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下期末試卷分析
一、試卷命題意圖與課標的對比分析
本次六年級試卷以《小學語文課標》為準則,以小學六年的教材、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及小學生實際為依據,遵循知識性、趣味性、綜合性等原則,以測查學生小學階段形成的語文基本能力為初衷。繼續保持以閱讀和習作兩大版塊為主要內容的出題方式,閱讀題目將語文基礎知識和學生閱讀能力的測查及情感價值觀教育融為一體,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測查更加完整系統。作文則注重測查學生寫作水平的應用能力,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話題,表達自己的心聲。從整張試卷出題情況來看,既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更注重學生學習語文能力和學習過程方法的測查,此外,設置了5分的卷面分,意在引領教師、學生關注寫字質量。總之,整個試卷,題量適當,題型豐富,是能較為全面的檢查學生閱讀情況的一份優秀試卷。
整份試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二、答題情況分析:
第一題題是根據要求寫字詞句,考查的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詞語搭配能力和對已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重點是本冊書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本題的答題情況較好,極少數學生出錯,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第二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本題學生失分較少,只有個別學生因粗心,錯別字等情況失了一些分。
第三題:口語交際。考察學生對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題目不難,但是由于有的同學沒有審清題目,白白丟失的分數,看來學生的審題習慣還有待于進一步養成。
第四題;閱讀短文完成習題,多數同學的閱讀能力還是具備的,題目回答的較好,只是對最后一問,你是怎樣理解文題”靜靜的等待”的理解浮于表面,回答的不夠深刻,可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第五題:這是一次半命題作文_____的滋味.由于命題寬泛、開放,所有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只是在敘述的時候,語句較平淡,詞句不夠優美,所寫事例不新穎,寫得也不夠具體。這和平時缺乏好詞好句的積累有關,和平時看作文書欠多有關。
三、從學生答卷情況分析教、學、考三者的得與失
1、從學生答題情況來看。
通過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和一些死題:如“看拼音寫詞語”。“按課文內容填空”等。
靈活性較強的題,學生回答較差。如:課文理解題,大部分同學理解不夠深刻和全面,丟分較多。理解的只是表面意思,理解不到文字背后的故事。個別學生不能理解題意,有的學生知道意思但語言表達的不規范。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這次試題做到了全、新、活,難度適宜,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考試,可以看出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1)詞語積累不夠。
重視積累,就等于給了學生一把學好語文的金鑰匙,語文教學效率就會迅速提高。學生平時缺乏大量的閱讀、積累、欣賞、感悟,遇到一些較靈活的題,就感到束手無策。
(2)綜合能力薄弱。
由于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范,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拼音、詞義、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準確理解能力及平時積累詞語的能力。由于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教材的系統講解,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歸類、整理及對新舊知識前后滲透的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審題能力也較差。有的甚至不讀題亂寫一氣,有的沒能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邏輯思維能力欠佳。
本次作文素材雖都來源于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但由于學生基本功不夠扎實,邏輯思維訓練太少,所寫作文語序散亂,沒有很好的邏輯聯系。空話、套話、假話太多,童真、童趣體現不夠。可見在這方面,學生還是較為薄弱。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更應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4)書寫不規范。
從整體卷面看,學生的書寫情況教好。但也有部分同學不注意卷面的整潔,今后要加大訓練,嚴格要求。
從我們教師自身來看,教的稍顯死板,語文知識涉及面很廣,但拓展不夠。同時我還發現學生的知識掌握也不靈活,沒有能應用自如,舉一反三,致使答卷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得不了高分。
四、改進措施及具體做法。(磨刀不誤砍柴工。)
1、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檢查習慣。
新課程首次將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作為目標之一,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冊的第一課都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系列化內容,這樣安排不但說明了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更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我們在試卷中發現不少學生書寫不夠認真,學生沒有寫好字的意識。六年級老師應特別重視學生的書寫習慣和態度,堅持長抓不懈。有一句古話“字如人面”,我們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也是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人生態度。本次測查試卷中的很多題目其實是考查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方法、習慣,從而教學生學會學習,在良好習慣的引領下,為其終身發展服務。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情感朗讀”、“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閱讀短文”歷來失分嚴重,本次考試也不例外。這次考試卷中的閱讀題目都很靈活,需要靜下心來,讀兩到三遍方能知道出題者的用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同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應當結合各年段的閱讀要求進行。教師教給學生“動筆”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養成動筆的習慣。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引導。
3、誦讀古詩文,為人生奠基。
認真讀好古詩文讀本。要讓每個學生達到滾雪球式的過關。在學期結束時,對進行口語測試的班級要嚴格把好古詩關。平時多讓學生進行誦讀,達到自動化程度,而且在此基礎上多引導學生進行相關靈活運用的練習,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古詩文實踐活動,讓學生不僅會背,關鍵在于要會用。
4、增加閱讀量,提高寫作能力。
眾所周知,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讓學生多讀書。學生沒有足夠的閱讀實踐,就無法真正做到能獨立讀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更不可能學到關于寫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可以說大量閱讀是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的關鍵。我們還應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結合新課程標準,推薦書目引導、督促學生每天讀一些經典、優秀的課外書籍。“有納能吐”,學生的知識豐富了,老師指導得當,還愁寫不出好作品來嗎?
5、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學生養成好的讀書方法,掌握“活”的讀寫有機結合的方法,將有助于提高閱讀與習作的效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度地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進行實踐,獲取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充分發揮“授之以漁”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學,少教怎么做。使知識源于課本而挖掘生活,使教有所用之處,因為教師不是教教材的工具,而是要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延伸去學習.平時的練習有一定的坡度和量度,注重學生的寫。應該教給學生做題方法,讓他們學會審題,尤其是作文,必須讓學生學會抓住主題,找準切入點,然后下筆。更要注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考試,把考試當作展示自己學習能力與水平的平臺。
語文的世界是廣闊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勢在必行的,問題雖然存在很多,可喜的是我們已自上而下認識到了我們的不足,并在努力的實踐中,改變教學方式。我們會結合試卷上反映出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愛上語文,逐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更要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改進工作方法。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信心、發奮學習、銳意進取、自覺奉獻,一定能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征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篇2: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文昌第二小學吳燕玲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試卷的答題時間是120分鐘,滿分100分,是一份較有價值的語文試卷,命題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教材為基本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展現題型的多元而多樣。
綜觀這份試卷,題型多樣而富有開創性,力求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全方面的評價。
2、突出語文的實踐與開放。
知識積累題的靈活運用,看拼音寫詞語題的基本功訓練,課外閱讀題的靈活豐富以及作文題的廣泛選材,都拓展了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并注重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測查。
3、注重課外的積累和運用。
積累在語文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語文學習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過程。有了豐富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本次試題緊扣文本,較好地處理了課內學習和課外閱讀實踐的有機整合,體現了大語文觀。
總體說來,本份試題涉及面廣、題型多樣、難易適中,檢測全面而合理,突出了重點,試題出現符合學生實際,問題明確無歧義,很規范。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是一份較為科學而合理的語文試卷。
二、做題分析:
1、答卷情況。
通過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大致如下:
(1)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字、詞、句子部分學生掌握得較好,得分率較高;
(2)字詞方面,有少數學生寫錯別字,不能正確選擇讀音。
(3)句子有點難,學生丟分多一些,在選擇答案時學生理解不透徹,答案出現了混淆。
(4)有少數學生擴詞能力太差。
(5)對于靈活性強的閱讀理解,大部分學生回答問題不夠簡潔,歸納概括能力欠缺。
(6)在閱讀題中,有少數學生不能正確理解短文的意思,做“文中分別把----比作-----,把----比作------”不能正確找出比喻詞,失分很多。
(7)習作方面,這次學生的作文整體上很好,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明顯提高。由于學生以前寫過,所以絕大多數學生寫的不錯。基本達到了寫作要求。而且語句通順,內容具體,用詞也不錯。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1)詞語句子積累不夠。
重視積累,就等于給了學生一把學好語文的金鑰匙,語文教學效率就會迅速提高。學生平時缺乏大量的閱讀、積累、欣賞、感悟,遇到一些較靈活的題,就感到束手無策。
(2)書寫不規范。
從整體卷面看,學生的書寫情況不容樂觀。書寫不夠端正,字體潦草不規范。特別是有些容易寫錯的字,很多學生在這方面丟分。
三、今后命題及教學建議:
1、基礎知識的訓練一定要扎實到位,特別是字、詞、句的訓練要反復進行,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閱讀和寫作才能有所提高。
2、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注意審題,書寫工整。
3、閱讀題更注意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老師在教學中要告訴學生多讀短文,讀通讀順讀懂以后再答題。
4、命題時題目表述要清楚明白,不要有歧義,考察學生的能力要廣泛,不要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得太死。
5、注意多讓學生練習寫作,特別強調要抓住中心來寫。作文的書寫要工整、干凈,標點符號一定要正確規范地使用。
篇3: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年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一、試卷的特點
這份試卷,體現了以下特點:
1、內容結構注重發展和創新。
2、很好地滲透了新課程理念。
3、習作是以自我經歷為內容,這個命題與學生學習生活結合緊密,不做過多限制,使他們的思維天馬行空,自由馳騁,有話可說,給了學生廣闊的自由發揮空間。
二、試卷分析:
本次語文試卷綜合考察了學生各方面能力,共分十二大題:一、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二、看拼音,將詞語正確、規范地寫在田字格里。三、按查字典的知識填空。四、辯字組詞。五,根據提示,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六、選擇適當的關聯詞語填空。七、按要求寫句子。八、根據語境,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詩句或名言。九、根據課內、課外閱讀填空。十、把下列排列錯亂的機子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在句前的括號里填上序號。十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十二、習作。試題知識點覆蓋面廣,題型靈活多樣,試卷貼近學生生活。在緊扣課本的基礎上,既注重了基礎知識又加大了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考察,與新課程理念緊密聯系。現逐個分析如下:
1、基礎知識(一至八題)
以考察學生對拼音、字義、詞語的掌握情況。其中第1、2題的訓練中,除個別同學對字的間架結構擺布欠均勻,把字全部寫在了格子的下方外,大部分學生都能注意字的結構在格子里的擺放位置,書寫比較規范;第3題檢查學生對查字典知識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對字意的選擇都能選對,部分答錯的是大寫字母和偏旁部首寫錯。第4、5、6、7、8題答得比較理想。
2、課內、外閱讀(九至十一題)
主要考察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的積累與分析運用能力。題型在結構上穩中求變、穩中求新。如第九題,根據課文知識填空,由于這一題型老師在平時經常強化訓練,因此出錯不多。即使有錯也是因個別同學識記不牢,沒有認真仔細審題。可見失分完全屬于粗心大意,說明學生的學習心態是取決成績高低的重要因素。第十、十一題分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部分,主要考察學生課內閱讀積累和課外閱讀理解的能力。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習作
本次習作是自擬題目,以一句話引起的回憶來進行寫作。由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有話可寫,更因為他在選材上有一定的靈活性,給學生留有選擇空間,多數學生能根據要求選材,有些學生的寫作語句不夠通順、連貫,文筆流暢,不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但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習作能首尾呼應,過渡自然,能抒發真情實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過本次段考,發現了不少存在的問題,今后我們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要更加重視書寫端正、規范、卷面整潔,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要更加重視字詞教學,夯實語文基礎,尤其是對后進生要加強基礎練習,掌握好基礎知識。
3、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仔細審題、認真答題、用心檢查。
4、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語感的訓練,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5、重視好詞好句的積累,多看作文書,豐富語言材料,注重語文實踐,提高作文水平。
6、習作教學要在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基礎上,在通順上下功夫,同時要引導學生能抒發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