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觀后感
影片《看上去很美》為我們講述了四歲小男孩方槍槍在進入幼兒園后的懼怕、順從、迷茫、覺醒、反抗的心路過程。《看上去很美》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影片中教師們半軍事化的教育方式。由此引發了我諸多感想……
剛到幼兒園時,面對陌生的環境,方槍槍最初的反映是恐懼和哭鬧。孩子在陌生環境前所表現出哭鬧情緒應該是正常的自我心理調節方式,這時候幼兒教師所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是愛的撫慰,而影片中的李老師卻沒有關注到這一點,相反她嚴肅的表情以及語氣讓槍槍對這陌生的幼兒園表現出更多的不安與恐懼。李老師強行剪掉槍槍小辮子的一幕給我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李老師的這一做法出發點沒有錯,但是她強行的方式極不尊重幼小的槍槍,反而加深了槍槍恐懼感和不停哭鬧情緒。李老師以不哭鬧為條件,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而此時的方槍槍并不理解小紅花就是能夠為個體帶來利益的社會評價、社會肯定,根本不予理睬。所以當李老師給他小紅花的時候他立刻將其扔在了地上。
生活進入軌道,一次他拉不出大便,他稚嫩地問道:拉不出來會不會扣小紅花?也可見班里小紅花的獎勵意識已經在槍槍的頭腦里逐漸加深了。方槍槍為小紅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規定的時間認真的大便,但卻沒有能夠得到小紅花,因為他既不會自己穿衣服,還總是尿床。在小紅花榜前,唐老師宣布小紅花得主時,方槍槍稚嫩地質問:為什么我沒有小紅花。老師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服、按時大便、飯前洗手才能有小紅花。方槍槍答:沒有人告訴我,不算。這是方槍槍最初的吶喊,雖然稚嫩,但他內心的本能已經在告訴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某日,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在規定時間以外來接孩子,巧的是這位爸爸是幼兒園的上級領導。他注意到了小紅花榜,發現方槍槍還未有小紅花,而自己的兒子也不多,便以領導的姿態說:要加強對這位小朋友的幫助啊。一旁的李老師為討好上級立即表示今天得小紅花的就是其子與方槍槍。方槍槍的第一朵小紅花就這樣產生了。李老師的這一做法讓方槍槍一臉迷惑,他不懂,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卻得不到的小紅花?從此,方槍槍不再為小紅花而奮斗了。這也意味著小紅花對規范槍槍的行為習慣而言已經失去了意義。
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刀切甚至有些半軍事化的教育方式繼續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學,一切的活動都在有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在方槍槍的眼里,李老師已不在是老師,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方槍槍為自己的發現既緊張又興奮,他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在小朋友中開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動。李老師發現孩子們一舉動后十分惱火,大喊是誰想出來的,然而由于誤傳方槍槍迅速擺脫了被批評的困境。方槍槍發現,所謂“做錯了事,就要受懲罰”的定律并非那么靈驗,而貌似強大的李老師也并非想象中那樣強大。至此,方槍槍徹底改變了,他變得不再馴服,而是到處惹事生非。老師們知道,對方槍槍這樣的孩子,最大的懲罰就是孤立他,于是讓他關禁閉。可經過數天的禁閉,方槍槍回到群體中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并未好轉。可見孤立孩子是不理性的更是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談及影片中另一位年輕老師唐老師,在槍槍剛來時,她總是微笑著,親切和藹的對待槍槍,槍槍感受到唐老師的親切對待后亦所表現出對唐老師的喜愛之情。他偷偷地跑到辦公室去看唐老師以及沖唐老師微笑的細節不難看出他是喜歡唐老師的。然而,李老師的教育方式還是占據了主導地位,所以最后都未能改變槍槍1走向反抗的心路歷程。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為何會想到用如此多的心機來對抗成人所構筑的規矩城堡?問題就在于幼兒園的教育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在老師們教育孩子們怎么舉手,何時洗手之類的生活要求時,看上去是要讓孩子們生活得有方有圓,貌似很美!而老師們也無非是把孩子們視為機器上的一個螺絲而已!不但扼殺孩子的活潑本性,而且壓制他們的差異化個性。
一刀切式的教育,不僅摧毀了教師在幼兒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更使幼兒的個性發展得到抑制,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發展,最終導致孩子有了心理陰影和行為問題。作為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人格,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良好的教育方式對幼兒的心理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更為深刻的教育反思需要付諸于此。
篇2:觀后感: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觀后感
影片《看上去很美》為我們講述了四歲小男孩方槍槍在進入幼兒園后的懼怕、順從、迷茫、覺醒、反抗的心路過程。《看上去很美》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影片中教師們半軍事化的教育方式。由此引發了我諸多感想……
剛到幼兒園時,面對陌生的環境,方槍槍最初的反映是恐懼和哭鬧。孩子在陌生環境前所表現出哭鬧情緒應該是正常的自我心理調節方式,這時候幼兒教師所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是愛的撫慰,而影片中的李老師卻沒有關注到這一點,相反她嚴肅的表情以及語氣讓槍槍對這陌生的幼兒園表現出更多的不安與恐懼。李老師強行剪掉槍槍小辮子的一幕給我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李老師的這一做法出發點沒有錯,但是她強行的方式極不尊重幼小的槍槍,反而加深了槍槍恐懼感和不停哭鬧情緒。李老師以不哭鬧為條件,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而此時的方槍槍并不理解小紅花就是能夠為個體帶來利益的社會評價、社會肯定,根本不予理睬。所以當李老師給他小紅花的時候他立刻將其扔在了地上。
生活進入軌道,一次他拉不出大便,他稚嫩地問道:拉不出來會不會扣小紅花?也可見班里小紅花的獎勵意識已經在槍槍的頭腦里逐漸加深了。方槍槍為小紅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規定的時間認真的大便,但卻沒有能夠得到小紅花,因為他既不會自己穿衣服,還總是尿床。在小紅花榜前,唐老師宣布小紅花得主時,方槍槍稚嫩地質問:為什么我沒有小紅花。老師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服、按時大便、飯前洗手才能有小紅花。方槍槍答:沒有人告訴我,不算。這是方槍槍最初的吶喊,雖然稚嫩,但他內心的本能已經在告訴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某日,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在規定時間以外來接孩子,巧的是這位爸爸是幼兒園的上級領導。他注意到了小紅花榜,發現方槍槍還未有小紅花,而自己的兒子也不多,便以領導的姿態說:要加強對這位小朋友的幫助啊。一旁的李老師為討好上級立即表示今天得小紅花的就是其子與方槍槍。方槍槍的第一朵小紅花就這樣產生了。李老師的這一做法讓方槍槍一臉迷惑,他不懂,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卻得不到的小紅花?從此,方槍槍不再為小紅花而奮斗了。這也意味著小紅花對規范槍槍的行為習慣而言已經失去了意義。
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刀切甚至有些半軍事化的教育方式繼續著,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學,一切的活動都在有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在方槍槍的眼里,李老師已不在是老師,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方槍槍為自己的發現既緊張又興奮,他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在小朋友中開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動。李老師發現孩子們一舉動后十分惱火,大喊是誰想出來的,然而由于誤傳方槍槍迅速擺脫了被批評的困境。方槍槍發現,所謂“做錯了事,就要受懲罰”的定律并非那么靈驗,而貌似強大的李老師也并非想象中那樣強大。至此,方槍槍徹底改變了,他變得不再馴服,而是到處惹事生非。老師們知道,對方槍槍這樣的孩子,最大的懲罰就是孤立他,于是讓他關禁閉。可經過數天的禁閉,方槍槍回到群體中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并未好轉。可見孤立孩子是不理性的更是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談及影片中另一位年輕老師唐老師,在槍槍剛來時,她總是微笑著,親切和藹的對待槍槍,槍槍感受到唐老師的親切對待后亦所表現出對唐老師的喜愛之情。他偷偷地跑到辦公室去看唐老師以及沖唐老師微笑的細節不難看出他是喜歡唐老師的。然而,李老師的教育方式還是占據了主導地位,所以最后都未能改變槍槍1走向反抗的心路歷程。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為何會想到用如此多的心機來對抗成人所構筑的規矩城堡?問題就在于幼兒園的教育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在老師們教育孩子們怎么舉手,何時洗手之類的生活要求時,看上去是要讓孩子們生活得有方有圓,貌似很美!而老師們也無非是把孩子們視為機器上的一個螺絲而已!不但扼殺孩子的活潑本性,而且壓制他們的差異化個性。
一刀切式的教育,不僅摧毀了教師在幼兒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更使幼兒的個性發展得到抑制,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發展,最終導致孩子有了心理陰影和行為問題。作為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人格,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良好的教育方式對幼兒的心理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更為深刻的教育反思需要付諸于此。
篇3:教師心得《跑吧孩子》觀后感
影片《跑吧孩子》描寫了一對兄妹與鞋的故事。他們家境貧寒,哥哥不慎弄丟了妹妹的上鞋子,這是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子。兄妹倆不忍心給辛勞的父母再增添負擔,決定隱藏這個秘密。于是他們每天共用一雙哥哥的爛鞋,也是哥哥唯一的鞋子。妹妹因此遭到同學們的譏笑,哥哥遭到校長的責難。但他們始終對尋回鞋子報有希望。
為了練習踢球,哥哥與伙伴們同樣為了鞋子與富人子弟談判,用寫作業換得借用鞋子的機會。這些真誠友善的孩子,給電影增添許多的笑聲。當哥哥為了給妹妹贏得一雙上學鞋參加全國越野賽跑比賽時,妹妹為了即將生產的媽媽而光腳跑在路上接受挑戰。影片絕對不缺乏使觀眾落淚的機會,影片時時處處為觀眾展示了至情至愛,深為悲壯而感動。
然而,導演并沒有處理得那么悲慘,看的出導演并不希望更多人給他們的是同情。而希望告訴人們“有了愛,不管在哪里或跟什么人生活在一起,任何一個角落都會充滿溫情和溫馨”。有了愛,兄妹倆就有了簡單的目標,潛生了為實現目標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不懈地努力奮斗下,最終他們都有了屬于自己的嶄新的鞋子。
沒有鞋子的時候,做夢都是鞋子,那么有了鞋子之后呢?影片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哲理,每一次的勝利和失敗都不是最后的結局,它只不過是另一次比賽的開始,關鍵在于為所做的事作出的努力奮斗的經過。所以“跑吧!孩子,永不停歇也沒有輕易的低頭,我們什么都沒有,也沒有放棄的念頭,不管路要怎么走,不管是誰牽著誰的手,只要我們的心緊緊相扣,我們就什么都擁有。”這是電影《跑吧孩子》里主題歌詞,歌詞所體現的就是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是一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亮劍精神”。所以有的人實現了,有的沒有實現;有的人實現了原先的目標,又有了新的目標,有的人實現了目標后就沾沾自喜,停留在實現后的目標上不再思索進取。對于家庭是這樣,對朋友之間也是這樣,對于教師來說更應該是這樣,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顆愛心,全身心地去愛自己的事業,去愛自己的學生,要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并且教育學生也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互相抱怨。哪怕為了學生付出再多艱辛,也不要輕易低頭,更不要放棄。若是每一位“四小”都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那么我們“四小”的教學質量一定會像“國際跳棋”項目一樣,成為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