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節總結
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節總結
十一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在瓊海市第一小學為其兩天的青年英語教師教學節活動圓滿結束,來自全市的小學英語教師齊聚一堂,現場觀摩了市一小青年教師的公開課。我也有幸到現場聆聽了這些參賽教師的精彩講課,雖然每位教師的水平不一、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特別是最后聽了小紅老師的精彩點評,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心中除了贊嘆和佩服,更多的是自己有所收獲的那份欣喜。下面就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首先,口語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交際的平臺,從而真正地讓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這是我們在平時教學中經常思考的問題。在這次活動上,梁老師的課在這一點上對我啟發很大。她能熟練運用口語并及時組織課堂教學,提問問題能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梁老師在課堂上還使學生在學習了新句型后,靈活運用于不同的情景中,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其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討論或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有的老師在講解中國風景時,通過給學生們欣賞不同城市的美麗圖片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出將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為學生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幾位老師不同的調動學生的方式,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后,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時,才有可能干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孩子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所以Learningtips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再次,恰當使用多媒體。現代化英語教學中,黑板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板了。掛圖、投影儀、多媒體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內涵更加豐富。此次活動,老師們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以鮮艷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和有聲的對話,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授知識、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也在客觀地考量著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教師在上課之前備課是否認真細致,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會在課堂上直接體現出來。在聽課期間,我看到一些教師雖然年輕,經驗也許不如老教師豐富深厚,但是在上課的時候對課堂知識點的設計比較合理,在學生面前講課時也顯得思路清晰、井井有條,可見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
最后,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在聽課中我發現很多老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孩子對課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2、善于利用多媒體,演唱,動畫等各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松,活潑,瀟灑的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4、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后盾,詞匯豐富,課堂充實。
通過這次聽課,我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與其他優秀教師的差距,明白了努力方向。這次學習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不但學到了一些理論知識,也從授課教師身上學到了一些教學技巧,這都會為我以后的教學工作注入強大的動力,相信通過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瓊海市,小青年,教學,小學英語,英語教師
篇2:密切關注教學節奏生成:課堂反饋
密切關注教學節奏的生成-課堂反饋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存在許多難以預設的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觀察、敏于判斷學生的課堂表現,靈活、及時、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節奏,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1、學生的行為反應
當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答非所問時,說明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就要及時變換節奏,穿插一些生動有趣、輕松活潑的內容,以使學生精力集中;當學生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時說明學生對教學內容難以理解,教師要適當進行“深題淺問”處理,改變教法,變換角度,努力避免學生對教學產生厭煩情緒;當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屑一顧或準確無誤地回答時,說明學生已經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就要加快節奏,否則就會出現學生情緒松懈的現象。
2、學生的表情反應
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面部反應,尤其是眼神,當學生對講課內容感興趣時,眼神是閃光、興奮的,教師就可以保持講課的節奏,或適當增大知識的傳授量;不感興趣或疲勞時,眼神是呆滯的,教學節奏應有變化,可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東西,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已聽懂教學內容注意力分散時,眼神是漫不經心的,應加快節奏,增加密度;聽不懂時,眼神是困惑、茫然的,教師就應該放慢節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或變換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講解;能回答問題時,眼神是直視教師、充滿自信的,教師可以提出更高水平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節奏;不能回答問題時,眼神不敢正視教師,甚至會低下頭去等等,教師就要考慮換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藝術的動態過程,其節奏主要表現在教學活動的變化上,教師只有準確地把握課堂節奏,方能精彩演繹課堂,教師只有不斷地實踐和探索、總結和開拓,才能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能嫻熟駕馭課堂的“駕駛員”。
動態,教師,教學,課堂
篇3:中學教學節評委心得體會
中學教學節評委心得體會
我校第十二屆教學節即將結束,通過不斷的聽課、評課、學習、討論,我收獲很多。特別是在教務處的安排下,有幸作為新上崗教師達標課的評委,我聽了十位老師的課,受益非淺,也有不少的體會。
一、十位教師達標課的優點很多
1、講課教師展現了很高的綜合素質。
講課教師教態親切、儀表端莊、舉止自然。尊重學生,對學生非常有耐心,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和諧。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范簡明,生動形象,合乎邏輯,有啟發性。板書工整規范,簡明清晰,言簡意賅。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制作了精美實用的課件。教師知識面廣,應變和調控課堂能力強,具備高度的教學機智,靈活而果斷地處理教學進程中發生的突發事件。
2、講課教師自覺應用自主合作高效的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標準》要求,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有較高的處理教材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有效。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教材資源,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思路清晰,時間分配恰當。把握重點,突出難點。能夠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比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有效地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體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主動參與、積極交往、和諧互動。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的思維留下充分的空間,重視培養思維能力。練習有針對性、有層次、形式多樣。精講巧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落實“雙基”。面向全體并注意因材施教,特別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切實的幫助。
3、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
學生思維活躍,信息交流暢通;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好。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4、小組建設到位,作用明顯。課堂教學中小組充分發揮了作用,小組討論積極,搶著回答問題,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二、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個別老師的課堂節奏不夠緊湊,課堂知識容量不夠多。
2、個別教師的授課語言過于平淡,缺少一點激情,課堂教學沒有高潮。
3、個別教師的課稍顯浮躁,過于追求形式,而忽視了內容。另外可能由于時間的原因,課件中出現不少的錯別字。
三、教學節為老師們搭建了一個互相展示、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平臺。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家長對優質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迫切,教學節恰好為老師們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1、教學節引導教師加強學習,在學習中豐富素養,提高教學水平。
一位教師如果不善于學習,不充實自己,一切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要說創新超越了,可能連最起碼的底氣都沒有。在知識不斷更新的今天,教師一天不學習就會落伍。教學節引導教師要擠出時間閱讀學校的教育專著和各類教育類報刊雜志,引導教師每天擠出時間,靜下心來,沉下去,認真學習,開闊教師眼界,了解本學科教學的前沿動態。引導教師聽課、評課學習其他老師先進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互相展示、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不斷提升自己的內涵,豐富自己的素養,增長自己的見識,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夯實根基。
學習固然要靠自覺,但氛圍也很重要,教學節營造了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建設了一個學習型的校園。讓學習成為老師們的自覺行為,根本不需要督促。
2、教學節引導教師注重實踐,在課堂上苦練內功。
課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根基,是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試驗田”。好課是“磨”出來的,“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要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在課堂實踐中“磨練本領”,求得“真經”。教師獨到的教學技巧,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都在課堂實踐中積累起來;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學方法的形成也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確立。教學節引導教師多聽課、評課,在課堂上下功夫、做文章。在聽課評課中揣摩和學習他人的先進做法,在聽課評課中獲得不同程度的啟迪與教益,取長補短;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錘煉課堂教學技巧。
3、教學節引導教師注重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內涵。
沒有反思就沒有提高。教師在每天的教育教學中都會碰到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那些教學實踐的火花正是教師提升自我最有價值的素材。教學節引導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反思每天的課堂教學,哪些成功了,哪些失敗了,下次再教時又該如何修正和完善?做到即反思自己的課,又反思他人的課,多角度的審視,換位思考,相互砥礪,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