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老師教學反思與總結
轉眼之間,一年的時間就從身邊漂晃而過,一如曾經的歲歲年年。但是,這一年對于我這個剛踏入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來說卻可以用意義非凡來概括。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一開始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幸運的是,學校各位領導和周圍的老師,對我的工作和生活給予很多的關心和幫助。經過這一年的教學實踐,我獲取了很多寶貴的工作經驗,也深刻體會到了做老師的艱辛和快樂。我把自己的青春傾注于我所鐘愛的教育事業上,傾注于每一個學生身上,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成功與眼淚就都要坦然接受。下面,我將談談我這一年來的感受。
得:經驗的積累離不開校領導的耐心教導和資深教師的悉心指導。學校組織“師徒結對”活動,讓我拜資深教師為師傅。師傅不僅在教育教學方面給予我較大幫助,還在學生管理日常成長等方面給我提供了較好的示范和切實的建議。拜師活動,幫助我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學基本功是青年教師的立足之本。通過教學基本功比賽促進自身能力提高。每學期學校都會組織我們進行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也有多次教研組下校聽課等活動。通過準備比賽,參加觀摩課制作,不斷磨練教學能力,我的教學基本功有了明顯的提高。本學期,我錄制了《課程綱要分享課》,講了公開課《二力平衡》,在錄課,備課期間,辦公室老師們無私幫助,傾心指導,給了我巨大的幫助。我真的感覺自己很幸運,能夠在威武大理化生,幸??鞓返某砷L。
失:聽課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作為一名青年老師,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聽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同時也在科研活動期間聽科研組其他老師的課,能夠迅速對比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時更進。本學期,學校開展了名師課堂展示活動,但非??上У氖?,由于外出學習,一節課也沒能聽成。錯過了名師們精心準備的課程,損失巨大。本學期聽的課不多,是一個失誤的地方,下學年就面臨九年級畢業班,經驗不足的缺點必須依靠聽課學習彌補,一定要多聽課,多學習。
疑惑:面對普通班的教學,感到力不從心啊。一些特別調皮搗蛋的學生,上課要不睡覺,要不說話搗亂,喧嘩取眾,影響他人。這一部分學習的管理是課堂的最大問題,經常因為批評他們而耽誤教學。但是批評的結果還不好,下節課照舊。對這些學生到底還管不管,怎么管,怎么在不影響其他學生的前提下管理他們?這是我目前面臨的最大困惑。
下學年目標:1、提高教學能力,站穩講臺;2、樹立個人威信,增強對學生的管理能力;3、提高自己,多做中考真題,積累題庫,把握出題方向;4、九年級課件整理制作完整;5、重溫高中、大學物理相關課程,注意對學生今后發展的正確引導。
畢業一周年,工作一整年,時而感覺自己還是個大學生,時而覺得自己都老了好幾歲,真真實實的講臺生涯第一年,哭了,笑了,我走過。
篇2:物理牛頓第三定律教學反思
物理牛頓第三定律教學反思
牛頓第三定律是反映物體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它揭示了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間的定量關系和方向間的具體關系,是牛頓運動定律整體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牛頓第三定律作為牛頓運動定律的一個獨立定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僅從解答物理習題、定性地分析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我們就能發現牛頓第三定律所發揮的關鍵作用,加之本定律可設計為讓學生動手實驗、通過自主探索得出,從而使牛頓第三定律更具思想教育價值。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時注意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倡導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本節課在設計上有以下亮點。
1、探究性實驗設計
本節課涉及到兩個實驗,一個探究性實驗,一個演示實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的作用。學生利用彈簧測力計自主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間的關系,再利用DIS實驗系統進一步研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間的關系,同學們注意觀察屏幕上圖線(兩個力傳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的變化情況,并由此進一步總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這樣結論更有說服力。
2、導學案的編寫
在導學案的編寫過程中,努力將學生參與課堂的部分拓展,由教師提供相關器材和點撥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通過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總結等一系列活動發現科學概念、科學規律。
不足之處:因時間關系板書得較為簡潔,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沒有在黑板上完整板書出來。板書的字也是我需要再進行練習的。
這些不足之處均是我在以后教學中要不斷去改進和提高的。
篇3:《密度》物理教學反思
《密度》物理教學反思
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總的教學思路:
通過情景創設導入新課的學習,然后由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的進行情景創設,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據,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單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地思考探索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重難點的突破:
1、本節課重難點是學會應用比值法揭示物質的性質,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因此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關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
(1)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數據是相近的.通過實驗結論建立密度概念。
2、對于g/cm3與kg/m3單位的換算過程沒有作強調,否則難點集中,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接受。本節課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區別二者的大小關系。
三、不足之處:
1、由于學生分組探究用時偏長,在時間方面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同學都思考到位,沒有反饋練習,沒有達到讓老師驚嘆的效果。
2、通過本節學習,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還不熟練,需要安排一節習題課進行鞏固拓展。
四、教學中的成功體驗:
1、通過活動:三個形狀相同,大小相同涂有相同顏色顏料的球,如何辨別他們的材料?這樣的設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利于讓學生的心智集中到新知識中來。
2.本節課的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的能力在活動中有了發展。
3.通過生活知識加深了學生對密度的認識,并通過生活情景加深對密度知識重要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