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師課程標準教學觀摩活動學習體會
叫了很多年的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我們始終沒能夠明白什么是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究竟什么是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正如鄭州市小學英語教研員武新英老師所言,就是保底教學,讓所有的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也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其實回想我們的課堂,別說高效課堂,能夠做到有效就非常不錯了。
教研會上,中原區小學英語教研員張秋芳老師做了關于“情景對應能力的培養”專題報告。張老師從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談了她自己三個方面的看法。
一、轉變觀念,才會在行為上實現華麗轉身。
縱觀自己近二十年的英語教學,我非常認同張老師的觀點,教師要想改變自己的課堂,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你打算教會學生什么,你自己首先必須明白,然后再去思考帶領學生怎么去學,學生才會有興趣,愿意去學,心情愉悅的學,達到會學,學好。
二、跳出思維的盒子,情景對應能力很重要。
小學英語應以興趣為先導,學生一旦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神仙也無可奈何。在這里張老師談到擺脫中式英語的關鍵是情境對應,帶領學生積累不同場景下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有積累,有儲存,有能量。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活潑愛動,表現欲強,課堂上讓學生參與到各種各樣的場景情景活動中是他們不亦樂乎的事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有利的教育資源,讓學生的天性得到盡可能的釋放,讓他們內在的才能發揮到極致。談到語法,張老師強調“別讓語法偷走語感”,這一點非常重要,正如武老師所言,“英語課不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強化,而是帶領學生用英語做事情”。
三、老師應從“裝修”走向“內修”
這一點從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角度對教師提出了現實的問題解決方法,唯有學習改變才是唯一的出路。要杜絕課堂過度“裝修”現象,不要虛假的課堂,不要造作的情感,要真情實感。教師要“內修”個人的專業素養,教師要“內修”個人的教育理念,教師要“內修”個人的教學風格。從教學模仿到教學創新,從教學創新到教學風格,從教學風格到教學思想,從教學思想到教學主張,這才是一個老師成長的必經之路。
最后,武老師要求每一位老師要站整個課程的角度和學生發展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教學,對話教學、閱讀教學的第一個目標不可能是掌握某一個單詞,某一個句型,而是理解對話、理解文本,教師不能有意的破壞文本,讓一個完美的文本支離破碎,也唯有在完整的文本中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把握。第二個目標就是朗讀,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的教學要求更加苛刻的老師,那么可以是準確地朗讀。第三個目標是創編對話或者是復述文本。關于作業的布置,單詞可以讓學生用單詞嘗試著去說一句話,對話教學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去創編對話,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復述課文或者創編故事。總之,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思維和交流的工具,語言的語用功能是英語教學的核心,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用英語做事是我們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實現我們登封地區小學英語更好更快地的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篇2:英語教師教學常規學習體會
英語教師教學常規學習體會
教學常規是一系列教育教學規范中經常起作用的規章制度、工作規程以及保證這些規章制度正常運行的機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就要嚴格按照教學常規來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努力思考,下面就談談學習教學常規后的一點體會:
我覺得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實現英語教學的終極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而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個老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一。
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十分重要。而要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求我們教師從傳統的演講和講解轉變成為優秀的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調者。我們在課堂教學時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性,英語學習的興趣產生之后,[制度大全為您編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會逐步改善,繼而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因為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出的主體作用反過來又促進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與學真正進入良性循環階段。
我們都知道,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不是我教你學。英語教學就是通過這些交際活動,使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在交際過程中,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也是相互作用的。學生認識英語的進展離不開教師對教學規律的認識;教師對教學規律的認識也離不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客觀效應。教學就是為了促進這種交流。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注重交際策略的學習和應用,積極培育課堂真實交際的氛圍,同時盡可能地創設虛擬真實情景進行虛擬真實交際。
以上就是我通過學習之后的心得體會。但,我也很清楚,在英語教學常規中并不僅僅就是由這些方面構成并起作用的,還包括其他因素,彼此相輔相成。在以后的學習中我還將不斷充實自己,真正理解教學常規對于實際教學的指導作用。
篇3:高二英語教師工作心得體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高二英語教師工作心得體會
從下周開始就要站在高二的講臺上,完整的給學生們講授英語課,作為他們真正的英語老師,心里面又緊張又激動。
蔡元培說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人能盡一份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在大學,我們學的都是理論知識,即使教法課的微格教學也是一種模擬課堂。你只要想好內容怎么講就行了,下面坐的都是自己同學,你問題的答案都是現成的。當我們真正面對學生時就不一樣了,備課不只是備知識、備內容,更重要的是備學生,你得注意學生的表情,學生的反映,根據其變化隨時更改教學思路。這樣我們就學會了如何備課,如何講授知識,如何駕馭課堂,變得機智靈活了。所以說站在講臺上講課,真的特別鍛煉人,他可以讓你學到不少實際的東西。
頂崗路標上寫著,課堂教學有六大環節:備課、講課、布置作業、輔導、答疑、檢查作業。而作為實習老師的我,要以備課與上課為重點,重視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備教材是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依據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處理好知識的關聯、教學內容的轉化、教師內在素質的外化、知識的延伸、思想方法的滲透及思想教育滲透等問題。備心境是教學心境要凝神定氣,用心專一,融入情感,置身其境。備自己是教學技能,個性特色,實踐智慧,反思習慣。備學生是要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原有經驗、情感狀態、個人需要及其已經構建的知識結構與思維等知識背景。備學生的認知矛盾,備學生的個體差異,備學生的心理需求,如學生喜歡什么學習方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等。備語言就是清晰、準確、通俗易懂,有層次感、感染力和吸引力。備板書就是要字跡清楚,書寫規范,合理適度,思路清晰,直觀性強。備小結就是要鼓勵學生進行小結,教師明確并推扶提升。備課的文字成果是教案,對于我來說,就需要寫詳案,有利于初登講臺的我明確教學的思路和內容,要完整齊全,條理分明,便于操作。每課要有教后記,根據課堂反饋,及時反思并科學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寫好教后記,有利于積累具有個人特點的教學資源。
站在講臺上,希望可以好好的發揮,帶動學生好好學習英語。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