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課程學習體會
《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課程學習體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有了較大轉換,同時教師教學評價也發生了轉變。如何加強對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不斷研究提高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操作策略,從而使評價改革由觀念轉變為行為,促使教師更好地理解和貫徹新課程,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就成為新課程實施之后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通過學習z老師主講的《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門課程,我對教學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有了新的認識,同時結合自己十多年教學經驗,談談課程學習體會。
首先,談一談我對教學評價概念的理解。教學評價是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按一定的規則對教學效果做出描述和確定,是教學各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的目的是檢查和促進教與學。教學評價是根據新時期的教育目標的要求來確定的;教學評價要按照一定的規則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定;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必要環節;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檢查和促進教與學;教學評價是采用多種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導向與監控。[制度大全為您編輯]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場極為深刻的教育變革。我們的教師對新課程教育理念等諸方面的認識深度、廣度都不足,很多教師對建構主義、多元智能、教育交往等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知之甚少或知之甚淺,甚至完全沒有接觸,以致他們對新課程的教學或不適應或不能把握,甚至會出現只走形式而沒有實際效果的新課程教學。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提倡的新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的探究教學相對傳統教學而言,無論是在理念、專業知識、專業精神、專業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接受培養與訓練,提高教學評價能力,從而適應新課程教學工作。
接著,談一談新課程的教學評價和傳統的教學評價區別,傳統的教學評價制約了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新課程的教學評價功能從甄別選拔轉向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的主體從一元轉向多元;評價的內容從單一評價轉向了評價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評價的方式從打分或劃分等級轉向了以定性評價統整量化評價的多種方式;評價的過程從靜態地評價結果轉向了動態地評價整個過程,從評價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轉向了評價學生的將來。
總的來說,新課程需要的是一個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全面的評價體系。概括起來,評價要現以下幾個特征:1、人本性與發展性;2、全面性與多元性;3、層次性與差異性;4、過程性與綜合性;5、尊重性與欣賞性。
篇2:寓教于樂與時俱進課間活動:中學老師參觀學習體會
課間活動對學校來說是一項平常學生活動,但對學生來說意義不同,將來學生離開校園,走向社會,能給他留下較深印象的除了老師、同學,課堂外,愉快歡樂的課間活動時光必然是其中的一項,其實課間活動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學生不是機器,學習也是一張一弛,會玩才會學,課堂上緊張高效,課下輕松活潑,適當的調節,才會以利于學生更好成長,此外,學習不是學生校園生活的全部,課堂也不是學生成長的唯一場所,因此課間活動對學生有重要意義。
其次課間活動的不同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理念與思路,也體現了是否真正以生為本的理念,很多學校課間活動傳統、陳舊,不是跑步、就是做操,當然這些也是課間活動的一種形式,不能否認其價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與興趣愛好,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喜歡開放、自由的氛圍,若課間活動幾十年一成不變,就會導致學生煩,不喜歡,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組織累,并且浪費時間沒有效果,因此很多學校都在搞課間活動創新,特色課間活動項目。我校也進行了一些嘗試,例如冬季陽光長跑活動跟著音樂節奏跑操,改變與以往單調、枯燥的跑步模式,夏季學生課間操改變學生規規矩矩做兩遍廣播操的單一模式,加入一分鐘軍姿展示、一分鐘原地踏步展示,并融入班級文化展示環節。讓課間活動更易為學生接受,但還是存在問題例如日復一日的課間活動重復不變的課間操還是會讓學生厭煩,不能認真、專注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對培養學生認真做事、專注做事的習慣與精神沒有任何幫助,此外許多學校的課間操包括我校,中學生體育活動鍛煉的多少,注重身體放松的多,但僅僅把體育作為課間活動的內容無論如何變化時間長了都顯得單調乏味,缺乏吸引力,那么在課間操把體育、美育(音樂)、德育融合成一體,形成學生喜聞樂見全方位參與體驗的課間活動就是必然要求。廣文中學之行給我很大啟示之一的就是它們課間操,廣文中學的課間操形式是學生跟隨音樂做手語操和舞蹈,三首歌曲分別是《感恩的心》《兔子舞》《相信自己》,融合了感恩、勵志和身心放松,既有音樂、也有舞蹈,既有體育、也有美育還融入了德育教育,
體現出了幾個特點,第一個是與時俱進,現在的學生興趣廣,喜歡自由,不喜歡被約束、被限制,廣文中學的課間模式就是與時俱進,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學生喜歡的,學生樂于參與的才是重要的,從課間活動的組織上也可以看出廣文中學是以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態度和理念來辦學的。
第二個就是用心,廣文的課間活動通過三首歌曲的學生手語操和舞蹈活動貫穿起來,音樂設置上先靜(舒緩愉悅),再動(動感激昂),然后再靜(舒緩優美愉悅),讓學生心理上很放松,也符合人性的需求,其次內容設置上先是(感恩的心)手語操,音樂既優美舒緩,同時富含感恩教育意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用心體會和感受,并在這種氛圍中全身心投入。《兔子舞》簡單、活潑、明快,這個年紀的學生都喜歡,也樂于參與,《相信自己》作為一首勵志歌曲,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專注動作,在這種氛圍中有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這個課間操真正做到了體育、美育(音樂教育欣賞)、德育教育的融合,既鍛煉了身體也陶冶了情操,更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
課間活動應該越來越脫離原來的整齊、規范、幾百人、幾千人整齊劃一的做幾遍廣播操,跑幾圈步,這是課間活動的形式之一,但不是全部,像廣文中學這樣的課間操也是一種不錯的形式,更進步、更科學、更人文一些,所有的活動更易于學生參與、更吸引學生參與,所有的教育和活動的目的很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認真、專注做事的態度。學生喜歡參會認真參與,才會有收獲。廣文中學的課間操做到了這一點,
篇3:高效課堂:教學七步最新解讀》學習體會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要想實現高效課堂,必須做好以下七步:
一、檢測導入
1、預習檢測。
依照上節課的檢測情況和學習組長的反饋情況決定本節課的預測,預測要注意層次性,多關注潛能生。
2、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形式多樣,可根據教學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揭示目標。
1、制定目標。
要通過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制定能體現本節課重難點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要科學合理。
2、明確目標。
目標的敘述在教案上一定要按照規范的格式,在導學案上可簡潔呈現。
3、出示目標。
可在課前或教學過程中出示學習目標,可教師讀或學生讀等,旨在學生清楚自己上本節課的任務。
三、自主學習(獨學)。
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自學要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達成部分簡單目標,并逐步培養學生自學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合作交流(對學、群學)。
群學是大家共同完成獨學時無法完成的問題,群學時要注意:合作時間要充分;教師指導要及時;評價方式要優化,既關注對個人的評價,還要關注對小組的評價。
五、展示匯報(班組展示)。
要求:小展示是由小組長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對學、群學的學習成果,暴露對學、群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并由學習組長將學習成果或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于教師把握學情,進行大展示。小展示即展對,大展示是展錯。
六、歸納提升。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突破的難點,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及注意事項,教師也可做適當的知識延伸。
七、當堂檢測。
教師在進行當堂訓練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訓練形式要多樣;訓練時機要靈活;訓練時間要充分;題目要分層;題目要應標;做題要限時;信息要反饋。
八、一個提示:問題設計。
教學環節的問題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設計的趣味性(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2、“問題”設計的啟發性(利于思考,富于啟迪)。
3、“問題”設計的導向性(強化“雙基”,突出重難點)。
4、“問題”設計的層次性(鋪設“階梯”,逐步深入)。
5、“問題”設計的創新性(強化思維,求異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