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2)班語文學科教學質量分析
一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這次試題即便是基礎知識也比較靈活,難度較高,部分學生對于開放性習題的解答較以前有較大進步,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有不少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平時所學,正確解答。在語文的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都有明顯的體現。
本次考試情況
1.相關數據(均分、優秀率、合格率)分析
這次考試共有59人參加,優秀率54%,合格率98%,平均分82
2學生失分情況
(1)對生字詞掌握不牢,不能正確區別別字
(2)詞語的運用不夠靈活。
(3)對于論語中的名句不能熟讀成誦。
(4)短文分析的能力較差。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
從整個卷面來看,積累運用和習作部分學生掌握還可以,閱讀失分較多。
1、知識面過于狹窄,學習不夠靈活。
我們知道: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不應把教科書視為唯一的課堂資源。因為平時的語文學習只局限于課本的講解和學習,學生與外面世界接觸得太少,因此知識面過于狹窄,另外對所學知識的表達比較機械,詞語訓練過的能讀能默,而一旦超出這些范圍就錯誤百出。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學生、老師涉獵的語文學習范圍不夠廣
2.學生的習作能力還需提高。作文,綜合考查學生的用詞、造句、段落劃分,布局謀篇的能力,但少數學生仍然把握不住著重點,缺乏細節描寫,圍繞同一主題,合理選擇素材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3.語文課程資源整合開發還需要科學有效。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教材重組、班級圖書角、校園圖書館的開發利用。如科學有效地開展語文學科活動,并進一步與其它課程結合,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如進一步整合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力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作為教者,有時還不能整體協調。
4.語文教學需進一步重視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無論在語文教學的哪一個階段都需要重視學生語文學習策略的指導。并在課堂上堅持面對每一個學生教學的資源意識。教者有時會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或者因情緒的急躁,把語文教學進行知識化處理,課堂上,用講解和強調來代替學生的思維和體悟、構建的過程;有時也會出現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往往適得其反。
篇2:教學心得體會:用愛激勵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教學心得體會:用愛激勵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孟子說過:“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高爾基也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愛是一種力量。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一言一行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于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在教育教學中,我始終堅持這一點,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了好的成績。現就自己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威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年輕教師應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才能給學生一種可敬可信的感覺。工作上忠于職守,勤奮刻苦,勇于開拓;生活上樸素大方,談吐文雅,平易近人。一個年輕教師穿著大方、舉止從容、談話風趣會給學生帶來清爽愉悅的感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衣冠不整,不修邊幅,沒有一點氣質風度的教師,是不會吸引學生的。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在學生中樹立很高的威信,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師德、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教學藝術。
1、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言必行,行必果”,教師說話要擲地有聲,說到做到,一諾千金,應克制年輕人的稚氣與沖動而具有大將氣魄。一些不切實際的話不能信口開河,辦不到的事情切勿隨便許諾。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可以模仿教師某一優雅的動作、某一神態、語音,甚至于穿著習慣等。同時,也會模仿教師不太優雅的舉止,如批評學生的語氣、晃頭、聳肩、吸煙等等。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以身作則,在語言、板書、說話等各個方面為學生起到了表率作用。
2、尊重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要確立自己的威信,教師就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傾聽學生的心聲,樂學生之樂,憂學生之憂,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感化學生,讓他們覺得你是值得信賴的人,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教育根植于愛,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師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時刻把學生當作我們的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學生體會到你在關心他、愛護他。這樣,學生就會尊重你、親近你,從而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你的教學任務也就能順利完成。如我班學生錢加勝,學習上缺乏主動性,每次上課發呆,做小動作,不肯做作業,問他作業在哪里,不是說忘帶了就是沒做,要不就大著眼睛看看你,基礎知識掌握很不牢,其他老師也反映。我沒有放棄他,而是領著他能補就補,能不做的拓展題就不做,多加些基礎的;抓住他的點滴進步,不斷鼓勵他,在學生面前夸獎他是個聰明的孩子。進入期末后,我明顯感受到了他的進步,他不但能完成作業,而且上課聽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生活上,我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噓寒問暖,以至我們班的學生下課了,老愛拉著我的手問東問西,跟我說知心話。
二、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活力
1、錘煉語言,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心理學認為:嚴謹的語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語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語言使人振奮,形象的語言使人清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錘煉語言藝術,用精湛的語言變無趣為有趣,變無聲為有聲,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樂學、會學、善學。在提問性語言中,我常用“誰還能提出不同的辦法?”、“對于這個問題,同學們可以廣泛發表意見,只要能說服對方就行”、“接下來請同學們當老師考考我”、“老師相信你能行”等激勵性語言來創設思維的氛圍,激發求知的欲望。而在評價性語言中常用下列語句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使其不斷努力,奮發向上:“真是個金點子”、“你就是與眾不同!”、“你有一雙慧眼,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多了不起呀?”、“看來你很有文學細胞!”、“你說得非常精彩,比老師說的更有道理”、“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讀一遍會更棒!”、“看了你們的表演,我想中國電影拿奧斯卡金獎的日子真的不遠了”。
2、運用多種識字方法,使學生樂學愿記。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教師要盡快的“授之以魚”,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在教學中我開展了豐富有趣的游戲,比如:猜字謎、讀兒歌、找朋友、講故事、送字寶寶回家等,這些豐富多樣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牢固掌握了生字新詞。
3、注意在閱讀中加強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蘇教版教材特別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我根據這一特點,利用學生手中的文本,讓他們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詞語、詩歌、短文、小知識等,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豐富了積累,更是培養學生欣賞和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根據兒童愛說愛動的特點,充分利用討論環節,給學生創設求知情境。教學中可采用一幫一或者把座位前后四人優差搭配分成若干小組,經常進行討論、交流,從而鼓勵他們大膽爭論,勇于發言,互幫互學,既增強了同學間的友誼,又使差生丟棄了自卑感。在布置練習時,注意采取新舊知識交叉進行的方法。有計劃地使舊知識再現,克服知識回生現象,同時強化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另外,布置練習不要千篇一律,應增加題型變化,有易有難,還要經常讓學生上黑板演示,增加其信心,激發其積極性。
三、用博愛之心,幫助后進生樹立自信
教師要以博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絕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績好壞定優劣。在心中樹立這樣一個意識:一個都不能差。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應寬容,以誠相待,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亮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覺得付出一份汗水,便會有一份收獲,使其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由厭學轉為愛學、樂學、會學。我經常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們說話,平等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傾聽孩子的訴說,尊重孩子的選擇,也從中分享孩子的快樂。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給予更多的關懷,細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性格孤僻的孩子,我盡量多和他們談心,多鼓勵他們,讓他們敢于表現自己,積極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班級中的施紅同學原來很內向,現在他學習很努力,課堂中也能大膽發言表現自己。這讓我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要想成為每一個學生的朋友,就要努力用自己的愛心開啟孩子的心靈,我常常提醒學生:不要讓學習成為你背上的一座山,而要讓它成為你生活的一劑調料。相信自己試試就能行,拼搏就能贏。因為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付出總有回報,要做就做最好。
四、用真心換取家長信任
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只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平時,我十分重視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尊重每一位家長,耐心真誠地與他們交流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時刻關心著他們的孩子。對于一些比較難溝通的家長,我一方面通過家校聯系本,及時地把孩子的學習情況反饋給他們,用自己的真心獲取他們對我的信任,另一方面在學校多關心孩子的各方面成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取得進步,用實際行動博得家長的認可。經過努力,很多家長轉變了原先的態度,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工作,也讓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順利開展。
總之,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只要切實地、用心地去培養、去激勵、去挖掘,孩子們總會取得可喜的成績,我們農村教育質量就會發生質得改變。
篇3: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心得高效教研助推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年的2月22日,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教研活動在二七區人和路小學如期舉行。楊紅艷教研員以《談學段教育聊文本解讀》為主題,用具體的實例、圖表,做了一場精彩講座,使我們參會的老師受益良多。
首先,楊老師對上學期的《四年級學業質量分析報告》做了回顧與總結,從命題情況、命題意圖,錯題分析等方面向老師們進行指導,分析得失,用“數據、理性、客觀”來評價上學期的學業分析報告,讓老師知道了如何撰寫報告,如何更嚴謹地對學生進行學業質量分析。
接著,楊老師十分耐心地為老師們提出了今后工作中的一些教學建議。
識字寫字方面:提出讓學生們學會預習,用硬筆書寫正楷字,可以采用小組檢查的方式進行。
閱讀教學方面:教學中,要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達到初步把握課文主旨,體會情感。
習作方面:提醒老師們指導學生要擴大閱讀,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練筆,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多練習就會促使學生寫作有一定的提高。對于習作評語,楊老師做了重點指導,她告訴老師們盡量在學生的習作中找出3個優點,給出1個建議,要以課標要求為基礎,激勵學生習作興趣,不要用專業術語來評價學生的習作,評語要讓學生看得懂。習作中出現的錯別字一定要讓學生改,不要老師替代。
對于此次教研活動,楊老師高效、認真、細致、耐心的講解,讓我更加明確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更加懂得作為一名教師所肩負的責任,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