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教學檢查計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學院**―**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教學檢查計劃
根據學校教務處《關于開展**―**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檢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學院對期中教學檢查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10月11日學院布置期中教學檢查工作。
成立期中教學檢查領導小組、教學評價專家組、學風檢查組和實踐教學檢查組共四個組,具體如下:
(1)領導小組
組長:吳*
副組長:王*
成員:劉*
(2)教學評價專家組(共2組)
第1組:
組長:圖*
成員:姜*
聽課教師:張*
第2組:
組長:趙*
成員:吳*
聽課教師:姜*
(3)學風檢查組
組長:吳*
副組長:王*
成員:包*及各班班主任
(4)實踐教學檢查組
組長:趙*
成員:陳*
二、10月10日―11月25日(第7~13周)開展教學檢查工作
(1)教學檢查領導小組負責期中教學檢查各項工作的領導及協調工作。
(2)教研室主任負責課堂教學秩序檢查,包括:檢查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及課程教學進度進展情況;課程教案、講稿的編寫情況;本教研室課程作業布置和批閱情況,課程輔導及答疑安排及落實情況等;本教研室教師聽課情況。
(3)教學秘書協同教研室主任負責檢查教學計劃變動、課程表調整以及教師調、停課情況,確保相應調課手續規范,簽字齊全。
(4)教學秘書負責檢查教師考勤、學生出勤情況、周報表填寫情況等。
(5)教學評價專家組組長負責檢查課堂教學情況。包括檢查出勤和課堂紀律情況;課程教案、講稿的編寫情況;《內蒙古民族大學教學工作規范》的落實情況等。
(6)學風檢查組負責檢查課堂“六不準”的執行情況,要深入班級檢查學生課堂出勤、紀律、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效果等。
(7)實踐教學檢查組檢查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包括實驗課開出率、實驗報告批改、實驗學生分組情況;實驗室開放及創新實踐基地運行情況等。
(8)分管教學院長負責期中教學檢查的組織及實施;組織教研室主任檢查試點課程(包括精品課、混合式課程)的教改情況以及過程性考核實施情況等。檢查學院班子成員、教研室主任聽課完成情況;組織專家組對主講教師進行教學效果評分等。
(9)教學院長和教學秘書負責檢查各教研室教研活動開展及完成情況,各教研室每月組織1-2次教研活動,并且每月月底將活動主題及照片發給教學秘書存檔。
(10)召開三個學生座談會,具體安排如下:
①計算機學院三本學生座談會
時間:11月4日17:30-18:10地點:綜合樓309
參加人:教學院長、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等;13級三本學生代表
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二本學生座談會
時間:11月4日18:20-19:00地點:綜合樓309
參加人:教學院長、教學秘書、教研室主任等;13~16級二本學生代表
③全校公共計算機課程學生座談會
時間:11月4日19:00-20:00地點:綜合樓309
參加人:教學院長、教學秘書、公共計算機教研室主任等;全校16級各班學生代表
(11)召開教師座談會
時間:11月2日第6節地點:樹人樓415
(12)舉辦公開課、觀摩課教學活動
①觀摩課:趙琳娜時間:11月2日第5節地點:樹人樓415
②公開課:圖雅時間:11月4日第5、6節地點:理工238
三、10月28日期中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由分管教學院長負責。
四、要求
(1)各小組對本小組被檢查的教師至少聽課1次,要做到本單位教學評價達到100%。
(2)學院領導聽課不少于12次;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聽課不少于8次;學工辦、團總支負責人聽課不少于6次。
(3)專家組成員認真填寫《內蒙古民族大學課堂教學聽課記錄》和《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評價盡量做到公平、公正。
(4)對每位主講教師的測評,要求聽課或打分的專家人數至少有2位。
(5)專家組成員的測評分要實事求是,并且分數不能只集中在A、B兩級,以便院里掌握教學的實際情況。
(6)對于每一位被聽課教師,要求專家認真聽課后,對他們的教學提出有指導性和建設性的建議。
(7)教學秘書要在第十二周時統計學院教師調停課次數,調課次數過多的老師予以警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年10月11日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某學校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某學校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經過一個月的檢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對常規教學進行了規范管理,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對校本教研加強了力度,涌現出了一批抓質量、善管理、重實效的先進學校。但是還有一些學校領導不重視,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部分教師工作不積極,教學不深入,落實不具體,出現了對各項工作敷衍應付的不良現象。下面具體總結如下:
一、教學管理
1、教學中心地位。學校都制定了常規管理工作目標方案,大部分學校的切實可行,符合校情,也有學校制定的目標比較大,不好實現。領導班子的聽課達到了每周2次,記錄齊全,特別是業務副校長的聽課記錄多且好,如__。而校長的聽課記錄很少達到每周3次以上,有的校長的聽課記錄就沒有見到,不知聽過課沒有。有的校長的教學形勢分析報告不是教學方面的,或很少講教學方面的,而大講特講安全教育、學校落后原因等,不是安全不重要,而是不能放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講,因為主題是教學,沒有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
2、過程管理。
大部分學校的課程表與上課表不一致,不能看出開設課程的實際情況,班級的課程表與學校的課程表不一致,聽張三的課去上課的卻是李四。
學校都制定了常規教學檢查細則,切實可行,易于操作。如某某學校的教師積分方案,就是根據檢查細則進行的,每一期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分數,作為評先表優晉級的依據,公平公開公正,能夠很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有的學校的細則規定的太死。如教案必須幾頁,計劃必須多少字,這在開始時可以有一個規定,教師形成習慣后就要修改,不要常年一個樣。
有了細則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不要把它作為擺設。如有的細則上不僅有數量要求,也有質量要求,但看檢查記錄只有數量幾次,沒有質量的定性評價,也沒有檢查總結。有的有總結沒有抓落實,問題沒有改,下一次還是如此。這樣長此以往,工作不深入,作風不扎實,落實不具體,容易使教師產生應付思想,干好干壞一個樣,何必那么認真呢。有的細則要求一月一檢查,但四個月了,只檢查二次。幾次檢查也不總結,某個教師缺一次,也不補檢,就有一個空格。
教案編寫數量學校差距比較大,像某某教師早就備了80課時,而有的學校只有40課時。有的學校規定有問題,不是要求每個課時都有教案,而是規定一周不少于四次,只要完成即可,誰愿意多寫哪。某某學校的作文每一次都有教案,有批改記錄。像復習課、實踐課、口語交際課就更不用寫教案了,那隨意性有多大,可想而知。內容上就更有差距了。教學目標分三級,每一級有2-3個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等,就寫了一頁多。有的作者簡介3頁,而教學過程就那么三兩行,就那么三兩個問題,不知道寫的幾個教學目標怎么完成的。電子教案沒有按教研室的要求,下載了教案沒有修改,下載的資料也算教案。
作文篇數基本上夠兩周一篇,批改也比較及時。從評語上看,有的教師不認真,字體潦草,不按格寫,龍飛鳳舞;只找缺點,不提優點,沒有激勵性評價;評語籠統,不具體,千篇一律。如一個學生的11次作文中有七次都是字體工整、漂亮,書寫認真之類的話,在拿其他學生的看,也有類似情況。句子通順、中心明確、層次分明,像這些通用的評語早該改一改了。但也有老師不但有總評,還有眉批,不但有等次,還有分數;有的學生改了教師再改,還鍛煉了學生。
教學反思,沒有形成反思習慣,沒有反思能力,也不愿意學習,只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簡單復述就萬事大吉了。有一個教師的反思每一篇都是六行,三次均勻分布在一頁上。
聽課記錄次數基本都達到了要求,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不管誰的課只管去聽。一個語文老師最后7節都是聽的數學課,這有點不正常。聽課是為了交流,為了提高,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聽課記錄只記教師的活動,沒有記學生的活動,只有優缺點,沒有建議和意見,更沒有問題的思考和靈感。
3、質量管理
沒有見一個學校對學生成長的過程有監控措施和成長記錄,只是有一個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沒有見一個學校有期中期末終結性復習計劃,只有試卷分析,有試卷評講記錄。有的教師的試卷分析,只分析本班學生的一些數據,只分析試卷質量,沒有分析學生失分原因,沒有改進措施。培優補差計劃切實可行,落實措施得力,記錄齊全。有的校長的專題講座相當于一次理論學習,沒有結合本校實際,對教師教學指導性不強。
4、課堂教學和評課
大部分教師已經轉變了角色,走下了壟斷的講臺,不再對課文條分縷析。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重視朗讀并進行朗讀指導,進行文本細讀,進行語言品味。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①“晚進早出”。導語太長,作者簡介、字詞教學就占了課堂一半時間,學生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文本細讀的時間。如一個教師僅出示教學目標,講教學目標就占用了四五分鐘時間。一個教師學習生字,先讓學生到黑板上默寫,再找學生改正,教師再評講,翻來覆去過去了八分鐘時間就這么浪費掉了。還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就進行拓展延伸了。文本學習一半時間,拓展占一半時間。如一個教師的一節課還有20分鐘就開始了寫作訓練,實際上文本還沒有完全理解,對課文挖掘不到位。
②多媒體運用不當。以課件演示代替文本細讀,鼠標代替了粉筆,屏幕代替了教材,學生的眼球多半時間盯著小小的電視屏幕,學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一邊,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脫離文本細讀,脫離對優美語言的品味。以“人機對話”代替情感交流。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員”和“解說員”,學生成了忠實“觀眾”和“聽眾”。本應充滿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了教師點鼠標、學生看屏幕的“人機對話”。這實際上是一種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了高效的“機灌”、“電灌”。以僵死流程代替動態生成。課堂上,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多媒體的操作,不熟練的教師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哪還有時間顧及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更不用說結合學生情緒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
③“貼標簽”現象嚴重。比如一篇課文運用了想象、聯想手法,教師只提一下本文的特色是聯想、想象,既沒有讓學生找一找哪里運用了這一手法,也沒有讓學生分析運用這一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學生還是不會應用。
聽課教師少。有的學校只有一個教研組長去聽課,高音喇叭喊半天,不見去一個人,特別是第一節。有的聽半節有事又走了。評課教師準備不足,沒有理論依據,要么隔靴撓癢,要么只是戴花,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只對形式評價,不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如普通話不準確,板書不工整,課堂氣氛不活躍等。只關注教師的教,不關注學生的學。沒有自己的教學設計,沒有對語文閱讀教學有自己的認識。
二、教研管理
1、教研組設計不科學,三個年級三個教研組。應該是一個教研組,三個年級三個備課組,專題活動在一個組,聽評課、集體備課在年級組,也叫備課組。
2、校本教研與縣三級教研結合不緊密。(編輯:制度大全)有的學校就沒有制定教研活動制度,沒有活動時間和地點,縣三級教研會議精神不傳達。
3、教研活動單調。有的學校既有專題學習記錄,也有討論記錄,還有聽評課記錄。而有的學校只有聽評課記錄。有的專題只討論作文教學,沒有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有作假之嫌。
4、學校有教師教研成果獎勵辦法和制度,但很少有這樣的成果。寫一篇論文是為了評職稱,報刊上發表一篇是教研版還要交錢,又不申報省市級課題。
篇3: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教學檢查總結
2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教學檢查總結
為推動我校教學常規工作,加強教學管理力度。根據學校工作安排,于9月20日對我校全校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了大檢查,這次檢查本著求實務真,如實記載,推出典型的原則,認真客觀地對全體教師的常規執行情況進行考核。為切實總結常規工作的經驗做法,更好開展后續工作,現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檢查的基本情況
1、檢查人員:
2、檢查對象:全體教師。
3、檢查內容:備課本、作業本、聽課本
二、突出表現
在檢查中,涌現了一些嚴格執行教學常規的教師典型,他們的常規工作有特色,主要表現在:
1、基本上能按學校的要求很好的完成教學常規。
2、教學中,能自覺遵守教學常規,基本按進度進行教學活動,體現老師們較強的責任心。
3、備課方面:詹老師、孫老師、林老師、魏老師等老師,認真負責,花了時間,用了功夫,想了點子,課時教案完整,字跡端正,教案實用性強。
4、作業方面:本次作業為抽查項目,總體上看基本做到了全批全改。好的典型有孫老師、詹老師、林老師,二次批改做得比較到位。
5、教后記方面:很多老師對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教后記有針對性,簡單而務實。如,詹老師、趙老師。
6、但仍有個別教師在備課上有所怠慢。
三、存在的問題
本次檢查總體上不夠理想,主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一些教師教案過于簡單化,主要教學環節簡單不完整,同時個別教師仍然存在抄寫教案的問題,到課堂上使用時,沒有針對性和實際意義。
2、有的教師沒有處理好備課、上課和寫教案的關系,先是簡單備課,匆忙上課,最后才去寫教案,有點本末倒置,影響教學質量。(編輯:制度大全)
3、教學設計比較平淡,主動創造性不夠,沒有特色,不能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4、一些教師教后記過簡,沒實際意義,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5、一些教師教案數與實際上課節數不符。
四、今后教學常規工作建議
1、要做到提前一周備課,進度與計劃相符。
2、備課時吃透文本,注意創新,杜絕抄襲,提倡寫祥案,尤其是新教師。
3、教后記要寫的有針對性和實際意義,杜絕抄襲。
4、作業本批改提倡用鼓勵性語言,提倡二次批改。
5、作業登記本對于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措施要寫的具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