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語文新課堂研討觀摩心得
10月22日有幸和韓艷燕、鄭會娜老師一起到杭州參加“千課萬人”低年級語文“新課堂”研討觀摩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聽名師的課,名師們的講座,我更應該“擇其善者而從之”。
“千課萬人”堪稱小語界的春晚,可見是匯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大量的名師。
首先,我要介紹的茹茉莉老師的《一去二三里》。精彩一:讓孩子看圖片,回答圖片上的動物有幾條腿,而且還是不能說話,伸手指表示。眾所周知,低年級的孩子經常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的,這樣間接的又訓練的孩子舉手回答問題的習慣。而且做游戲又是小朋友比較喜歡的方式,同時又激發了孩子的興趣。精彩二:在教學古詩時,我們平時都是一遍遍指導學生抑揚頓挫的讀、讀、讀……而茹老師配上三種不同的音樂,讓孩子伴隨著音樂的節奏來讀詩。既有抑揚頓挫,又有朗朗上口。孩子讀起來非常有興趣。
其次,是66歲高齡的黃亢美教授執教的《“手”字家族》。讓我又重新認識了我們祖國文字的其妙。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課,又新奇又覺得自己才疏學淺,要學習的還有太多太多。我們都知道,提手旁、爪子頭跟手有關,但是并不了解又、反文旁也跟手有關。哎……加強自己的學習是唯一的方法。
最后,李麗老師執教的《絕句》。從教案和課題上看,這節課不過是一堂普通的課。而且我認為選擇講古詩的老師,必須具備高素養。否則很難將古詩講解的很完美。而我們聽到的李麗老師講解的古詩,主要是從誦讀開始,這也是唯一一節沒有用課件,老師直接把古詩寫在黑板上,從而展開了自己的教學。我最佩服的就是這樣的老師。再加上李老師一身普通白上衣,藍色牛仔褲。更加給人以教師那種樸素,教書育人的形象非常吻合。接下來,老師先范讀了一遍古詩,全場都震驚了。因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吟”??偹苤?,我們古人在讀古詩時,都是吟誦的。我們下面都在討論,這樣對二年級孩子是不是有點難。但是整節課下來,孩子們還很好奇,跟著老師一遍一遍的“吟誦”。再加上有手勢的配合,孩子們學的有模有樣了。
當然,精彩的課堂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課堂都是拍案叫絕的。像來自臺灣的柳芬玲老師的布板戲,一開始就把孩子們的興趣吸引住了。應該很多老師都聽過,那根本就是一堂表演的課,絕對是一堂笑聲最多的課,也一定是孩子們印象最深刻的課。說不完,也道不明。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有更深刻的感觸。這次的杭州之行真不愧是一場精神上的盛宴啊。
學有所思,學有所用。珍惜每次的外出學習,讓它真正的成為我們教學上的催化劑。加快我們的教學改變。
最后,以會場上的兩句話來結束這次的反思:“導”如涓涓細流點點滴滴終成滄海;“學”似步步腳印朝朝暮暮必登頂峰。
篇2: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非常高興能夠跟羅__老師們一行去__參加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此次外出學習,收貨頗多。
一、開拓了思維,教無定法。
在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語文教學內容豐富異彩紛呈,有朗讀教學課、有作文指導課、有口語交際課等。就拿作文指導課來說,有人物肖像描寫、有幻象作文指導、有現場作文指導。這些課中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評價、修改、頓悟,訓練面廣,重點突出可謂是點面結合,訓練強度適中、學習密度合理、片段練習有效、評價修改及時確實能把作文教學落到實處。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使用讓枯燥的作文練習變得有滋有味,新的突破點打破以往的教學常規,給我們聽課的老師眼前一亮,既開拓了教學思路又為自身的教學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二、語用的訓練,夯實語文教學的基礎。
羅蓉老師經常給我們講: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在此次大賽中語文老師注重語用的訓練,引導孩子積累詞語,為學習語文打下夯實的基礎。其中《畫家和牧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老師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設計思路、自然銜接的情景創設、隨文識字的創新點樸實而有趣,知識的落實水到渠成。其中的語用的訓練,如:運用文中的句子仿寫句子。詞語的積累如:濃墨重彩、輕描淡寫沒有講很多,只要小小的一個視頻學生就如身臨其境,很容易就理解詞語的意思。加之把這兩個詞放到句子當中朗讀,感情色彩躍于紙上了。
三、教師基本功非常扎實,語言文字引領學生。
本次大賽上教師的語言從容不迫,語速緩和有味,交代問題清楚易懂和學生交流親切和藹,正是這種師生對話為教學動態生成提供了有益的平臺。教師的書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示范的指導,平時在課堂當中穿插總比臨時強調來的好“潤物無聲”就是這個道理。
學習就是把別人好的東西拿來用,比起讀理論書籍強得多,所以此次學習多多,收獲滿滿。同時為今后的教育教學之路指明方向,努力前行。
篇3:教務處青年教工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教務處青年教工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非常感謝教務處能夠給我們青年教工提供教學觀摩學習的機會,使我無論在教學態度、教學方法還是在教學技巧方面都受益匪淺。在課程的選擇上,除了選取化工專業課外,我還選聽了偏重理論的高等數學課和側重實際應用的英語課。盡管每位老師講授風格不同,但他們還有很多共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態度認真負責,課程準備充分。
經過一學期的觀摩,我認識到這一點是講好課的基礎。以賀高紅老師為例,盡管科研和行政工作繁忙,但她課程準備和教學方面仍一絲不茍,課件做的很生動。尤其難得的是她不辭勞苦,攜帶大量沉重的實物教具,使同學對工程問題有直觀的認識。我將這個方法用到催化反應工程教學當中,學生反應良好。辛劍老師盡管年齡較大,但上課時聲音洪亮,仍舊充滿激情。并且能夠緊跟技術發展,用生動的動畫將原本枯燥難于理解的分子雜化軌道理論講解的形象生動。如果沒有對學生和教學工作的熱愛和端正的態度,很難做到這一點。
2、課程講解循序漸進,深入細致。
這一點是建立在端正的態度和充分的準備基礎上的。盡管每位老師講授風格各異,但在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對于使用課件的老師,課件都做的非常生動。如匡國柱老師,把眾多的公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利用課件講述的層次分明,深入淺出。而蔣志剛老師的板書有章有法,顯然經過了精心準備。他講述時細致入微,講分部積分遇到的種種情況都條分縷析,學生當堂都能很好的掌握。這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3、講課富于啟發性,非常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賀高紅老師的化工原理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在賀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知識的講解和傳授,真正是所謂的潤物無聲,并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由于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講授當中,時真妹老師幽默風趣,給更多學生更多的機會學用語言。蔣志剛老師有意留些問題和時間給學生,讓同學們能夠當堂利用所學的知識,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樂。
4、淵博的學識和扎實深入的專業知識是教學的保障。
這些老師在各自專業領域中都卓有成就,取得了相當的成績。這是他們講課深入淺出,高屋建瓴的基礎。有經驗的老師曾諄諄告誡過我,學會掌握一門課容易,但將其講明白就不容易,更不用說深入淺出。除了需要掌握課程之外,還需在自己專業領域有所建樹,才能夠真正的上好一門課。通過觀摩,深深的體會到了這一點。這也是我在今后教學科研中需要注意的一點,要科研教學并重,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
就我這一學期的觀摩體會而言盡管課程和教法不同,但端正的態度和良好的師德是成為一名優秀老師的前提條件。所謂為人師表,在這幾位老師身上都得到了良好的體現。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我們日常掛在口頭上的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我感覺要成為師德高尚的老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需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里,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2、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后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3、注重對學生能力和人格的培養。
現代大學生,思想開放而復雜。作為教師,除了傳授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授最新的方法,培養完善的人格。而這首先需要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為學生樹立表率。這一點辛劍老師做的非常好。數十年如一日,耕耘在講臺上,讓我看到了優秀教師應具有的品質,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另外作為年輕人,我應注重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比如大部分老師都采用了課件教學,使得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更容易理解。作為年青人,在新技術的消化吸收方面有優勢,應該在學校教法革新方面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總的說來,我認為要想成為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注重自己道德的培養和人格的完善;在此基礎上堅持科研教學兩條腿走路,教學科研相長,形成良性循環;注重教法和技巧的學習;以學生為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