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聽課改課例撰寫輔導講座報告感想

聽課改課例撰寫輔導講座報告感想

2024-08-01 閱讀 1028

聽課改課例撰寫輔導講座報告感想

4月27日下午,學校有幸請到了華師大教育系鄭金洲教授,為我們進行了“二期課改背景下課例的撰寫”的輔導講座。

鄭教授從形式、類型和內容等幾個方面,針對二期課改背景,對我們的課例撰寫提供了指導意見。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點,是鄭教授對于課例的撰寫過程的論述。在過去的工作、學習中,一直存在著這樣的錯誤觀念,將課例撰寫看作是教學以外的事情,在學期結束時,才想到回顧整個學期的工作,苦苦尋思其中的“閃光點”,把課例當作期末考試的作文來完成。經過鄭教授的指點,猛然明白,其實課例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應當做一個有心人,時時用撰寫課例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工作,從實踐到理論,往往會發現平時忽略的許多問題,形諸文字,深入反思,總結規律,以期改進教學工作。課例寫成之后,也并非就萬事大吉。因為撰寫課例的最終目的,還是為教學服務,為更好地反思自己,更好地安排今后的工作。所以,之后的教學,更應當成為課例的延續和增補,一旦遇到相關的情況,都需要及時進行理論的總結,及時將它充實進自己的課例中。課例不是到了期末才要完成的一門功課,而是貫穿教學工作始終的精神。只有時刻總結、時刻反思、時刻改進,才能夠不斷進步。

鄭教授教給我們一種嶄新的課例撰寫方法,即系列課例。一個課例包含了對某一類型的問題的全面理解,撰寫課例的過程,同時也是反思自己工作,提高業務水平的過程。不僅如此,鄭教授還教給了我們一種教學方法,即用撰寫課例的精神來從事課堂教學,不斷地思考,將課堂教學提升到理論層面上。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寫好課例,教好書。

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長期投入智慧和真情,才能和學生一同進步。

篇2:中學課改隨筆高校課堂感想

什么是高效課堂?百度百科是這么定義的: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結合自己的教學,我認為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是學生樂呵呵迅速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它不是一種模式,更不是哪一種模式能代替的。

近幾年來,各地出現了很多高效課堂的模式,從學生"自導自演"的杜郎口模式到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從學生主導的永威中學到昌樂二中271課堂,再到昌樂一中的翻轉課堂......可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乍一看上去眼花繚亂,其實這些高效課堂的模式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更注重學生的預習,更注重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想讓自己的課堂高效,是每個老師的期待。可怎么做才能讓課堂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化?是學會某一種模式嗎?在我看來,絕不是。我們要在“百家”的基礎上去反思探索,實踐出適合學情和自己教學實際的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它不一定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也不一定每堂課都一樣。但無論怎樣變化,高效課堂必須具備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預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那么,學生如何預習呢?預習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點、難點并初步達成學習目標。其基本過程是,學生根據自學后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預設學習目標。新課前,教師要積極引導大膽放手發動學生去自學,去探究,使之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氣投入積極自學求知的狀態。使學生達到自學求得,自求得之。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能全力以赴地去探究去發現去把握學習目標,有的放矢。只有這樣的預習,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暢談獨家之道,為在課堂上精彩展示做準備。

第二個環節:自主學習:我自信、我快樂、我展示

在高效課堂中展示的主要任務是交流預習所得的學習成果,并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本階段的基本形式一般為: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過形式多樣的生生、師生的互動學習、感受交流,根據學習進程,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由于課前(預習)給了學生充分準備時間,在字詞句上,在基礎知識上,吃透了,學生能在知識與能力上拓展和遷移,創造性發揮、創新性的學習,所以在課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大教育局葉圣陶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抽機誘導。”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致力于“導”,在學生的展示交流中教師也應及時適當的進行引導和點撥。

第三個環節:知識內化,生成個性

主動、有效的學習是學生提高能力,內化水平生成個性的前提條件,學生主動參與有效的課堂,為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習構建創造了條件。教師要十分注意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知識進行構建,為學生個性學習的生成創設新的平臺。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生生、師生共同討論,在教師進行點撥下,學生在展示交流反饋中,不知不覺把教師期許學生掌握的學習目標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生成自己的個性化見解,逐漸形成學科素養。

實施高效課堂是目前教育改革的趨勢,是承載這教育的發展與未來。作為教師,從教幾年來,我也一直在為堂堂高效而努力著,有經驗也有教訓,深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篇3:對課改教學改革與探索一些感想

對“課改教學改革與探索”的一些感想

自從加入教育戰線以來,就一直聽到課改的呼聲,一波比一波高,這樣算來也有些個年頭了。可以說,基礎教育改革從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到今天的的穩定和成熟。這是各位同行共同努力與摸索實踐的結果。但是呢,課堂改革又是一個老生常談,而又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

而這一兩以來的“翻轉課堂”以及今年開學以來更是聽到看到關于各種關于“高效課堂”的討論或者說文章,學校更是如火如荼的想著如何把“高效課堂”引進學校,引進課堂。而老師們也正在努力著學習并希望能順利進行。總的來說,成果還是可喜可賀,因為課堂改革的理念已經深入各個老師的心理,而學校更是非常之重視,比如,我們學校立足本校實際,積極請來外校的高級教師來給我們講課,交流。請來專家給我們做講座。當然也制定了適合得課堂教學模式,以導學案、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課堂展示、教師解疑、鞏固訓練等環節貫穿課堂。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公地位,極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本學期以來我們高二年級更是根據具體情況,課桌的擺放更是比較自由化,以小組的方式來擺放課桌,爭取把“講堂”變成“學堂”,努力為學生發展創設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體驗合作的喜悅,在成功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建立自信。進來本人聽到的最有印象也可以說是最影響我的一句話是一個老生說通過這次課堂改革“一個平時不說話不愛學習的學生,今天竟然起來回答了一個全班都沒有回答的問題”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啊!當然老師們也不斷反思、不斷成長。各個學校也都在以課堂改革為抓手的機制中,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我們的課堂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

以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了不均衡的一面,咱們的課堂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健康的因素:如:小組討論,是否人人都參與其中;小組代表是否都是這么幾個學生,那這樣一來,就會存在濫竽充數的情況,那我們應該如何設計課堂才充分地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起成長。為后進生尋找成長的出路呢。通過聽公開課,示范課等等,一般老師們都選擇優秀班級來作課,其實我很想聽聽他們能用我們普通班來作課,想想看看優秀教師是如何挖掘我們普通班的學生潛力啊。

課堂的一些細節問題仍然處理不當,這些都在不同層次上制約著課堂的健康發展,課堂教學改革一直在低層次上徘徊,等等。我們只有透過課堂改革的表層去探究問題的本質,通過冷靜、客觀、科學的分析來澄清認識上的困惑,以積極有效的探索來糾正課堂教學實踐行為上的偏差,從而才能推進課堂改革良性發展。(以上是我自己當下的一些感想和認識不足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