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知行合一王陽明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
拿到這本書時,真不知從何談起,深感自己才學疏淺。隨手翻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度陰山,讓我隨之聯想“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語,這位當今的“歷史奇才”對中國明代的全儒大師―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心學思想的分析,讓我不得不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其中的哲理,只能感知一二。
為此,我找尋了明代王陽明先生的相關簡介,在其家鄉浙江余姚,他本人則是一位人人敬仰的杰出鄉賢。了解了王陽明先生在歷史上能文能武,獨創心學,打起了挑戰傳統程朱理學的旗幟?!吨泻弦煌蹶柮?1472―1529)》還是唯一一本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呈現王陽明傳奇人生的傳記:
在經歷了當眾廷杖的奇恥、下獄待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瘟疫肆虐的危險;荒山野嶺的孤寂、無人問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靜后,王陽明不但求得了內心的安寧,而且逐漸通過“知行合一”擁有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內平定了寧王之亂;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缎膶W》更是是明代的一盞思想明燈,且默默地影響著后世。他的心學秘訣濃縮為一句話----知行合一,翻譯成今天的話是----理論聯系實際。這個提法,在王陽明那個時代絕對是挑戰權威、顛覆傳統的異端。
閱讀中,網上一博文的例子讓我借用分享: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凡是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二個先決條件。一是確立正確的目標,二是找到正確的路徑,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確立正確的目標看起來似乎相對容易,但要找出正確的路徑比較困難,尤其是找到最佳路徑(成本最小,收效最大)則更是難上加難。有時候,正是因為找不到正確的路徑,反過來證明之前所確立目標的不切實際。也就是說,一切對于目標的動搖,根源還在于路徑選擇的困難上。
也就是說,歸根結底,“道路”二字可拆開來理解。“道”就是正確的方向,人們對它只是探索和追尋,但它卻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就是說,對真理只能選擇去認識和感知,但不能妄想去創造或創新真理。以上文中富含哲理性的言語讓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習主席推薦6次的哲學理念,公務員們爭相購買!首部全面解讀知行合一哲學理念及其創始人王陽明的通俗全傳!由于當今社會的浮躁,應用在工作、生活中,是怎么個樣子呢?文中提到王老先生“在事上磨煉”,他主張道德佳養要緊密同日常生活聯系,“在事上磨煉。,才能落實“知行合一“。這些道理不正是應該在我們的日?;顒又幸灰宦鋵嵉膯?
篇2:讀后感:知行合一王陽明
《知行合一王陽明》讀后感
拿到這本書時,真不知從何談起,深感自己才學疏淺。隨手翻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度陰山,讓我隨之聯想“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語,這位當今的“歷史奇才”對中國明代的全儒大師―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心學思想的分析,讓我不得不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其中的哲理,只能感知一二。
為此,我找尋了明代王陽明先生的相關簡介,在其家鄉浙江余姚,他本人則是一位人人敬仰的杰出鄉賢。了解了王陽明先生在歷史上能文能武,獨創心學,打起了挑戰傳統程朱理學的旗幟。《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還是唯一一本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呈現王陽明傳奇人生的傳記:
在經歷了當眾廷杖的奇恥、下獄待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瘟疫肆虐的危險;荒山野嶺的孤寂、無人問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靜后,王陽明不但求得了內心的安寧,而且逐漸通過“知行合一”擁有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內平定了寧王之亂;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缎膶W》更是是明代的一盞思想明燈,且默默地影響著后世。他的心學秘訣濃縮為一句話----知行合一,翻譯成今天的話是----理論聯系實際。這個提法,在王陽明那個時代絕對是挑戰權威、顛覆傳統的異端。
閱讀中,網上一博文的例子讓我借用分享: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凡是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二個先決條件。一是確立正確的目標,二是找到正確的路徑,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確立正確的目標看起來似乎相對容易,但要找出正確的路徑比較困難,尤其是找到最佳路徑(成本最小,收效最大)則更是難上加難。有時候,正是因為找不到正確的路徑,反過來證明之前所確立目標的不切實際。也就是說,一切對于目標的動搖,根源還在于路徑選擇的困難上。
也就是說,歸根結底,“道路”二字可拆開來理解?!暗馈本褪钦_的方向,人們對它只是探索和追尋,但它卻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就是說,對真理只能選擇去認識和感知,但不能妄想去創造或創新真理。以上文中富含哲理性的言語讓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習主席推薦6次的哲學理念,公務員們爭相購買!首部全面解讀知行合一哲學理念及其創始人王陽明的通俗全傳!由于當今社會的浮躁,應用在工作、生活中,是怎么個樣子呢?文中提到王老先生“在事上磨煉”,他主張道德佳養要緊密同日常生活聯系,“在事上磨煉。,才能落實“知行合一“。這些道理不正是應該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一一落實的嗎!
篇3:體育教師讀書筆記《體育心理學》讀后感
在上大學時就認真學習馬啟偉老師主編的《體育心理學》,暑假里結合13、14兩屆訓練又把該書讀了一遍,其中體育與心理的關系、體育參與的動力系統、運動技能學習、心理技能訓練、體育教學心理、體育比賽心理對我們的訓練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系統是第三章的內容,主要闡述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問題,參與體育活動要靠本人的積極性,同時人的動力調節系統是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以個人的需要為基礎,由動機、興趣、態度、習慣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就學習心得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注重體育生對體育的興趣
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它影響著人們體育參與的具體活動方向和強度。興趣對促進體育學習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體育興趣與體育學習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體素質和原有技能水平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體育興趣的人較無興趣的人活動效果更優。這就是由于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或鍛煉具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
首先我注重隊員對體育的興趣的引導,在13、14兩屆體育生組隊時,提醒學生考學的重要性(考不考學跟40歲的生活環境有直接的關系)。結合訓練成績和語數外成績制定目標,循序漸進,注重周、月目標及短期目標最有實效性,定的太低學生沒有通過努力就超過了此目標,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潛力也不能得到充分挖掘;過高目標,學生通過刻苦訓練沒有達到目標,就會有挫折感恐懼感而失去自信心。為此,我們教練要指導學生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高考目標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最有實效性,但必須要有高考目標做引導,短期目標如每月的體能目標和每月的月考成績及時反饋,做到及時張貼公布,同時還要做到多鼓勵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訓練有動力,學習有方向,讓學生訓練、學習都能夠達到的相應的目標,高考目標相應也就完成,學生的信心也就有了,學生的訓練熱情、斗志也就上來了。
其次對這些體育生紀律較松散,特別是學習的習慣差,目標不明確,所以一開始就幫助學生一一分析:一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成績好如王子瑜、蔣凱等,這類學生是為了考大學選擇了體育訓練,因此對這些學生平時生活、學習、紀律、訓練等方面多關心,對每次月考及時統計并及時小結反饋,幫助他們提高成績;二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課成績還可以如仲偉春、陳修橋李子巖等,這類學生主要加強文化課的學習和紀律的管理,加強考學的理念指導,平時要求嚴,但一定要多關心;三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成績差如袁帥、王磊、楊閏杰、臧秀峰等,對這類學生主要加強文化課的學習的指導,平時與班主任、語、數、外老師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平時學習的情況,來提高學生文化成績;四類是體育成績差,文化課成績好如滕超、秦超、劉志文、程子瑤主要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但不能放松文化課的學習;五類是體育成績差,文化課成績差,如劉柳、劉倩、尚冠宇等這類學生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且活潑好動、情緒波動較大,自覺性差,對此要加強紀律教育。
第三、注重家長會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關注高考、學情,與家長及時交流校表現如紀律、同學之間交往的問題、手機上網的問題、學生打架、談戀愛、星期做作業情況、關注學生的目標或考什么大學問題(強調多與孩子交流,家長是學第一教師),告訴家長:感情+意志力=幸福;合作,人心齊,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二、創造成功機會、創建愉快情景、滿足需要、教學引趣等多種方式實現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愿望。”(烏申斯基)。教師應通過教學和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在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方面起到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