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讀書心得語文教學生活化

教師讀書心得語文教學生活化

2024-08-01 閱讀 4026

毋庸質疑,現在的學生學得苦,教師教的累,教育面臨諸多問題。但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李鎮西卻能夠帶領自己的學生和老師堅持“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實屬不易,甚至就是現實版放牛班的春天。

李鎮西曾說“對一個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的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熱愛孩子,忘我的工作,并從中體會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的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得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對像我們這樣剛步入教師來說,情感和激情也許都不缺,唯一缺少的是思考。其實思考力也不是問題,核心是如何理性思考并反思。這里我們學習一些當代先進教育者的經驗,雖然不一定能起到立竿見影、豁然開朗的作用,但他們的思想卻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切身的借鑒。像讀了李鎮西的班主任工作,他的方法、步驟、跟蹤、反思都會給我提供無限啟發。尤其是他的教育案例,不僅涵蓋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而且都深入分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他的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觀點讓我對語文教學有的新的認識。在嘗試摸索的過程中我也試圖通過創造生活化的交往情境,把教學活動變成師生間的真實交往,在這個學習加實踐的過程中我漸漸懂得他的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獨到之處:語文教學本身的生活化。李老師強調的“三讀”:“讀出問題,讀出感悟,讀出自己”,目的也是引導學生,讓心參與,面對真實的困難情景,能夠真誠分享。在學習的過程中,他的教育理論給我提供了最切實的幫助,是指引我在迷茫中前進的明燈,剛開始微弱,越深入學習實踐就愈加明亮清晰,當有所收獲,實踐有成效時,我就愈加自信,一點點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內容,運用什么教學策略,采用何種教學方法,經過什么教學路徑,最后用“我”來建構,達成共識。

永遠記得李老師說的那句話,“我是語文老師,這便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并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而這花開的聲音,不僅是學生青春綻放的樂章,也是我生命流淌的旋律。”有童心,和孩子互相編織是我們語文老師最不可缺失的要素。

篇2:大新縣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篇3:小學語文老師讀書心得《玫瑰與教育》讀后感

這個假期,我懷著對名師的崇敬,讀完了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乍看題目,還以為是教育教學理論,其實不然,這是竇老師平時的一些雜感,有的是寫在網上的一些隨筆,書中的內容有的是與教育有關的,有的是她自己的讀后感。讀完這本書,好象更了解她了,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于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就是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領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本書分為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讀后感。

積極實踐,勤于積累。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并且善于積累總結。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為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為。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