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中心學校課改合作社工作方案

中心學校課改合作社工作方案

2024-08-01 閱讀 6235

一、課改“合作社”的工作目標

課改“合作社”總體目標是打造一支既能指導引領,又能實踐示范,并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研究型教師團隊。

課改“合作社”立足于學生發展和課堂效率,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實踐與改革;鼓勵教師批判反思(個體反思),主動參與教研活動(團隊反思);在工作中生成問題,自覺進行教育科研實踐;最終產生一批在宜賓市乃至四川省有影響的教研科研成果,打造和培育一支研究型團隊,在全校的教研和科研活動中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并進一步推進學校走優質特色發展之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

課改“合作社”采用專業團隊活動的形式開展工作,以教師間相互合作為方式,以合作共贏為原則,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課改“合作社”的根本是學生的發展,以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導向,以教研科研為載體,以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依托,以教育教學工作質量提升為重點,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課改“合作社”的機構設置及成員職責

(一)課改“合作社”的機構設置

課改“合作社”是根據本校發展需要而設置的。

1、課改“合作社”負責人一般由一名學科骨干教師擔任,組員由全校教師自由報名參與,經過課改“合作社”負責人考核通過后成為正式成員。

2、課改“合作社”成員必須具備下述條件(準入條件):(1)主動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愿望;(2)喜歡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3)喜歡孩子,喜歡中小學教師職業,在工作中具有問題意識;(4)喜歡探索,愿意參加教研和科研活動,熱心教育科研事業;(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3、每人一年內只能參加一個“合作社”。

4、每個“合作社”人數不得少于3人,最多不超過5人。

4、“合作社”由教師自愿申請,經學校課改”合作社”領導小組審核批準后,正式掛牌成立。

(二)課改”合作社”的成員職責

1、負責人職責

全面主持課改“合作社”工作,確定“合作社”發展方向,策劃”合作社”目標、工作方案;制訂每學年”合作社”課改和科研計劃,包括學科課型模式確立、教科研目標、內容、形式、步驟、考核評價等。

(1)負責本“合作社”的組建和發展規劃。組建”合作社”團隊,制定”合作社”計劃,完善”合作社”日常管理制度。

(2)組織開展教研管理及實踐活動。在校級以上開設公開課、現場指導、講座、報告會等,每年人均1次以上;創設各類指導、交流平臺,積極參加市、區教育系統和學校組織的相關教育教學教研活動,開展互動性學習,促進教師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每月不少于2次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研討、實踐探索、主題研究等教育教學教研活動。

(3)組織開展科研管理及實踐活動。提出邀請專家、學者指導課改”合作社”工作和組織學員外出學習交流的建議;以”合作社”為單位,主持1個微型研究課題;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篇以上。

(4)實施青年教師成長計劃。負責指導“合作社”成員制訂自我發展計劃;整合“合作社”資源;實施對學員的考核、評估和評價工作,建立”合作社”檔案;根據青年教師各自特點,開展教學、科研指導。

(5)建立并維護課改”合作社”博客。利用建立“合作社”博客,搭建課改”合作社”交流平臺,有效發揮“合作社”教師的輻射作用。

(6)承擔本”合作社”日常管理。負責“合作社”的經費使用和管理;負責總結”合作社”的工作、教研科研經驗;提升理論,推廣經驗,傳播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

2、“合作社”成員的職責

(1)積極參加課改“合作社”組織的相關教研活動和科研活動。

(2)制定個人成長發展目標和具體的實施計劃。

(3)每人每學年至少閱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撰寫學習心得不少于5000字。

(4)每學期”合作社”成員相互聽課不少于20節。

(5)在校級以上開設公開課、現場指導、講座、報告會等,每年人均1次以上。

(6)參與1個微型研究課題,鼓勵在市區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

三、課改“合作社”的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以校長為組長,成立學校課改“合作社”領導小組,負責對課改“合作社”各項工作的管理和考核,負責為課改“合作社”提供政策支持。

(二)經費保障

課改“合作社”工作經費按人均200元/年標準劃撥,專款專用。特殊情況可向學校申請補助。

(三)制度保障

1、課改“合作社”領導小組負責課改“合作社”的過程性管理、指導工作,審查課改“合作社”培養計劃、年度活動安排,檢查課改“合作社”培訓工作和學習情況,聽取課改“合作社”工作報告,總結培訓經驗,對本土名師進行考核評價。

2、課改“合作社”實行學年任期制,一學年一考核。任職期間,完成課改“合作社”各項計劃。

3、課改“合作社”實行學年度考核管理,每年寫出書面工作總結,由學校領導小組進行總結性評估,工作卓有成效的“合作社”繼續命名,對不能勝任工作或工作業績不突出者,不再命名。

四、“合作社”成員業績考核與待遇

(一)考核

實行星級評價機制:三星級10分,二星級8分,一星級5分,未獲星級不加分。

1、自評。2、申報。3、學校課改”合作社”領導小組考核決定考核等級。

備注:1、不服從學校工作安排,考核結果按降等處理。2、凡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取消參評資格。

(二)待遇

1、優先推薦評選省、地、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2、在教師量化考核中根據所參加的“合作社”考核等次加分

3、優先派出參加外出參觀、學習考察及各種學術研討活動。

五、課改“合作社”的相關制度

為了確保“合作社”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合作社”成員須遵守下列制度。

(一)“合作社”例會制度

各課改“合作社”每學期召開一次計劃會,討論本學期計劃,確定成員階段工作目標、“合作社”教育科研課題及專題講座內容;每學期至少安排一次階段性工作情況匯報會議,督促檢查各項工作的實施情況,解決實施過程中的難點;每學期召開一次總結會,總結經驗成果,梳理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的辦法。

(二)“合作社”學習制度

一要按時學習。“合作社”成員平時學習以自學為主,同時要根據研究方向,確定主題,每學期至少集中學習一次,并利用工作平臺交流學習心得。

二要按需學習。“合作社”成員在每學期自我發展計劃中明確學習內容、學習目標,按需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

(三)“合作社”研討制度

1、“合作社”成員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研討活動。

2、“合作社””建立“每月一主題”研討制度。由”合作社”辦公室主任根據研究方向確定主題,每月集體研究一次。

(四)“合作社”工作制度

1、課改“合作社”主持人與”合作社”每位成員簽訂《課改”合作社”成員工作協議書》,在完成“合作社”研究項目和個人專業化成長方面制訂周期發展目標,規定雙方職責、權利及評價辦法。

2、“合作社”負責人為”合作社”成員制定具體進步計劃,安排培訓過程。”合作社”成員必須參加”合作社”布置的學、教、研工作,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并有研究成果。”合作社”建立定期主題研討制度。由主持人根據研究方向確定主題,定期集體研究,將研討成果發在”合作社”網站上。

3、“合作社”博客及電子檔案資料要及時更新,開通評論、留言服務,公布成員電子郵箱等方式,確保交流效果。”合作社”要及時通過網站發布工作動態、成員論文、專題研究課例設計、典型案例及評析、教育故事、活動圖片等。

(五)“合作社”考核制度

“合作社”成員的考核由”合作社”領銜人和工作小組負責。考核主要從思想品德、理論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達到工作目標,考核不合格者調整出課改”合作社”;同時按有關程序吸收符合條件、有發展潛力的新成員進入”合作社”。

(六)檔案管理制度

建立“合作社”檔案制度。專人專檔,一人一檔案,”合作社”成員的計劃、總結、聽課、評課記錄、公開課、展示課、教案等材料及時收集、歸檔、存檔,為個人的成長和”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依據。

(七)獎懲制度

1、按“合作社”考核等次,發放星級獎牌,并按以下標準核發獎勵經費:三星級300元/人,二星級200元/人,一星級100元/人。

2、“合作社”考核結果作為教師量化考核和評優評先依據。

3、對于不求進取,不能按時完成“合作社”工作布置的成員進行勸退工作。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同時將根據”合作社”開展活動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或修改有關條文。

本方案解釋權屬校行政。

*區*中心學校

*年11月24日

篇2:某縣學校課改工作方案

本學期,在縣教育局教研室的領導下,在全鎮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要積極貫徹落實*年*縣教育系統中層干部暑期培訓班的有關會議精神,嚴格按照縣局對課改工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集全鎮之力“唱響課堂教學改革主旋律”。緊緊圍繞“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有效落實教學常規,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實現大面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教學中心意識,逐步規范并提升學校的教學管理行為,在一定時期內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我們采取“一手抓校長、一手抓教師”的管理模式,中心校業務副校長、教研員要深入學校、深入課堂,工作從嚴、從實,從細處做起,起到“決策組織、檢查落實、指導提升”的作用。現就本學期*鎮課堂教學改革方案打算如下:

一、認真分析*鎮課改工作現狀,準確定位,規劃課堂教學改革目標,實行分層管理,在一定時期內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1、上學年,根據縣教育局執行課改的有關要求,我們走學校、進課堂,通過聽課評課、與廣大教師座談交流,把握最實際的課堂教學狀況,召開課改動員會、培訓會擴大課改實驗成果。我們組織全鄉100余名教師到*一中進行了課改課堂觀摩活動;*一中、*小學、*二中等學校分別組織課改教師到*小學、*一中、洛陽二外、平樂一中、山東杜郎口中學進行課改觀摩學習;上學期,在*一中、*小學成功召開了課改現場會;下學期,在*一中、*二中分別召開了課改觀摩會,教育局劉局長、教研室王主任、倪主任、*等教研員到場做指導,對我們的做法予以肯定和鼓勵,使得全鄉各學校掀起了空前的課改高潮。

作為第一批課改實驗學校,*一中趙占森校長思想重視,能夠帶領教師痛下決心、潛心課改,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小學由于課改信念不堅定、思想上瞻前顧后,在兼顧兩難的情況下成效不很明顯。當第二批課改實驗學校*二中、*三中、下范小學確定之后,我們召開了由校長和骨干教師參加的座談會,進一步統一認識、明確目標、規劃實施方案、論證采取的措施、建立了課改聯合體、制定了活動交流方案,保證了全鄉課改工作的整體穩步推進。中心校成員深入課改學校進課堂,多聽課、常指導,與教師研討、溝通,協調學校間的交流互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中、下范小學課改有序進行,*小學正逐步規范,*一中步步為營、趨向深化,*二中異軍突起、效果顯著、令人矚目。*二中任月強校長帶領教師共進退,譜寫了一曲令人驚嘆的課改進行曲,他們的經歷及成就證明了課改不是“難于上青天”,只要用心、盡力就能夠成功。看一看*二中的學校博客,他們的課改足跡遍布了成功、喜悅和收獲的快樂,值得學習和借鑒。

2、本學年,由于五高撤并原因,原*二中、*四中合并入五高校址,名稱為*二中,由原三中校長*擔任*二中校長;*三中由原四中校長*擔任校長;*小學由原一中副校長*擔任校長。新的競爭格局,為我們*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教育能夠坐穩教育強鄉地位成為可能。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益,已經成為一種教育發展的共識。極力打造出*一中、*二中、*小學成為*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鐵三角”,引領并帶動全鎮的課改工作,是我們本學期的工作目標和重心。

第一梯隊:*一中、*二中、*小學。

*一中課改工作目標:創立*鎮中學的絕對霸主地位,打造*品牌學校、并向外交流,校長趙戰森;

*二中課改工作目標:科學、規范、快速發展,短期內能夠和*一中相抗衡,走向*進行交流,校長位瑩剛;

*小學課改工作目標:實現跨越式的快速發展目標,奠定*鎮小學的霸主地位,走向*,校長*。

第二梯隊:*三中,各學區所在地小學(下范小學、丁流小學、符村小學、孫瑤小學)。

*三中課改工作目標:穩步推進課改,打造*鎮三所中學并駕齊驅的競爭格局;

下范小學、丁流小學、符村小學、孫瑤小學課改工作目標: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起到引領、帶動其他小學課改工作的排頭兵作用。

第三梯隊:其他所有小學,實行骨干先行、典型帶動的方法,強化課改意識,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方式。

我們的思路是:重點打造第一梯隊,帶動第二梯隊發展,引領第三梯隊前進。成立課改工作聯合體:中學以*一中為先導、由中學教研員*任組長,小學以*小學為主體、以小學教研員范軍會任組長。

全鎮成立課改工作小組:

組長:*

副組長:*成員:教研員*、*一中*、*二中位瑩剛、*小學*及全鄉其他學校校長。

二、新學期課改工作進程具體規劃:

1、第一階段:發揮中心校“決策組織、檢查落實、指導提升”的功能,由中心校業務校長班武見主持,帶領教研員*,利用九月十月兩個月的時間,使*一中、*二中、*小學的課改工作在持續交流中趨向規范和成熟,并得到空前的強化,從而也帶動第二梯隊課改學校課改工作的快速開展。

*一中、*二中、*小學每周各拿出一節課改公開課,用于全鎮交流;時間固定安排在,*一中周二、*二中周三、*小學周四,要求校長帶領數名骨干教師全程參與。在交流中不斷激發校長投身課改,教師傾心課改的內在潛力,使三所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做得規范、深入,帶動其他學校課改工作整體推進、不斷提升。

2、第二階段:從11月到學期末,在*一中、*二中、*小學課改工作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中學組加強完善*三中的課堂教學規模,主要是加強三所中學的交流與幫帶功能;小學組發揮*小學的先導作用,構建五所小學之間的交流與幫扶形式;使*三中和其他四所小學的課改工作趨向規范和成熟。

3、第三階段:下學期,在保證第一、第二梯隊課改工作持續、規范發展的基礎上,以五所小學為主導加強學區內各學校之間的橫向交流與發展,重視教師課堂的交流與提升,重視活動呈現、以活動交流促發展,力爭做到教師參與面及規范程度的最大化,使課改課堂深入人心、步步為營、扎實推進。

三、為保證課改工作順利開展并不斷得以深化,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須統一思想、步調一致,全力投入到其中去。

1、要加強對課改理論知識的學習、交流、研討、實踐、總結與提升,要在用中學、學中用,用實踐印證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校長要以國際的視野來辦教育,教師要以教育的視野來做教學,只有視野開闊了、遠大了,才能真正意識到今天課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做得深入、做得到位。

2、要深刻領會“雙輪驅動”戰略的核心意義,目的就是牢固樹立提升質量的意識。課改的課堂,一方面,能夠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起到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精彩、機智、活躍和充滿競爭的小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組織、概括、歸納、表達、演示等多種能力都會顯現出耀眼的光華,并迅猛地提升著,因為它具備了適宜的、寬松的環境;需要探討的是,小組學習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比較占時間,課堂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效果好,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深度達不到,或者說和傳統課堂相比強化訓練少、力度不夠。質量檢測就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堂檢、周測、月考”,“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都是可用之法,題量不在多,貴在設計精巧、合理、有針對性、有代表性。為此,出于一心不能二用或者說首尾難以兼顧的考慮,建議學校可以安排兩個人分管課改課堂指導和質量檢測工作,在杜郎口中學可以看到每節課都有“課檢組”的領導在走課、觀課,自習課有“質檢組”的領導在組織學生抽測,每半天一總結、一公布,這是前去參觀的同志都看到過的景象。

3、我們在做課改課堂交流時要關注、探討、實踐以下問題,使得課堂能夠真正深入、有效的進行。

導學案要加強學習研究和二次開發,做好課堂的宏觀及微觀再設計,保證符合學生及課堂實際,以追求課堂高效為目標;

預習檢查要落到實處,學生獨立自學的效果是課堂一切后續的基礎;

小組合作要徹底,要組織好、有分工、講秩序、有規矩、講紀律,學習任務要落實,人人須參與、不能留死角;

問題探究要有深度,課堂不能僅停留在表演或作秀的膚淺層面上,要兼顧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的統一;

課堂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大多數的學生,要關注學情、關注學生的參與深度;

教師要依據學校的統一模式組織課堂,要研究和熟悉模式,并不斷完善駕馭模式,在群策群力的基礎上,力爭有突破、有創新,以追求課堂高效為目標。

以上是本學年我鎮課改工作的一些打算和想法,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力求使得全鎮課改工作能夠快速發展、扎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