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五班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初二五班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一個學年即將過去,可以說既緊張忙碌而又收獲多多。總的來看,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教師的心,進入課堂
在教數學方面,《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需要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在上一年開學初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培訓學習。后來我又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新教師培訓,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了解,本學期八年級數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數學科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稿,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試講,反復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實踐表明,這種分合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后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后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十分有用。起來看這些教學活動兼顧到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統一,而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提高文化水平與做人境界,這將是一個長期而非常有價值的努力過程。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地將公開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于日常教學實踐,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的練習,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定性采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等級評定以優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應該繼續努力。
我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隨機教研的話題,新老教師互學互促,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班里抓單元驗收的段段清,并跟蹤五名好差生進行調查。為了使新課程標準落實進一步落實,引到老師走進新課程,拋磚引玉,對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及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體現,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優化筆試題目的設計,設計知識技能形成過程的試題,設計開發性試題,設計生活化的數學試題,在平時質量檢測,全級學生全都參加,我教的班級及格率,優秀率都很高。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并對本班前后5名學生跟蹤調研,細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準今后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與此同時,我每天晚自修都回來看學生,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的問題當天解決。這學期以來,初二(5)班的學生每次考試都取得很大的進步,看到學生的進步,我覺得非常的欣慰。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不懈的探索奮斗來回報江口學校對我的培養。
篇2: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提高學生探究水平
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全面推廣,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多媒體信息技術利用圖形、圖象、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以新穎性、藝術性和直觀性刺激學生的感官,它比起傳統教學中教師“一枝粉筆,一本書,一張嘴”的教學方式而言,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結構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探究;整合優化
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圖、聲、像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等各種情境,還可以使得許多傳統的數學教學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變的容易起來,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信息素養提供良好的環境。
那么,如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來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和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啟示,談一些做法與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粉筆加黑板”,大多是呆板的、單調的、枯燥的,教師雖力量耗盡,也未必能充分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以新穎性、藝術性和直觀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能以趣味性實現寓教于樂、寓學于玩,使學生輕松愉悅地接受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輕音樂,隨著優美動聽的音樂聲,多媒體畫面上依次出現色彩鮮艷的*、飛機、蜻蜓、蝴蝶、孔雀、窗花等圖形,由于多媒體影像具有生動形象、畫面活潑、刺激感官等作用,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這是我指出在圖形王國里其實它們都是一家子,然后利用幾何畫板軟件使圖形沿某一條直線折疊時,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從而很自然、很直觀的導入這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真正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利用這個功能探索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探索軸對稱圖形中點的坐標的特點,并進行圖案設計等,充分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缺乏生機,教學效果只會是事倍功半。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用直觀的表現形式把文本、圖像、動畫和聲音之美同時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給學生前所未有的視聽震撼,引發強烈的有意注意,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使學生掌握、突出重點的目的。如在學習《射線》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射線的特征,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這樣一幅畫面:在浩瀚的夜空里,從一點將幾束光線朝不同的方向分別射向遙遠的一方,教師通過這樣的演示使學生明白射線是向一方無限延伸的,通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從而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
有時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決定了它往往難以想象、理解,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象,伴隨著圖形的閃動、變化,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從而達到使學生領會、突破難點的目的。如讓學生推導《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時,屏幕上分別出現一個立體的長方體、正方體圖形,依次將相應的每兩個面用相同的顏色與其他兩組對應的面分別區分開來,通過“閃動”各個面的面積,從而推導出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直觀地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篇3:農遠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
淺議農遠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李芳賈鳳仙
太原市清徐縣王答鄉同戈站小學
內容提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多姿多彩、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國家自20**年起在全國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素質。應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可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可以幫助農村小學教師收集、整理出切合實際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業務水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能夠突出教學課程中的重點,化難為易,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遠程教育合理利用提高效率
在這個信息萬變、資源豐富的時代,掌握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師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但我們這些繁忙于日常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又無法教好學生。自**年起農村小學遠程教育走進我校,遠教資源便成了教師們的良師益友,現代農村小學遠程教育系統是以中央電教館為中心、利用衛星傳遞教育資源,以各學校計算機為終端接受資源,以多媒體設備應用資源于學校教育的教學體系。它能讓農村的學生和城市的學生一樣,同在一片藍天下,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從而提高農村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益。現代遠程教育項目的實施,可謂是忽如一夜春風來,較好地解決了像我們這樣偏遠學校教育資源缺乏的問題,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奠定了基礎。農村遠程教育技術是一種新出現的教學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合理地運用它并使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作為一名年輕的一線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將遠程教育應用于數學教學是值得我去研究與思考的。
(一)應用農遠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學生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創性、需要性來滿足學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受諸多方面因素限制,教師不能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對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理解與掌握有一定難度,更不用說知識的產生過程了,這就使得往往教師講解時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云山霧罩;學生聽時明白,練時糊涂,再加上農村小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匱乏和對抽象概念思維的局限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遠程教育以聲音、色彩、光線、動畫、圖形運動相結合的方式,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把學生帶入特定教學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憑借電教媒體所展示的具體形象去感受、體驗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記得以前在上四年級的《圖形拼組》時,我和學生都準備了許多圖形,一堂課下來我講解演示的很辛苦,可還是只有幾個人聽明白了,作業一大半是錯的,去年同樣的內容我用農遠動畫演示給學生看,看了以后學生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一下全得出結論,再利用習題當堂檢查正確率百分之百。再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進行推到圓的面積公式時,我利用多媒體設計課件,將一個圓轉化成近似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圖形,讓學生仔細觀察它們,讓學生找到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么關系。從而,學生憑著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很快就的得出圓的面積公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圓的面積推到方法。緊接著教師出示課件練習讓學生用推導出的面積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圓的面積公式。從這以后,我們班的學生在枯燥的數學課學習中逐步改變以往上課只是一味地“聽、算”的習慣,連從不肯在課堂上發言同學也能在課堂上舉手了。同學們的被動地位發生了改變,我們也感覺到上課比以往既輕松、又有趣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