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學下半年學科工作計劃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中學**年下半年學科工作計劃
一、本學期工作重點
深入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文件精神,以深化初中課程改革為重點,以“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為核心,開展初中語文的實踐與研究。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與能力為宗旨,繼續倡導“大閱讀”理念,豐富閱讀方式,拓展深化讀寫結合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變革。
1.加強課程建設研究,深化“學為中心”課堂變革。
積極探索基于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與能力的課程改革模式,研究語文拓展性課程整合與拓展,逐步以課程改革為主要抓手促語文課堂變革的深入推進。
以“有效學習”為核心,加強對基于“學為中心”背景下的課堂新常規的學習與研究,以此促進教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業檢測等環節的規范性與有效性。引導教師將教學新常規的基本內涵內化為自覺意識,通過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引領教師真正關注學生,關注學習,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
2.加強“疑難問題”研究,全面提升教師執教能力。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以學科“疑難問題”解決為主線,引導教師關注課堂教學,關注語文研究動向,加強教學視導工作,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及執教能力的提高。做好學段教學銜接的研究工作。關注學段特點,關注不同學段之間的銜接。在知識銜接研究的基礎上,突出教學方法、學科核心能力的銜接研究。
結合“一師一優課”相關活動,提升教師對好課、優課的理解,引領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豐富語文教學內涵,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加強命題和評價研究,提高數據分析反饋功能。
做好縣七、八年級期末考試數據分析,發揮初中學業考試的積極導向作用,以便更好地通過考試與評價引導語文教師注重研究考試,分析數據,反思教學,促進教與學方式的合理改變,提高教學質量。
結合省教育廳關于改進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引導教師研究作業,研究習題,提高選題命題能力,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加強業務學習和交流,促進團隊和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對教研組建設的研究和指導,努力探索初中語文教研組建設工作的有效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增強教研組的工作活力,以課例分析為載體,以科學觀察為手段,以行動研究、案例反思為主要途徑,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加強相互學習交流,打造品牌教研組。
加強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各類名師的示范和指導作用,以活動為抓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學論文、命題能力、優秀課例等評比活動。
本學期做好初中語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工程全員選課、在線培訓工作。
5.開展“小文學家”評比,推進學校文學社團建設。
倡導“大閱讀”理念,以市縣“小文學家”評比為載體,繼續開展“愛閱讀”行動,豐富學習方式,鼓勵多誦讀經典,多參與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養,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素質基礎。
引導教師研究“大閱讀”背景下讀寫結合的內涵。不斷提煉,深入思考,加強交流,進一步推進學校文學社團建設,實現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促進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二、教學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1.深入課堂,通過聽課、評課、座談、個別訪談和專題研討等途徑獲取相關信息,為一些學校語文教學把脈發現典型,提煉經驗,促進其進一步提升。
2.通過學科調研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協助解決問題,提升教學質量。
三、學科教學研究的課題
1.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課程整合與拓展的實踐研究。
2.“學為中心”背景下初中語文新常規精品課例研究。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小學基礎學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實驗工作計劃
**-**學年度第二學期小學基礎學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實驗項目協同研究工作計劃
定安縣龍門鎮中心學校、龍門鎮英湖小學是海南省小學基礎學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項目實驗學校,為了使本項目順利有序地開展,海南省課改辦確定海口市英才小學為以上兩校協同研究幫助學校。為使實驗研究工作快出成果,早出成果,本學期我們的實驗項目工作計劃如下:
一、幫扶目標
立足學校的常規管理工作,著眼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揮英才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校際間教育教學交流。努力打造“指導、互訪、資源共享”三大幫扶途徑,提高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提高教師業務素養和教育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打造高效的課堂,促進龍門鎮中心學校、龍門鎮英湖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實現城鄉教育協調發展。
二、幫扶的內容及形式
⊥65⊥、完善規范化管理。
以創建規范化學校為契機,每學期不少于1次和幫扶學校校長進行辦學經驗的交流和探討。實施依法治學,指導幫扶學校在幫扶期間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促進規范化管理,實現“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的目標。幫扶期間,被幫助的學校派1名校領導到英才小學跟班學習,提高被幫扶學校領導的管理能力。
⊥6
(1)、加強對教研工作的指導。
英才小學充分發揮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作用,加強對幫扶學校教研工作的指導。充分運用教研網、研討會等形式,實現備課、課堂教學、考試信息、評價方法等優質資源的共享,幫助被幫扶學校完善科學的校本研訓制度,每學期開展的教研活動不少于2次,幫助建立符合農村小學實際情況的教研模式。
(2)、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
以“高效課堂”為主題,每學期對幫扶學校教師至少開展一次的專題講座。堅持學科(一年級語文、數學,三年級英語)送教到校,對幫扶學校教師從教育方向上給予引領和課堂模式上給予指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被幫扶學校教師熟悉優質教育資源學校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及操作程序,從而使幫扶學校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轉變,建構課堂教學新型的師生關系。被幫扶學校每學期派3-5名中青年業務骨干教師到英才小學跟班學習,提高被幫扶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6
(1)、完善學生德育教育計劃。
從最基本的規范入手,不斷完善學生的教育計劃,幫助被幫扶學校確立德育為先的辦學定位,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2)、建立學生個人成長德育檔案。
注重德育的時效性,扎實開展德育工作,幫助被幫扶學校完善家訪制度,并建立學生個人成長德育檔案,幫助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情況的“學困生”轉化模式,如師生結對子等,進行一幫一的轉化教育工作。
(3)、加強德育管理經驗的交流。
圍繞高效班主任工作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內容,對被幫扶學校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教師進行內容為“新時期德育體系、內容、方法和途徑”的專題講座或舉行優秀班主任工作經驗介紹會。提高幫扶學校的班級管理的德育管理水平。
三、協同研究實施工作安排表。
**-**學年度第二學期
小學基礎學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實驗項目
龍門鎮中心學校實施工作安排表
(**年2月-**年7月)
周次日
月主要工作安排負責人
⊥65⊥17/2-23/2
1、2月22日星期六龍門、英湖起始年級實驗項目教師到省教培院參加省課改辦實驗項目交流活動。
王德壽⊥6
1、與英才小學商討本學期實驗項目開展的工作計劃。校長室教研組⊥6
⊥6();?>5⊥10/3-16/3
1、3月11日星期二龍門、英湖一年級語文教師到海口英才小學參加江蘇省史春妍、海南省謝立可特級教師工作室“雅趣識字”專題教研活動。帶隊:莫基良、胡飛燕。2、校級研究課2節:(1)星期三上午第2節數學[一二年級組。執教:一(5)班張瑞柏。](2)星期四上午第2節語文[執教:一二年級組。執教:一(1)班王春梅。]本次研討的主題:低年級學生課堂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教研組⊥65⊥17/3-23/3
龍門鎮鎮級研究課:星期二上午第1節五(3)英語(執教:龍門翁惠妃)本次研討的主題: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培養的手段方法。
教研組624/3-30/3
1、龍門鎮研究課:星期二上午第1節一年級數學(執教:英湖符式瑞)2、校級研究課2節:(1)星期三上午第2節數學[一二年級組。執教:一(3)班吳維波。](3)星期四上午第2節語文[一二年級組。執教:一(2)班韓清妹。]教導處731/3-6/4
1、龍門鎮教研課:星期二上午第1節一年級語文(執教:紅鋒王敏)2、4月1日下午2:30-4:40組織起始年級數學教師參加英才小學舉辦的《教材解讀及課標解讀》網絡研討活動。(胡詩成)教導處87/4-13/4
1、4月7日星期一清明節補休一天。
2、4月10日星期四,英才小學送教到龍門,同時隨堂聽課、評課、檢查教學常規實施情況。
校長室914/4-20/4
1021/4-27/4
期中考試。
教導處1128/4-4/5
1、勞動節5月1-3日放假,5月4日星期日上課。2、召開龍門、英湖起始年級實驗項目工作小結會,準備英才、龍門聯合網絡研討的材料。(王德壽)3、向省課改辦發送實驗年級段考的成績及考試質量分析材料。(胡詩成)4、組織教師參加省課改辦主辦的“實驗項目現場展示會”。校長室教導處125/5-11/5
起始年級教師到英才小學觀摩第十一屆“英才杯”綜合科組教學節活動。教導處1312/5-18/5
1、5月13日下午2:30-4:40組織起始年級語文教師參加英才小學舉辦的《教材解讀及課標解讀》網絡研討活動。(胡飛燕)2、組織教師參加龍門、英才段考試卷分析網絡交流研討活動。星期一8:30-12:00英語科研討,主持人:鐘一菁(英才)、陳云(龍門)星期二8:30-12:00語文科研討,主持人:陳慕貞(英才)、胡飛燕(龍門)星期三8:30-12:00數學科研討,主持人:陳英(英才)、胡詩成(龍門)教研組1419/5-25/5
1526/5-1/6
162/6-8/6
端午節6月2日星期一放假一天。教研組179/6-15/6
收集相關的論文參加縣級評比。(秦文勤)校長室1816/6-226
教導處1923/6-29/6
1、收集、存檔省課改辦實驗項目資料:活動的相片、視頻、學習的心得體會、教案、教學反思、師生成長案例、每個學科的課堂教學錄像、隨筆等。(王德壽)校長室教導處2030/6-6/7
1、縣舉行期末統考活動。2、向省課改辦發送實驗年級段考的成績及考試質量分析材料。(胡詩成)3、向省課改辦發送實驗項目工作總結及有關資料。(王德壽)校長室教導處
備注:根據省、縣教學教研活動的具體工作安排,部分活動可能會調整時間。
海口市,定安縣,龍門鎮,教學,工作計劃
篇3:學年第一學期品德學科工作計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學年第一學期品德學科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生活(社會)》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小學德育的主渠道。圍繞教研室**年下半年工作計劃,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完善教研方式,創新教研機制,推廣教研成果,提升指導能力,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促進小學品德課的優質均衡發展。
二、具體目標:
1、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外相結合、師生相協調的課堂教學優化模式,切實提高品德課的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2、小學低段《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要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并據此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指標。(三條軸線: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個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愛家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的思想情感。使他們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小學中段《品德與社會》要根據小學中段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及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4、小學高段《品德與社會》是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會做人;初步形成社會意識、公民意識,良好的思想品德與文明行為的習慣;綜合性生活化。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學要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初步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與道德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樹立崇高理想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責任感。
三、工作要點:
1、新課標的學習和推進仍然是本年度教研工作重點。把新課程標準學習和教材使用培訓活動作為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重要契機,采取以片區為單位,進行專題培訓等活動。幫助教師全面理解、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修訂后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和教材的主要變化,切實把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2、加強教材教法課題研究。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尤其是要抓好課堂教學的操作性研討活動,使品德教師在教研活動中觀摩學習,互動研討,開展教學實踐,教學反思,不斷探索教學規律。同時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學習新教材,改進課堂教學,發揮片區中心教研組的作用,努力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常規教研和常規教學工作的新途徑。
3.繼續深化課題研究,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繼續深入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教學專題研究。
4.扎實開展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活動,探索課堂教學規律。針對課標,教材的編寫,結合研究的課題,開展主題鮮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研活動,把課題研究和教材培訓落到實處,引向深入。
另:接長治市教育局關于轉發《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品德課教學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強調:
1、任何學校都不得擠占、挪用品德課教學課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普通高中的品德課平均每周不少于2課時;
2、各學校要利用多種師資培訓渠道,不斷提高中小學品德課師資水平,促進他們的專業化發展;
3、品德課教學必須把握政治原則,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系統和完整;
4、加強品德課教學工作的督導檢查,進一步改進評價考核,促進品德課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有機聯系和融合,不斷提升品德課教學的思想性、時代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活動安排:
九月:各片區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進度并上報區教研室。
十月:1.以片區為單位組織品德學科教師在依據課程標準、使用好教材的同時,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效性和新穎性。
2.開展本學科骨干教師、新人“新人”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十一月:1.各片區以“教材研讀”為主題的教研活動。
2.聽推門課,組織教師進行教材培訓活動。
十二月:1.片區各校針對教研活動進行小結。
2.學期末學業水平檢測。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