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中生物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初中生物學科德育滲透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5155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時機,開動腦筋,切實抓好德育工作,使學生健康發展。如何將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是一位生物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現總結如下:

一、結合教學內容,將三熱愛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應始終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放在首

位,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教育內容不僅包括謳歌黨的豐功偉績,贊頌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還應該包括國情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教育,生物課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

初中植物學,動物學的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教育;生理衛生中的計劃生育教育;每本書都有進行三愛教育的極好內容。例如,我在講生物的變異內容時,詳細地介紹了中科院袁隆平等科學工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長期的繁殖和選育,成功培養了多個高產而優質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從而激勵學生愛國,愛科學。

二、有的放矢,聯系思想實際進行思想教育

要使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必須了解和熟悉學生,指導他們的樂趣和苦惱,摸清他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遠大理想,是當前在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由此出現兩種傾向,認為升入好的大學無望,厭學情緒嚴重;成績好的學生,目標瞄準中考,只知埋頭苦讀,很少關心國家大事。兩種傾向出現了對生物課不同程度的不重視,前者認為反正自己學不好,因而學習無動力。后者表現為學習時的死記硬背,缺少學習的靈活性。這是生物教師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篇2: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滲透德育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滲透德育

汪清縣第二實驗小學校朱東春

【摘要】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其根本的本質包含著“教書”和“育人”兩個層面。漢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說:“德不優者,不能懷遠。”可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我們每一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責任。我們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會學生操作計算機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將從培養學生習慣、根據教學內容滲透德育和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三方面粗淺論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滲透德育。

【關鍵詞】信息技術德育滲透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必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使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始終奉行“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的教學理念,注重信息技術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還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網絡道德、團隊協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立志成才。

一、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學生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尤其在上機實踐過程中,首先強化認識,規范學生操作。我們要教育學生愛護計算機設備,要引導他們遵循操作規范,比如,在介紹關閉計算機的時候,要特別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不能直接關閉電源,并使他們了解這樣做可以避免計算機內的數據遭到破壞,延長計算機使用壽命等。

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是知識淵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養的榜樣。教師本身就是學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師在課堂示范和指導過程中,也應該有良好的習慣。比如,在平時文件的存放上,學生保存文件時毫無目的性,經常是下節課來上機實踐時,就找不到自己的文件。對于這點,我在演示保存和另存文件時,會在D盤目錄下建立一個相應的文件夾,注意了這個問題,有助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分門別類存放文件的好習慣。

最后,注意常規與有意識訓練相結合。良好的習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也可以靠有意識的訓練來培養。教師可以把培養愛護機器設備、遵守機房規則、正確的使用電腦、合理的操作軟件等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從早抓起,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恒。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德育教育。

雖然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沒有現成的德育內容與形式,但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情感目標是使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信息的表現形式及其應用,認識計算機和網絡信息的處理和傳輸,初步感性認知信息,并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道德和素養。據此,教師可以把教材當成德育的載體。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知識、鍵盤指法、電腦畫圖、文字處理、演示文稿和網絡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把握教材內涵,明確教育目的,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蘊含的情感因素,恰當地插入事例,以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逐漸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追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直至“內化”成品質。比如,在講授計算機的發展史時,其中明確提到中國的八卦學說對二進制理論有指導作用;中國的算盤是最早的運算工具;中國研制的巨型計算機神威系列、銀河系列性能都擠身于世界前列。從中找出我國科技與國際科技的距離并不遠,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總之,我們可以根據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的滲透,這些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富有時代感。應因勢利導,把德育滲透到信息技術教育中,力求達到真正“授業解惑”,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篇3:信息技術教學中德育滲透

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摘要: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中明確提到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因此如何在信息技術課中加強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是所有信息技術老師都很關心的課題。本文將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德育滲透。

關鍵詞:信息技術就;德育滲透

教育部周濟部長說過,“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使他們健康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的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因此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要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使學生擁有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修養。德育滲透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已成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共識。本人從以下三個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討,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德育滲透。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也可以靠有意識的訓練來培養。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尤其在上機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培養愛護機器設備、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根據習慣形成的特點,既要注意從早抓起,防微杜漸,高度警惕任何不良習慣的滋長,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又要注意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堅持到底。當然,這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的努力,關鍵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加強學生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良好的習慣不僅是個性心理品質的良好反映,也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分析提煉教材中思想教育的素材,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教育,循循善誘,使他們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紹關閉計算機的時候,要特別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不能直接關閉電源,并使他們了解這樣做可以避免計算機內的數據遭到破壞,延長計算機使用壽命等。

(二).教師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是知識淵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養的榜樣。教師本身就是學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師在課堂示范和指導過程中,也應該有良好的習慣。從德育角度講,教師的榜樣作用至少有三方面:能夠發揮德育主體的德育潛能;能夠促進學生的榜樣學習;能夠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戶文件建立在系統目錄中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如果教師在演示中保存和另存文件時,注意這個問題,有助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分門別類存放文件的好習慣。反之,如果教師不注意這個問題,學生就會照葫蘆畫瓢,影響良好習慣的養成,甚至形成不良習慣。所以,作為教師應該以身作則。

二、充分結合教材。有機運用媒體,緊密聯系生活

(一).結合教材,滲透德育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在知識講授與技能訓練之中,尋找德育教育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通過介紹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發展史,使學生看到我國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發展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如使用的操作系統是微軟公司的,芯片是美國的,許多軟件都是英文版的,從而產生危機感,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從小立志為國爭光。當然也要讓學生們看到國產軟件發展的希望,如在學習使用文字處理軟件WORD的時候,也要提到金山WPS。告訴學生它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適合于中國人使用的、優秀的文字處理軟件。在講到病毒的時候,重點向學生介紹王江民等國內軟件開發界的著名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還有,在圖片信息的加工內容中,要求學生處理學校風景照片的任務中可以滲透愛校、護校的教育,要求學生制作賀卡的任務中進行友愛教育、親情教育、敬老愛幼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