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李吉林老師事跡學習心得:園丁因花朵而美麗

李吉林老師事跡學習心得:園丁因花朵而美麗

2024-08-01 閱讀 3464

李吉林老師事跡學習心得:園丁因花朵而美麗

--再議今天教師的師德

一天放學,天淅淅瀝瀝的下著雨,我偶然走進后排教學樓的辦公室,只見三四個同學圍在一張辦公桌前,像是在看書。我趕忙問道:“放學這么長時間,天還下著雨,你們怎么還不回家呢?快,趕快,爸爸媽媽會著急的......”沒等我說完,小辮子學生輕輕的拉著我的手,把我拽到一旁,湊在耳邊說:“別出聲好嗎?讓我們的老師睡一會兒吧,連續幾天的生病,她實在太辛苦了......”

走近,才發現,一個蓋著學生校服、扎著長辮子的老師正伏在桌上--睡著了。

后來我才知道,那位老師一連多日的生病,可心里卻一直放不下她的學生。那天,剛從醫院掛完水,趕在放學時間,忙著來給學生批改作業,實在支撐不下,日夜的疲勞讓她靜靜的伏在課桌上,睡著了,是學生,把他們的校服脫下,蓋在了老師的身上,并圍成一圈,生怕老師著涼......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睡著了,媽媽都會靜靜的守候在身旁,可是,今天,是什么竟能讓我們懵懂的孩子,在老師睡著的時候,也能靜悄悄的守候在身邊!是師德--崇高的師德,深深地感染了他們幼小卻純潔的心靈!

恐怕有人要會笑,呵呵,在今天,在現實的今天,在物欲橫流的今天,竟然又有人提出這樣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師德話題!

不錯,就是要提,而且我要一直永遠的提下去。因為,在我們的身邊,確確實實有著讓你足夠感動的事跡,縈繞著你,影響著你,感動著你......

永遠不能忘記,汶川地震的那一刻,人民教師譚千秋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挽救了4位學生的生命,而他瘦弱的身體卻被樓板重重的砸變了形,在場的搜救官兵無不聲淚俱下......

20**年3月31日中午,面對一輛飛馳而來的轎車,52歲的女教師殷雪梅毅然張開雙臂,奮力將走在馬路中央的6名學生推到路邊,而自己卻被車子撞飛到25米之外......

追悼會那天,一個不到20萬人口的金壇城區,竟有10萬人前來為她送行。相識的,不相識的,都為她感天動地的愛心而熱淚滾滾......

殷雪梅的兒子潘斐曾經問媽媽:“爸爸是黨員,姐姐是黨員,你為什么不是黨員呢?”殷雪梅回答:“媽媽只是一個平凡的小學老師,沒做過什么大事情,還沒有資格當這個黨員。”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小學教師,她用愛心教書育人,以真情關愛學生,更在危急關頭用生命鑄就了一座不朽的師德豐碑。

近日,教育局組織開展學習著名教師李吉林的事跡的活動,我仔細拜讀了有關她的相關資料和著作,感悟頗深。

“多少年來,人們總習慣把老師美喻為“園丁”。其實,我以為農民的播種對教師有更深一層的啟發。農民,首先是一個播種者,為了種子的發芽,早已把土地深耕細作,施好底肥;為了種子發芽,培育好土壤。”李吉林把老師比作農民,把學生當成芽兒,要想種子發芽、開花、結果,并且碩果累累,這其間靠的就是崇高的師德靈魂。

30年來,李吉林老師走教育科研之路如同農民“深耕細作”,把“行”與“思”結合作為自我發展的第一要訣,持之以恒地“用筆寫下思想的軌跡”,忘我地學習如同農民辛勤耕耘,她說這是教師自我發展的第一要素。李吉林老師為了孩子的發展成為執著的探索者,不倦的學習者,崇高師德的播種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的楷模。

在他們的身上,到處都沸騰著一種高尚的師德血液--奉獻。奉獻是偉大的,但奉獻也是平凡的,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奉獻是英雄和模范們的事,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奉獻就是只講犧牲,高不可攀,可敬不可為,可羨不可行。這是對奉獻的一種誤解。奉獻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能夠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以良好的言行舉止,崇高的道德情操去影響、去感染學生。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的教師之所以不低頭不彎腰,能以掛一身粉塵為榮,勤于辛勞,安于清貧,樂于兢兢業業地做一塊托起高樓大廈的基石,就是因為他們師德崇高,情懷博大。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已經遠遠不足以贊美他們的崇高師德!

為人師表,愛撒人間,是他們用雷鋒的精神、奉獻的精神鑄造人民教師崇高而偉大的道德師魂!

篇2: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事跡學習心得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著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筑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著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著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跡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群眾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江西就通過“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范。在這些來自于身邊的典型引導下,民眾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群體的出現。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跡,讓我們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篇3:向孫家棟同志事跡學習心得

向孫家棟同志事跡學習心得

近日,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科學院、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向孫家棟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全國科技戰線、中央企業系統、國防科技工業全行業開展向孫家棟同志學習活動。

接到通知后,集團公司各單位迅速行動起來,第一時間下發相關文件,動員并號召廣大干部職工向孫家棟院士學習,迅速掀起了一輪學習孫家棟院士科學精神和崇高品質的熱潮。

各單位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活動,認真學習孫家棟院士事跡以及“國家需要,我就去做”的精神品質。在104工段在交流會上,大家紛紛表示,在我廠全面推進二次創業、新產業化轉型的進程中,要認真學習孫家棟院士愛黨愛國、忠誠事業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發展航天“要依靠發揮集體智慧、要依靠國家各個方面的支持”的理念,以及發揮系統集成優勢、發揚技術民主作風的科學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新一代航天人將立足本崗、攻堅克難、創新工作、勇攀高峰,為彩虹集團推進二次創業、新產業轉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學習了孫家棟同志的事跡后,對我影響極大,感受頗多。

作為剛剛走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有以下三點特別值得我學習和在以后的工作道路為之努力奮斗。

一是要學習他艱苦卓絕努力學習的堅定信念,在那個*x的年代,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剛剛誕生的年代,基礎建設,教育資源都嫉妒匱乏,甚至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孫家棟同志心系祖國一心希望學業有成建設祖國。輾轉進入哈工大,求學路上三讀預科,留學蘇聯。特別是在留學蘇聯期間從進入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讀預科開始,一直到本科畢業,7年里,他的各科成績門門是5分,年年是5分的滿分,在畢業時還獲得了畢業生的最高榮譽“斯大林獎章”。此時的孫家棟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畢業后立刻回國,祖國急需人才,用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和建設祖國。想想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我們和此刻在大學校園的年輕人們,我們和孫家棟院士的差距太巨大了。努力學習,建設祖國的偉大的志愿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

二是我們要學習院士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孫家棟同志不計名利甘于默默奉獻,舍小家為大家,幾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的導彈和航天事業奉獻青春才華、聰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從汽車到飛機,從導彈到衛星,祖國哪里需要他,他都義不容辭,“國家需要,我就去做”,面對重重危險困難從不退縮,兢兢業業工作在科研一線。孫家棟一輩子也沒有多少時間沒時間陪家人,自己的女兒出生時也沒有時間去醫院看家人,經常是一個科技項目開始便轉換到了新的工作地點,又因為工作保密的原因,經常無法見到家人,但是院士卻無私奉獻,全心全意在工作崗位上貢獻力量。孫家棟取得了輝煌成績,采訪他宣傳他的機會很多,蛋他的原則是能推則推,能拒則拒,尤其是對自己的宣傳始終保持低調,從不居功自傲。這些樸素的共和國奉獻者的精神正是我們現在最值得學習和需要的。

三是學習他刻苦鉆研,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新中國伊始,百廢俱興導彈工業一片空白,國家急需要發展導彈工業,學了7年飛機發動機專業的孫家棟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方向,開始了新中國的導彈研究。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經濟技術都比較落后,一無設備二無資料的條件下,建立和發展導彈事業可謂是一張白紙,兩手空空。孫家棟同志在錢學森老師的帶領下從仿制蘇聯的近程導彈再到自行制造,從中遠程導彈再到核彈頭導彈的試驗成功,孫家棟院士克服了各種困難,最終獲得了成功。九年苦戰國產導彈又轉移戰場造衛星,生活在gg開放后的新中國,我們無法體驗孫家棟院士當時所一路走來的艱辛,但至少我們可以看到孫家棟院士的層層努力以及刻苦鉆研的進取精神。這些東西更是值得我們這些年輕人的學習。

五十多年來,孫家棟院士傾心于中國航天事業,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的輝煌,為我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總之,孫家棟同志身體力行,他把對黨度國家無限熱愛,化作實際行動,創造了無愧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通過對孫家棟院士的學習,我深刻他體會到作為一個在央企工作的年輕人應充分發揚愛黨愛國、忠誠事業、發揚民主、嚴謹務實、銳意創新、勇攀高峰、淡漠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為祖國的建設而奮斗。同時作為一名的黨員的我,更應該以孫家棟同志為榜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工作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為祖國的建設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