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總結
(20**-**學年度第一學期)四年級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總結
管大小學周啟剛
第一學期的體育工作將要結束了,在本學期我較好的完成了體育工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現在我將本學期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首先,我特別重視人體生理機能變化規律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運用這個規律可以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使學生科學的鍛煉身體并健康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其次,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人的認知規律的培養。這樣,可以使學生盡快的學好技術,形成技能,使體育教師真正實現精講多練,為體育教學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組織方法奠定基礎。
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集體榮譽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精神等。這三點的有機結合會使體育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開學初我重點抓了廣播操,我主要是通過以下幾點對廣播操進行教學的。第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學生重視做操、自覺做操、堅持做操、認真做操的良好習慣。第二,體育教師要正確運用示范。示范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示范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師示范要清楚、準確、規范、優美。第三,講解要少而精。我在廣播操教學時的講解,主要是結合我的示范動作,讓學生加深對動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準確。第五,糾正錯誤動作要及時。另外,在廣播操教學過程中還得到了其他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使我校的廣播操質量,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能夠長期帶領學生堅持業余田徑隊訓練,并做到訓練有計劃、階段有測驗、測驗有記錄、帶領學生科學系統的進行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我努力做好學生和家長的工作,使家長能夠讓學生訓練,使學生能夠安心訓練。因此,我要加倍努力,爭取取得好成績。
工作,健康,教學
篇2:創中學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高效課堂
如何創中學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高效課堂
體育組:符科超
《*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這一決定為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力圖構建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有機結合的課程結構,強調學生實踐性的特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構建較為完整的課程目標體系和發展性的評價方式,重視教學內容的基礎性、選擇性及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樣性,注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引導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強學生的體能,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為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創高效課堂,首先要弄懂何為高效課堂?體育與健康高效課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身心得到健康鍛煉的同時掌握知識的程度和技術能力的高效率的課堂。體育與健康高效課堂是體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努力下的結果,是一堂常態課,而不是重復課。高效課堂的組織必須科學、有趣、有序、有靈魂,教師必須能夠引導每一位學生積極地參與運動,課堂的過程必須受益于每一名學生,教師教得活,學生學得愉快,寓教于樂!
如何打造白沙中學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高效課堂呢?根據目前我們白沙中學的教學條件,海南的氣候特點等實際情況,下面我來談談如何打造白沙中學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高效課堂的一點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量體裁衣;
自學生檔案資料數據統計,白沙中學在校高中生有8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農場生產隊,這部分的學生有什么樣的身心特點呢?身體素質良好,但自卑心理大、抗挫能力差、知識面窄、情緒起伏變化大、不善表達,人際交往不適應。所以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側重于新三目標中的“情感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選定合理的目標,通過學情分析,根據目標選取教學內容。目標明確了,再采用更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去達成目標。目標明確,課才不會迷失方向。剛開始的兩三次課學生可能不太習慣。可是,當學生嘗試到一堂課下來,學習狀態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改善,有所提高時,學生就會與老師一起樂意于奔著這目標前進。
篇3:中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改革痛苦抉擇
中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改革的痛苦抉擇
海口實驗中學韓向明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教育"也改為了"體育與健康教育",把學校體育的功能明確定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傾注了大批專家、學者的無數心血之后也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然而,縱觀當前學校體育教育的現狀,我們感到學校體育教育改革這還僅僅是一個開頭,它正面臨著一場痛苦的抉擇。
目前的中學體育教育中學習前蘇聯的體育理論與實踐形成的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學科中心論"影響猶在,"以增強體質為主"而質忽視學生的情感意志的培養及個性發展的"體質中心論"根深蒂固。另外,一些人打著"維護體育學科性地位"的旗號,舊瓶裝新酒,做著"技術教育"的事;一些人形而上學的理解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認為體育教育天生就是素質教育的內容,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我行我素。
我們到一些中小學看一看就會發現,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按成人的目光把一項完整的運動分成若干個技術進行教學,教學實踐緊緊地盯在運動技術的細節的傳授上,"用技術教技術"和"為技術教技術",一葉障目,舍本求末。教學很少從多種價值上整體關注教材,從多種角度去整體研究運動教材。如球類教學,只注重對運動技術的傳授,把一項完整的運動教材分割成一個個細小的運動技術進行教學,單純的傳技,而對于球類運動的文化價值從不理會。教學缺乏"多向性"、"批判性",無法開發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把提高學生生理機能指標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把體育教學看成是發達肌體、增強體質和培養學生運動技術的工具,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為教"教材"而教,講究授業、解惑,以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為目的。目標指向存在單一化的偏誤,缺乏"變通性"和"直覺性",課堂教學程序化、模式化,學生在教師的統一調度下進行教學活動,教與學的雙方圍繞窄小的機械分割了的技術苦苦追尋。教學活動統的太死,學生成了承接教材的奴隸。教學活動難有創意,缺乏活力。
為此,我們覺得,我們現在必須靜下心來認真省思。首先,認清"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意。了解創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就是要發展學生的:多向性,即豐富的想象能力;變通性,即能根據問題的不同層面變換思維角度或思維路徑的能力;批判性,即敢于懷疑或批判約定俗成的東西的能力;直覺性,即自由創造的能力。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就是確保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康是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會交流上保持健全的狀態。它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還必須包含健全的精神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然后痛下決心改革傳統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理念。搬掉"體育學科中心論"這塊絆腳石,建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摸索中認識,在認識中頓悟,在頓悟中學到健身知識和健身技能。決不可以套用老方法簡單地把"體育"課換成"體育與健康"課就完事。體育與健康課不僅要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相應的水平目標做好文章,選擇教材內容、組織教學形式,使之適應學生、適應于社會發展的大形勢。同時在教學中要留有時間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大膽實踐反復思考,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鼓勵學生進行求異式思維的探索。或者說,要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主動體驗和領會。要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走有價值的彎道。一堂課上,不應追求教學生多少東西,而是注重讓學生體會如何去獲取知識、如何運用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