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下學期高二數學期末教學反思
**年度下學期高二數學期末教學反思
一個學期過去了,回顧這個學期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記教學日記
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或教學結束之后,對自己教學得失可以進行總結反思,這種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教學參與者看,可以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學方法的反思,如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應的方法,以及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的適合性,可以反思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失,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從教學進行的步驟看,可以反思教學的導入,教學各環節的銜接;從教學內容看,可以反思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性,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單元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等。
(二)聽課與評課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之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后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教師講課時并不總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學上的得失,但若課后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特別是與同行、專家教師一起,邊看邊評,則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學中的長短。
(三)征求學生意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所以潛心于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會向學生征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層次好、中、差的學生會有他們不同的看法,學生的某些想法也許教師沒想到。通過對他們意見的征詢,結合自己的思考,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但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進行學習方法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這里,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間。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只記結論。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輔導書,以擴大知識面。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期中、期末都要召開學習方法交流會,讓好的學習方法成為全體學生的共同財富。我希望我的反思對下一期高二的教學有一點幫助,讓我們的數學教學少走彎路,期末高一數學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四)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規范化的教學應在單元教學結束時,通過多種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提出自己改進的建議,不論檢查什么內容,都包含著對自己教學的反思。這種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嚴格要求,打好基礎。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范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恒,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考試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為三塊進行教學,每講完一塊都要復習、測驗及格率不到70%應重新復習、測驗應經常化,用以督促、檢查、鞏固所學知識。實踐表明,教好課與嚴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學生學習中的得失表現,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內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傾向,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五)總結和提煉教學經驗,寫“再教設計”
一個教師在自己漫長的教學生涯中,誰沒有教得得心應手的時候?誰沒有精雕細刻的得意之作?誰沒有激情澎湃的創新靈感?但是這些別人無法領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時的總結和積累,得不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終歸會“事過境遷”而“煙消云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勤于積累,善于思考,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以上幾點便是我的一點心得,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積累經驗,以便盡快的提高自己。
篇2:我們是進行集體備課高二數學備課組
我們是如何進行集體備課高二數學備課組
郭希春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同一個年級同學科老師坐下來,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我做為高二年級數學備課組長,當然就要擔負起如何備好課,上好課的任務。這只靠一個兩個人是不能夠完成的,這需要整個高二備課組甚至整個數學教研組的共同努力。認真的去研究每一個模塊,每一章甚至每一節的內容。高二數學備課組成員分別是孫令熾、李甲穎、姜法健、林明弟、郭希春等五位老師。
自擔任高二數學備課組長以來按照以下過程進行組織集體備課:
一、做到“四定五統一”
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做到了“四定五統一”其中“四定”是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我們把時間定在周四的下午三點,隔周進行,地點設在高二電子備課室,定內容是,在開學的第一周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后按照教學計劃內容對整體進行把握,把每個章節的內容一一列出來并分配到每個備課組成員,即定內容的同時定下主講人。“五統一”是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統一可是分配和進度,統一作業布置、訓練和活動,統一單元測試(我們是沒學完一章都進行統一測試,但是沒有進行統一改卷)
二.備課形式
集中研討,主備課人對確定的備課內容闡述教學思路,提出備課中遇到的問題,收集反饋意見,備課組成員通過交流達成共識。
三.備課程序
1.個人初備主講人制定教學預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參和相關的教輔資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寫出備課提綱(以說課稿的形式寫出)。
2.集體研討
以說課的形式說給集體備課的老師聽,聽后進行集體研討。備課組成員各抒己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進行梳理,有主講人在預案的“改進措施”一欄記錄下改進措施,在進行深加工。
3.修正教案
對于修正教案這個環節,我們備課組主要是做到突破每章節的重難點以及統一教學目標,統一例題,統一練習,統一測試,而并沒有要求統一教案。我發現有的學校或者是科組做到統一教案甚至所說的話都相同。但是,我個人來看著并不是上策,這要根據教師自己進行量身定制,就像演電視劇一樣,相同的劇本不同的演員就會演出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的教師去用相同的教案得到的效果也會不同。這樣何必不根據自身特點去打造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呢?
4.課后分析
備課組成員在上完課都要根據自己上課的效果做出評價,然后再次交流,使問題徹底解決。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篇3:下學期高二數學老師教學總結
下學期高二數學老師教學總結
在這個學期里,我又有什么地方進步與不足之處呢?
由于這個學期數學要參加學業水平考試,所以大多數為復習課。我們數學組經過談論后,是進行模塊復習,到最后階段進行模擬練習。而他們基礎薄弱,我是對每個模塊的每個知識點進行復習應用。課后及時布置作業鞏固,然后每周進行測試。測試還有要求。否則要進行補考。這樣做對鞏固基礎確實不錯。但是也是存在些問題:這效果可能是題海戰術堆積出來的效果,而不是對數學本質的理解產生的。所以我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繼續努力。
(一)學生方面
1、學生不能屈服于數學。很多同學很怕數學而不學數學。要引導學生,及時數學再難也不要放棄,要了解它,發現它的美,并熱愛它。
2、學生要提高數學閱讀能力。要教于學生學會去讀題目,學會分析題目,學會根據條件架橋得到結論。最重要的是,對數學實質的理解。
3、學生要有專注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只是為了得到題目的答案而做題。而不會提煉總結題型方法。-制度大全整理-這點也要引導學生學會。接下來,要引導學生養成錯題集的習慣。還有就是做作業的習慣。批改后一定要進行糾正與反思。
(二)教師自身方面
1、學校組織的公開課有去聽,但是沒有好好的評過課;自己也很少開公開課。以后要多開公開課,暴露自己的問題然后及時糾正。
2、課前有備課,但是沒有進行課后備課。所以,對自己在教材理解與處理上,或者問題的引導上處理上存在不足之處。有待加強。
3、自己的做題能力要繼續提高。我有段時間采取過每天做一道高考題,然后去分析并看能否用多種方法去做,或者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很可惜,毅力不夠,只支持了一小段時間。接下來要再接再厲。
以上是我這個學期的教學總結。需要實際行動的事情很多,有時我也可能會出現倦怠、懶散期,希望我自己是螺旋式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