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中學教學成果嘉獎制度

中學教學成果嘉獎制度

2024-08-01 閱讀 2861

為獎勵取得教學成果的教師,鼓勵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加分:

1、教學技能:一等獎:全國級40分,省級20分,市級10分、校級3分;

二等獎:全國級32分,省級16分,市級8分、校級2分;

三等獎:全國級24分,省級12分,市級6分;

2、經驗成果:(1)凡在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比賽(或主辦的刊物)中,論文獲獎或發表均按以下標準計分:(其中“論文發表”均算該級別的一等獎)

一等獎:全國級10分,省級6分,市級3.5分;

二等獎:全國級8分,省級5分,市級3分;

三等獎:全國級7分,省級4分,市級2.5分;

3、榮譽稱號(憑證書原件)

(1)個人榮譽稱號指“先進個人”、“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等。(2)獎勵辦法:全國級8分,省級5分,市級4分、局級2分、校級1分

(3)個人單項獎(指在某次活動中獲得的榮譽,如“優秀教案”、“優秀師德論文”等)按以上獎勵辦法的一半計算。

4、交流展示:(1)由學校或主管部門安排,教師承擔校級及以上教研課、觀摩課、示范課等,展示課堂教學水平,但未評等級(或未發證書)的,每次按“教學技能”的一等獎加分,即校級3分、市級10分、省級20分、國家級40分。(2)由本人獨立備課、撰稿并擔任某專題的培訓、交流的(必須是上臺發言),每次均按“教學技能”的一等獎加分,即校級3分、市級10分、省級20分、國家級40分。(3)在學校迎接檢查、驗收工作中,被挑選來參加測試、座談且表現良好、為校爭光的,根據重要性和難易度,每人次加0.5―2分。

二、發放獎金:

1、對于正面宣傳學校新人新事登報入刊的文章,對作者給予獎勵。在縣市級、地市級、省級、全國報刊雜志發表的文章500字以下每篇分別獎給作者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字以上的每篇分別獎給作者30元、60元、150元、300元。

2、對各類競賽的獎勵如下:教師輔導學生參加各級組織的競賽,可獲以下獎金。

獎級國家級*省級*市級*市級

等級獎金等級獎金等級獎金等級獎金

教師凡在省、市、鄉承擔觀摹課、示范課、公開課、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等工作,并受到一致好評且受到表彰者及撰寫論文,獲各級正規學術報刊雜志刊登者,可獲以下獎金。

刊物級別

國家*省*市*市

獎金3001005030

注:具體細則見科研計劃。

3、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網頁制作技術,并能制作高水平課件和網頁應用于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經學校考核,由學校發100元作為獎勵。

4、把教師完成科研計劃情況納入學年教師考核中,各類培訓證書和實績(如論文、課題、競賽成績等)要按年歸入個人檔案,學校將把教工在科研中的成績和表現作為在職稱評審、先進評比、崗位聘任、績效工資發放等工作中的重要依據之一。

*中學

篇2:教育成果分享活動方案

為了落實學習實踐*****,貫徹落實學校的辦學思想與辦學目標,辦人民滿意教育,根據學校工作計劃,擬在*年12月18日下午進行洛灣中學教育成果分享活動――“說我們的教育故事”的競賽活動。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目的:

1、提高教師對教育案例的分析冊能力,讓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

2、活躍工作氛圍,教師體驗成功的喜悅。

3、改變教師學習方式的轉變。

4、強化教育活動的多樣性、針對性。

二、活動主題:說“我的教育故事”。

一個故事一份情,老師對學生的包容、寬容,對學生的細心、耐心,對學生的愛心,都蘊涵在一個個小故事中。我們在“合格的教育設施、合格的師資隊伍、合格的教育管理、合格的教育質量”的學校育人目標的指引下,不斷探索培育“合格人才”,不斷增強學生責任感的方法與途徑,這個過程中在我們身邊不斷發生著許多真實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分享成功與快樂、挫折與困惑,闡述自己對教育的理解,敘述自己對新理念的感悟。

圍繞學習實踐“*****”的活動,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所包含的具有真情實感、典型的教育教學故事(包括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學工作、班級管理、問題學生轉化、服務育人等)。

三、活動參加對象:全校大崗教師

四、活動辦法:

1、12月18日下午2:00,全體參加說“我的教育故事”。

2、分兩組抽簽同時進行,第一組:汪錫英主持,第二組趙琦主持。

3、每位教師說的故事在3至5分鐘之間。

4、學校將邀請區督導室的督學、區教培中心的教研員組成評委組,對教師“說我們的教育故事“進行現場評分。對我們的活動進行現場評價。

五、說教育故事的原則:

1、理念新。教育小故事敘述的對象必須是新問題。把握好教育敘事中人物的角色,用新視覺去動察新的理念。

2、情節精。講故事也是一種技巧和藝術,要在抓住“事件本質”的前提下,繪聲繪色得講述。教育小故事必須有“情節化”描述。

3、感悟深。所講的故事(事件),要有一定代表性、突發性、可借鑒性,要讓聽者從中獲得一定的理性感悟,或有某種教育靈感。

4、主題明。教育小故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故事的“主題”。

*年12月

篇3:學年教育科研成果評審工作方案

各縣(市、區)教育局,市教育局直屬各學校,有關民辦學校:

為加強教育科研課題管理和成果評價工作,根據工作安排,決定開展*--*學年教育科研成果評審活動。現將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以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內涵式發展為目標,以“校本研究”為載體,規范立項課題研究,提升課題研究水平和成果效益,更好地為教育改革發展和教育教學實踐服務。

二、評審范圍及要求

(一)本學年在市教科所立項的各類市級課題的結題成果。

(二)非在市教科所立項的課題研究成果,也可參加本次評審。

(三)課題已經按立項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完成的結題成果與立項申報內容相一致,或在其中的某一方面形成整體性較強的研究成果。

(四)課題研究成果是否參加過其它評審活動不受限制。

三、評審條件

(一)創新性。能創造性地解決自身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或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改進和發展。

(二)科學性。符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制度,反映教育教學規律,體現優秀教育教學經驗,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三)實用性。能有機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對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四)效益。已經證實或可以預見成果對研究者的教育教學實踐產生明顯的改進作用,或進一步能為同類教育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促進了研究者自身的專業成長。

四、初評工作

(一)申報成果須經過單位初評。縣(市、區)的初評工作由各縣(市、區)教科室組織實施;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和民辦學校的初評工作由本校組織實施。

(二)各初評單位要對申報成果的真實性負責。著重審查申報者研究工作與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的結合程度。也可以采取網絡檢索、校內公示等措施,杜絕成果抄襲、剽竊等弄虛作假現象。

五、申報要求

(一)成果申報未經單位初評,由個人申報的成果將不予受理。申報成果須按有關規定繳納評審費。

(二)每縣(市、區)限申報成果200項,局屬各學校按分配指標數申報(見附件1)、民辦學校申報成果項數不超過本校教師總數的5%(以“市教育統計資料”年度數據為準)。

(三)每人限申報一項,以第一署名人為準。每項成果署名不超過5人。

(四)凡不是在市教科所立項的課題研究成果,無須填“立項編號”,但須在《申報評審書》中“初評推薦意見”一欄注明批準該課題立項的單位。

六、申報辦法

(一)申報材料。①按要求填寫《申報評審書》(見附件2)一式二份。②提交申報成果一式二份,以上均要求用a4紙張打印。③每篇成果須提供全文word格式電子文檔。④本次成果申報采取材料報送和網上申報,網上申報將錄入成果相關信息、上傳成果全文,生成匯總表。由于系統升級,網上申報辦法及要求請關注9月上旬教科所通知。⑤匯總表一式兩份,需加蓋公章后與《申報評審書》及成果一并上報。

(二)網上申報數據將直接用于成果獲獎名冊和榮譽證書的打印,各單位上報前須認真核對。

(三)各初評單位須將申報的成果分成兩組(各一式一份),在《申報評審書》及申報成果封面左上角標注“序號”,并分別按“序號”由小到大的順序打捆(每項《申報評審書》及申報成果擺放一起),“序號”順序須與匯總表順序一致。

(四)申報時間:9月23日--27日。申報地點:市教科所。

七、評審工作

本次評審工作分“結項鑒定”和“成果評獎”兩個環節,非在市教科所立項課題成果不進行“結項鑒定”。評審程序有“網上查新”和“專家評審”兩個階段。“網上查新”即通過網絡檢索的辦法排除抄襲、剽竊的成果;之后再進入“專家評審”階段,將組織專家評委進行封閉評審。獲獎成果名單及全文將上傳網絡以供查詢,作者文責自負。

八、獎勵辦法

通過結項鑒定的,頒發“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結項證書”,并對優秀成果頒發“市教育科研成果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