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頭埭中學學生黨校學習體會

頭埭中學學生黨校學習體會

2024-08-01 閱讀 5986

頭埭中學學生黨校學習體會

去年,當我得知自己要參加學生黨校的培訓時,我是又驚喜又害怕。驚喜的是我所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學校領導老師同學的認可,可以更早地向黨組織靠攏;但害怕的是不知在學生黨校能否學習到我所要了解的內容。不過經過一年下來的培訓,我知道我的擔憂是多余的,在這一年中的學習中,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首先,我了解了我們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以馬列主義、*思想、*x理論為指導思想,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思想路線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通過這次培訓,澄清了我對黨的模糊認識,掌握這些基本知識,有助于我們更清楚地以黨作為我們的領導核心,更好地了解并貫徹實施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

其次,我們還從中了解到了有關的時政知識,使我們不出校門同樣可以了解國家、世界大事。幫助我們認清當前情勢,端正立場,明確了自己入黨動機,同時學會用全新的頭腦,用新的觀點看問題,貼近時代的步伐,奮力創新。

再次,通過學生黨校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更嚴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培養起艱苦奮斗的良好作風,努力培養了集體***,頑強、刻苦地學好各門學科的知識,使自己努力培養成為將來有用之材。在班級中,能夠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好班級中的帶頭人,關心學校大事,模范地執行學校的校紀校規,做到了愛我校園,愛我班級,爭當校園的小主人。

當然,我們還要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繼續學習了解黨的基本知識,使我們的認識始終保持與實踐一致。更自覺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成為黨的接班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篇2:高效課堂:教學七步最新解讀》學習體會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要想實現高效課堂,必須做好以下七步:

一、檢測導入

1、預習檢測。

依照上節課的檢測情況和學習組長的反饋情況決定本節課的預測,預測要注意層次性,多關注潛能生。

2、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形式多樣,可根據教學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揭示目標。

1、制定目標。

要通過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制定能體現本節課重難點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要科學合理。

2、明確目標。

目標的敘述在教案上一定要按照規范的格式,在導學案上可簡潔呈現。

3、出示目標。

可在課前或教學過程中出示學習目標,可教師讀或學生讀等,旨在學生清楚自己上本節課的任務。

三、自主學習(獨學)。

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自學要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達成部分簡單目標,并逐步培養學生自學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合作交流(對學、群學)。

群學是大家共同完成獨學時無法完成的問題,群學時要注意:合作時間要充分;教師指導要及時;評價方式要優化,既關注對個人的評價,還要關注對小組的評價。

五、展示匯報(班組展示)。

要求:小展示是由小組長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對學、群學的學習成果,暴露對學、群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并由學習組長將學習成果或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于教師把握學情,進行大展示。小展示即展對,大展示是展錯。

六、歸納提升。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突破的難點,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及注意事項,教師也可做適當的知識延伸。

七、當堂檢測。

教師在進行當堂訓練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訓練形式要多樣;訓練時機要靈活;訓練時間要充分;題目要分層;題目要應標;做題要限時;信息要反饋。

八、一個提示:問題設計。

教學環節的問題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設計的趣味性(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2、“問題”設計的啟發性(利于思考,富于啟迪)。

3、“問題”設計的導向性(強化“雙基”,突出重難點)。

4、“問題”設計的層次性(鋪設“階梯”,逐步深入)。

5、“問題”設計的創新性(強化思維,求異創新)。

篇3:參加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學習體會匯報材料

全國第十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學習體會

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學于繼紅

**年4月27日-29日,我有幸參加了福建廈門舉辦的全國第十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的聽課活動。我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予我這次難得的聽課機會。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是我受益匪淺,我領略到了全國各地優秀教師的風采,學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這次聽課,感觸頗深。下面就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觀摩活動規模大、課例多

全國第十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經過層層選拔,一共展示32節課,兩個分會場同時進行。大會安排我們在廈門市工人文化宮體育館進行觀摩,共觀摩16節課。課型全面,涉及領域多。參加聽課的教師人數多。

二、精彩的開頭

每位教師都非常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或是談話,或是師生互動。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減輕數學學習的枯燥感。例如阮志強老師執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