教師,發揮區校級學科帶頭人引領作用;“研學共同體”有效開展共研共學活動;新教師區級培訓的督促、監管;借教師繼續教育,提高做課、評課、反思、案例撰寫的能力,在市區相關部門的引領下,學校借勢培養。
本年度,教學校長孫*參加“*市優秀教學校長培養工程”四期培訓,參加河北區第十期“青干班”培訓;有8名教師參加區繼續教育培訓;有4名青年教師與區學科帶頭人組成“研學共同體”;有5名教師與區校名優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等等,這些教師在各種培訓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2、教師評價
在學校諸多的管理工作中,對教師的評價管理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我們始終堅持開展“爭當教學之星”活動,每三年為一屆,每屆都會評選出一星、二星、三星級教師。這項活動加強了對老師工作過程性評價,其內容包括了教師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從備課、批改作業、上展示課、教學反思,到案例交流、撰寫論文等,多角度為教師積累個人業績。學期末,在教學年會上總結星級競賽開展情況,做典型發言,評選星級競賽優勝選手,命名“教學之星”光榮稱號。此項活動有利地將教學工作的紛繁過程,量化成了日常可見的評比活動。老師們重視星級成績的表現,久而久之演變成對日常工作的精心和努力。對促進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起到了極好的推動作用。
激發調動教師課程改革的主動性,推動了教師的進一步發展。教師在濃厚的研修氛圍中得到成長,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課堂教學的高效。近一年,學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年,學校被評為區教研教科研先進集體;*年12月,我校在河北區教科研年會上做經驗交流;“師徒結對”中的徒弟宋*獲河北區說課比賽一等獎,天津市說課比賽二等獎,科學學科徒弟邢文元參加市內六區做課展示獲一等獎,在河北區“輕負高質”優質常態課教學專場展示中,代表科學學科做展示課;區學科帶頭人周*在河北區“輕負高質”現場會上做經驗介紹;學校有20余名教師論文獲獎,3名教師獲得創造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機械教育教學成果獎申報材料
以科研促教研,深化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工作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默默辛勤地鉆研,扎實有效地行動,堅持不懈地提高自我,造福學生。
1、機械實驗(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本培養方案是為了培養學生基本的工程素質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動手能力差、缺乏綜合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不強等缺點。
培養方案共分三個層次。
①工程認識實習:
目的:使學生了解典型機電產品的結構、原理;典型機構的構造、運動、組成;典型零件的結構、材料、功能。以及對機電產品制造過程有一個初步的,全面的了解。
方法:通過“工程材料”、“機械零件”、“典型機構”、“電子元器件”展室的參觀、演示,典型機電產品的拆裝實習和對典型生產企業、典型生產設備的參觀、講解、表演達到上述目的。
②基本工藝訓練:
目的:讓學生了解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熟悉機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結構。了解機械制造工藝知識。掌握初步選擇加工方法和進行工藝分析的能力。在質量和經濟觀念、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作風等基本素質方面受到培養和鍛煉。
方法:通過典型工藝設備基本操作訓練和典型機械產品的加工、裝配、調試、質量檢驗和技術經濟分析完成基本工藝訓練。
③綜合創新訓練:
目的:培養綜合工程素質和創新意識。
方法:在機械設計、機械制造課程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典型機械產品的構造、工藝、材料、傳動、配合、零部件設計、整體設計。并進行綜合創新訓練。學生組成創新訓練小組,自行設計、自編工藝,自主加工機電產品。完成設計-制造全過程。
2、培養方案實施
①實踐基地建設
2為開設工程認識實習中的自行車拆裝實習,購置了自行車、拆卸工具;編寫教學大綱,實習指導書;繪制了自行車零件圖組和組件裝配圖。
2利用世行貸款購置80余臺套設備,加強數控、特種加工實習,增加鈑金沖壓、非金屬成型實習。使第二層次的基本訓練實習內容更加全面,其水平與我國目前工業水平相適應并有一定前瞻性。
2綜合創新訓練是一個全新的實踐教學內容,沒有可資借鑒的現成方案。在教學項目建設中從教學方案制定、教學文件準備到實習條件建設、準備作了大量工作。經過試點和改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環節。
②培養方案運行
2自行車拆裝實習已在99級學生中全面開展,并已列入*版教學計劃。
2綜合創新訓練在98、99年兩輪試點的基礎上,經過改進,*年在較大范圍內開展。今年有300名學生參加了綜合創新訓練。也已列入*版教學計劃。
③培養方案實施效果的初步評價
2通過拆裝實習和講解使學生了解了自行車的機械結構、零件、材料和加工工藝。增加了感性認識,培養了動手能力。為機械類后續課的學習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學生反映很感興趣,希望增加拆裝內容。
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申報材料
2在創新訓練中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許多獨立開設的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能力得到綜合運用,引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工程素質。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葉平同學和王麗敏同學在總結中寫道:“從最開始選擇創新目標和創新思維方式,到整個制作過程中對工藝規程的不斷創新、改進,都融入了創新思想。”;“這次創新訓練使我收獲很多,首先它增強了我們的創新意識,鍛煉了我們的創新能力,將會令我們終身受益”。組成創新小組的形式還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高春月同學說“通過創新訓練使我深深體會到,同學之間密切配合是成功的關鍵,增強了我與他人和睦相處、密切合作的工作作風。”許多同學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申報簡表
成果名稱:
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在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中的實踐
成果完成人:
李慶寧,陳長江,陳彬,熊緒,朱春華
成果完成單位: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等級建議:
二等獎
推薦單位名稱(蓋章):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時間:三月三日
成果科類:工學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申請簡表
推薦學校(蓋章):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成果類別:教學改革
申報等次:二等獎
成果名稱:校企業合作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在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中的實踐
完成單位:(1)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2)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主要完成人:李慶寧,陳長江,陳彬,熊緒,朱春華
申請人及簡況
姓名
專業技術職稱
所在單位
近三年年均教學工作量
在該成果中承擔的工作
李慶寧
高級工程師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610學時
主持項目設計引進實施
陳長江
教授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150學時
參與項目設計實施
陳彬
高級工程師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600學時
參與項目實施
熊緒
副教授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80學時
參與項目引進
朱春華
高級工程師
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80學時
參與項目設計實施
一,成果主要創新點
1,爭取企業對高等職業院校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使得專業教學軟硬件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2,探索出了實行產權聯結,按現代企業的制度運作,建立雙向嵌入的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共同進行專業實訓室的建設,共同制定專業核心課程生產性實訓教學大綱,構建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主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3,在船舶類高職院校率先與船舶專業設計公司合建生產設計工作站,并開展實船生產設計,進行生產性實訓教學,使學生有了直接參與船舶生產設計的真實的教學平臺,能真正做到從學校到崗位的零距離.學生生產性實訓的成果用于企業生產,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設計收入設立"上海佳豪武漢船院學生獎勵基金",還可以作為工作站的發展基金,進一步推動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發展.
4,專業教師以工程師身份積極參與工作站的船體生產設計,與企業的工程師進行了聯合設計和技術交流,企業的工程師定期對教師進行了"tribon"軟件和造船新工藝,新技術的培訓,為校內實訓基地訓練了一支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成果主要內容概述
1,與行業企業合作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上海佳豪武漢船院船舶生產設計工作站,工作站既作為佳豪公司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也作為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教學基地.學院提供近600平方的場地,XX年9月佳豪公司投入50余萬元,購置電腦,安裝船舶設計軟件.6月再投資200余萬元安裝"tribon""sb3ds"軟件.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結合所學專業,提高職業能力,養成職業習慣,提升職業素養,"工學結合"培養應用性人才.
2,學校和企業"雙向兼職,雙崗雙職"建立良性運作機制,構建了共同參與的校內生產性教學基地的管理體系,工作站工作團隊由本院師生和上海佳豪公司派駐人員組成,工作站站長由學校專業老師擔任,企業管理按公司的管理制度進行.工作站承接船舶產品生產設計任務,將實船產品引入生產性實訓教學,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師以工程師身份參與船舶生產設計,與佳豪公司的工程師共同指導學生,與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廣泛的技術交流,掌握本專業的最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了自身實踐教學水平,培養與鍛煉了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
3,學生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參與船舶產品生產設計,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產品,真實的生產過程,真實的職場氛圍,真實的企業文化中教學做合一,實現了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
4,實現教學與生產雙豐收,學校與企業共受益.XX年佳豪公司從工作站直接招聘技術熟練的學生40名進入佳豪公司工作,現在大部分學生已成為項目主管,為佳豪公司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上海佳豪武漢船院船舶生產設計工作站先后完成了中國遠洋總公司南通中遠船務分公司350人生活駁船,振華港口機械公司1200噸,3000噸淺水鋪管船,南京武家嘴船廠1080teu標準集裝箱船,長航宜昌船廠8000噸多用途船舶等共230個分段,近8000張圖紙的生產設計,設計產值150萬元.圖紙已全部用于企業生產,得到了廠家的高度贊揚.
2,以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帶動船舶動力裝置,船舶內燃機,船舶電氣自動化等專業.,工作站又引進了佳豪公司在船舶動力裝置,船舶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的工程技術專家,計劃對學校船舶動力裝置,船舶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開展實船生產性實訓,以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帶動船舶動力裝置,船舶內燃機等專業,形成以點帶面的專業化,系統化.
通過改革與實踐,專業建立了新的人才培養機制,《船體識圖與制圖》課程被評為11年省級精品課程,編輯出版了《船舶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計實訓指導》,《船體放樣實訓指導》教材,發表了人才培養和實訓教學論文三篇,對船舶類國家示范性建設的人才培養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三,成果應用推廣情況
1,與船舶專業設計公司合建生產設計工作站,并開展實船生產設計,進行生產性實訓教學,在該模式的影響下,全院各部門都積極開展產學合作辦學,全院船舶類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9%以上,畢業生獲得企業的高度贊揚.實現了與船舶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行之有效的生產性實訓教學體系.
2,工作站的實船生產實訓為學生提供了船舶生產設計的真實教學平臺,圖紙用于企業生產也創造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收入的一部分設立上海佳豪武漢船院學生獎勵基金.
3,顯著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4,高教司高職高專處處長范唯,湖北省高教處處長張建軍等領導和許多高職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先后到工作站進行考察,給予很高的評價.《中國船舶報》4月2日發表"設計公司開進校園――武漢船院與佳豪公司聯手打造生產設計工作站"的文章,并發表評論:"讓設計公司開進校園,這無疑給正在苦苦求索解決之道的大專院校提供了一條途徑.設計工作站是學生們對其將來要從事的工作進行預演的一個絕佳場所……".《中國水運報》3月26日也發表文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武漢船院與上海佳豪公司搭建教學新平臺."
篇3:教學成果年終評估申報材料
*年終評估教學成果申報
新程小學一直以來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學校秉承著: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全面提高教學水平的主導思想。自從科研課題開展以來,我們以科研課題的研究促進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以常態課質量的提高,帶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以課題研究為依托,樹立校本教研意識
學校本著“立足現實,注重實際,以生為本,自主創新”的原則,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學校帶領教師,根據教學上出現的問題、矛盾、困惑確立研究項目,使研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十二五”期間,學校承擔市級課題1項,區級課題2項,學校成為教科院張武升院長課題研究的子課題校,承擔了“課堂教學文化創新策略的研究”的子課題研究。通過采用課題培訓、學習研討、交流,以及課題研究課等形式,豐富校本教研活動,使教師在交流研討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效促進了課堂的教學改革。
二、積極探索“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聚焦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打造“自主創新”課堂,各學科圍繞這一特色,完成學科建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大膽實踐,結合學科特點,初步形成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學科:激起興趣――創設情境――雙向互動――求異創新――評價激勵
數學學科:創設情境――質疑問難――合作研學――歸納小結――鞏固拓展
英語學科:聽說導入――情境呈現――玩唱學知――交流運用
科學學科:激趣導入――質疑引思――實驗探究――結論分析
以上的教學模式共同的特點是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重點強調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歷練、自主探究。對教師來說是對課堂教學文化的創新,對學生來說是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學會學習,全面發展。
三、扎實開展校本教研工作
1、加強教研組建設
教研活動是教研組存在的表現形式,也是教研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學設置教研活動內容和形式,才能有效吸引教師積極參與,樂于參與,從中體驗研究的樂趣。發揮教研組的群體作用,集思廣益,做到優勢互補,以學科為單位,教研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定發言,依托課題研究、教材解讀、各類研討課、作業研究等教學活動而進行,在個人發表見解、集體討論的基礎上達成共識。
2、夯實教研內容
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在“實”字上下功夫。我校成立了以校長、教學副校長為主管領導,學科主任具體指導,教研組長組織實施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全面落實校本教研工作。
第一,通過開展自主學習、教學反思、課題研究、常態課展示、研討交流、師帶徒、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等活動,把校本研修落到實處。第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促進教師研究教材,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培養一支合作、交流、研究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能力。第三,扎實開展教學技能比武活動,通過每年度常態課、研究課、展示課等活動開展,優化課堂教學,切實減輕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第四,堅持開展教師書法基本功培訓,連續三年聘請書法學校資深教師隔周來我校進行全員培訓,定期硬筆書法、粉筆字評比活動。第五,每學期開展校本教研總結會,對常態課、教案、作業等日常工作進行總結表彰。第六,班班配備多媒體,課件使用達到100%,充分發揮硬件設備應有的作用。
四、拓展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推動實現課堂高效
教師隊伍不斷提高,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使老師們在活動中不斷進步,課堂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為了讓老師們拓寬視野,交流教學管理經驗,學校通過請專家講座、課例指導、外出學習交流等活動形式,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1、借勢培養
以市區教育局、教研室的相關精神,順勢開展工作,借勢而上。學校圍繞暑期會議精神,在教師專業成長上想辦法,如利用名優教師交流,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樹立骨干教師,發揮區校級學科帶頭人引領作用;“研學共同體”有效開展共研共學活動;新教師區級培訓的督促、監管;借教師繼續教育,提高做課、評課、反思、案例撰寫的能力,在市區相關部門的引領下,學校借勢培養。
本年度,教學校長孫*參加“*市優秀教學校長培養工程”四期培訓,參加河北區第十期“青干班”培訓;有8名教師參加區繼續教育培訓;有4名青年教師與區學科帶頭人組成“研學共同體”;有5名教師與區校名優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等等,這些教師在各種培訓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2、教師評價
在學校諸多的管理工作中,對教師的評價管理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我們始終堅持開展“爭當教學之星”活動,每三年為一屆,每屆都會評選出一星、二星、三星級教師。這項活動加強了對老師工作過程性評價,其內容包括了教師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從備課、批改作業、上展示課、教學反思,到案例交流、撰寫論文等,多角度為教師積累個人業績。學期末,在教學年會上總結星級競賽開展情況,做典型發言,評選星級競賽優勝選手,命名“教學之星”光榮稱號。此項活動有利地將教學工作的紛繁過程,量化成了日常可見的評比活動。老師們重視星級成績的表現,久而久之演變成對日常工作的精心和努力。對促進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起到了極好的推動作用。
激發調動教師課程改革的主動性,推動了教師的進一步發展。教師在濃厚的研修氛圍中得到成長,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課堂教學的高效。近一年,學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年,學校被評為區教研教科研先進集體;*年12月,我校在河北區教科研年會上做經驗交流;“師徒結對”中的徒弟宋*獲河北區說課比賽一等獎,天津市說課比賽二等獎,科學學科徒弟邢文元參加市內六區做課展示獲一等獎,在河北區“輕負高質”優質常態課教學專場展示中,代表科學學科做展示課;區學科帶頭人周*在河北區“輕負高質”現場會上做經驗介紹;學校有20余名教師論文獲獎,3名教師獲得創造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以科研促教研,深化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工作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默默辛勤地鉆研,扎實有效地行動,堅持不懈地提高自我,造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