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數學期末試題試卷卷面分析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題試卷卷面分析
一、試卷分析
這張試卷的主要特點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緊扣新課程理念,難度適中,題量輕.試題做到密切聯系學生生活,讓他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理解填空的6和9).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如五的實踐操作)測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開放性操作性的題目有所體現.,是一份較好的試卷。
二、數據分析
分數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人數
0
16
18
10
5
總體來說,成績不太理想。通過閱卷,我從學生和課堂兩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
三、學生卷面分析
1、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較好。
理解填空失分率很低,主要是經過的時間的計算上失誤較大以外,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是比較理想的
2、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弱。表現在學生填空,判斷題、應用題,主要原因學生在的學習過程中對于新知體驗不深,頭腦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實。
如知識應用的3、如果199()年是閏年,()里可以填的數是()這個知識綜合性比較強,既考察了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也考察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還有概念辨析中的2題,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重合一定是中午12時,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3、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在不認真審題,不細心答題,稍復雜的數據和文字都會對一些能力較弱或習慣較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
如,卷面上有不少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數據漏做題等不該犯的錯誤。
4、解決問題缺乏靈活性。
如看圖解決問題的請你提出兩個數學問題,不注意語句的通順和用詞的準確,全班都在這個題上丟分。
四、課堂改進的方向:
1.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次考試學生的答題也反映出了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對知識結果的把握,忽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的問題。以后要盡力讓學生多理解算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加強答題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解題方法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如解決問題中有336名學生乘準乘39人的汽車去參觀,8輛車夠么?可以借助乘法和除法兩種運算進行解答。
3、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如果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雙基”,能否正確解題,而忽視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嚴重失誤。學生答題字跡潦草,格式混亂,審題不認真,計算不細心,反映出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責任意識淡薄。本次測試學生的過失性失分相當普遍,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書寫訓練,格式指導,嚴格要求,嚴格監控,讓每個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縝密思考,仔細計算,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篇2:小學四年級數學期中卷面分析
卷面分析
本次期中考試試卷,總的來說,其考核內容是比較全面、綜合的,沒有超出所學范圍,能全方位考核學生對上半學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在題目的安排上,由易到難,題量適中,分數的分配較合理。整張試卷,對于本學期上半學期知識的考核是全面而詳盡的,在難易度上是適中。但學生考出來的成績卻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
(1)、概念不清晰、不扎實。
如:判斷題中“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部分學生判斷錯;還有填空題中“從個位起,第()位是百萬位,它相鄰的兩個數位是()和()”,部分學生出錯。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概念教學,使學生能靈活運用,該記準的一定記準,不能似是而非。
(2)、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學生在應用題上失分最多,很多學生不會分析題意,在以后的教學中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改寫以萬為單位的數丟失“萬”字;題目要求估算的卻計算。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計算能力有待提高。
學生計算錯的較多,以后應繼續加強計算訓練。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做到: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而發揮教師群體力量進行備課,可以彌補教師個體鉆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討教材,準確把握教材。
2、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3、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活用”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水平。
4、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素質。課堂教學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除了備好課還必須具有多種課堂教學的藝術。包括組織教學的藝術、啟發引導的藝術、合作交流的藝術、表揚激勵的藝術、語言藝術、板書藝術、練習設計藝術和動態調控的藝術等等。
5、堅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數學教師要經常對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進行自我反思,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求改進的措施和對策,總結成功的經驗,撰寫教學案例和經驗論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素質和水平。
(二)加強學習習慣和策略的培養。
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大量機械重復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教師一方面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等等
(三)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是每位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做好以下工作: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篇3:某小學二年級數學測試卷面分析
一、基本情況
全鄉共69名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基礎很牢固,學習興趣濃,學習態度端正,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探索知識。
二、取得成績
本次測試全鄉有69人參加。這次考試總分5063分,學生平均分73.38分,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22分。及格人數是56人,及格率為81.28%,優秀人數為24人,優秀率達到34.78%,本套試卷難度不是很大,以《新課程標準》為準則,以現行教材的教學內容為范圍,做到“三重”:
重基礎,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重能力,包括數學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數學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創新,即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者比例一般為7∶2∶1。同時題目類型力求做到全(覆蓋面廣、題量大)
學生輕易接受,學生對本套試卷的答題情況較好,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和期中相比有很大進步。
共性:
從全鄉五個班級上看,存在一些普遍的優點和不足,從全鄉二年級學生取得的成績中可以看出教師所教的知識比較全面,學生答得都很好,從試卷中看出學生的自學能力很強,從而看出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強,這與老師的平時訓練有密切的關系。
個性:
從本次試卷中可以看出個別教師的培優輔差工作做的很好,比如本次考試中有的同學得了滿分。
三、存在的問題:
(一)共性:
第一:
從試卷中反映出來馬虎現象很嚴重。比如:第一大題用心填一填第9小題:今年爸爸比我大26歲,5年后,我比爸爸小()歲,學生沒有認真讀題,用減法計算的比較多,學生沒有真正去理解題的意思就進行答題,在今后教學中應該注意這一點。
第二:
對比較難的題不愿意動腦去分析解決,比如第六題中第3題,看上去很麻煩,學生就不愿意再思考下去。
第三:
不會檢查試卷。做完題后就在那里坐著,不去檢查。
(二)個性:
從試卷反映出如下問題:[-小/學教學設計/網_
比如:第二大題填空的第2小題判斷:3和2相加,可以寫成乘法算式是32,少數同學理解成是對的。
第五大題認真計算,你真的好棒:這道題只有個別學生錯1、2小題,都是馬虎造成的。
總體看來,本次測試對個別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
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在培優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差生。
第二:
對部分同學的馬虎毛病必須在平時克服掉,改掉這些壞毛病。
第三:
培養學生不愿意分析較難的題,一看見較難的題就自動放棄,永遠品嘗不到成功的快樂。
總之,本次此時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能力,對今后的教學也是一個促進,在今后的教學中,抓好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僅學會,而且會應用,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做到把知識真正用活,做一個合格的學生。
四、提出建議:
從卷面上看,二年級數學試卷應該有考查計算能力的試題。第四大題出的較好,望今后多出類似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