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在反思中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在反思中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8月27日下午,z老師給新教師作報告。王老師開篇:“知道我為什么成長這么快嗎?因為,我善于反思。”一句話,使我懵懂的新教師心態一下子清晰了許多,也使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式,我感嘆遇到這么真誠的老師,也可以稱為我成長生涯的導師。
王老師主要從形成教學特色的三部曲--模課、磨課、悟課來講的教師成長問題。這一報告下來,使我明白了許多以前所看到、關注到的理論問題,我也知道了為什么有很多強有力的理論卻得不到一線教師的支持,因為它們缺乏實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一名新教師,就是在不斷的借鑒、觀摩中形成自己的風格,所以,聽課、評課以及課后反思是必須的環節;要想做到精、做到無懈可擊,我們的課程就必須要經過反復研磨和磨練,要經得起別人的推敲;當我們為所上過的課做總結或為將要上的課而做準備的時候,這是在增長財富。
教師教育的改革是將教師專業化的發展作為取向的,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一副良劑,思考如何在新課標大背景下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思考如何教給孩子學會思考問題、思考怎樣更有效的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知識、教學理論或者教學法的問題......這些都是新教師在成長過程中要解決、要突破的問題。正如王老師所說的,反思并不只是深奧的理論研究,對于我們新教師而言,反思就是課后的及時總結、反思就是從老教師那應該汲取的東西、反思就是一種“做”的過程、反思就是去學習充實自己。當然,反思也應具有批判性,并不是所有好的理論或者實踐都適合我們,因為,教與學都因人而異。
新教師,都想盡快的成長,我想等到正式走上講臺之后,其實身邊皆問題,都是新教師要面臨、要經過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做一個有心人,記錄下每天的點滴,然后去自己點評、反思這些點滴。
有一種“經歷”叫反思,它是行為與理論的抽取,是從感性中抽取出理性,有了王老師今天的報告,相信我們會少走很多彎路,成長的也會很快。
篇2: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直擊教師專業發展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直擊教師專業發展
20**年8月27號,z日向友好學校的z老師為我們做了題為“直擊教師專業發展”的講座。王老師是目前奎文區數學學科教學的帶頭人,也是位年輕的新成長起來的教師,這正讓我們這些新教師看到了未來的奮斗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王老師的講座主題是教師的專業發展,而她特別推薦的方法就是反思和教科研。她認為心態和做法是專業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兩個方面。有目標,就能堅持做下去,而在做的過程中要及時的思考和反思。所謂專業成長就是說我們要盡快地讓自己由普通人轉變成一名專業的教育者,這需要我們具備較好的專業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和專業的道德素養,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積累專業的成長經驗。知道了是什么,關鍵還要知道怎么做。
那么如何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呢?王老師為我們提出了五點建議: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也特別強調奉獻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要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要博覽群書,學會在生活中思考;三是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堅持教育科研,要知道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成果即成長;最后是要不斷加強反思和交流。
以前我們說要想給孩子一杯水,我們老師要先有一桶水。現在看來這種說法是不恰當的。老師光有一桶水也是遠遠不夠的,要為學生開鑿一眼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更好的為孩子服務。我們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去發現知識、教學理念、和教學法中的問題,然后去學習充實自己的理論體系,最后再用于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最后王老師和我們探討了“模課、磨課、悟課”教學特色三部曲的形成。模課就是說在學習中起步,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開始可以向優秀老師學習,模仿其教學模式和技巧,學習他們的課堂生成、課堂應急和課堂控制,同時還要認真聽評課,這對我們的幫助會是很大的。
磨課就是要在行動中磨練,一個好的教案往往都要經過三次備課,兩次飛躍,在集體的探討打磨中才逐漸完整成熟起來的。悟課就是要在思考中升華,使這一堂課真正成為優質課。王老師為我們新教師總結了她能夠迅速成長起來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積極地反思。每天都堅持寫教育反思,剛開始是為寫而寫,后來是為別人而寫,而現在就是為自己而寫了,把每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思考記錄下來,爭取第二天比第一天進步一點點,這樣日復一日的積累,會發現它的效果是驚人的。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只有從心底里喜歡和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并愿意為它思考和反思,才能讓我們心情愉快的工作學習生活,我們的工作也能不斷取得進步,孩子們在我們的感染下愉快地學習生活,對他們的成長也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