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近幾年???????初中物理教學反思

近幾年???????初中物理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8434

近幾年初中物理教學反思

  在我讀過的書籍中記得,華師大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的進行課后總結自我反思,促進自己專業成長,同時也使我們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實課后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后反思,課后反思要反思什么?從近幾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么,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并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講授九年級“壓強和浮力”一章的內容時,在講授壓強時,通過練習讓學生從中了解密度均勻、高度相同、粗細均勻的物體在平面上產生的壓強與其底面積無關。這樣,在液體壓強的教學中,對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高度和密度有關,而與液體的多少無關的認識有了一個鋪墊的作用,對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也有了一個說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是師生通過課堂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檢驗的標準。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我先設計了幾個問題:你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了嗎?你能證實它的存在嗎?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響呢?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么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節、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布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都是我們反思的內容。

  此外,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重視物理作業的多元化及時段性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內容之一。

  物理作業是多元化的,有計算型、簡答型的練習,有探究實驗及實驗報告,有資料查詢、有調查報告等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比較重視傳統型的習題練習,較忽略探究實驗、調查報告等等。這幾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題,很多老師頭痛學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因此,教學中教師惟恐學生說不好,所有問題的答案都由老師代替。其實,你越是不放心,不給他們鍛煉的機會,這類作業他們越作不好。可以說是對癥下藥是良方,這類作業的布置需注意時段性,相應的物理規律學習后,及時的布置這類作業,然后立即讓學生口述,對于表達好的表揚,對于差的多鼓勵。讓他們在激勵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

  經過了以上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斗,更進一步”。

篇2:《密度》物理教學回顧反思

《密度》物理教學回顧反思

八年級物理(人教版)第六章質量和密度第二節《密度》教學完成后,回顧教學過程,覺得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做法,也體會到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現回顧反思如下以便今后揚長避短,更好地搞好教學工作。

一、轉變觀念,定位角色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要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依據此理念,本節整個教學設計都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依據導學案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小組進行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研討編排的,力爭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被動的學習態度,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能體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二、重視探究,把握關鍵

本節課以"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為突破口,認識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不變這一物質的性質,引出密度概念,進而理解密度含義,因而做好探究實驗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本節教學在實驗探究環節中我讓學生分為三個大組,每個大組下設三個小組,三個大組分別探究木塊、鋁塊、鐵塊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得出數據和結論后小組間進行交流總結。隨后讓他們計算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大組中三個小組進行交流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這一物質的特性,為密度概念的引出埋下伏筆,再讓大組之間交流對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學生將明確地得出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這一結論,為理解密度是物質的一種性質,與質量、體積的大小無關奠定基礎。這樣整個課堂教學以學生小組探究、合作研討、歸納總結為主線,以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探究、歸納,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在經歷獲取知識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制度大全整理-

三、水到渠成,理解概念

學生通過探究交流已經對本節主要內容有具體的認識,教師通過導學案因勢利導引出密度,學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掌握,也能認識公式?籽=m/v只是計算式,而物質密度的大小與質量體積無關。

四、學以致用,當堂達標

學生得到知識后及時應用,是鞏固、提高、升華的必要途徑。練習是最好的、最直接的鞏固和提高方式,在導學案中除了安排探究過程、知識形成的問題性思考題外,每完成一個知識性問題后都有相應的跟蹤練習,使學生學以致用、及時鞏固,在課后再安排當堂檢測,及時對本節知識的掌握進行檢查、反饋,及時解疑,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反思不足,教學相長

回顧本節課教學也體會到一些不足,首先,探究實驗材料選取上存在不足,若再用些橡皮泥之類的易于分割的物體,讓學生改變體積質量后進行測量計算,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密度不隨物質的體積和質量而變化,效果將會更好一些。其次,在習題設計中要注意有層次,兼顧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

篇3:《密度》物理教學反思

《密度》物理教學反思

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總的教學思路:

通過情景創設導入新課的學習,然后由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的進行情景創設,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據,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單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地思考探索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重難點的突破:

1、本節課重難點是學會應用比值法揭示物質的性質,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因此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關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

(1)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數據是相近的.通過實驗結論建立密度概念。

2、對于g/cm3與kg/m3單位的換算過程沒有作強調,否則難點集中,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接受。本節課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區別二者的大小關系。

三、不足之處:

1、由于學生分組探究用時偏長,在時間方面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同學都思考到位,沒有反饋練習,沒有達到讓老師驚嘆的效果。

2、通過本節學習,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還不熟練,需要安排一節習題課進行鞏固拓展。

四、教學中的成功體驗:

1、通過活動:三個形狀相同,大小相同涂有相同顏色顏料的球,如何辨別他們的材料?這樣的設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利于讓學生的心智集中到新知識中來。

2.本節課的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的能力在活動中有了發展。

3.通過生活知識加深了學生對密度的認識,并通過生活情景加深對密度知識重要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