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觀后感:遼沈戰役紀念館

觀后感:遼沈戰役紀念館

2024-08-02 閱讀 5151

遼沈戰役紀念館觀后感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19班

記十一月七日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

在我沒有走進那里之前,我永遠都不會想到它帶給我的觸動是如此的震撼。

那場戰役,是一段歷史,也是一個開始。

在那硝煙彌漫的年代、在那浴血奮戰的歲月、在那槍林彈雨的時刻,無數先烈前仆后繼,他們齊聲怒吼令天地驚動,他們勇往直前讓大地震顫,他們拋卻頭顱叫敵人撕心裂肺。這就是人民解放軍拉開解放全國的序幕,這就是翹起無數仁人志士建立社會主義夢想的杠桿,這就是遼沈戰役。

不是所有人都能以理性的心態去重溫半個多世紀前的那段歷史,在那烽火連三月的歲月里,太多的震撼儼然足夠刺激飽受風霜的心。如若不是走進這珍藏無數英烈留下痕跡的場館,在這和平的年月里,還會有誰能真切感受到當年的那場戰役的血淚史。

汗水、淚水、流血、犧牲…這就是戰爭,這不是電腦里死掉還可以立馬復活的游戲。赤裸裸的現實不是那么好想象的,一顆子彈斷送的不僅是一個人,還有一個家庭。當我走進紀念場館的那一刻起,眼前的一切牽動了我無數的思緒,仿佛逝去的英烈還活生生的屹立在身前,他們在向我講訴著這里曾經發生的所有故事……

想要了解一段故事只要牢記那段歷史,但若想體會那段故事就需要憑著一事一物獨自冥思。

眼前的事物如電影般的劃過腦海,似乎留下了一抹痕跡,似乎又帶走了原本就存在在腦海里的認識。

一件破舊的軍棉衣,一雙漏洞的手套可能它從來都沒有過眼前的那樣平整,多少年之前上面或許還沾著戰友或是敵人的血跡,被硝煙熏烤后的面頰卻像從煙囪里爬出來的滑稽。沒有人笑話在戰火里摸爬滾打的戰士,戰火洗禮的不僅是他們頑強的生命,還有那種敢打敢拼的心。一盞油燈,一支鋼筆靜靜的躺在那里,可能它們從來都沒有過此刻的平靜,這又牽動著多少難忘的歷史,那不是惜字如金的年月,可多少重大戰略決策僅僅是由這兩個“利器”見證。戰爭的勝利不是偶然,路走對了,它的終點就是光明,反之,就是深淵。一面錦旗,一只號角它們早已無用武之地,可當初那面錦旗是英勇的象征,嘹亮的號角發動了多少次勝利的沖鋒。

那里有一個讓所有人喜極而泣的夢想,讓激情和火力隨著每個人的血液流淌,讓夢想和動力永駐每個人的心間。不是上傳下達那么簡單,比偉大領袖勾勒的宏偉藍圖更偉大;千千萬萬種動力和活力只為一份共同的激情和夢想,整個世界開始變得簡單,所以攻必克,戰必勝。

如若不用心體會那段歷史,可能我們永遠都不會珍惜眼前的和平,特別是我們此時正生活在解放后的遼沈戰役的土地上,假如這里的戰火還沒有平息,是否我們還有機會擁有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如果說感謝,也太微不足道,用先烈生命換來的和平是不能用只言片語來感謝的,而需要用自己生命去珍惜,如此才不辜負當初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萬丈豪情。

在那艱苦的歲月,所有人都帶著最初的夢想,用偉大領袖賦予的強大精神財富編織成比長城更堅固的攻防體系、比五千年文化精髓更深刻的精神信念,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愿意灑熱血,敢于拋頭顱,無所畏,無所懼。似乎再像敵人開一槍,我們就可以完全解放和自由;似乎再向前跑一步,我們就可以走進理想的社會主義世界,似乎睜開雙眼就可以沖出黑暗看到光明;似乎伸出雙手就可以擁抱幸福和夢想。那是一個激情澎湃的年代,那是一個追逐夢想的歲月,因為有著共同的理想,所以可以形成共同的目標,所以可以萬眾一心,可以眾志成城,可以有千千萬萬個加西亞自知自覺承擔起所有的責任,明確自己的方向,勇于擔當,敢于拼殺,配合協同別人完成任務,主動自覺完成自己的任務。

帶著無數的觸動,走到最后幾近麻木,不單單是視覺上的渲染,更多的是心靈上的震撼。怎么都想不到這里的故事是如此之精彩,那是用血淚染成的美麗,那是用難以形容的感動講訴的精彩。當我的眼光觸及一個數字的時候,仿佛我再一次經歷了世紀地震一般――遼沈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四十七萬余人,在短短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消失在這個硝煙彌漫的世界,不知道是一種悲哀還是一種解脫。或許我想說的是,戰爭,或許比我自己想象的殘酷的多,當我還天真的為犧牲的幾十人幾百人的連隊心痛惋惜的時候卻不知道如此龐大的犧牲基數在世界戰爭中只是冰山一角。當我為自己生活在遼沈戰役的勝利者――共產黨政權下而慶幸的時候,卻不知道死去的都是中國人。當激情降溫的時候,我是否會停步駐足;當夢想磨滅的時候,我是否會彷徨頹廢。蔣團隊的夢想,靠權錢高壓鐵腕政策推進實現,一個被動前進的團隊注定沒有向心力,縱然每一個人都有共同的目標,前行的腳步也會因為小小的磕絆迷失方向栽倒根頭;毛團隊的夢想,似種子,播種至每一個人的心田,萌芽,開花,一朵朵,一片片,所以激情涌動,動力叢生,夢想長青。只是因為政見不同而兵戎相見的中國人。我為自己身為一名共青團員和一名預備黨員候選者的身份自豪,因為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可是,在我內心的深處,我更希望我們能卸下上膛的子彈,在和平的氛圍中解決所有的矛盾。四十七萬多人,牽動著無數的家庭的希望,在最后的槍林彈雨中化為泡影。

我知道我有些天真,明明懂得戰爭才是促進和平的唯一途徑。就像一位戰略家說的那樣,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只是當你想起那么多生命為了希望的勝利勇敢的逝去,心里又如何平靜。

戰爭,早就已經成為流血和犧牲的代名詞,有些應該遇見的結果或許沒那么難以接受,只是當赤裸裸的需要你去面對的時候,我卻發現在它面前我們一切的擁有都來的那么讓人驚心動魄,哪怕有一絲的浪費都是對前輩的不尊重。

我可能知道了這次老師安排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的真正意圖,并不是要我們了解在戰役中中華人民解放軍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的驍勇,而是要我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今天的和平生活。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戰爭中最無辜的就是身份最低的士兵,然而他們才是最大的犧牲者。只是為了家里能得到一份補貼,他們便選擇上了一條不知是否有歸路的生活。可到最后,那些高高在上的軍官見兵敗如山倒的形勢都逃之夭夭,只留下那些可憐的傀儡把生命留在這不為人銘記的土地。都是中國人,對于他們,我們沒有恨,只有惋惜。

當我們離開紀念館的時候,我還忍不住一再的回望。那里承載了太多的回憶太多的歷史,那是當年那一輩人用血肉鑄成的和平史歌。在心里我一再的告誡自己,中國共產黨先輩們的血汗結晶,我會用生命去珍惜,我會用行動來表達內心崇高的敬意。

篇2:教師心得《跑吧孩子》觀后感

影片《跑吧孩子》描寫了一對兄妹與鞋的故事。他們家境貧寒,哥哥不慎弄丟了妹妹的上鞋子,這是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子。兄妹倆不忍心給辛勞的父母再增添負擔,決定隱藏這個秘密。于是他們每天共用一雙哥哥的爛鞋,也是哥哥唯一的鞋子。妹妹因此遭到同學們的譏笑,哥哥遭到校長的責難。但他們始終對尋回鞋子報有希望。

為了練習踢球,哥哥與伙伴們同樣為了鞋子與富人子弟談判,用寫作業換得借用鞋子的機會。這些真誠友善的孩子,給電影增添許多的笑聲。當哥哥為了給妹妹贏得一雙上學鞋參加全國越野賽跑比賽時,妹妹為了即將生產的媽媽而光腳跑在路上接受挑戰。影片絕對不缺乏使觀眾落淚的機會,影片時時處處為觀眾展示了至情至愛,深為悲壯而感動。

然而,導演并沒有處理得那么悲慘,看的出導演并不希望更多人給他們的是同情。而希望告訴人們“有了愛,不管在哪里或跟什么人生活在一起,任何一個角落都會充滿溫情和溫馨”。有了愛,兄妹倆就有了簡單的目標,潛生了為實現目標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不懈地努力奮斗下,最終他們都有了屬于自己的嶄新的鞋子。

沒有鞋子的時候,做夢都是鞋子,那么有了鞋子之后呢?影片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哲理,每一次的勝利和失敗都不是最后的結局,它只不過是另一次比賽的開始,關鍵在于為所做的事作出的努力奮斗的經過。所以“跑吧!孩子,永不停歇也沒有輕易的低頭,我們什么都沒有,也沒有放棄的念頭,不管路要怎么走,不管是誰牽著誰的手,只要我們的心緊緊相扣,我們就什么都擁有。”這是電影《跑吧孩子》里主題歌詞,歌詞所體現的就是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是一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亮劍精神”。所以有的人實現了,有的沒有實現;有的人實現了原先的目標,又有了新的目標,有的人實現了目標后就沾沾自喜,停留在實現后的目標上不再思索進取。對于家庭是這樣,對朋友之間也是這樣,對于教師來說更應該是這樣,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顆愛心,全身心地去愛自己的事業,去愛自己的學生,要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并且教育學生也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互相抱怨。哪怕為了學生付出再多艱辛,也不要輕易低頭,更不要放棄。若是每一位“四小”都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那么我們“四小”的教學質量一定會像“國際跳棋”項目一樣,成為佼佼者。

篇3:教師業務學習筆記小學生寫作指導專題視頻講座觀后感

11月25日下午,我認真觀看了我市舉行的小學生寫作指導專題視頻直播講座,聆聽了實小沈芳老師的《乘著想象的翅膀飛翔》、吳宏英老師的《陪同在孩子寫作的路上》以及城一小施彩萍老師的《讀寫互動,改作互補》的精彩報告。

沈芳老師和吳宏英老師的講座使我深刻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教師要引導孩子從閱讀走向寫作,從仿到創。家長更要重視孩子的閱讀與寫作,老師要經常主動與家長聯系,家校合作,指導孩子閱讀、寫作。作為二年級的老師,我也開始嘗試著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在指導學生寫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興趣的重要性。

聽完本次小學生寫作指導專題視頻直播講座,我腦海中一直縈繞著一個詞:興趣。我們做事情時可以感受到,感興趣的事情更愿意做,做得更好。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注意力不集中,貪玩好動的孩子來說更重要。想要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吸引孩子的寫作興趣。寫作的興趣并不是獨立的,它與學生的閱讀密切相連,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興趣。

一、激發閱讀興趣

提升學生寫作水平首先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直以來,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聽、說、讀、寫方面,往往傾向于聽、寫而輕說、讀。學生對說、讀興趣不濃,缺乏學習熱情。尤其是“讀”更為突出。激發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水平,創設閱讀氛圍就至關重要。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孩子多讀書,愛讀書。我們再課堂閱讀教學時要適時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激發閱讀興趣。平時我還和班級孩子一起閱讀,進行師生PK閱讀,激發閱讀興趣。從一年級開始我就介紹好書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愿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另外,我再班級中定期開展閱讀心得交流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激發寫作興趣

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其次是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一直以來,學生都對作文有著畏難、甚至恐懼的心理,寫出來的作文大多是“任務式”的“瞎子”作文。學生不會在作文中說自己的話,更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個空心的人。那么,我們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1.從感覺入手,吸引興趣。讓孩子親眼看,親耳聽,親手摸。讓孩子把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東西說出來,你將這些東西都寫在黑板上,在孩子面前連綴成一篇漂亮的文章,孩子會覺得非常好玩,會躍躍欲試,主動說出自己的句子,你不斷鼓勵他們,慢慢的孩子會覺得寫文章是好玩的事情。孩子在游戲中學東西效率是非常高,如此訓練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試煉,各種文體的開頭結尾都練習一下,孩子會喜歡作文課的。只要不要過于拘泥刻板,孩子的想象力比我們預料得要驚人。

2.創設情境,提高興趣。對新鮮事物好奇與好問,是兒童的天性。作文教學可以利用生活、實物、圖畫、音樂、語言、表演等途徑,創設豐富的、形象生動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對情境進行細致觀察。這樣,既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又使學生獲得愉悅的感受。

3.賞識學生,抓牢興趣。學生的習作,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和同學的贊美,無人喝彩,無人賞識,就無法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根據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對其行為大有影響的不僅在于知識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賞識性的評價,是促使他們邁向成功寫作的第一步。

4.仿寫作文,鞏固興趣。什么是讀寫結合中的仿寫呢?寫作理論告訴我們,所謂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進行作文的一種寫作訓練方法。實踐證明,仿寫不失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之法,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師把規律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它,就會從讀中悟出寫的門徑。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5.觀察生活,延伸興趣。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只有熱愛生活并且善于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素材,并產生強烈的寫作愿望。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和參與沸騰的生活。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的意志內控力弱,情緒性突出,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缺乏精細的辨別能力。針對學生觀察過程中的特點,我利用一些電教手段,指導學生如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