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命題改革實踐

小學語文命題改革實踐

2024-07-31 閱讀 7930

小學語文命題改革的實踐

考試,是一根無形的指揮棒,讓教師與學生圍著它轉。如何發揮考試的真正功能,也是我們廣大教師一直在不斷探究、實踐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

幾年來,在語文命題的實踐中,既考慮學生的過去,又注重學生的現在,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因為它是學生發展的舞臺。命題既注重基礎和基本技能,又注重積累運用,強調語文的實踐性,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有機滲透在命題中,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考試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以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和持續發展。但是現在小學語文命題中內容的科學性有待改進、試卷中的難度與教材不匹配。如:在中階段四年級的語文單元測試卷中多次出現高年級的閱讀分析題,學生很難理解,沒辦法完整、透徹地回答。

在新課程背景下,考試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命題設計要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突出考試的診斷、促進發展的功能,使考試成為發現問題、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命題的設計應該遵循親和力、注重學科整合、增強趣味性、關注差異、回歸生活等原則。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現代教育評價的價值取向,小學語文命題是語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命題要體現關注學生,關注發展的課程理念。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帖近生活,要體人文關懷,要尊重個性表達,要重視積累、感情和運用,要走向文本的拓展延伸,要把握時代的脈博,要滲透整合意識,要凸現發展理念,發揮命題考試對教學活動的導向性。

考試是教學評估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考試中,書面考試是評估教學效果的依據,是指揮教學發展方向的“令牌”,而科學的命題則是書面考試發揮其導向作用的關鍵。科學的命題中能看到教改意識,能了解掌握教改的動向,能引導教學向前發展,對教學起著促進作用。

篇2:當前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主要問題

當前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認為當前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注重形式,忽視價值

新課程改革的春風給語文測試帶來了一些新的氣象,在試卷命題的形式上開始關注學生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如添加溫馨提示、改革標題設置、創新呈現形式等,讓測試煥發了人文光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卷首千遍一律的溫馨提示,卷尾如出一轍的好心忠告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形式主義,學生早已熟視無睹,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二、表述隨意,缺失規范

句子的考查是語文測試的重要內容,每份試卷都少不了句子考查的內容,一般根據學期、年級學習的重點,考查擴句、縮句,按要求改寫句子(如“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陳述句、反問句和雙重否定句的互換等),判斷句子正誤,修改病句,補充句子以及排列句序等。沒有正確規范的語言表述,學生就可能產生理解上的偏差,導致科學非合理的作答,使考查失去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因而,考試命題不能隨意而為。

三、難度偏大,超出基準

新課程呼吁“減負”,切實降低試卷的難度是當前考試的基本要求,所以試卷命題應關注大部分學生,而不能僅僅滿足少數尖子學生的需要,更不能讓大多數學生因為難度大而產生畏懼考試的心理。

四、對號入座,開放不夠

詞語的考查形式多樣,如改正錯別字、寫近義詞反義詞等、照樣子寫詞語、根據提示寫詞語、寫出詞語的意思、給詞語排序、選用正確的關聯詞語等題型。常用的形式有填空題和連線題等。題目中的詞語一個不多也一個不少,剛剛夠對號入座。我們發現學生做此類題目時,第一句或者說前面幾個會認真比照,作出選擇,但剩下的一個幾乎不用思考,將其照抄填入準不會錯。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不動腦筋的答題習慣。

下面我結合具體的試題談改革小學語文命題的思考:

【例題】看課題,想內容,寫詞語。

例:《歡樂的潑水節》幸福吉祥

《學棋》()()

《蝸牛的獎杯》()()

《“黑板跑了”》()()

【例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青的草,綠的芽,()的花,都像()聚攏來,形成了()的春天。這句話讓你想到的描寫春天的古詩句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表達李白目送孟浩然遠去時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詩句:(),()。

這些題目的導向是引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立足文本,多讓學生觸摸文本,潛心理解。學習語文還要重在積累,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形成,首先得益實實在在的語言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一定的語言積淀,能力與素養都將空談。《課標》明確指出:“要注重語言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基于這樣的共識,我們的試卷要體現這樣的理念。但我們也要注意超越文本,適當拓展延伸。用教科書教閱讀,有不小的改革空間,但畢竟是有限的,而推進兒童閱讀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是發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途徑。閱讀才能不斷促進學生精神成長,完善人格。因此,我們在命題改革時要注意,引導學生不僅要積累文本語言,還要注意善于將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注重一些課外拓展。另外,**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顯然,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把語文課程的特質聚焦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進而突顯了“實踐性”和“綜合性”。可以這么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不斷彰顯著語文的特質,讓語文成為語文。我們命題時也應當堅定不移地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足功夫,以讓語文真正歸位。所以,除了課內的積累外,我們要注意運用,如果在語用方面,體現命題的特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篇3: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主要問題

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認為當前小學語文命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科學性有待提高。

2、全面性不夠明顯。

3、要更好地體現人文性和創造性。

下面我就結合試題談談試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我的想法。

一、基礎題中存在的問題

1、文字部分的表述存在問題

例:她們的路走對了!她們硬是用,敲開了文學圣殿的大門,硬是用把“小草”澆灌成“大樹”。句中“小草”和“大樹”加上了引號,這樣表達的用意是

2、題目偏離重難點

例:杜甫被人譽為“”,杜甫的詩被人贊為“”。

3、空格部位的設置不妥當

(1)答案指向不明

例:在下面的空格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

刻苦學習,能取得好成績。

(2)空格與題干,空格與空格間沒有相對獨立。

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朝詩人寫的,這首詩被評價為杜甫。

(3)空格的編排不合適

試題中經常會出現空格線過長或過短的情況,空格線過長或過短往往會引起學生思考上產生誤區,使學生無法真正理解題意,當然也會造成分值與題目考核的價值不相稱。

思考:基礎題的考查應指向學生的語文課本,指向課本上的基礎知識的積累、理解與運用,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拼音、漢字、詞語、句式進行考查。以便老師能更好的了解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出題時,對于題目要求要做到簡潔明了,排篇布局要合理。

二、閱讀題命題中存在的問題

1、課內閱讀題:基礎知識考查的比例過重。

很多試題的課內閱讀存在命題的目的不清晰,偏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比如有一份試卷中的課內閱讀部分,關于《北大荒的秋天》的一段閱讀題是這樣的:

(1)本文節選自課文《》。(1分)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畫“”)(2分)

(3)選擇正確的字填在橫線上。(2分)

(4)填空(2分)

()的笑聲()的高粱

()的原野()的葉子

(5)這段話是圍繞“”這句來寫的。(2分)

(6)用波浪線畫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7)文中從、、這幾個方面寫出了原野的熱鬧非凡。(1.5分)

(8)從這段中的“”和“”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當作人來寫。(2分)

這組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