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分析研討活動有感
星期三,伴隨著暖暖的春風,我和眾多同行來到侯寨一中參加中心校組織的語文教學質量及研討活動,此次活動豐富多彩,對于加速自己的專業成長,優化課堂教學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這次的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由侯寨小學的張娟老師為我們帶了一節三年級語文常態課《可貴的沉默》,大家觀課。張娟老師看上去年輕、富有活力,在整個教學中,教學框架清晰,開課初,播放了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生日快樂歌》,并通過“在過生日時,你的爸爸媽媽都為你買過哪些禮物?”使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然而緊接著的“有哪位同學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使剛剛熱鬧起來的孩子們一下子沉寂起來,只有寥寥無幾的孩子舉起自己的小手,表示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緊接著,張老師話鋒一轉,將孩子們很自然的引入對文本的學習中去。整個過程中,張老師始終圍繞著“沉默”“可貴的”的進行教學,通過朗讀、談話、學生片斷練習等各種方法最終達到目標的完成。
整節課,我還看到了張娟老師所具有的扎實的基本功以及對文本的自我感悟。另外,既然是講公開課,難免要做課件,張老師做的課件并不復雜,很方便操作,但是如果在進行幻燈片切換時,如果有更方面的操作工具效果很好,更節約時間。
在第二個環節,二七區教研室楊鴻雁老師針對此節課進行了點評,在點評之前,侯寨鄉的老師先將自己對這節課的看法進行了交流,接下來,楊老師結合上學期期中三年級語文抽測進行了更為專業的點評。雖然我現在教的是數學,但是由于以前教過低中高的語文,所以對語文教學依然很感興趣。楊老師談到三年級的語文試卷存在三大共性問題:1、錯別字多;2、讀題能力弱;3、書寫不規范。回想這些問題不止在中年級段存在,在高年級段又何嘗沒有這些問題呢?還記得以前教語文時,部分學生的錯別字過多,在改作文能把自己改的暈頭轉向,怎樣糾正學生書寫錯誤呢?正在我想到自己以前是將學生容易錯的字大大的書寫在黑板上時,楊老師的話引起我的注意,她說如果發現某個學生字寫錯了,千萬不要把她擴大化,把它寫在黑板上,這樣的話,原來能寫對的學生也會因為這種效應而寫錯,呵呵,聽著還真是很新鮮!回頭我一定要試試,特別感謝楊老師這么毫無保留的將訣竅交給我們大家。楊老師除了對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還對作文教學也進行了介
紹。三年級習作是難點也是重點,相信不少教師都深有體會,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又何嘗沒有為寫作文而發愁呢?通過楊老師的細細道來,我知道了,原來除了先說后寫、興趣寫、隨手寫,還有自由寫啊,想怎么寫,像意識流一樣啊,原來這也叫寫作文啊,只是質量要慢慢提高。
第三個環節為互動交流環節,有幾位年輕的教師結合自己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與楊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使我們也受益匪淺。
短短三個小時的培訓研討活動很快結束了,但是卻使我收獲頗豐,今后如果有機會,一定要重拾語文教學,再次陶醉在祖國文字的翰墨書香!
篇2:教學心得體會:用愛激勵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教學心得體會:用愛激勵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孟子說過:“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高爾基也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愛是一種力量。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一言一行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于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在教育教學中,我始終堅持這一點,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了好的成績。現就自己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威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年輕教師應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才能給學生一種可敬可信的感覺。工作上忠于職守,勤奮刻苦,勇于開拓;生活上樸素大方,談吐文雅,平易近人。一個年輕教師穿著大方、舉止從容、談話風趣會給學生帶來清爽愉悅的感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衣冠不整,不修邊幅,沒有一點氣質風度的教師,是不會吸引學生的。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在學生中樹立很高的威信,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師德、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教學藝術。
1、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言必行,行必果”,教師說話要擲地有聲,說到做到,一諾千金,應克制年輕人的稚氣與沖動而具有大將氣魄。一些不切實際的話不能信口開河,辦不到的事情切勿隨便許諾。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可以模仿教師某一優雅的動作、某一神態、語音,甚至于穿著習慣等。同時,也會模仿教師不太優雅的舉止,如批評學生的語氣、晃頭、聳肩、吸煙等等。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以身作則,在語言、板書、說話等各個方面為學生起到了表率作用。
2、尊重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要確立自己的威信,教師就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傾聽學生的心聲,樂學生之樂,憂學生之憂,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感化學生,讓他們覺得你是值得信賴的人,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教育根植于愛,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師自身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時刻把學生當作我們的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學生體會到你在關心他、愛護他。這樣,學生就會尊重你、親近你,從而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你的教學任務也就能順利完成。如我班學生錢加勝,學習上缺乏主動性,每次上課發呆,做小動作,不肯做作業,問他作業在哪里,不是說忘帶了就是沒做,要不就大著眼睛看看你,基礎知識掌握很不牢,其他老師也反映。我沒有放棄他,而是領著他能補就補,能不做的拓展題就不做,多加些基礎的;抓住他的點滴進步,不斷鼓勵他,在學生面前夸獎他是個聰明的孩子。進入期末后,我明顯感受到了他的進步,他不但能完成作業,而且上課聽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生活上,我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噓寒問暖,以至我們班的學生下課了,老愛拉著我的手問東問西,跟我說知心話。
二、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活力
1、錘煉語言,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心理學認為:嚴謹的語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語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語言使人振奮,形象的語言使人清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錘煉語言藝術,用精湛的語言變無趣為有趣,變無聲為有聲,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樂學、會學、善學。在提問性語言中,我常用“誰還能提出不同的辦法?”、“對于這個問題,同學們可以廣泛發表意見,只要能說服對方就行”、“接下來請同學們當老師考考我”、“老師相信你能行”等激勵性語言來創設思維的氛圍,激發求知的欲望。而在評價性語言中常用下列語句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使其不斷努力,奮發向上:“真是個金點子”、“你就是與眾不同!”、“你有一雙慧眼,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多了不起呀?”、“看來你很有文學細胞!”、“你說得非常精彩,比老師說的更有道理”、“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讀一遍會更棒!”、“看了你們的表演,我想中國電影拿奧斯卡金獎的日子真的不遠了”。
2、運用多種識字方法,使學生樂學愿記。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教師要盡快的“授之以魚”,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識字,在教學中我開展了豐富有趣的游戲,比如:猜字謎、讀兒歌、找朋友、講故事、送字寶寶回家等,這些豐富多樣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牢固掌握了生字新詞。
3、注意在閱讀中加強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蘇教版教材特別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我根據這一特點,利用學生手中的文本,讓他們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詞語、詩歌、短文、小知識等,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豐富了積累,更是培養學生欣賞和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根據兒童愛說愛動的特點,充分利用討論環節,給學生創設求知情境。教學中可采用一幫一或者把座位前后四人優差搭配分成若干小組,經常進行討論、交流,從而鼓勵他們大膽爭論,勇于發言,互幫互學,既增強了同學間的友誼,又使差生丟棄了自卑感。在布置練習時,注意采取新舊知識交叉進行的方法。有計劃地使舊知識再現,克服知識回生現象,同時強化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另外,布置練習不要千篇一律,應增加題型變化,有易有難,還要經常讓學生上黑板演示,增加其信心,激發其積極性。
三、用博愛之心,幫助后進生樹立自信
教師要以博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絕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績好壞定優劣。在心中樹立這樣一個意識:一個都不能差。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應寬容,以誠相待,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亮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覺得付出一份汗水,便會有一份收獲,使其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由厭學轉為愛學、樂學、會學。我經常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們說話,平等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傾聽孩子的訴說,尊重孩子的選擇,也從中分享孩子的快樂。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給予更多的關懷,細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性格孤僻的孩子,我盡量多和他們談心,多鼓勵他們,讓他們敢于表現自己,積極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班級中的施紅同學原來很內向,現在他學習很努力,課堂中也能大膽發言表現自己。這讓我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要想成為每一個學生的朋友,就要努力用自己的愛心開啟孩子的心靈,我常常提醒學生:不要讓學習成為你背上的一座山,而要讓它成為你生活的一劑調料。相信自己試試就能行,拼搏就能贏。因為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付出總有回報,要做就做最好。
四、用真心換取家長信任
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只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平時,我十分重視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尊重每一位家長,耐心真誠地與他們交流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時刻關心著他們的孩子。對于一些比較難溝通的家長,我一方面通過家校聯系本,及時地把孩子的學習情況反饋給他們,用自己的真心獲取他們對我的信任,另一方面在學校多關心孩子的各方面成長,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取得進步,用實際行動博得家長的認可。經過努力,很多家長轉變了原先的態度,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工作,也讓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順利開展。
總之,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只要切實地、用心地去培養、去激勵、去挖掘,孩子們總會取得可喜的成績,我們農村教育質量就會發生質得改變。
篇3: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心得高效教研助推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
**年的2月22日,中年級語文教材教法分析教研活動在二七區人和路小學如期舉行。楊紅艷教研員以《談學段教育聊文本解讀》為主題,用具體的實例、圖表,做了一場精彩講座,使我們參會的老師受益良多。
首先,楊老師對上學期的《四年級學業質量分析報告》做了回顧與總結,從命題情況、命題意圖,錯題分析等方面向老師們進行指導,分析得失,用“數據、理性、客觀”來評價上學期的學業分析報告,讓老師知道了如何撰寫報告,如何更嚴謹地對學生進行學業質量分析。
接著,楊老師十分耐心地為老師們提出了今后工作中的一些教學建議。
識字寫字方面:提出讓學生們學會預習,用硬筆書寫正楷字,可以采用小組檢查的方式進行。
閱讀教學方面:教學中,要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達到初步把握課文主旨,體會情感。
習作方面:提醒老師們指導學生要擴大閱讀,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練筆,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多練習就會促使學生寫作有一定的提高。對于習作評語,楊老師做了重點指導,她告訴老師們盡量在學生的習作中找出3個優點,給出1個建議,要以課標要求為基礎,激勵學生習作興趣,不要用專業術語來評價學生的習作,評語要讓學生看得懂。習作中出現的錯別字一定要讓學生改,不要老師替代。
對于此次教研活動,楊老師高效、認真、細致、耐心的講解,讓我更加明確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更加懂得作為一名教師所肩負的責任,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