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縣直部門績效評估工作方案
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政府及其部門績效評估工作的意見》(閩委辦[*]52號)及市委、市政府《批轉市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年度縣(市、區)政府績效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委[*]19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年度縣直部門績效評估工作方案。
一、評估范圍
*年縣直部門績效評估范圍是縣直對接南平市*年度績效評估的責任單位(包括垂管單位),共34個。
二、評估內容
對接市直部門評估體系,縣直部門績效評估主要內容分為:業務工作實績、機關能力建設、機關作風建設和創業競賽。
發改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gdp增長率(20分)
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20分)
③非國有投資比重(1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經貿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工業增加值增長率(7分)
②非國有工業產值比重(6分)
③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6分)
④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耗指數(7分)
⑤商標增長數、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增長數(7分)
⑥工傷事故死亡率指數(7分)
⑦企業經營者公眾評議情況(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10分)
林業局:(1)績效評估(40分)
①林業總產值增長率(20分)
②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30分)
農業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農業總產值增長率(13分)
②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13分)
③商標增長數、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增長數(12分)
④農村沼氣池建設個數(12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畜牧水產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牧漁業總產值增長率(17分)
②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17分)
③農村規模畜牧污染治理(16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農辦:(1)績效評估(50分)
①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13分)
②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13分)
③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率(12分)
④中心鎮、中心村建設試點工作(12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建設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城市基礎設施投入(9分)
②房地產業增長率(9分)
③垃圾處理、污水處理(8分)
④城市公共綠地率(8分)
⑤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率(8分)
⑥中心鎮、中心村建設試點工作(8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外經貿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出口總額增長率(13分)
②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率(13分)
③外資企業稅收增長率(12分)
④非國有工業出口比重(12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財政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率(9分)
②地方稅收收入增長率(9分)
③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9分)
④行政成本增長率(7分)
⑤教育投入資金到位率(8分)
⑤衛生事業費財政投入增長率(8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地稅局:(1)績效評估(40分)
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分)
②失業保險人數(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30分)
科技局:(1)績效評估(30分)
①專利授權量(3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城鎮登記失業率(10分)
②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分)
③失業保險人數(10分)
④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分)
⑤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1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工商局:(1)績效評估(40分)
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20分)
②商標增長數、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增長數(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30分)
質監局:(1)績效評估(30分)
①商標增長數、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增長數(3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教育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幼兒受教育率(10分)
②義務教育鞏固率(10分)
③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0分)
④普職比率(10分)
⑤教育投入資金到位率(1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民政局:(1)績效評估(40分)
①享受低保人數(20分)
②婚檢率(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30分)
衛生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7分)
②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漏報率(7分)
③嬰兒死亡率(7分)
④孕產婦死亡率(7分)
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8分)
⑥婚檢率(7分)
⑦衛生事業費財政投入增長率(7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人口和計生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人口自然增長率(17分)
②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率(17分)
③城鎮人口數、總人口數(16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統計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gdp增長率(4分)
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率(4分)
③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生政策符合率、婚檢率(3分)
④城鎮人口數、總人口數(3分)
⑤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4分)
⑥財政發展指數(4分)
⑦社會保障覆蓋率(3分)
⑧工業增加值比增長率(4分)
⑨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4分)
⑩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率(4分)
⑾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4分)
⑿非國有經濟發展程度(4分)
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4分)
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4分)
⒂社會安全指數(3分)
⒃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指數(4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10分)
調查隊:(1)績效評估(50分)
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10分)
②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10分)
③社會安全指數(10分)
④公眾評議情()況(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政府辦:(1)績效評估(50分)
①規范性文件報備率(13分)
②規范性文件合法率(13分)
③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率(12分)
④行政復議合法率(12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信訪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信訪人赴京*指數(10分)
②信訪人到省集體*指數(10分)
③信訪人到南平集體*指數(10分)
④信訪人到京、到省、到市重復*率(10分)
⑤信訪事項督辦件、查報件辦結率(1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組織部:(1)績效評估(30分)
①黨代會代表公眾評議情況(3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環保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水環境質量指數(10分)
②城市空氣質量指數(10分)
③聲環境質量指數(10分)
④化學需氧量排放控制率(10分)
⑤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率(10分)
⑥農村規模畜牧污染治理(1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綜治辦:(1)績效評估(30分)
①社會治安滿意率(3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監察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行政違紀違法人員比重(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法院:(1)績效評估(60分)
①行政訴訟敗訴率(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公安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刑事發案率指數(30分)
②城鎮人口數、總人口數(3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交警大隊:(1)績效評估(60分)
①交通事故死亡率指數(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消防大隊:(1)績效評估(60分)
①火災事故死亡率指數(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安監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工傷事故死亡率指數(20分)
②交通事故死亡率指數(20分)
③火災事故死亡率指數(2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人大機關:(1)績效評估(60分)
①人大代表公眾評議情況(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政協機關:(1)績效評估(60分)
①政協委員公眾評議情況(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效能辦:(1)績效評估(60分)
①行政許可、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審批效率(30分)
②績效評估察訪核驗情況(3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三、評估方式
績效評估主要采取指標考核、公眾評議和察訪核驗等三種方式進行。
1、指標考核。年終由縣效能辦牽頭,縣委編辦、縣創業辦等有關單位配合,組織縣機關效能監督員按績效評估指標考核內容,對縣直單位進行績效評估。同時根據日常績效考評臺賬,召開會議集體研究評議打分。
(1)對接南平市*年績效評估的考核指標(詳見附件1),按照“自己與自己比”和“本縣與全市平均發展水平比”分別占60%和40%計分,指標考核達到標準值的得60%,在南平市考核位次第一名得40%,其余名次5%依次遞減,得分位倒數一位的不給分。
(2)按計劃考核的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的得滿分,未完成計劃的按完成計劃的比例計分。
(3)考核增長率、增量、比重的指標,以上年值(或前三年平均值)為標準值,將本年值與標準值對除后所得數大于1即得滿分,如小于1,將所得數乘以指標權重,即為指標得分。逆指標得分計算方式,將本年值對除后所得數值小于即得滿分,如大于1則指標得分計算公式為(2-本年與上年對除所得數)乘以指標權重。
注:指標考核計算方式詳見《*年度績效評估具體實施辦法》另行下文。
對接南平市*年度績效評估指標考核的責任單位(含數據采集單位)的縣發改局等列全市前三名的獎勵10分;為后三名的扣10分,并實施績效問責。
2、公眾評議。公眾評議工作,由浦城調查隊負責具體實施,針對不同單位設制不同的公眾評議表和問卷調查表,采用分層配額、隨機抽樣方法,兼顧分布均衡性和經濟有效性,按一定的百分比進行抽取。公眾評議占總分值50%。
對接市績效評估公眾評議的責任單位浦城調查隊、縣委組織部、縣人大機關、縣政協機關、縣經貿局列全市前三名的獎勵10分;為后三名的扣10分,并實施績效問責。
3、察訪核驗。實行效能監督員監督制度,每季度由監督員對縣直績效評估單位進行暗訪,填寫《監督員明察暗訪情況表》,作為年度績效評估的重要依據。縣效能辦組織有關人員不定期對被評估單位進行察訪核驗,摸實情、查實效。察訪核驗情況實行扣分制,直接在年度績效評估總分中扣分,具體扣分按《*年度全縣績效評估具體實施辦法》規定的績效評估察訪核驗標準執行。
對接市績效評估察訪核驗的責任單位縣效能辦為全市前三名的獎勵10分;為后三名的扣10分,并實施績效問責。
4、投訴件督辦。對企業和群眾的效能投訴,實行跟蹤督辦,對經縣效能辦調查核實,影響環境建設、有損機關形象、侵害群眾利益、違反效能制度的人和事,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辦事效率的暫行規定》(南委[*]39號)及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關于開展“四崗”問題整改活動的實施意見》浦效[*]06號,對責任人予以效能告誡,并在責任單位年度績效評估的相應指標中予以扣分。單位在自查自糾中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及時整改處理,年終績效評估可以不扣分。
5、專項督查。縣效能辦組織對省、市效能辦轉辦投訴件、縣委和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以及縣領導批辦件辦理情況開展專項效能督查工作,維護()政令暢通,促進工作落實。把督查發現的問題作為年終績效評估的政令暢通指標扣分的依據。
今年對縣直部門績效評估,實行和完善相關的評估臺賬,發現問題及時記入臺賬予以扣分。通過工作臺賬,強化日常的績效監督檢查,淡化年終集中考評,使績效評估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績效評估工作的臺賬主要有:《績效評估指標考核表》、《企業對部門執法情況反饋單》、《重要投訴件辦理情況扣分表》、《專項效能督查情況通報》、《監督員明察暗訪情況通報》、《縣政府政務公開欄出刊情況表》、《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結情況表》、《部門辦理投訴件和群眾意見、建議回應情況表》、《入駐行政服務中心單位考評表》等。
績效評估結果匯總公式:指標考核得分×50%+公眾評議得分×50%+業績突出獎勵加分-察訪核驗扣分(最高扣5分)
四、結果運用
1、根據匯總結果,考評總分達到標準分的70%以上才能獲得評獎資格,由高到低取前6名給予獎勵。
2、獎勵辦法:設第一名1個,獎勵1.5萬元;第二名2個,各獎勵1.2萬元;第三名3個,各獎勵0.9萬元。被評為后三位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實行績效問責(實施細則附件2)。
五、工作步驟
1、5月底前,縣直各單位將績效評估指標考核表中的單位主要職能、年度工作任務、年度創業競賽任務等三級指標進行細化,并向縣效能辦報送。各單位要建立績效評估工作機構,明確具體負責人員,按考核表內容制定工作落實的相關制度和措施;
2、縣效能辦不定期地組織縣效能監督員等相關人員進行明查暗訪和工作業務指導;
3、年底前各單位按考評表內容向縣效能辦如實報送年度績效評估自評情況報告及自評表;
4、年終,浦城調查隊完成對縣直單位公眾評議工作。縣效能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績效評估的察訪核驗工作;
5、縣效能辦將年度各單位績效評估情況匯總,報送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審議,確定先進單位和后進單位。
六、組織領導
縣直部門績效評估工作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進行,具體由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縣績效評估領導小組)組織實施。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陳國發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陳建新,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姚少明,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胡錫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蘇小寧,縣政府辦主任劉軍及縣效能辦主任祖永建任副組長;由縣委辦、縣委組織部、縣委農辦、縣綜治辦、縣委編辦、縣政府辦、法院、監察局、效能辦、發改局、經貿局、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事局、勞動保障局、建設局、交通局、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林業局、外經貿局、衛生局、人口和計生局、統計局、調查隊、環保局、安監局、信訪局等有關工作目標及數據采集的責任單位和組織協調單位領導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任劉軍,副主任王飚、祖永建、胡金璋、李水興、林鋒、郭坤炎、吳成云、徐獻麟、劉洪斌、林莉,工作人員從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及縣發改局、經貿局、統計局、縣委農辦、縣外經貿局、財政局、效能辦等部門抽調1名人員組成,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評比等工作。
縣直各單位要成立績效評估工作小組(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行政主要領導負總責,由單位績效辦牽頭,有關股室配合,確定分管領導,明確專人具體負責,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績效評估各項工作任務。
七、工作要求
(一)深化認識。開展績效評估工作,是今年全國“兩會”和中央*屆二中全會的要求,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客觀需要,各部門各單位要深刻認識開展績效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樹立落實*****和正確政績觀的具體行動,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抓手,積極探索,穩步推進,逐步建立注重績效、鼓勵創新、奮發向上、協調發展的評估機制。
(二)落實責任。縣直各單位要根據《*年度全縣績效評估指標表》(詳見附件1)的內容,對涉及本單位的相關評估指標,切實加強與市相關部門聯系、溝通和協調,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并形成制度、定期檢查、分析情況、建立評估機制、規范評估程序、落實責任人,確保年度工作目標的實現。績效評估實施方案中相關指標完成情況,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各項評估資料信息準確和及時。
(三)講求實效。績效評估工作要與各部門的職能發揮和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防止出現"兩張皮"現象。要體現務實、落實、真實,力戒形式主義。
(四)加強保障。各單位要把績效評估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切實加強對績效評估工作的領導,為績效評估工作健康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各部門內設機構要積極配合,在人員力量和具體工作上給予大力支持配合。
(五)嚴肅紀律。縣紀委(監察局)、安監局、人口和計生局、環保局、綜治辦對嚴重違*風廉政建設、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社會穩定有關法律法規,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實施評先評優“一票否決”。凡獲績效評估先進的單位均需經上述五個部門審核把關并明確簽署書面意見后報縣效能辦。
篇2:閩縣直部門績效評估工作方案
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政府及其部門績效評估工作的意見》(閩委辦[*]52號)及市委、市政府《批轉市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年度縣(市、區)政府績效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委[*]19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年度縣直部門績效評估工作方案。
一、評估范圍
*年縣直部門績效評估范圍是縣直對接南平市*年度績效評估的責任單位(包括垂管單位),共34個。
二、評估內容
對接市直部門評估體系,縣直部門績效評估主要內容分為:業務工作實績、機關能力建設、機關作風建設和創業競賽。
發改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gdp增長率(20分)
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20分)
③非國有投資比重(1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經貿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工業增加值增長率(7分)
②非國有工業產值比重(6分)
③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6分)
④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耗指數(7分)
⑤商標增長數、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增長數(7分)
⑥工傷事故死亡率指數(7分)
⑦企業經營者公眾評議情況(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10分)
林業局:(1)績效評估(40分)
①林業總產值增長率(20分)
②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30分)
農業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農業總產值增長率(13分)
②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13分)
③商標增長數、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增長數(12分)
④農村沼氣池建設個數(12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畜牧水產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牧漁業總產值增長率(17分)
②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17分)
③農村規模畜牧污染治理(16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農辦:(1)績效評估(50分)
①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13分)
②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13分)
③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率(12分)
④中心鎮、中心村建設試點工作(12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建設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城市基礎設施投入(9分)
②房地產業增長率(9分)
③垃圾處理、污水處理(8分)
④城市公共綠地率(8分)
⑤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率(8分)
⑥中心鎮、中心村建設試點工作(8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外經貿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出口總額增長率(13分)
②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率(13分)
③外資企業稅收增長率(12分)
④非國有工業出口比重(12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財政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率(9分)
②地方稅收收入增長率(9分)
③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9分)
④行政成本增長率(7分)
⑤教育投入資金到位率(8分)
⑤衛生事業費財政投入增長率(8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地稅局:(1)績效評估(40分)
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分)
②失業保險人數(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30分)
科技局:(1)績效評估(30分)
①專利授權量(3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城鎮登記失業率(10分)
②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分)
③失業保險人數(10分)
④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分)
⑤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1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工商局:(1)績效評估(40分)
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20分)
②商標增長數、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增長數(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30分)
質監局:(1)績效評估(30分)
①商標增長數、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增長數(3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教育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幼兒受教育率(10分)
②義務教育鞏固率(10分)
③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0分)
④普職比率(10分)
⑤教育投入資金到位率(1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民政局:(1)績效評估(40分)
①享受低保人數(20分)
②婚檢率(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30分)
衛生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7分)
②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漏報率(7分)
③嬰兒死亡率(7分)
④孕產婦死亡率(7分)
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8分)
⑥婚檢率(7分)
⑦衛生事業費財政投入增長率(7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人口和計生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人口自然增長率(17分)
②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率(17分)
③城鎮人口數、總人口數(16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統計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gdp增長率(4分)
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率(4分)
③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生政策符合率、婚檢率(3分)
④城鎮人口數、總人口數(3分)
⑤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4分)
⑥財政發展指數(4分)
⑦社會保障覆蓋率(3分)
⑧工業增加值比增長率(4分)
⑨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4分)
⑩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率(4分)
⑾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產值增長率(4分)
⑿非國有經濟發展程度(4分)
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4分)
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4分)
⒂社會安全指數(3分)
⒃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指數(4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10分)
調查隊:(1)績效評估(50分)
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10分)
②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10分)
③社會安全指數(10分)
④公眾評議情()況(2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政府辦:(1)績效評估(50分)
①規范性文件報備率(13分)
②規范性文件合法率(13分)
③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率(12分)
④行政復議合法率(12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信訪局:(1)績效評估(50分)
①信訪人赴京*指數(10分)
②信訪人到省集體*指數(10分)
③信訪人到南平集體*指數(10分)
④信訪人到京、到省、到市重復*率(10分)
⑤信訪事項督辦件、查報件辦結率(1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20分)
組織部:(1)績效評估(30分)
①黨代會代表公眾評議情況(3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環保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水環境質量指數(10分)
②城市空氣質量指數(10分)
③聲環境質量指數(10分)
④化學需氧量排放控制率(10分)
⑤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率(10分)
⑥農村規模畜牧污染治理(1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綜治辦:(1)績效評估(30分)
①社會治安滿意率(30分)
(2)創業競賽(30分)
(3)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監察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行政違紀違法人員比重(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法院:(1)績效評估(60分)
①行政訴訟敗訴率(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公安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刑事發案率指數(30分)
②城鎮人口數、總人口數(3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交警大隊:(1)績效評估(60分)
①交通事故死亡率指數(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消防大隊:(1)績效評估(60分)
①火災事故死亡率指數(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安監局:(1)績效評估(60分)
①工傷事故死亡率指數(20分)
②交通事故死亡率指數(20分)
③火災事故死亡率指數(2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人大機關:(1)績效評估(60分)
①人大代表公眾評議情況(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政協機關:(1)績效評估(60分)
①政協委員公眾評議情況(6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效能辦:(1)績效評估(60分)
①行政許可、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審批效率(30分)
②績效評估察訪核驗情況(30分)
(2)機關能力、作風建設(40分)
三、評估方式
績效評估主要采取指標考核、公眾評議和察訪核驗等三種方式進行。
1、指標考核。年終由縣效能辦牽頭,縣委編辦、縣創業辦等有關單位配合,組織縣機關效能監督員按績效評估指標考核內容,對縣直單位進行績效評估。同時根據日常績效考評臺賬,召開會議集體研究評議打分。
(1)對接南平市*年績效評估的考核指標(詳見附件1),按照“自己與自己比”和“本縣與全市平均發展水平比”分別占60%和40%計分,指標考核達到標準值的得60%,在南平市考核位次第一名得40%,其余名次5%依次遞減,得分位倒數一位的不給分。
(2)按計劃考核的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的得滿分,未完成計劃的按完成計劃的比例計分。
(3)考核增長率、增量、比重的指標,以上年值(或前三年平均值)為標準值,將本年值與標準值對除后所得數大于1即得滿分,如小于1,將所得數乘以指標權重,即為指標得分。逆指標得分計算方式,將本年值對除后所得數值小于即得滿分,如大于1則指標得分計算公式為(2-本年與上年對除所得數)乘以指標權重。
注:指標考核計算方式詳見《*年度績效評估具體實施辦法》另行下文。
對接南平市*年度績效評估指標考核的責任單位(含數據采集單位)的縣發改局等列全市前三名的獎勵10分;為后三名的扣10分,并實施績效問責。
2、公眾評議。公眾評議工作,由浦城調查隊負責具體實施,針對不同單位設制不同的公眾評議表和問卷調查表,采用分層配額、隨機抽樣方法,兼顧分布均衡性和經濟有效性,按一定的百分比進行抽取。公眾評議占總分值50%。
對接市績效評估公眾評議的責任單位浦城調查隊、縣委組織部、縣人大機關、縣政協機關、縣經貿局列全市前三名的獎勵10分;為后三名的扣10分,并實施績效問責。
3、察訪核驗。實行效能監督員監督制度,每季度由監督員對縣直績效評估單位進行暗訪,填寫《監督員明察暗訪情況表》,作為年度績效評估的重要依據。縣效能辦組織有關人員不定期對被評估單位進行察訪核驗,摸實情、查實效。察訪核驗情況實行扣分制,直接在年度績效評估總分中扣分,具體扣分按《*年度全縣績效評估具體實施辦法》規定的績效評估察訪核驗標準執行。
對接市績效評估察訪核驗的責任單位縣效能辦為全市前三名的獎勵10分;為后三名的扣10分,并實施績效問責。
4、投訴件督辦。對企業和群眾的效能投訴,實行跟蹤督辦,對經縣效能辦調查核實,影響環境建設、有損機關形象、侵害群眾利益、違反效能制度的人和事,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辦事效率的暫行規定》(南委[*]39號)及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關于開展“四崗”問題整改活動的實施意見》浦效[*]06號,對責任人予以效能告誡,并在責任單位年度績效評估的相應指標中予以扣分。單位在自查自糾中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及時整改處理,年終績效評估可以不扣分。
5、專項督查。縣效能辦組織對省、市效能辦轉辦投訴件、縣委和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以及縣領導批辦件辦理情況開展專項效能督查工作,維護()政令暢通,促進工作落實。把督查發現的問題作為年終績效評估的政令暢通指標扣分的依據。
今年對縣直部門績效評估,實行和完善相關的評估臺賬,發現問題及時記入臺賬予以扣分。通過工作臺賬,強化日常的績效監督檢查,淡化年終集中考評,使績效評估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績效評估工作的臺賬主要有:《績效評估指標考核表》、《企業對部門執法情況反饋單》、《重要投訴件辦理情況扣分表》、《專項效能督查情況通報》、《監督員明察暗訪情況通報》、《縣政府政務公開欄出刊情況表》、《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結情況表》、《部門辦理投訴件和群眾意見、建議回應情況表》、《入駐行政服務中心單位考評表》等。
績效評估結果匯總公式:指標考核得分×50%+公眾評議得分×50%+業績突出獎勵加分-察訪核驗扣分(最高扣5分)
四、結果運用
1、根據匯總結果,考評總分達到標準分的70%以上才能獲得評獎資格,由高到低取前6名給予獎勵。
2、獎勵辦法:設第一名1個,獎勵1.5萬元;第二名2個,各獎勵1.2萬元;第三名3個,各獎勵0.9萬元。被評為后三位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實行績效問責(實施細則附件2)。
五、工作步驟
1、5月底前,縣直各單位將績效評估指標考核表中的單位主要職能、年度工作任務、年度創業競賽任務等三級指標進行細化,并向縣效能辦報送。各單位要建立績效評估工作機構,明確具體負責人員,按考核表內容制定工作落實的相關制度和措施;
2、縣效能辦不定期地組織縣效能監督員等相關人員進行明查暗訪和工作業務指導;
3、年底前各單位按考評表內容向縣效能辦如實報送年度績效評估自評情況報告及自評表;
4、年終,浦城調查隊完成對縣直單位公眾評議工作。縣效能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績效評估的察訪核驗工作;
5、縣效能辦將年度各單位績效評估情況匯總,報送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審議,確定先進單位和后進單位。
六、組織領導
縣直部門績效評估工作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進行,具體由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縣績效評估領導小組)組織實施。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陳國發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陳建新,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姚少明,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胡錫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蘇小寧,縣政府辦主任劉軍及縣效能辦主任祖永建任副組長;由縣委辦、縣委組織部、縣委農辦、縣綜治辦、縣委編辦、縣政府辦、法院、監察局、效能辦、發改局、經貿局、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事局、勞動保障局、建設局、交通局、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林業局、外經貿局、衛生局、人口和計生局、統計局、調查隊、環保局、安監局、信訪局等有關工作目標及數據采集的責任單位和組織協調單位領導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任劉軍,副主任王飚、祖永建、胡金璋、李水興、林鋒、郭坤炎、吳成云、徐獻麟、劉洪斌、林莉,工作人員從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及縣發改局、經貿局、統計局、縣委農辦、縣外經貿局、財政局、效能辦等部門抽調1名人員組成,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評比等工作。
縣直各單位要成立績效評估工作小組(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行政主要領導負總責,由單位績效辦牽頭,有關股室配合,確定分管領導,明確專人具體負責,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績效評估各項工作任務。
七、工作要求
(一)深化認識。開展績效評估工作,是今年全國“兩會”和中央*屆二中全會的要求,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客觀需要,各部門各單位要深刻認識開展績效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樹立落實*****和正確政績觀的具體行動,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抓手,積極探索,穩步推進,逐步建立注重績效、鼓勵創新、奮發向上、協調發展的評估機制。
(二)落實責任。縣直各單位要根據《*年度全縣績效評估指標表》(詳見附件1)的內容,對涉及本單位的相關評估指標,切實加強與市相關部門聯系、溝通和協調,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并形成制度、定期檢查、分析情況、建立評估機制、規范評估程序、落實責任人,確保年度工作目標的實現。績效評估實施方案中相關指標完成情況,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各項評估資料信息準確和及時。
(三)講求實效。績效評估工作要與各部門的職能發揮和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防止出現"兩張皮"現象。要體現務實、落實、真實,力戒形式主義。
(四)加強保障。各單位要把績效評估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切實加強對績效評估工作的領導,為績效評估工作健康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各部門內設機構要積極配合,在人員力量和具體工作上給予大力支持配合。
(五)嚴肅紀律。縣紀委(監察局)、安監局、人口和計生局、環保局、綜治辦對嚴重違*風廉政建設、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社會穩定有關法律法規,造成不良影響的單位,實施評先評優“一票否決”。凡獲績效評估先進的單位均需經上述五個部門審核把關并明確簽署書面意見后報縣效能辦。
篇3:街道辦事處績效評估工作方案
根據市委、市政府批轉市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年度全市績效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年度全縣績效評估工作方案。
一、評估范圍
績效評估范圍:19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評估內容
鄉鎮(街道辦事處)績效評估內容分為:可持續發展、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創業競賽等四大項(詳見附表)。績效評估是對一級政府年度工作績效的綜合性評價,包含了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執政能力等方面。創業競賽是專項性的考核,側重于落實突出工業、突出項目帶動戰略。創業競賽既采取專項考核獎勵,同時又作為政府績效評估體系中的一個子項目,其考核結果計入績效評估內容。
三、評估辦法
*年績效評估方法采取指標考核、公眾評議和察訪核驗三種方法進行。一是指標考核。采取自評與考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指標考評工作由縣統計局牽頭,縣直各相關責任單位配合共同實施。二是公眾評議。由縣統計局負責,按照分層、多階段、等距隨機抽樣的原則,各鄉鎮(街道辦事處)抽取樣本100個,其中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20名、企業(個體)經營者代表10名、鄉鎮(街道辦事處)所在地城鎮居民20戶、農村居民50戶,按不同對象設置不同的公眾測評表或問卷調查表,進行調查測評和統計分析,反映社會各界對政府及其部門行政能力、履職狀況、服務水平等方面的真實評價。三是察訪核驗。由縣效能辦牽頭,組織察訪核驗小組具體實施,通過抽查核驗、專項督查、走訪服務相對人和暗訪等形式進行,對存在不效能等方面問題予以通報督促整改和績效扣分。
1、指標考核計分辦法:指標考核按當年發展水平參照歷史狀況、考慮對全縣的貢獻三個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評估。評估以綜合指數和綜合分數體現。綜合指數反映()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進步程序,按照“本鄉鎮(街道辦事處)自己與自己比”和“本鄉鎮(街道辦事處)與全縣平均發展水平比”,分別占60%和40%進行合成。綜合分數采用功效系數法計算。
2、公眾評議計分辦法:單項問題的計分,按“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和“不了解”,選擇前三種答案分別計5分、3分、0分,回答“不了解”按平均分計分。對同一問題的計分,把所有被調查人員回答的分值相加,除以回答人數,得單項問題分值。公眾評議總分,在分別測算各類代表評議指標合計分值的基礎上,以其算術平均數計算公眾評議指標總分值。
3、察訪核驗計分辦法:察訪核驗發現問題實行扣分制,累積扣分從被評估單位的績效評估總分中予以扣除。
績效評估得分匯總公式:
指標考核得分×60%+公眾評議得分×40%-察訪核驗扣分。
四、結果運用
績效評估取前6名,第一名獎勵3.5萬元、第二名獎勵3萬元、第三名獎勵2.5萬元、第四名獎勵2萬元、第五名獎勵1.5萬元、第六名獎勵1萬元。
五、工作步驟
1、制定方案。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和責任單位要結合各自實際,細化評估指標內容,制定*年度績效評估自評工作方案,有關責任單位也要考評指標制訂考評辦法,于4月底前報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審核。
2、抓好落實。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根據績效評估方案,明確工作目標,確定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把績效評估工作的本質要求貫穿于發揮職能、履行職責的全過程,采取措施認真抓好各項指標任務的落實,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3、組織績效自評。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成立績效評估工作小組,認真負責,客觀公正地開展自評工作,寫出自評情況報告,并于*年1月中旬前報縣績效評估辦公室。
4、開展指標考核。由縣統計局牽頭,各指標責任單位配合,按照指標考核體系要求組織開展年度指標考核。年度考核于*年1月底前完成,考評結果情況分析由縣統計局負責報縣績效評估辦公室。
5、開展公眾評議。由縣統計局牽頭,縣效能辦等有關部門配合,5月上旬制定出公眾評議具體實施方案及問卷調查和測評表,并組織實施,12月底完成公眾評議工作,并向縣績效評估辦公室報送公眾評議結果。
6、察訪核驗和組織抽查。由縣效能辦牽頭,有關部門配合,5月上旬制定察訪核驗具體方案,年內不定期組織開展抽查。察訪核驗工作于*年12月底前完成,并將結果報縣績效評估辦公室。
7、綜合匯總。由縣績效評估辦公室牽頭匯總各鄉鎮(街道辦事處)指標考核、公眾評議、察訪核驗結果,以及各鄉鎮(街道辦事處)開展績效評估工作的情況,報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和縣委常委會審議確定獲獎單位。
六、組織領導
全縣績效評估工作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進行,由縣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成立縣績效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陳國發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李建和,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姚少明,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胡錫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蘇小寧,縣政府辦主任劉軍,縣效能辦副主任梅先華任副組長,由有關工作目標及數據采集的責任單位和組織協()調單位領導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績效評估辦公室,主任劉軍,副主任李水興、林鋒、郭坤炎、吳成云、徐獻麟、劉洪斌、梅先華,工作人員從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及縣發改局、經貿局、統計局、農辦、外經貿局、財政局、效能辦等部門抽調1名人員組成,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評比等工作。
七、工作要求
1、績效評估工作旨在推進全縣的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務必求真務實,嚴禁弄虛作假。對任何違規造假行為,一經查實,該項指標按零分計算,并追究主要領導人及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各責任單位要落實責任,加強配合,制定嚴密規范的數據采集、數據質量控制和檢查制度,嚴格審查相關數據資料,確保數據的客觀真實。
2、縣紀委(監察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人口和計生局、環保局、綜治辦對嚴重違*風廉政建設、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社會穩定等有關法律法規、造成不良影響的初評獲獎單位,可實施“一票否決”。獲獎單位均需上述5個部門審核把關并明確簽署書面意見后報縣績效評估辦公室。“一票否決”事項的認定辦法,由上述5個部門按有關規定擬定實施細則,報縣績效評估領導小組研究審定后執行。
3、加強對全縣績效評估工作的組織指導、檢查督促、考核評比工作。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精心組織,抓好落實,并及時做好資料報送工作。縣績效評估辦公室要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考評結果要在適當范圍公示,并請縣人大、政協參與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