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第一輪數學復習計劃
一、教與學分析
(一)學生
1.**屆文科共340名學生;
2.多數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少數學生甚至懼怕數學,雖然數學學科對于高考成績很重要,仍然在心里對數學學習有畏難情緒,數學學習熱情有待進一步提升;
3.一些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不善于深入思考,多數學生淺嘗輒止,沒有鉆研精神,遇到困難愛退縮,少數學生處于完全放棄的狀態,開展真正分層次教學的難度比較大;
4.學生仍停留在老師講就聽一聽,作業簡單應付,缺少主動學習、瘋狂學習數學的意識。
(二)教師
1.帶領更多的學生達到高考考查能力的要求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目標;
2.學生學習數學的深入思考、真正掌握、靈活運用的能力需要長期培養;
3.教師的教法還有待改進,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夠,講解題的具體步驟多,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如此解的做法不夠,培養學生多元化的解題能力不夠;
4.對練習、試題的精選還不夠;
5.課堂的效率還有待提高。
二、基本要求
新課已授完,已進入全面一輪復習階段。
計劃78個課時,此輪為系統復習,此輪要求打好基礎知識關,注重基本能力的培養。需要全面落實考點,做到每個知識點,方法點,能力點無一遺漏。在此基礎上,注意各部分知識點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聯系,以及各個部分之間的橫向聯系,理清脈絡。同時抓住知識主干,理清重點,構建知識網絡。在教學中重點抓好通性、通法以及常規方法的傳授,使學生能夠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數學意識,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數學方法。還要有意識進行一定的綜合訓練,先小綜合再大綜合,每周至少1次滾動測試,逐步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提高做題速度。堅持低起點、小步子、快節奏、高要求。總之,一輪復習為整個高三三輪復習的重中之重,一旦失誤,絕對是不可彌補的。我們會竭盡全力,力爭文科數學一本人數達到更高層次。
三、具體方法措施
1.教學原則
在日常教學中,堅持教、課程標準、高考大綱、高考試題四結合原則,能夠正確把握每一節課的考察點、重點、難點,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布置練習、習題講授時有意識的插入一些高考題,摸清高考題中應用的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在講授過程中滲透進去。
2.高質量備課
以教學資料為藍本,備每一節課要翻閱多種參考資料、高考試題和以往的高考大綱,弄清每節課的知識點在高考中的地位,以及如何考察的。并結合不同層次學生實際,除每周三、周二集體教研外,我們經常在一塊交流探討。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復習的同時,注意不同板塊知識的上掛下聯,做到復習一個知識點,能涉及到與這個知識相關的其他知識,不斷強化不同知識點間的聯系,使學生們能夠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3.高質量上課
重視“通性、通法”的落實。要把復習的重點放在教材及高考的典型例題、習題上;放在體現通性、通法的例題、習題上;放在各部分知識網絡之間的內在聯系上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注意培養文科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4.狠抓作業批改、講評
教材作業、練習課內完成,精選課外作業,認真批改、講評。保證教學資料的充分應用,包括講解部分每課檢查,爭取人人過關,課后練習做到精講精練。注重解題規范,提煉思想方法,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5.認真落實每次測試、考試
測試題需精挑細選,注意錯題重現(三人輪流出題)。考前作好指導復習,試卷講評要講要點重點,統計學生出錯率高的題,抓住學生的薄弱點,不斷強化,
要求學生有錯題本并經常翻看。
6作好踩線生的工作。根據期中考試成績和年級要求制定踩線生并作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和跟蹤工作,力爭多面批面改,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篇2:高中第一學期高三數學復習備考計劃
中學**屆高中第一學期高三數學復習備考計劃
高三數學備課組
時間:**年8月21日星期四
一、指導思想:
從本校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的特點出發,緊扣考試說明和課標教材,狠抓基本知識點和基本解題方法的訓練。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下數學科考試大綱,研究進入課標高考各實驗區的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分析各章節內容在高考試題的分布情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復習。緊扣高考考點備課,著重備基本題型;抓精講精練,不搞難題、怪題和題海戰術。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學生數學潛力。堅持因材施教,抓中間促兩頭,使學生數學成績得到大面積地提高,力爭數學學科為學生高考保駕護航。
二、基本情況:
1、班級情況:**屆高三年級共13個班,其中理科班9個,文科班4個。
2、教師情況:**屆高三數學教師共8人,理科5人(曾雄飛、趙承科、王曉軍、李佳蓬、曹書靜),文科3人(卞人花、武葉青、符俊強)。
3、學生情況:
(1)運算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思維能力有待加強梯度訓練。
(3)學習方法需要得到詳細指導。
三、復習原則:
1、講練結合。以知識點梳理及題型歸納為講課線索,配合例題變式、課后練習等適量訓練,增強復習的有效性。
2、注重思想。數學思想方法是高中數學的靈魂,在復習授課及解題訓練中,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有意識地深化思想方法的訓練。
3、教學相長。師生以研究性合作學習伙伴的身份共同度過高三,教師在教學研究中提高專業水平,學生在與老師的討論中提高學習能力。
4、因材施教。切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好復習內容及進度;復習中兼顧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
5、滾動復習。不獨立各章節的復習內容,適當滲透其它章節的知識點;每次質量檢測,嚴格控制好命題范圍,達到滾雪球的復習效果。
6、查漏補缺。在各類測試之后,詳細統計每一題的正確率,針對性講評典型錯誤,及時安排補缺練習及過關訓練。
四、復習順序:
1、第一輪復習按校本教材《金版大一輪復習講義》的章節順序進行。第一輪復習具體順序為:
集合與邏輯(3講)→函數、導數及其應用(理科13講、文科12講)→三角函數(8講)→平面向量、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4講)→數列(5講)→不等式、推理與證明(理科7講、文科6講、選修4-5)→立體幾何(理科7講、文科5講)→解析幾何(理科9講、文科8講、、選修4-1、選修4-4)→概率、隨機變量及其分布(理科12講、文科3講)→統計、統計案例及算法初步(4講)文科與理科區別:少了定積分與微積分基本定理、數學歸納法、立體幾何中空間向量求法、曲線與方程、計數原理隨機變量及其分布。選修4-4計劃在解析幾何完成后進行、4-5在不等式完成后進行、4-1在圓的知識中進行
2、第二輪復習在預備中與模擬測試同時進行。
思想方法專題(共5講,包括: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函數與方程、轉化與化歸、其他數學思想方法)→知識交匯專題(共6講,包括:導數與函數、數列與不等式、三角與向量、解析幾何、立體幾何、概率與統計)→應用能力專題(共5講,包括:數學應用問題、探究創新問題、課標新增內容、選擇題與填空題的解法、綜合題的解法)
3、第三輪復習為專項強化訓練,主要為:
(1)選擇題、填空題強化訓練(約20套);
(2)解答題主要類型強化訓練(約10套);
(3)高考全卷模擬練兵訓練(約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