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學期全國語文教育高峰論壇活動體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秋季學期全國語文教育高峰論壇活動體會
12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語文后現代化教育高峰論壇活動,收獲頗豐。文老師的指導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寫作指導方面指明了方向,為我的語文課堂提供了借鑒。
文老師先以《春雨》為例,向學生介紹了寫作的方法技巧,有時間推移法、地點變化法、特點歸類法。文老師以地點變化法為例,分為三個地點湖面、樹林、屋頂,又分別以形狀、顏色、聲音來充實每個地點。最后再讓孩子們進行寫作練習。這樣,學生們在寫作的時候也有法可依,對于那些沒有寫作思路,沒有寫作靈感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這幾種方法也很實用,我會在今后的課堂上進行嘗試。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要想使學生的寫作豐富多彩,老師首先要充實自己,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經常讀書,聽課,吸收營養,爭取做長流水,把自己的養分源源不斷的傳給學生。
雖然我現在在低年級教學,但應該從低年級給學生們打好寫作的基礎,從簡單的詞語、句子做訓練,為學生以后高年級的寫作做好鋪墊。
今天的學習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期待把它們用到自己的課堂。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小學數學教學論壇心得體會
20**年小學數學教學論壇心得體會
20**年3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舉辦的為期三天的全國首屆小學數學教學論壇。本次論壇的主論壇為: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的能力,平行論壇為: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期間穿插了高、中、低三個年級組94名教師的說課。我很榮幸的聆聽了81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王元院士、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發展中心方運加主任、全國著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教授和多位專家的精彩報告。現將本次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教師發展的三個層次:教書匠--->教師--->教育家。
書本上要求的東西,能夠把學生講明白的是教書匠。在教書匠的基礎上,能夠發現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問題的是教師。在教師的基礎上能夠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學識的是教育家。
2、小學教育要兒童化、生活化、活動化、文化化。
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在教學研究中,我們要走進兒童的心理去研究兒童,使我們的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3、教學模式的思考。
我們現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自學--->展示--->反饋三個環節。北京市石景山區海特花園小學的教學模式分為新授課:自學--->合作--->輔導生成--->鞏固和復習課:自主復習--->合作匯報--->教師檢測,而且復習課的三個環節正好是三個課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的課堂可以把海特花園小學的教學環節進行有目的的消化和吸收,使我們自己的環節更加完善。
4、開展教師少話活動。
與我們的高效課堂不謀而合,教師上課主要體現導,海特花園小學聲明教師的機械重復是課堂噪音!教師的泛泛而評不如不評,也就是說,不是任何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都是好,好,你真棒!他們把這種稱之為有雜音的背景音樂。
5、構建和諧課堂。
和諧課堂就是保證人的尊嚴和價值不受侵害、倡導尊重與信任、發展人的個性與智能、形成良好交往氛圍的課堂。[制度大全為您編輯]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做到對學生的充分尊重。要給他們多種學習的機會,為他們創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
6、做好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產生的一套程序。它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和學生)、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流程、教學特色和教學后的反思。我們要真正的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要專業的讀教材、用心的讀學生、智慧的讀課堂。
篇3:參加名師論壇的學習體會
參加名師論壇的學習體會
5月13日我參加了全縣“教師專業發展既研究型教師成長”名師論壇,仔細聆聽了家鄉名師的精彩課堂展示課,領略到了她們身上扎實的教學功底及豐厚的語文素養。
兩節語文課讓我充分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自然化與情趣化。所謂自然化,我認為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才真正朝著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方向發展并做著不懈的努力。現在觀摩每堂課都能很清晰地看到老師們把語文基礎知識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有意識的創設合適的情景讓學生理解文字蘊含的深層內涵。
同時,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譬如: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小組合作交流,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文本,拓展延伸環節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只要我們做到節節課如此,天天如此,良好的課堂生成水到渠成,學生的語文能力怎能不有所提升?
所謂情趣化,我認為正如王老師所說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怎樣使課堂富有活力?
首先,我們要做一個有激情有情趣的老師,做一個知識淵博的“雜家”,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現代教育技術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音樂帶進課堂,王老師展示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就很好的詮釋了這幾點,親其師,方能信其道。
其次,那就是我們的教學設計要情趣化,這對我們每個教師是個大考驗。王老師說:“我們在課堂上只是一個輔助學生學習的人,只是學生在思維上遇到障礙的時候幫他們一把,不是我們來主宰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深挖教材,深入到文字的骨髓,“文字本是有情物”,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精心設計每個問題,更要備好學生,盡量做到“講得少,點撥的精妙”。
最后,我們要緊跟信息化的步伐,提高自己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李娜老師給我們展示的說課中充分讓我們感受到了適時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越性,通過黃河壺口的視頻資料把黃河的大氣磅礴展現在聽者面前,讓人為之震撼,從而為更好的理解黃河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系埋下了伏筆。課堂上巧妙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時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補充效果,更加增強了課堂的情趣性和實效性。
總之,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應是學生扎扎實實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課堂,是師生主體精神充分發揮的課堂;是師生文本間智慧碰撞、情感交流、思想對話的課堂;是師生個性張揚創造力不斷生成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