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期六語期末質量檢測命題情況分析
一、命題的基本情況
本張語文期末學業水平檢測卷,與平時的語文單元檢測卷相比,題量不多,學生能夠在70分鐘內順利完成。試卷的試題,能夠以**版的“課標”為指導,能夠把握考試命題的基本原則,題目來源于文本以及必讀書目和必備古詩詞,以靈活多樣的考察形式,將要考察的內容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思考辨析并完成。
本次考察的試題內容,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積累與運用”,此題分值為“30分”;第二部分是“閱讀與理解”,此題分值是“40分”;第三部分是“習作與表達”,此題分值是“30分”。
本張試卷的難度系數是9.0,學區學生的平均分是90分。最高分為99分,最低分為62分。
與以往的期末語文檢測卷相比,本張試卷題目更具有創新性和科學性。首先,在基礎知識的考察上,擯棄了原來的看拼音寫詞語和形近字比較組詞等題型,取而代之的是辨別字音和辨析成語中易錯字。其次,丟棄了原來的按課文內容填空,改換成了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填寫掌握的課內外知識。最后,在閱讀短文中,擯棄了原來約定俗成的課內一篇和課外一篇,換成了一篇課外必讀書目的段落分析和另外一篇課外的短文。
透過靈活多樣的試題,我們看到了考察者的良苦用心:不僅要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而且要培養學生應用的能力;不僅要鞏固文本,而且要與生活接軌;不僅要關注課內,而且要關注課外;不僅要關注全體,而且要兼顧個別。
二、命題的主要優點
六年級語文期末檢測試題,本著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原則,在字詞句段篇的考察中,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在試卷中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培養并鍛煉了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縱觀該試卷,具有以下突出的優點:
1.考察面“廣”。
字詞句段篇,盡在本張試卷。題量雖少,涉及的面卻異常廣博。就第一部分的基礎知識考察而言,就包括了如下的內容:字的規范書寫、找出錯誤的字音、找出錯別字、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找出成語運用不正確的項、判斷句子的說法(實則是考察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2.考察題“活”。
以往的連線題或者是按課文內容填空,學生只要死記硬背課文原文,一定能夠得滿分。現在考察的“根據課內外積累填空”,學生要完成這樣的題目,不僅要會背誦,而且要會融會貫通。如“(2)關于讀書學習,朱熹說:()?為有源頭活水來。魯迅說:()。”對于第一個空,學生能夠輕而易舉填出。而魯迅的名言很多,這里填什么,就需要結合上面的填空內容,思考并選擇魯迅的“必須和社會現實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簡單的一個填空,考察了學生的識記能力、思考感悟能力。
3.考察內容“實”。
語文試卷上的題目,都是平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訓練過的題目。如課文中的內容:“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如課外必備國學《論語》中的題目: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練習中的題目:《古今賢文》中說,處處留心皆學問,三人同行有我師。
4.考察方法“新”。
將對課文的理解,對詞語的感悟,融入到選擇題中考察,對六年級學生而言,這是不太常見的。但區區的六分,考察的卻是三個方面的知識。如6.判斷下面的說法,正確的在括號里打對號,錯誤的打錯號。(6分)
(1)“負隅頑抗”和“大名鼎鼎”的感情的色彩是相同的。()
(2)《給家鄉孩子的信》一文中,老舍爺爺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勤勉,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結果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啟迪。()
(3)《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作者用了許多筆墨描寫家鄉灞河邊的柳,目的是為了通過襯托和對比,突出了青海高原這株柳讓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三、命題的主要不足或問題
試卷是命題人多年教學經驗的展現,也是其智慧的結晶。再完美的試卷,都有可以研究和商榷的地方。就本張試卷而言,也有點滴的不足之處:
1.太過強調語文能力的培養,對于基礎知識的考察內容太少。“閱讀與理解”的40分全部是考察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即使是第一部分的“積累與運用”的30分,也有考察學生的辨析能力的。這種弱知識強能力的試卷,對于優生而言,是非常好的。對于學困生而言,難度就稍微大了點。
2.作文題有一定的難度。誠然,學生的試卷上,作文寫得滿滿的。仔細一讀,不符合要求的大有人在。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成功源自()。站在教師的角度,這道題很簡單,只要具體地寫出成功的案例即可。很多的學生,言之無物,記流水賬一般,一讀便知根本沒有理解成功的含義,即“成功”指的是什么,學生理解的重心,全部放在了補充的內容上了。所以寫出的作文不符合要求。
四、典型情況分析
本張試卷,錯的最多的,就兩題:
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把序號填在括號里。
漫:A水過滿,向外流;B到處都是;遍;C不受約束;隨便。
薄霧彌漫的“漫”的意思是()。
正確的答案是選B,而全學區的180名六年級學生,幾乎全軍覆沒,都選了A。因為根據以往規律,前面的兩小題選C和B,照理推算,這題就選A。所以學生這題失分多。
2.關于《論語》內容的填空:“父母之年,()。一則以喜,()。”這道題目,由于老師讓學生背誦的《論語》版本沒有這一則,所以學生沒有填寫出來。
五、對本學科命題的意見或建議
1.適當增多誦讀內容的題目。如《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中的有關詩詞,文本中的優美的經典的課文等。
2.題目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要難度適中。
篇2:當前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主要問題
當前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認為當前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注重形式,忽視價值
新課程改革的春風給語文測試帶來了一些新的氣象,在試卷命題的形式上開始關注學生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如添加溫馨提示、改革標題設置、創新呈現形式等,讓測試煥發了人文光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卷首千遍一律的溫馨提示,卷尾如出一轍的好心忠告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形式主義,學生早已熟視無睹,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二、表述隨意,缺失規范
句子的考查是語文測試的重要內容,每份試卷都少不了句子考查的內容,一般根據學期、年級學習的重點,考查擴句、縮句,按要求改寫句子(如“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陳述句、反問句和雙重否定句的互換等),判斷句子正誤,修改病句,補充句子以及排列句序等。沒有正確規范的語言表述,學生就可能產生理解上的偏差,導致科學非合理的作答,使考查失去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因而,考試命題不能隨意而為。
三、難度偏大,超出基準
新課程呼吁“減負”,切實降低試卷的難度是當前考試的基本要求,所以試卷命題應關注大部分學生,而不能僅僅滿足少數尖子學生的需要,更不能讓大多數學生因為難度大而產生畏懼考試的心理。
四、對號入座,開放不夠
詞語的考查形式多樣,如改正錯別字、寫近義詞反義詞等、照樣子寫詞語、根據提示寫詞語、寫出詞語的意思、給詞語排序、選用正確的關聯詞語等題型。常用的形式有填空題和連線題等。題目中的詞語一個不多也一個不少,剛剛夠對號入座。我們發現學生做此類題目時,第一句或者說前面幾個會認真比照,作出選擇,但剩下的一個幾乎不用思考,將其照抄填入準不會錯。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不動腦筋的答題習慣。
下面我結合具體的試題談改革小學語文命題的思考:
【例題】看課題,想內容,寫詞語。
例:《歡樂的潑水節》幸福吉祥
《學棋》()()
《蝸牛的獎杯》()()
《“黑板跑了”》()()
【例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青的草,綠的芽,()的花,都像()聚攏來,形成了()的春天。這句話讓你想到的描寫春天的古詩句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表達李白目送孟浩然遠去時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詩句:(),()。
這些題目的導向是引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立足文本,多讓學生觸摸文本,潛心理解。學習語文還要重在積累,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形成,首先得益實實在在的語言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一定的語言積淀,能力與素養都將空談。《課標》明確指出:“要注重語言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基于這樣的共識,我們的試卷要體現這樣的理念。但我們也要注意超越文本,適當拓展延伸。用教科書教閱讀,有不小的改革空間,但畢竟是有限的,而推進兒童閱讀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是發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途徑。閱讀才能不斷促進學生精神成長,完善人格。因此,我們在命題改革時要注意,引導學生不僅要積累文本語言,還要注意善于將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注重一些課外拓展。另外,**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顯然,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把語文課程的特質聚焦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進而突顯了“實踐性”和“綜合性”。可以這么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不斷彰顯著語文的特質,讓語文成為語文。我們命題時也應當堅定不移地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足功夫,以讓語文真正歸位。所以,除了課內的積累外,我們要注意運用,如果在語用方面,體現命題的特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篇3: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主要問題
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認為當前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科學性有待提高。
2、全面性不夠明顯。
3、要更好地體現人文性和創造性。
下面我就結合試題談談試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我的想法。
一、基礎題中存在的問題
1、文字部分的表述存在問題
例:她們的路走對了!她們硬是用,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把“小草”澆灌成“大樹”。句中“小草”和“大樹”加上了引號,這樣表達的用意是
。
2、題目偏離重難點
例:杜甫被人譽為“”,杜甫的詩被人贊為“”。
3、空格部位的設置不妥當
(1)答案指向不明
例:在下面的空格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
刻苦學習,能取得好成績。
(2)空格與題干,空格與空格間沒有相對獨立。
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朝詩人寫的,這首詩被評價為杜甫。
(3)空格的編排不合適
試題中經常會出現空格線過長或過短的情況,空格線過長或過短往往會引起學生思考上產生誤區,使學生無法真正理解題意,當然也會造成分值與題目考核的價值不相稱。
思考:基礎題的考查應指向學生的語文課本,指向課本上的基礎知識的積累、理解與運用,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拼音、漢字、詞語、句式進行考查。以便老師能更好的了解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出題時,對于題目要求要做到簡潔明了,排篇布局要合理。
二、閱讀題命題中存在的問題
1、課內閱讀題:基礎知識考查的比例過重。
很多試題的課內閱讀存在命題的目的不清晰,偏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比如有一份試卷中的課內閱讀部分,關于《北大荒的秋天》的一段閱讀題是這樣的:
(1)本文節選自課文《》。(1分)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畫“”)(2分)
(3)選擇正確的字填在橫線上。(2分)
(4)填空(2分)
()的笑聲()的高粱
()的原野()的葉子
(5)這段話是圍繞“”這句來寫的。(2分)
(6)用波浪線畫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7)文中從、、這幾個方面寫出了原野的熱鬧非凡。(1.5分)
(8)從這段中的“”和“”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當作人來寫。(2分)
這組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