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師生心理試做心靈捕手》教育經驗交流活動感言
《解讀師生心理試做心靈捕手》教育經驗交流活動感言
前兩天,我和其他三位同事觀摩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創新及心理健康教育經驗交流活動”,10日,更是有幸聆聽了上海楊敏毅老師的精彩講座。聽了楊老師的報告后,真是受益匪淺。有感于她的風趣、幽默,她那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樂觀開朗的生活觀。感悟著她內在的生活底蘊,人格魅力,個人修養。
楊老師年過半百,卻散發著陽光般的味道,她所做報告的主題是《解讀師生心理試做心靈捕手》。我聽后第一個感覺就是:如果我是學生,能有這樣一位老師一定很幸福。楊老師以鮮活的案例闡述理論,時而溫情感人催人淚下,時而犀利深刻發人深省,時而詼諧幽默惹人發笑。教育的智慧盡顯其中。
楊老師說:愛就是教育,一個優秀班主任成功的前提就是“愛心”。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她深入淺出地談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就自己的感想和大家一起交流。
1、學會自我減壓-不要背著包袱工作。
當老師累,當班主任更累。這是當老師的共同感受。她說去年教師節前夕,她曾收到這樣的短信:驢拉車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之而臥。一智者伏驢耳語曰:再不起來,派你去學校當老師,累死你。驢聞言,既起,狂奔。其實,當老師很辛苦,社會各界是認可的。但是哪一行又不辛苦呢?工人不辛苦?農民不辛苦?藍領不辛苦?白領不辛苦?大家都很辛苦,但為什么有的人苦后是甜,而有的人,苦后是澀呢?這說明:感覺到累也好,感覺到煩也好,是心態上出了問題。如果擺正心態,思維的方式就不一樣。如果你天天認為當老師太累了,你就會越干越累,越干越沒勁。楊老師告訴我們:把學生看做魔鬼,您會生活在地獄里:把學生看做天使,您就會生活在天堂中。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態度決定一切。因此我們要有一個陽光的心態:改變不了環境,就去適應環境;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的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度;你不能往上比較,你就往下比較。她引用猴子爬樹的故事:一群猴子爬樹,往上看都是猴子的屁股;往下看,都是猴子的笑臉;往左右看,都是猴子的耳目。你爬的越高,看到的笑臉越多。因此,累與不累跟心態有關系。
楊老師說,大家都覺得現如今受社會、家庭和學校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更難管了,老辦法不靈,新辦法不明,蠻辦法不行,教書育人很尷尬。其實不然,問題在于班主任自身工作方法陳舊落后,做事不用心,造成不少班主任的低效勞動甚至是無效勞動。她引用全國勞動模范李素麗的話:認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對于班主任工作她講到,每當接新班的時候,她點名不用點名冊。而能把學生一個個地報出名來,這讓學生一下子覺得這個班主任很佩服。而楊老師則說,只要提前花點功夫把學生的名字對著照片背下來就行。楊老師還講了個事例,有個別班主任沒有事先看下班上學生名單,出現了在第一天點名時把名字念錯,如把“朱月坡”念成“朱肚皮”,就鬧笑話啦。而這個老師以后的綽號肯定就是“肚皮”。告訴我們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多花時間去了解學生,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才能管好班級。
2、學會寬容-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楊老師積極樂觀的心態深深地感染著我。作為老師,對學生、對學校、對家長、對工作,總是有道不完的抱怨。楊老師告訴說,寬容是教育的秘訣,寬容比懲罰更有收獲,學生是成長著的個體,是發展變化的,需要我們正確引導,犯錯誤那是在所難免的事,不必大驚小怪。因為他們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處于不穩定、不成熟時期,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海之所以大,是因為它有的水多,而水多是因為它的位置低。”我們放低了自己的位置,接納包容的越多,贏得的信賴與擁護就越多,我們的力量就越壯大,有了力量還有“制服”不了的學生嗎?楊老師以一顆寬容的愛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學生心靈的小徑上。
3、學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寓德育于平實樸素的小故事。
楊老師說:“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至少有300多個故事。老師必須多才多藝。”。她認為班主任要有本領將德育的大道理融入在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中。她平時博覽群書,留心身邊的事物,專門收集小故事和小幽默,并且把這些東西通過演練,變成自己的材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利用“小故事”引導學生理解“大道理”,在不知不覺中觸動他們的心靈。楊老師反復說:你要教育他,發脾氣是無用的,說教是無功的,講故事呀!她說,很多老師認為教育沒材料,沒教材,其實不然,生活中很多的東西都可以用來教育學生,就看你是否用心去注意。比如:我們手機上很多笑話,就可以用上。的確,楊老師的報告是從故事開頭,以故事結束的。
例如,當學生覺得課堂有點乏味,要打瞌睡時,(特別是下午)。楊老師就會說:一盲人背著一個瘸子,忽然瘸子大喊‘溝、溝、溝......’盲人接話‘歐來歐來’,兩人一起掉入溝中。(在哈哈大笑中,楊老師已經把打瞌睡學生的注意力成功的拉會到課堂中。)
4、學會“大錯原諒、小錯批評”。傻子都知道錯了的事,別和他較勁。
當學生惹了大禍的時候,往往老師會很生氣,氣到爆炸,于是就會狠狠地批評學生。然而,這個時候的學生看到自己闖下的大禍產生了嚴重的后果,又后悔又害怕,心靈非常的脆弱。老師在此時若采用過激言行,只能是雪上加霜,孩子們很容易被推到懸崖邊上,輕的會在心理產生陰影,重的可能會自尋短見。所以,老師在孩子犯了大錯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保護他們那顆已有裂痕的心靈,對他們的教育最好能做到“潤物細無聲”。而對于孩子們一些言行上的小錯誤,作為老師一定要嚴厲批評,這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從小事做起,教會孩子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尤其是小學生,年級都不大,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如果老師不及時的指出他言行上的小缺點,那么,小缺點就會逐漸變成大毛病,等到造成嚴重后果時就“亡羊補牢,為時晚矣”了。楊老師的一句至理名言:別忙于教學,要精于研究學生。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聆聽這些專家的講座是一種享受,同時也體驗到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震撼與感動!新的世紀,新的挑戰,讓我們從這些專家的講座開始,積極行動起來,讓我們的孩子都享有陽光,雨露,健康活潑的成長起來。也讓我們沐浴在這些教育大家們的智慧光芒下,努力在從教生涯中追求別樣的人生時,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吧!讓我們以愛和責任為諾言一起出發,一起努力,一起奮斗......
篇2: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班主任感言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班主任感言
從剛開始工作時候的懵懂,到現在遇到突發事件逐漸冷靜的態度,我也經歷了一些的“提心吊膽”、“哭笑不得”和“力不從心”,雖然不能跟老教師們相提并論,但也總結出了自己的小小心得。
相對于我的其他同學,我的經歷與他們有著些許不同,寄宿制學校里每周孩子的哭聲,每個學生的吃睡狀況,每個孩子對食物的挑剔程度,這些該是母親注意的事情,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緊張的關注著。
六七歲的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朋友,沒有家人,雖然看到老師的笑臉,雖然能接觸更多的小伙伴,但沒到晚上或是閑暇時間,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媽媽,為什么其他小朋友可以每天回家早上上學我就一定要在學校里住?一周才能回家一次?
于是,基于這樣的想法,每個班級都有哭鬧不停的小朋友,每個周末學生返校都會上演一幕幕看似“壯烈”的別離事件。食堂里餐盤與餐具的交響樂也換成了此起彼伏的賽哭會,真正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看到新來的一年級寶貝這個樣子,在偷笑之余也輕輕的松了一口氣,我終于熬過了這段時間。無論是一年級開學的哭鬧,還是插班學生的無理取鬧,我都逐步摸索著學著處理了。
現在的孩子,一不能打,二不能罵,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在地上嚎叫著打著滾兒,眼淚卻一滴不見,我真是心里火大。可轉念想想,我也不愿意離家在外,每次送別的途中也有著無限的傷感,更何況這不滿十歲的娃娃。一次、兩次,再好脾氣的人也會心生疲憊,既然不愿意這樣下去,就只好找一找這些孩子的軟處。有些喜歡捧,有些要教育,命運悲慘些的是遇到那些軟硬不吃的,任你東西南北風,他就是咬住青山不放松啊!有什么招你盡管來!這一刻仿佛他才是看你表演的看客,你會發現,哄著他的時候興許他還帶著些不屑的眼神--這招我媽媽早就用過了,我又不是兩三歲的小孩子,堅決不上當。于是每周接學生返校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
我們班也有這樣的現象,由于班級里典型的陰盛陽衰所以女生哭起來也比男生糾結的多。一年級下學期有一個插班的女孩子剛從國外回來,家里人沒有做好工作,根本不想在這個學校里念書,外婆每次要叫三輛車才能把她抓到學校里來。在寢室里鼓動另一個跟她同時插班的女生跟她約定與家里人哭鬧,一起退學。眼看這招沒有奏效,糾結的一幕上演了。周末告訴家人這個學校的老師不僅罵人而且動手打人的,死活不要來念書了。得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是火冒三丈,各位老師都能了解新插班來的學生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在他們身上,才能確保讓他們感到安心,盡快融入到班級和學校中,雖說不是放在手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卻也關心備至了。而這個孩子的這番話,徹底讓我傷心。幸好家長很是理解,再三表示不會相信孩子的話,表明了解學生的個性,說出這樣的中傷人的話純屬正常。既然已經是班級里的一員,我就不能讓她這樣下去。安撫自己的心,冷靜下來之后,與語文老師一起開始了“懷柔政策”。課上的表揚不絕于耳,課下也經常找機會“巧遇”聊天,每周五的獎狀時間也總是會出現她的身影,我慶幸孩子不是冰山,終于被我們的熱心所融化,與我們越來越親近,正式成為了班級里的一員。
同樣的事情今年也有發生,當教務處通知我又有插班生的時候,我的心又開始緊張起來。這個學生被很多老師誤以為是初中生,因為從國外回來的她幾乎與我一般高。家就住在學校旁邊,回國又不適應氣候,每天從早上哭到晚上,從早自習就會到辦公室報到,理由是:中暑,頭痛,惡心......家長帶著出去看了兩次醫生,我了解這孩子是有心結,不是真正的難受。于是跟家長約定,不能過于頻繁的來看她,否則會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我努力尋找突破口,去年攻破那個孩子的招數在她身上完全免疫了。表揚的次數并沒有減少她的流淚程度。兩周過去了,我終于找到了她的亮點。每個女孩子都喜歡漂亮的小玩意兒,正巧,她折紙是一把好手,于是,周五的品德課我用了大半給她展示自己的手工。讓她坐在幻燈機下,一步一步的教給班級里小朋友折漂亮的百合花。雖然沒有幾個折的像樣,但卻是一個美好的開端。周日返校后明顯與小朋友的關系親近的多,加上孩子表現的確良好,隨著表揚聲她的哭泣不再出現了。
這兩個孩子雖然用了不一樣的方法,但基點是一樣的,那就是崇拜的力量。有一年宇儀準備晚會詞的時候也許真的是累壞了,一個男孩子就那樣哭了起來,表示不想再參加這樣的活動了,真的吃不消了。我只問了他兩個問題,學校里孩子們最崇拜的男生是誰?是你,在他們眼里,宇儀哥哥是最棒的!真的不參加了也好,但是這樣之后,你就不會再看見孩子們對你崇拜的眼神,從此你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學生,再入學的小朋友沒有一個認識你,再沒有低年級的學生把你當做他們的目標進行努力。如果是這樣,你還要退出嗎?結果是,他咬著牙堅持下來了。我逐漸發現,孩子與成年人一樣,是需要被人崇拜的。面對著那些冒著星星的仰視眼神,任誰都不能免疫的。
用著這個招數,真的是無往不利,為自己有了小發現并實踐成功而竊喜。作為一名年輕班主任,總是會遇到頭痛無法解決的問題,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去隔壁偷師,我經常說佳明老師班級兩個月能擺正的桌椅,我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培養學生去完成;他一個學期解決的衛生問題,我用了一個學年,不管怎樣我都慶幸能不停去追尋下一個目標,雖然沒有通順的道路給我去行進,卻也給了自己美好的旅途風光。