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國家稅務局能級管理崗值量化實施方案

國家稅務局能級管理崗值量化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9835

崗值量化是能級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解決干多干少、干好干壞、按勞取酬,進而調動干部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關鍵問題。為了科學量化崗值,形成“分工明確、設置合理、權責清晰、崗能匹配”的崗值量化體系,合理匹配崗、能、績、酬,確保能級管理工作有效開展,根據《*X國家稅務局稅務人員能級管理暫行辦法》,結合《*X國家稅務局“三定”方案》、《*X國家稅務局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和《*X國家稅務局非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制定能級管理崗值量化實施方案如下:

一、崗值量化的九項指標:

(一)崗位所需基礎素質(10分)

A、初中水平或相當于初中水平。能從事簡單工作,不要求較高的文化水平(2分);

B、高中水平或相當于高中水平。能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具備開展日常事務性工作的能力(4分);

C、中專水平或相當于中專水平。除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外,還在一些專業領域有所涉獵,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6分);

D、大專水平或相當于大專水平。有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理解、分析等能力較強;具有能準確理解財稅政策、分析稅源和進行復雜數據匯總、比較的能力,有較高的寫作水平(8分);

E、本科水平或相當于本科水平。具有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10分)。

(二)崗位所需工作經驗(10分)

A、基本不需要相關工作經驗,只需要在已有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術的基礎上,經過簡單培訓就能順利開展工作(2.5分);

B、至少需要半年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勝任崗位工作(5分);

C、至少需要兩年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勝任崗位工作(7.5分);

D、至少滿足該崗位的任職工作經驗要求(10分)。

(三)崗位工作量(10分)

A、工作量較小,作業時間約為正常工作時間的30%(2.5分);

B、工作量一般,作業時間約為正常工作時間的50%(5分);

C、工作量較大,作業時間約為正常工作時間的70%(7.5分);

D、工作量很大,作業時間約為正常工作時間的90%(10分)。

(四)崗位復雜性(15分)

A、比較簡單:遵從定義清楚的標準行事,直接在工作中應用已理解的規則和程序,根據常規方法分析不復雜的數據(6分);

B、一般:經常處理超出例行工作范圍的問題,根據確定的條件或政策標準,獨立做出一些小的決策;經常分析標準信息數據或使用經過他人分析的數據(9分);

C、比較復雜:根據上級指導或者在其他人員的配合下對例行工作進行決策,經常進行研究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12分);

D、復雜:獨立解決工作最后階段才出現的非常規問題。工作中經常分析大量數據,對操作程序等許多方面做出決定(15分)。

(五)崗位工作環境(5分)[從危險性、危害性、工具設施考慮]

A、工作環境很好,較少使用計算機或不用接觸鈔票的崗位(1分);

B、工作環境較好,經常使用計算機或在完成職責過程中需要接觸鈔票的崗位(3分);

C、工作環境一般,在完成職責過程中絕大部分工作時間里接觸對身體有潛在傷害的設備或物質的崗位,如汽車、電腦、鈔票等(5分)。

(六)崗位承擔責任(15分)

A、只對自己的工作負責(5分);

B、對其他人員有業務指導、監督的責任(10分);

C、對其他人員有分配工作、監督、指導、考核的責任(15分)。

(七)崗位工作規律性(10分)

A、工作有規律,偶爾加班、出差(5分);

B、工作不規律,經常加班、出差(10分)。

(八)崗位吸引力(10分)

A、崗位極具吸引力(2.5分);

B、崗位吸引力正常(5分);

C、崗位吸引力較低(7.5分);

D、崗位吸引力極低(10分)。

(九)崗位重要性(15分)

A、工作重要性相對較低,不會對全局產生影響(6分);

B、工作重要性一般,正常情況下工作結果不會產生影響(9分);

C、工作比較重要,工作結果直接對全局產生一些影響(12分);

D、工作非常重要,工作結果直接對全局產生重大影響(15分)。

二、崗值量化的方法、步驟

(一)開展崗位分析,合理設置崗位。本著規范管理、適度負荷、有效幅度、權責相稱的原則,通過崗位分析、崗位設置、崗位評價等一系列工作,把所有崗位進行合理分工和有效整合,形成一個分工明確、設置合理、權責清晰的崗責體系。

(二)進行崗位評價,確定崗位職責。結合實際工作,根據《*X國家稅務局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和《*X國家稅務局非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結合工作權責、工作內容、工作特點等方面,編制本崗位工作職責、工作權限、重要程度、核心技能、任職資格、工作特點等方面的崗位說明書,對所有崗位進行崗位職責劃分和工作內容描述,進一步明確各崗位工作標準及工作能力要求,理順各崗位職責,便于業績考核。

(三)實行分層測評,確定崗級體系。依據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和目標要求,對照崗值量化的九項指標,采取分層測評、問卷調查、民主評議的方式,對所有崗位確定崗位系數,建立崗級體系,便于能崗匹配。具體步驟為:第一步,印發《崗位評價調查表》,將所有崗位分別賦予九項指標不同的分值,由局黨組成員、中層干部、一般干部對所有崗位進行評價打分;第二步,由能級管理辦公室收齊調查表后,按局黨組占30%,中層干部占30%,一般干部占40%的比例進行崗位分值計算,并經能級管理委員會和能級管理領導小組審定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將各崗初評分數印發給全體干部,進行民主評議,并簽署評議意見;第三步,能級管理辦公室收集群眾評議意見后,提交能級管理委員會和能級管理領導小組再次審定,對群眾意見集中的崗位分值進行微調,并予以公示。無異議后,由能級管理辦公室根據最終評定分值計算崗位系數,按照“按能定崗、能崗匹配”的原則,確定崗位級別,形成嚴密合理的崗級體系。

崗位分值計算公式:崗位分值=黨組平均測評分×30%+中層干部平均測評分×30%+其他干部平均測評分×40%

崗位系數計算公式為:

崗位系數=1+(崗位分值-最低崗位分值)/最低崗位分值

三、工作要求

(一)深入認識崗值量化對能級管理的重要意義,切實組織好、落實好、學習好、宣傳好崗值量化實施方案,全面準確地把握崗值量化的評定標準。

(二)堅持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對待崗值量化,積極慎重地進行崗值量化的評定,切實地反映出各崗位工作的本來面目。

(三)認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各單位應加強對崗值量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促進崗值量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篇2:國家稅務局能級管理崗值量化實施方案

崗值量化是能級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解決干多干少、干好干壞、按勞取酬,進而調動干部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關鍵問題。為了科學量化崗值,形成“分工明確、設置合理、權責清晰、崗能匹配”的崗值量化體系,合理匹配崗、能、績、酬,確保能級管理工作有效開展,根據《“秘書工作”國家稅務局稅務人員能級管理暫行辦法》,結合《“秘書工作”國家稅務局“三定”方案》、《“秘書工作”國家稅務局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和《“秘書工作”國家稅務局非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制定能級管理崗值量化實施方案如下:

一、崗值量化的九項指標:

(一)崗位所需基礎素質(10分)

a、初中水平或相當于初中水平。能從事簡單工作,不要求較高的文化水平(2分);

b、高中水平或相當于高中水平。能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具備開展日常事務性工作的能力(4分);

c、中專水平或相當于中專水平。除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外,還在一些專業領域有所涉獵,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6分);

d、大專水平或相當于大專水平。有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理解、分析等能力較強;具有能準確理解財稅政策、分析稅源和進行復雜數據匯總、比較的能力,有較高的寫作水平(8分);

e、本科水平或相當于本科水平。具有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10分)。

(二)崗位所需工作經驗(10分)

a、基本不需要相關工作經驗,只需要在已有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術的基礎上,經過簡單培訓就能順利開展工作(2.5分);

b、至少需要半年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勝任崗位工作(5分);

c、至少需要兩年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勝任崗位工作(7.5分);

d、至少滿足該崗位的任職工作經驗要求(10分)。

(三)崗位工作量(10分)

a、工作量較小,作業時間約為正常工作時間的30%(2.5分);

b、工作量一般,作業時間約為正常工作時間的50%(5分);

c、工作量較大,作業時間約為正常工作時間的70%(7.5分);

d、工作量很大,作業時間約為正常工作時間的90%(10分)。

(四)崗位復雜性(15分)

a、比較簡單:遵從定義清楚的標準行事,直接在工作中應用已理解的規則和程序,根據常規方法分析不復雜的數據(6分);

b、一般:經常處理超出例行工作范圍的問題,根據確定的條件或政策標準,獨立做出一些小的決策;經常分析標準信息數據或使用經過他人分析的數據(9分);

c、比較復雜:根據上級指導或者在其他人員的配合下對例行工作進行決策,經常進行研究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12分);

d、復雜:獨立解決工作最后階段才出現的非常規問題。工作中經常分析大量數據,對操作程序等許多方面做出決定(15分)。

(五)崗位工作環境(5分)[從危險性、危害性、工具設施考慮]

a、工作環境很好,較少使用計算機或不用接觸鈔票的崗位(1分);

b、工作環境較好,經常使用計算機或在完成職責過程中需要接觸鈔票的崗位(3分);

c、工作環境一般,在完成職責過程中絕大部分工作時間里接觸對身體有潛在傷害的設備或物質的崗位,如汽車、電腦、鈔票等(5分)。

(六)崗位承擔責任(15分)

a、只對自己的工作負責(5分);

b、對其他人員有業務指導、監督的責任(10分);

c、對其他人員有分配工作、監督、指導、考核的責任(15分)。

(七)崗位工作規律性(10分)

a、工作有規律,偶爾加班、出差(5分);

b、工作不規律,經常加班、出差(10分)。

(八)崗位吸引力(10分)

a、崗位極具吸引力(2.5分);

b、崗位吸引力正常(5分);

c、崗位吸引力較低(7.5分);

d、崗位吸引力極低(10分)。

(九)崗位重要性(15分)

a、工作重要性相對較低,不會對全局產生影響(6分);

b、工作重要性一般,正常情況下工作結果不會產生影響(9分);

c、工作比較重要,工作結果直接對全局產生一些影響(12分);

d、工作非常重要,工作結果直接對全局產生重大影響(15分)。

二、崗值量化的方法、步驟

(一)開展崗位分析,合理設置崗位。本著規范管理、適度負荷、有效幅度、權責相稱的原則,通過崗位分析、崗位設置、崗位評價等一系列工作,把所有崗位進行合理分工和有效整合,形成一個分工明確、設置合理、權責清晰的崗責體系。

(二)進行崗位評價,確定崗位職責。結合實際工作,根據《“秘書工作”國家稅務局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和《“秘書工作”國家稅務局非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結合工作權責、工作內容、工作特點等方面,編制本崗位工作職責、工作權限、重要程度、核心技能、任職資格、工作特點等方面的崗位說明書,對所有崗位進行崗位職責劃分和工作內容描述,進一步明確各崗位工作標準及工作能力要求,理順各崗位職責,便于業績考核。

(三)實行分層測評,確定崗級體系。依據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和目標要求,對照崗值量化的九項指標,采取分層測評、問卷調查、民主評議的方式,對所有崗位確定崗位系數,建立崗級體系,便于能崗匹配。具體步驟為:第一步,印發《崗位評價調查表》,將所有崗位分別賦予九項指標不同的分值,由局黨組成員、中層干部、一般干部對所有崗位進行評價打分;第二步,由能級管理辦公室收齊調查表后,按局黨組占30%,中層干部占30%,一般干部占40%的比例進行崗位分值計算,并經能級管理委員會和能級管理領導小組審定后,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將各崗初評分數印發給全體干部,進行民主評議,并簽署評議意見;第三步,能級管理辦公室收集群眾評議意見后,提交能級管理委員會和能級管理領導小組再次審定,對群眾意見集中的崗位分值進行微調,并予以公示。無異議后,由能級管理辦公室根據最終評定分值計算崗位系數,按照“按能定崗、能崗匹配”的原則,確定崗位級別,形成嚴密合理的崗級體系。

崗位分值計算公式:崗位分值=黨組平均測評分×30%+中層干部平均測評分×30%+其他干部平均測評分×40%

崗位系數計算公式為:

崗位系數=1+(崗位分值-最低崗位分值)/最低崗位分值

三、工作要求

(一)深入認識崗值量化對能級管理的重要意義,切實組織好、落實好、學習好、宣傳好崗值量化實施方案,全面準確地把握崗值量化的評定標準。

(二)堅持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對待崗值量化,積極慎重地進行崗值量化的評定,切實地反映出各崗位工作的本來面目。

(三)認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各單位應加強對崗值量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促進崗值量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篇3:稅務局能級管理首次評定實施方案

為確保能級管理制度的順利實施,依據《*X國家稅務局稅務人員能級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國家公務員管理的有關規定,遵循積極穩妥,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激勵的基本原則,通過對全市國稅系統國家公務員的首次能級評定,全面客觀地評價個人的能力素質和工作業績,激發和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為能級管理的推行奠定基礎。

二、首次能級評定范圍

首次能級評定范圍為全局所有在職正式干部職工。事業單位人員、工勤人員參照執行。

三、首次評定條件

首次能級評定除應具備《*X國家稅務局稅務人員能級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級:現任正科級領導職務5年以上或現任副科領導職務10年以上,且大學本科(含)以上文化程度,綜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二級:現任正科級領導職務2年以上;現任副科級領導職務5年以上。且大專(含)以上文化程度,綜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三級:現任副科級領導職務1年以上;現任副科級非領導職務5年以上(含上級局發文明確的副科級待遇);現任股(室)正職10年以上;工齡35年以上。且大專(含)以上文化程度,綜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四級:現任副科級非領導職務(含上級局發文明確的副科級待遇);現任股(室)正職;現任股(室)副職(含組長)10年以上;工齡25年以上。且大專(含)以上文化程度,綜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五級:現任股(室)副職(含組長);工齡15年以上。且大專(含)以上文化程度,綜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六級:工齡5年(含)以上,且大專(含)以上文化程度,綜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七級:工齡1年(含)以上,且中專(含)以上文化程度,綜合得分在60分(含)以上。

截止20**年12月31日前,年滿45周歲以上的人員,如評定能級級別三級(含)以上的,必須取得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三級以下的可不受以上文化程度限制。

20**年1月1日以來獲得相應榮譽稱號的,可以按照《*X國家稅務局稅務人員能級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破格晉升。

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后,結合轉正定級進行首次能級評定;軍隊轉業干部和外系統調入人員,工作滿一年后參照本方案的有關規定進行首次能級評定。

任職時間和工齡按人事部門規定的口徑計算。

四、首次評定程序

1、公布方案:將《*X國家稅務局稅務人員能級管理暫行辦法》和《*X國家稅務局能級管理首次評定實施方案》在全體人員中公布。

2、個人申報:參評人員對照能級標準,根據自身情況填寫《首次能級評定申請審批表》(附表3),并提供有關資料。

3、綜合測評:綜合測評包括能力素質測試和工作業績考核,實行百分制。其中:能力素質測試占40%,工作業績考核占60%。

綜合測評成績=能力素質測試成績×40%+工作業績考核成績×60%。

能級素質測試內容由公共知識、綜合管理類知識和稅收執法類知識三部分組成,稅收執法類和綜合管理類同一試卷,由上級局統一組織、統一制發試卷、統一考試時間、統一閱卷地點、統一評分標準。

工作業績考核采取民主測評、綜合考核和專業資歷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民主測評40分,綜合考核40分,專業資歷考核20分。按《*X國稅局稅務人員能級考核民主測評表》(附表1)、《*X國稅局稅務人員能級專業資歷考核計分表》(附表2)考核計分。綜合考核按*X國稅局20**年度綜合考核結果計分。

4、能級初評:能級管理辦公室根據綜合測評成績對參評人員的能級進行初步評定并予以公示。

5、能級確定:能級管理辦公室根據綜合測評成績,低于60分的,評定下一能級級別;檔次的劃分依據綜合測評成績,以60分為基數,每超過15分高定一個檔次,低于15分低定一個檔次,依此類推。

6、公布結果:能級管理委員會、能級管理領導小組審核無誤后,以正式文件形式公布能級確定結果。

五、其他規定

1、新進人員工作不滿一年暫不參加首次能級評定。

2、長期病假半年、事假在一年內超過3個月、公務員上一年度考核被評為不稱職以及接受立案審查未結案人員暫緩進行能級評定。

3、未取得執法資格的人員不得參加行政執法類能級評定。

4、受行政記過(含)以上處分的人員,處分期間不予評定能級。

5、免考。凡年滿45周歲的人員經本人申請,組織同意后可不參加能力素質測試,只參加工作業績考核。

6、沒有被評上所申請能級的人員,依次列入下一級別的評定。

7、其他事宜按照《*X城市國家稅務局稅務人員能級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8、本方案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9、本方案由*X國家稅務局人事教育科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