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第一次月考后物理教學反思

第一次月考后物理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8724

物理教師第一次月考后物理教學反思

  在這個月里舉行了本學期的第一次單元測試,其結果—考試的成績并不太理想,結合平時交上來的作業也存在一些問題。經過認真調查、仔細思考、反復研究得知出現此現象是由于在教學中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

1.上課進度有點快。

  由于這學期初二年級的物理正課的課時由以前的每周三節改成了兩節,再加之節假日和各種大型活動放假,正課的課時就更少了。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留出期末考試的復習時間,本可用兩個課時講解的,卻只用了一個課時講解。也就沒有充分考慮到一個初學物理者的接受能力。

2.上課生活實例列舉太少。

  上課脫離了實際生活,只注重了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課堂思想,生活實例列舉太少。以致使課堂變得單調、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性。這就很難調動起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3.上課例題講解太少。

  上課只注重了概念、公式、定理、性質等的講解,卻沒有講解足夠的例題。這對于中學生而言,例題的講解實際就是他們觀摩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過程。

4.師生互動太少。

  為了趕教學進度,以及作為一位新老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師生互動的重要性。時常都是我“唱獨角戲”一個人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就坐在下面聽,成了古老的填鴨式教學。很少進行師生互動。忽略了“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主體。”以致沒有注意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

5.沒有讓學生做足夠的、必要的練習題。

  由于今年初二年級沒有統一訂購物理練習冊和其它的輔導資料。除了少數學生自己購買外,大多數學生皆無。同時我也沒有及時的寫足夠的練習題在黑板上供他們練習。對于初學物理這門理科的學生而言,不做一定量的練習題進行鞏固、加強,是很難取得好成績的。

  在平時的教學中,針對上述幾種情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進:

1.盡可能的放慢教學進度。

  在基礎章節及重點章節盡量放慢教學速,詳細講解這些章節。對于那些容易看懂的、常識性的、只需要了解的章節以及中考少考或不考的內容略講,適當地加快教學速度。

2.多列舉些生活實例。

  讓生活重新走入物理課堂,讓物理走向社會。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來源于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也并不是一門空洞的、枯燥的、說教的學科,大力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讓他們學以致用,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例如:為什么夏天打雷時,先看見閃電后聽見雷聲?在他們學習了有關光學及聲學的知識后,就能解釋這種現象了,知道閃電的光與雷聲是同時產生的,但由于光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音傳播速度的緣故。

3.多講解些典型例題。

  讓學生從例題中學到物理的一般解題思路、步驟、方法、技巧,等。體會到物理的解題思想。注意到易犯錯的地方。引導他們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

4.加強師生互動性。

  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角”。老師只起引導作用,是課堂上的“配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加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加強師生的互動性,活躍課堂氣氛,了解學生對當節課的接受能力、掌握程度,等等。

5.適當補充些練習題。

  多研究些輔導資料,選擇一些典型練習題在正課或者晚自習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做。通過做一定數量的典型練習題來復習、鞏固加強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訓練其解題的能力。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篇2:《密度》物理教學回顧反思

《密度》物理教學回顧反思

八年級物理(人教版)第六章質量和密度第二節《密度》教學完成后,回顧教學過程,覺得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做法,也體會到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現回顧反思如下以便今后揚長避短,更好地搞好教學工作。

一、轉變觀念,定位角色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要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依據此理念,本節整個教學設計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依據導學案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小組進行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研討編排的,力爭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被動的學習態度,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能體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二、重視探究,把握關鍵

本節課以"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為突破口,認識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不變這一物質的性質,引出密度概念,進而理解密度含義,因而做好探究實驗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本節教學在實驗探究環節中我讓學生分為三個大組,每個大組下設三個小組,三個大組分別探究木塊、鋁塊、鐵塊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得出數據和結論后小組間進行交流總結。隨后讓他們計算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大組中三個小組進行交流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這一物質的特性,為密度概念的引出埋下伏筆,再讓大組之間交流對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學生將明確地得出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這一結論,為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與質量、體積的大小無關奠定基礎。這樣整個課堂教學以學生小組探究、合作研討、歸納總結為主線,以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探究、歸納,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在經歷獲取知識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制度大全整理-

三、水到渠成,理解概念

學生通過探究交流已經對本節主要內容有具體的認識,教師通過導學案因勢利導引出密度,學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掌握,也能認識公式?籽=m/v只是計算式,而物質密度的大小與質量體積無關。

四、學以致用,當堂達標

學生得到知識后及時應用,是鞏固、提高、升華的必要途徑。練習是最好的、最直接的鞏固和提高方式,在導學案中除了安排探究過程、知識形成的問題性思考題外,每完成一個知識性問題后都有相應的跟蹤練習,使學生學以致用、及時鞏固,在課后再安排當堂檢測,及時對本節知識的掌握進行檢查、反饋,及時解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反思不足,教學相長

回顧本節課教學也體會到一些不足,首先,探究實驗材料選取上存在不足,若再用些橡皮泥之類的易于分割的物體,讓學生改變體積質量后進行測量計算,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密度不隨物質的體積和質量而變化,效果將會更好一些。其次,在習題設計中要注意有層次,兼顧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

篇3:《密度》物理教學反思

《密度》物理教學反思

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總的教學思路:

通過情景創設導入新課的學習,然后由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的進行情景創設,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據,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單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地思考探索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重難點的突破:

1、本節課重難點是學會應用比值法揭示物質的性質,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因此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關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

(1)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數據是相近的.通過實驗結論建立密度概念。

2、對于g/cm3與kg/m3單位的換算過程沒有作強調,否則難點集中,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接受。本節課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區別二者的大小關系。

三、不足之處:

1、由于學生分組探究用時偏長,在時間方面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同學都思考到位,沒有反饋練習,沒有達到讓老師驚嘆的效果。

2、通過本節學習,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還不熟練,需要安排一節習題課進行鞏固拓展。

四、教學中的成功體驗:

1、通過活動:三個形狀相同,大小相同涂有相同顏色顏料的球,如何辨別他們的材料?這樣的設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利于讓學生的心智集中到新知識中來。

2.本節課的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的能力在活動中有了發展。

3.通過生活知識加深了學生對密度的認識,并通過生活情景加深對密度知識重要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